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九)~A 一、十上经


   日期:2020/4/19 19: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卷第九)

一、十上经

  说法地点:佛游鸯伽国,诣瞻婆城,止宿伽伽池侧。

  主持说法:舍利弗(代佛说法)。

  本经大意:本经和前面的《众集经》一样,仍然是以舍利弗代佛说法的方式而记录下来的。它把佛所说的法,以法相为根据的一种分类法。第一为成法,第二为修法,第三为觉法,第四为灭法,第五为退法,第六为增法,第七为难解法,第八为生法,第九为知法,第十为证法。而每个都增一而至于十,共为五百五十法。   

  我们在前一部《众集经》中已经提到,佛陀这次仍是请舍利弗代为自己说法。为什么要请舍利弗代为说法呢?这种情形与上部经所讲的是一致的,也就是佛患背痛。从波婆城,到瞻婆城,佛陀一直都在患背痛,说明此时佛陀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这鸯伽国,也是当时印度的十六大国之一,据说在摩揭陀国的北方,而瞻婆城是它的都城。佛陀对舍利弗嘱托以后,就躺下休息一会儿——他此时正在为病魔所折磨,晚年是充满病苦的。

  由佛陀晚年患病的痛苦,使我想起了一位时代伟人,那就是毛泽东的晚年。在我们的心目中,毛泽东给大家的印象总是正面的、健康的、神采奕奕的。但是,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无法逃脱衰老的侵袭,毛泽东又何尝例外呢?但是,在个人崇拜几乎达到神化的时代,全国人民不允许伟大领袖衰老,更不允许毛主席衰老的照片出现在公众面前。据说这使得当时为毛泽东拍摄的摄影师们左右为难。无论他们的摄相技术再高超,但是相机不会说谎,出现在相机前的仍然是苍老而虚弱的毛泽东。但是全国人民不买这个帐,他们见到照片上的毛泽东日渐失去神采,便四处闹事造反:“为什么将毛主席拍得苍白无力?”“你们是资产阶级新闻还是无产阶级新闻?”“我们对《人民日报》上刊登的5幅照片深感不满。我们认为,这样的照片是一起严重的政治事故,是对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光辉形象的污蔑,是我们广大工农兵革命群众所不能容忍的。”(注:以上有关毛泽东照片的一段,参考了“博客中国”中的相关文章,详见http://www.blogchina.com/2008091660408④html)。

  与《众集经》相似,这部《十上经》在术语的表述方面依然十分抽象,一般读者读起来会觉得很费劲。我在写这篇东西的时候,采取的方法与上部经典几乎相同,但在有些方面或许会加入一些自己的看法,但总体上是一致的。

  此时的舍利弗已经被称为“耆年”,也就是长老了。舍利弗比佛陀肯定是年轻的,但年轻多少呢?经典上也没有作具体交待。根据我的推测,舍利弗应该比佛陀年轻15~20岁的样子,也就是说,舍利弗此时代佛说法时,他的年龄大约在六十岁左右。要知道,在那样的艰苦环境下,“人生七十古来稀”,从年岁上来讲,年届六旬,加之舍利弗本人的学修成就,以及随佛时间如此之长,无论从哪方面,他被称作“长老”,已是绰绰有余了。

  闲言不多说,下面进入到经典正文。舍利弗接到了佛陀的嘱咐,便开始对众多大比丘们讲:“各位,我现在要代佛所说的法,无论是放在开头说的,还是放到末尾说的,都是真正的佛法,它们没有好劣之分,它们都是真理,都是能够促进我们的精进修行,这点你们一定要搞清楚,万万不可有什么分别之心。你们不光要认真地听,而且听后还要好好地加以回味念想,并按照佛陀所说的去做。”大家听了,都很开心,说好啊,舍利弗长老你就说吧,我们都在认真聆听您的教诲呢!

  舍利弗告诉诸比丘们说:“有十上之法,也就是由一而至于十,是经过整理的法数。这些法数,能够帮助我们弃除烦恼,进达涅槃,从此以后可以获得无尽的快乐。这十上之法,又能具足五百五十法。现在我就为大家分别详细解说。”

