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七)~A 一、弊宿经


   日期:2020/4/19 16: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卷七)

一、弊宿经

  讲说地点:拘萨罗国的斯波醯婆罗门村

  参加人员:五百比丘

  主讲人员:童女迦叶(实为鸠摩罗迦叶童子)

  经中大意:叙述迦叶童子对于弊宿婆罗门的恶见邪说所进行的驳斥。驳斥方法为举出十二种譬喻。其譬喻的种类如下:1.日月之喻;2.盗贼之喻;3.坠入深厕之喻;4.盲目者之喻;5.天眼之喻;6.事大梵志之喻;7.称铁之喻;8.贝声之喻;9.智愚二友之喻;10.二队商主之喻;11.养猪豚之喻;12.妊妇自杀之喻;13.戏丸(骰)之喻。弊宿婆罗门闻后,即皈依佛法,而为优婆塞。故事譬喻生动形象,情节层层演递,引人入胜。

   

  首先我们要对这则故事的主人翁的性别问题需要搞清楚。该经的第一句话是:“尔时,童女迦叶与五百比丘游行拘萨罗国,渐诣斯波醯婆罗门村”。经中所指的“童女迦叶”是谁呢?但在《中阿含经》中对此表述为“鸠摩罗迦叶”,“鸠摩罗”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童子”;其二,在《僧祇律》中有这样一段叙述:“王舍城中有姊妹二人妊身未产,信佛出家,诸比丘尼见其腹相便驱出。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在家妊身者无罪。此比丘尼后生男儿字童子迦叶,年至八岁。出家修道,成阿罗汉。”其三,在《五分律》中说:“童子迦叶,不满二十受具足戒。比丘生疑,佛言今听数胎中岁足为二十,若犹不满,又听以闰月足。”其四,自有比丘尼僧团建立以后,在一般情况下,都与比丘僧团分开而住,比丘与比丘尼都会分立而行。而此处却表述为“童女迦叶与五百比丘游行”,于理不通;再则,依经文所言,此迦叶则为五百比丘上首,若此迦叶为比丘尼,于理与法皆不通。故此我们可以判断,这里的迦叶,盖指童子迦叶(即鸠摩罗迦叶)无疑。

  其次我们还要搞清楚一件事,鸠摩罗迦叶说此经时,佛陀已经灭度。那么距佛陀灭度有多久呢?经中只是说“灭度未久”。但是按照经中所表达的义理及文字风格来看,与释迦佛亲口宣说十分类似。

  再次,我们从经文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国王是波斯匿(“波斯匿王别封此村与婆罗门弊宿”)。此时的波斯匿王是否还活着呢?不大可能,因为此时的波斯匿王可能早已去世。经中记载波斯匿王曾活80岁,后来他的儿子毗琉璃王篡位,他在逃难途中被饿死。也就是说,波斯匿王早于世尊而离世。可能是出于先王所封,后来继位的毗琉璃没有废除封地。

  最后,从经中我们还可以看出,通过这位弊宿的顽固愚劣的言辞,我们可知悉当时印度各种外道的思想根深蒂固,也就是对“无有他世,亦无更生,无善恶报”这种异见的顽固程度。随着佛陀的灭度,印度各种外道歪理邪说又重新抬头,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都把矛头指向了主张善恶有报、种姓平等的佛教。因此可以这么说,童子迦叶的这场辩论,对于再次树立佛教的威信以及巩固佛教的领导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下面我将从童子迦叶所列举的十三个譬喻,来分别阐述童子迦叶的佛教观点。

  正方(弊宿婆罗门):无有他世,亦无更生,无善恶报。

  反方(童子迦叶):实有他世,亦有更生,亦有善恶报。

(一)日月之喻

  这次辩论的挑战者,是弊宿婆罗门。他见到大家都去礼拜迦叶,心里很不高兴。于是他就率先发难:“现在我的论点就是:并没有他世,也没有更生(轮回),更没有罪福的报应。你的论点如何呢?”

  这位迦叶回答得很是巧妙,他对弊宿说:“我现在来问你,你就随意回答我。现在我们都可以看见天空的太阳和月亮。那么你说,天空的日月,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呢,还是属于其他世界的呢?它们是属于天的呢,还是属于我们人的呢?”

