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E 1168经:本经以打麦为喻,诫诸比丘当住于不动之心。


   日期:2020/4/17 6: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168经:本经以打麦为喻,诫诸比丘当住于不动之心。

  佛陀告诸比丘:“譬如麦著四衢道头,有六壮夫执杖共打,须臾尘碎,有第七人执杖重打。诸比丘!于意云何?如麦聚,六人共打,七人重大,当极碎不?”诸比丘白佛言:“如是,世尊!”在包产到户之前,夏收时农村稻场上集体打麦子,其情景颇为壮观:许多成年人抡起手中的工具,朝着整齐的麦捆不停地反复捶打。只有这么反复地捶打,才能将麦穗与麦粒很好地分离开来。包产到户以后,农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如今麦子的脱粒工作早已由机器代替手工,昔日那种集体打麦子的壮观场面,恐怕只能在影视剧里才能偶然见之吧。

  佛陀用六人共打麦子的譬喻,将六人比喻为我们的六触入处,将麦子比喻为我们的色身。“如是愚痴士夫六触入处之所捶打。何等为六?谓眼触入处,常所捶打,耳、鼻、舌、身、意触入处,常所捶打。彼愚痴士夫六触入处之所捶打,犹复念求当来世有,如第七人重打令碎。比丘!若言是我,是则动摇;言是我所,是则动摇。未来当有,是则动摇;未来当无,是则动摇。当复有色,是则动摇;当复无色,是则动摇。当复有想,是则动摇;当复无想,是则动摇;当复非有想非无想,是则动摇。动摇故病,动摇故痈,动摇故刺,动摇故著。”

  佛陀的这段话其实大有深意,虽然读着比较枯燥。我们普通人都有种种毛病,活着的时候喜欢种种享受,觉得人生一世,若没有好好地享受一番,岂不是空在世间走一遭?所以叫“潇洒走一回”。一部分多少也会顾及到来世,觉得应该为下辈子做点事情(或者为死后在阴曹地府里准备点什么,诸如古时的殉葬和陪葬品)。这辈子享受荣华富贵与高官厚禄,便总是希望下辈子可以享受更高的级别与待遇(起码不能低于目前)。这便是人类的贪欲,所谓贪欲无止境,不仅今世婪,甚至连后世的事情也提前打起了小算盘。可想而知,如果我们有了这样的念想,那便是“动摇”,也就不可能把心思定下来,从此变得心猿意马。经中所列举的欲界、色界与无色界的种种天界,都是不究竟的轮回界域,都是属于“动摇”的范围。

  作为比丘当作如何?“正观察动摇故苦者,得不动摇心,多修习住,系念正知。如动摇,如是思量虚诳,有行因爱。言我,是则为爱;言我所,是则为爱。言当来有,是则为爱……若善思观察爱生苦者,当多住离爱心,正念正智”。我们为什么会产生“动摇”?最大的原因在于我们心中有一个“我”和“我所”的存在。以“我”、“我所”为基础,便能产生乃至非想非非想的执著(爱)。故我们要修习四念处,修习四念处的好处,便是将我们的杂乱念头一一加以收拾,从而心归一处,做到心不动摇,系念正知。(12.11.)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