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Q 1291经~1293经:此三经阐述福、信、忍等资粮之可贵。


   日期:2020/4/18 9: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291经~1293经:此三经阐述福、信、忍等资粮之可贵。

  在1291经中,天人问佛“何物火不烧?何风不能吹?火灾坏大地,何物不流散?恶王及盗贼,强劫人财物;何男子女人,不为其所夺?云何珍宝藏,终究不亡失?”佛陀回答是一个“福”字。关于福,我们也称其为福德、功德或者福报。福备可以分为有出世间的无漏福德和世间有漏福德两种,本经中所说的“福”,乃是指世间有漏福德。有时我遇难呈祥或逢凶化吉,一方面我们会感恩佛菩萨的加被护佑,另方面也庆幸自己还多少有些福德根基。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法师人缘很好,身边有很多大护法、大善知识围绕,而且供养也很多,我们在赞叹之余,也会念及此法师的因缘福报难得希有。实践使我逐渐意识到这样一个真理,即福报并非凭空而来,更不是靠运气,而是前世和今世修习的因果善报。这句话真实不虚,我在佛门二十余年,通过无数个例汇总而来,毫厘不爽。

  福德与世间的有形财物完全不同。对于金钱财宝,我们可以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是福德却不一样,它甚至可以伴随我们生生世世。福德是烈火烧不尽、狂风吹不倒、恶人抢不去,永远也不会流散。世间以福业为招感欲界善果之因,它不会随着我们色身的消亡而消亡,故佛陀说“福火所不烧,福风不能吹”。如何获得这样的福德呢?作为居家信士而言,最重要的则是要广行布施,多做慈悲利世的事业。

  与福德相仿,1292经强调一个“信”字。“信”也是一种无形的资粮。信便是信念与信仰,它是指能令心澄净,对佛、菩萨、教法等不起疑心的精神作用。一个人缺乏信仰,将是何等的可悲;而倘若我们心中始终怀有正信,则会感到人生很充实、很快乐,再也不会落寞难耐。可以说,有信仰的人,对佛教产生正信的人,便是世间最幸福的人。“信者持资粮,福德劫不夺,贼劫夺则遮,沙门夺欢喜;沙门常来诣,智慧者欣乐!”佛教常讲“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大智度论》),充分说明“信”的重要性。倘若对佛教缺乏信仰,总是用一副有色眼镜来看待佛教,那么又如何能正确地了知佛法实相呢?只有心中怀有虔敬之心,才能谈得上初步迈入佛教的大门。故《六十华严》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在学佛历程中,信乃贯彻一切。尤其是净土法门,将信置于三资粮之首。若无信,则愿与行则无从生起;即便是发愿施行,也是很不究竟,虎头蛇尾。

  在1293经中,却强调一个“忍”等四种世间之难得。天子问佛:“一切相映障,知一切世间,乐安慰一切,唯愿世尊说,云何是世间,最为难得者?”就是说世间最难的东西是什么呢?佛陀回答说:“为主而行忍,无财而欲施,遭难而行法,富贵修远离,如是四法者,是则为最难。”即世间有四种东西十分难得。哪四种呢?第一是“忍”字。当一把手的人,做事说话要适可而止,留有余地。有些人意外发了点财、当了芝麻大的小官,便开始得意起来,四处炫耀,颐指气使,觉得老子天下第一。曾国藩作为晚清汉人中少有的朝廷重臣、一品大员,但是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我们看《曾国藩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余蒙先人余荫,忝居高位,与诸弟及子倒谆谆慎守者,但有二语,曰‘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而已。”不仅如此,面对自己的高位与家道的中兴,他却时常有如履薄冰之感,“家门大盛,常存是增一日而恐其不终之念,或可自保。否则颠蹶之速,有非意计所能及者。”曾国藩的为官与治家治身之道,与其说是忠恕,倒不若是“忍”的另类表现。

  第二是“施”字。施衣施物施财、帮人出力、嘘寒问暖,皆为布施。有钱人布施并不是很难,难的是无财时亦行布施。一些人虽然家境很贫寒,但是他很乐意帮助人,宁可自己缺衣少食,也要把仅有的衣食周济给他人——这样的人显得格外难能可贵。第三是“法”字。这里的“法”,是指戒法。在种种考验面前,我们能不能还能始终守一呢?这就很有问题。佛陀灭度后,古印度遇到百年一遇的饥荒天灾,阿难尊者带领弟子们一路西行。结果跟随阿难尊者那些年轻比丘们经受不住饥饿的煎熬,途中逃跑了大半。这些年轻比丘便无法通过困难考验,结果连阿难尊者受到摩诃迦叶尊者的指责。第四是“离”字。做到“离”并不难,但是“富贵修远离”,就不那么容易了。释迦佛贵为王子,却舍弃一切而求索出离,这就很难得,受到四众弟子们的由衷赞叹。身居快乐之中却能时时感悟出苦的真谛,这才是真实不虚的出离。(4.8.)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