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R 1080经:世尊有一天晨朝之时,著衣持钵入波波罗柰城乞食。


   日期:2020/4/16 8: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080经:世尊有一天晨朝之时,著衣持钵入波波罗柰城乞食。而此时也有一位比丘在城中乞食,经中记载其“其心惑乱,不摄诸根”,大约就是不修边幅,很随便,不讲威仪。这位比丘也没想到在街头会遇见佛陀,他有些惊惶失措,赶紧“摄持诸根,端视而行”。

  看到这里,就想起我们读小学早读时的情形。现在的小学生是否需要早读已不太清楚,反正在我们小的时候,早读则是必修的一堂课。所谓“书声琅琅”,大约就是与小学生的早读时的读书声音大有关系。我们那时都很顽皮,当老师在教室看着我们的时候,倒显得规规矩矩;一旦老师前脚刚离开教室,读书声马上就会稀疏下来。老师大约发现不对头,又返回教室,此时读书声又会大幅上扬。一些喜欢调皮捣蛋的小孩子,有时会故意放开喉咙大声读书,装作认真十分;而当老师身影在视线中消失,便立马扔掉书本,与小伙伴们嘻皮笑脸、打打闹闹了。总之,当着老师的面,总是显得很听话,是个乖孩子;一旦老师不在,又很快变脸了。

  佛陀见这位比丘行为和心境皆十分散乱,当面倒也没有大声呵斥。当回到鹿野苑精舍时,世尊便将大众召集起来进行问话:“我今晨入城中乞食,见到一位比丘诸根放散。现在请这位比丘主动报上名来。”

  听到佛陀的问话,这位比丘倒也自觉,他从座而起,将衣服整理一下,走到佛前,合掌白佛:“世尊!我于晨朝入城乞食,其心惑乱,不摄诸根行,遥见世尊,即自敛心,摄持诸根。”

  佛陀看到该比丘能主动承认,不仅没有批评,相反却表示赞叹:“善哉!善哉!汝见我已,能自敛心,摄持诸根。比丘!是法应当如是。若见比丘,亦应自摄持。若复见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亦当如是摄持诸根,当得长夜以义饶益,安隐快乐。”

  佛陀为什么没有当着大家的面批评该比丘的“其心惑乱,不摄诸根”呢?因为人人都有犯过失的可能,也允许大家适当地犯点小过失。所以佛陀在制戒之时便充分考虑到“开遮”问题。比丘在乞食途中,尤其是在繁华闹区,思想意志是很容易被动摇的。修行是渐进的过程,有时甚至有反复情形出现。这位比丘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自远远地见到佛陀后,立即便“能自敛心”,威仪教相好了,心态也及时调整端正了,这就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所以佛陀毫不吝惜“善哉”的赞叹之语。在赞叹之余,佛陀还勉励他,不仅在世尊面前,在比丘、比丘尼以及优婆塞、优婆夷跟前,都要时刻保持“摄持诸根”,使身心不要放逸。更进一步说,哪怕是在普通的老百姓甚至是乞丐孩童面前,对自己都要保持“高标准、严要求”。久而久之,在人前讲威仪,在人后依然是讲威仪,都能一以贯之地“摄持诸根”,这便是最好的了,便可以“长夜以义饶益”,最终是从内向外自然而然地透露出一种了不起的自我涵养。儒家讲“慎独”,一个人在独处之时,思想和行为就很容易开小差。比如说在大庭广众之下穿得整齐干净,然一回到私人空间时就完全呈现出另副模样;一些人很会做人,满口仁义道德点头哈腰,可心里面却满脑子坏水,如此等等,皆与“慎独”沟壑难越。所以孔子又说人到七十便可“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为什么人到晚年可以做到“从心所欲”呢?因为当我们到了古稀之年时,该经历的和不该经历的,都统统经历过了,所谓“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要多”,即是此理。当一个人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他就不会轻易犯错误。而从佛家观点来说,倘若我们自幼便养成“摄持诸根”的好习惯,心里面时刻揣藏着“慎独”的圣训,我们又怎么可能去违法犯纪的事情呢?因为我们早就可以做到“不逾矩”了。所以佛陀在制定戒律时很注重因缘。当一个人在道业上取得了全面的丰收,已经成就了阿罗汉的果位,那么戒律对他们来说,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了。若何?“不逾矩”也。(9.30.)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