  弊宿婆罗门回答说:“日月是其他世界的,并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它们只属于天,并不属于人。”

  见弊宿如此回答,迦叶便说:“通过你的回答,我们就可以知道,必定有他世间,也必定有轮回,更有善恶果报的。”在这里,迦叶运用的是逻辑推理。

  第一个回合,反方获得胜利。

(二)盗贼之喻

  但是这个日月之譬,并不能使婆罗门信服,顽固地坚持了他的见解。他的观点是,既然说有“他世”,但是以他的个人经历来看,并非如此。为了证明他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他也列举了一例:他有个亲戚一辈子坏事做绝,“十恶亦备”,按照佛教的观点,行十恶者死后堕大地狱。于是他就对他的亲戚说:“若审有地狱者,汝当还来,语我使知,然后当信。”就是说假如你死后深堕地狱,那么你就回来跟我说一声,这样我就知道世间还真的有地狱。可是他这位亲戚死后很久,至今也没有来通告一声,说明地狱是不存在的,也没有所谓的后世之说。

  针对婆罗门的观点,迦叶又作了一个譬喻。他说有一位江洋大盗,做了很多坏事。后来被官差捉住了,遣送到县官那里。经过审讯之后,盗贼被判处刑罚。这时,那个盗贼就好言好语对狱卒说:“麻烦您行行好帮帮忙,您先把我放回去,让我去看看各位亲朋故友,并和他们一一辞别行,我会回来服刑的。婆罗门,你说这时候狱卒会放盗贼回去吗?”

  婆罗门听后,老实回答说:“那是不可能的!”

  迦叶听后接着说:“盗贼犯法,到了狱卒那里尚且不会放人,而你的亲戚具备十恶,死后堕入地狱。这些地狱的鬼卒,比人世间的狱卒要凶恶百倍,你想想看,这些鬼卒会放你的亲戚回来,把地狱里面的情况向你通报吗?”

  很显然,第二个回合,反方获得了胜利。

(三)深厕之喻

  和上面一样,这位婆罗门对于是否有来世的问题仍持否定态度。他说:“汝虽引喻,谓有他世,我犹言无。”他所举的例子是,他有一个亲戚,做了很多好事,可谓十善兼备。如果按照佛教的观点,死后升天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和前面的一个行了十恶的亲戚一样,这个婆罗门就在这个亲戚临死之前,就对他说:你生到天上以后,麻烦你有空下来一趟,告诉我你的去处,以及天上是如何地快乐。可是到现在,这位亲戚连一个托梦都没有,可见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生死轮回的问题了。

  迦叶听了以后,就开始问他一件事:假如现在有一个人不小心掉进了厕所,浑身上下搞得不成样子,奇臭无比。后来国王发现了,命人将他给救了上来,用水冲洗干净,并且还用香汤给他沐浴,将各种香料涂在他的身上,把他身上的恶臭驱除干净,穿上一身漂亮的衣裳。国王对他格外关照,让他留在自己身边工作,让他好吃好喝,从此衣食无忧。婆罗门,你说说看,这个人从此以后,还愿意重新掉进茅坑里去吗?

  婆罗门一听,连连摇头,说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去犯这样的错误了。

  迦叶听后,就紧接着说:人生天以后,和上面所讲的例子是一个道理。我们所居住的世间,可谓臭秽不净。而天上离我们地面有多高呢?大约几百由旬吧(一由旬大约为四十华里)。可是远在天上,尚且还能闻到人间的余臭。婆罗门,你想想看,你那位亲戚,一旦生到天上,必然过着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好生活,他还会下来,到我们这个如同厕所一样的人间来吗?

  婆罗门一听,半天没有言语。但是他心里还是不满意的。他嘴上还是说,你这样比喻,我虽然表示认同,但心里还是认为没有什么轮回之说的。

(四)盲者之喻

  这位婆罗门很是顽固,他还是不满意迦叶尊者所言说的道理。他接着说:“我还有一位亲戚,前段时间患病去世了。他生前勤修五戒。按照佛教僧人的说法,勤修五戒,死后可以生到忉利天上。能够生上忉利天的,都具备一定的定力。在我的亲戚临终之前,我就对他说“假如你真的生到了忉利天上,那么届时请你来到人间来,对我说一声。可是到现在他也没有来跟我说啊。”

  迦叶说,婆罗门,你可能还有所不知,忉利天的一天一夜,就相当于我们人间的一百年。就算你的亲戚真的生到忉利天上,那么不说别的,他生到忉利天上以后,在那里随便呆上个两三天功夫,也不算过份吧。当他把天上的事情都安顿好以后,再来人间向你说明,那么已是人间三四百年以后的事情。到那时,你还活着吗?

  婆罗门一听,顿时傻了眼。他急忙说:“三四百以后,我连骨灰恐怕都影子都找不着了,更谈不上相见了。”但是这位婆罗门对迦叶的话还是不予认可。他说:“你所说的忉利天的寿命,动辄千万岁,你凭什么这样说?”

  迦叶说:“我现在再作一个譬喻给你听。譬如现在有一个生下来眼睛就看不见的人,他从来没有见到青、黄、赤、白等五色,他也从来没有见过我们世间的一切东西。假如现在有人问他:青色是什么青色啊?他肯定答不出来,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青色的啊!同样的道理,这位盲人却不能因为没有见过什么是青色,而否定青色的存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