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K 1045经叙述相习近法,1046经讲蛇行法。


   日期:2020/4/15 21: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045经叙述相习近法,1046经讲蛇行法。何谓“相习近法”?“谓杀生者、杀生者习近,盗、YIN、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恚、邪见,各各随类更相习近”,这就叫不良习气的相近,就好像我们平常所说的“臭味相投”。比如说几个爱打麻将的凑到一块,大家很投脾气,彼此都很开心,恨不得马上坐下来搓上几圈。经中说“譬如不净物、不净物自相和合”,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呢,也有好习气遇上好习气的,那样大家也会皆大欢喜,然而性质却完全不一样。比如说“不杀生、不杀生相习,乃至正见、正见更相习近”,所谓“将物、净物自相和合,乳生酪,酪生酥,酥生醍醐,醍醐自相和合”。好人在一起,大家都会相互学习对方的优点,觉得对方就是自己的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的人聚在一起,只会越来越善良,越来越和谐,越来越上进。相反呢,如果是坏人们聚在一起,只能是四处为非作歹,贻害社会。可是现实社会中,所谓纯粹的善人与纯粹的恶人似乎很难找到,再说善与恶的标准有时又是含混不清,这是一方面。另方面,世俗社会中总是善人与恶人交相杂外,就好像我们早晨到菜市场买菜,叫买叫卖、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有时我们会想到人性善恶的假设:在众生群相中自然是良莠并生,在社会的大染缸之中,你我究竟被染成了红抑或黑,一要看后天的环境加教养与素质,再者恐怕只能以佛教的“业力”所能勉强解释清楚。从现实角度看,究竟是善影响恶居多,还是恶影响善居多,倒也不能一概而论。良好的社会公德既需要自觉,更需要官方机构引导。而对佛弟子而言,我们总希望用提高修为的方式,来增强抵御不善的免疫力。佛教中有两句话,叫“不变随缘”或“随缘不变”,便是很好的例证。

  所谓蛇行法,此为形象的比喻。蛇类由于其身体构造很特别,它们不可能直行,爬行时只能弯弯曲曲,逶迤而行。蛇给人的印象总是不太正面,虽说动物学家解释说蛇其实很胆小,属于弱势群体,可生活中害怕蛇、讨厌蛇的人们还是占据绝大多数。人们为什么会对蛇类不怀好意呢?一是蛇长得不好看,形态丑陋;二是蛇喜欢蜷伏在阴暗的角落,貌似很龌龊;三是它们看似行动迟缓,可是攻击人类时却令人防不胜防,其毒液更是令人不寒而慄。故而我们总是将蛇与歹毒邪恶联系在一起。佛教将蛇行法定位为“杀生恶行,手常血腥,乃至十不善业迹”。蛇行法分为三种,即“身蛇行、口蛇行、意蛇行”。如果一个人拥有此三种蛇行法,便会堕入无底的地狱、畜生等深渊之中。而非蛇行法则是“谓不杀生乃至正见”。佛陀在此二经中所作种种之譬喻,无非是劝诫我们广修十善业而远离十恶业,从而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好人,以免沦为恶人。(9.1.)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