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I 1282经:此经是天子向佛陀请教一些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话题。


   日期:2020/4/18 6: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282经:此经是天子向佛陀请教一些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话题。

  第一个偈子问道:“云何得名称?云何得大财?云何德流闻?云何得善友?”这样的问题,不光天人很关心,实际上我们世间人也是非常渴望想得到的,比如说在大家心目中拥有一个好口碑,如何能平安发财,如何能获得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等等,都是我们非常关心的话题。对于这些话题,佛陀的观点是:“持戒得名称,布施得大财,真实德流闻,恩惠得善友。”短短的四句话,言简意赅,但是句句实在,而且一语中的切中要害,没有半点赘言。

  第一是持戒。持戒是获得好名声的最佳捷径。好名声是用金钱买不来的,用其他方式也很难进行换取。但是对于出家比丘来说,想换得好名声,得到别人的由衷赞叹,惟一可取的办法便是精勤持戒,除此之个没有任何其他途径。持戒的力量可以说是世间最强大的力量,它可以胜过一切颠倒与恐怖。我个人觉得,持戒不是装模作样,不是作秀,更不是伪装,它需要真功夫,而且更注重于内涵即内在的修为与自性的修练。同时,好名声不是求索而来,也不是外人强加于己。佛教徒反对为了博取名声而做出许多名实不符的事情。记得以前看过一则经典:一位比丘路过一个闹市街头,见到一位梵志光着上身,躺在一堆荆棘上打滚。这种古怪的动作,引得很多路人驻足围观。这位梵志见到比丘路过此地,便滚得更欢,好像自己的忍耐力远远超过佛教沙门。这种博取名称的方式,是不是觉得很可笑呢?其实也并不可笑,因为这样的事体,恰恰我们自己也曾经有过。

  第二是布施。我们常说布施功德大,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人人都想发财,拥有财富无论是从哪方面讲,起码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当然,财富用得不是地方,那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灾祸,这是另当别论,它只是财富的使用是否得当问题,与财富本身并无关联。要想发财或者说想拥有巨额财富,我们该怎么办呢?佛陀回答得非常明确:“布施得大财”。只有甘于布施、善于布施和恭敬布施(最好是无相布施),就一定会获得巨大回报。布施就好比现世里的“高利贷”,它的回报比世间的五分八分的高利贷要高出几十倍甚至几千倍。从现实而言,布施可以是财物,也可以是无私帮助他人。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将布施视为一种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一位幼童身无分文,但是小孩对佛陀很崇敬,于是用双手捧沙供佛,佛陀很开心地接受了童子的布施,并且为童子作授记。从这里可以看出,布施不仅可以一本万利,还可以为以后的人生培植福德。

  第三是真实。什么叫真实?所谓法离迷情绝虚妄,叫做真实。佛说般若法门“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同样,一个人要使自己流芳百世,“真实”最要紧。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基本上是遵循“真实”二字,故鲁迅先生称这部巨著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清代史学家赵翼称“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编之中”,“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其核心还是在于一个“真实”。我们常说“盖棺论定”,当一个人还活着的时候,人们有时碍于情面,不会“真实”;可是一旦这个人离开人世间了,其“真实”的一面便渐渐浮出水面。当然,这种“真实”还是很不彻底,其中原委可谓错综复杂。但是人生在世,总还是要活得“真实”一点好,时时处处练达人情暗藏玄机,其实也未必就是好事。佛陀在经中说“真实德流闻”,其重点在于不断地完善个人的修为,使自己与真实究竟的自性逐渐相契合,从而最终完满自己的道业。

  第四是恩惠。恩惠与布施不完全一样:从层级方面说,布施既可以对上,可以对下,也可以对于同级;而恩惠一般是上对下,或者是同级之间,下级对上级则出现恩惠的概率并不是很大。从内容上讲,恩惠侧重于帮助和提携,或者在生活和经济方面予以多方关照;而布施一般侧重于经济或物质上的馈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财施”。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恩惠与“小恩小惠”完全是两回事,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鱼”有时只是小恩小惠,“授渔”则是实实在在的恩惠。“授鱼”只能解决燃眉之急,而“授渔”则能解决一世难题。“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身”,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与朋友相交,重在多付出而少索求。否则的话,不要说善友,即便是狐朋狗友,恐怕维系不了几日。(3.25.)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