  下面我们就对这些法进行分解,然后对重要的术语稍加阐释。

  一、一成法、一修法、一觉法、一灭法、一退法、一增法、一难解法、一生法、一知法、一证法

  1、一成法:所谓对于诸善之法,都能不放逸。

  2、一修法:所谓常自念身是。

  3、一觉法:所谓有漏触(带有烦恼的感触)。

  4、一灭法:所谓我慢(自己贡高,而轻慢他人)。

  5、一退法:所谓不恶露观(没有妥当的思惟。也就是不如理的思念,如以无常为常等)。

  6、一增法:所谓恶露观(适当的思惟。恶露为身上不净的津液。恶为憎厌,露为露现之物,如脓血等。如生老病死等苦,恶露不净是)。

  7、一难解法:所谓无间定(没有中间断绝的禅定)。

  8、一生法:所谓有漏解脱(解脱有漏之法,不被一切所动的智慧)。

  9、一知法:所谓诸众生,都均仰赖饮食而得以生存。

  10、一证法:所谓无碍心解脱(不动的心之解脱)。

  二、二成法、二修法、二觉法、二灭法、二退法、二增法、二难解法、二生法、二知法、二证法

  1、二成法:所谓知惭、知愧(自己知耻,及由他人而得以知耻,而正念、正智)。

  2、二修法:所谓止与观(止为止息妄念[定],观为观知通达[智],而契真如妙理)。

  3、二觉法:所谓名与色(名为心,色为物,指身心)。

  4、二灭法:所谓无明、爱(无明为不明真理,为愚痴,爱为有爱,为对于常见之爱)。

  5、二退法:所谓毁戒、破见(毁灭戒律,破除正见,为恶言、恶友之类)。

  6、二增法:所谓戒具、见具(守戒与正见,为善言、善友之类)。

  7、二难解法:所谓有因有缘,而众生生垢;有因有缘,而众生得净(众生或生垢秽,或得清净,均为有因缘的)。

  8、二生法:所谓尽智、无生智(尽智为无学的圣者已灭尽烦恼而知四谛,无生智则对于四谛之知、断、证、修之作用已得非择灭为无生,所谓已无可知、无可断、无可证、无可修,为最利根的阿罗汉之智)。

  9、二知法:所谓是处、非处(有为界与无为界)。

  10、二证法:所 谓明与解脱(明为灭尽无明之智慧光明照了,解脱为解脱系缚烦恼)。

  三、三成法、三修法、三觉法、三灭法、三退法、三增法、三难解法、三生法、三知法、三证法

  1、三成法:第一就是亲近善友,第二就是耳闻法音,第三就是法法成就(成就法中之法,所谓法次法向-依于法之次序,而向于正法)。

  2、三修法:所谓三种三昧,也就是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三昧为定,为等持。空三昧乃和苦谛下之空、非我之二行相相应之定,空为空我所见,非我就是空我见。无相三昧为和灭谛下之灭静妙离之四行相相应之定,无相就是灭,就是涅槃,涅槃乃灭有色声香味触之五尘,和男女,及生异灭之三有为相。无作为无愿。无愿如船筏,故须舍弃,故为无愿求之物,为无愿求可作之事。是和苦谛之苦、无常,集谛之因、集、生、缘之四行相,道谛下之道、如、行、出相应之定)。

  3、三觉法:所谓三受,也就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苦、乐、舍之三种感觉)。

  4、三灭法:所谓三爱,也就是欲爱(贪欲之爱执)、有爱(常见之爱执)、无有爱(断见之爱执)。

  5、三退法:所谓三不善根,也就是贪不善根、恚不善根、痴不善根。

  6、三增法:所谓三善根,也就是无贪善根、无恚善根、无痴善根。

  7、三难解法:所谓三难解,就是:贤圣难解、闻法难解、如来难解。

  8、三生法:也就是三相。所谓三相,也就是息止相、精进相、舍离相。

  9、三知法:就是三出要界。所谓三出要界,也就是欲出要至色界(由欲界而趣至于色界),色界出要至无色界(由色界而趣至于无色界),舍离一切诸有为法,其名叫做尽(由欲界而出,由色界而出,由无色界而出,而脱离一切有为,而至于灭尽—涅槃寂灭的境界)。

  10、三证法:即三明。所谓三明,又叫三智,即宿命智、天眼智、漏尽智(宿命智能忆念知悉自他过去宿住之事,也就是能自由自在的知道自己和他人的一切因果的神力。天眼智能自由自在的照见极细、远处,也就是彻见世间种种的形色、苦乐等相,是照见无碍。漏尽智为已了知而断除诸漏,是断尽见修二惑,得证涅槃。出离三界的神力。)

  四、四成法、四修法、四觉法、四灭法、四退法、四增法、四难解法、四生法、四知法、四证法

  1、四成法:就是四轮法(是关于住、近、愿、植的四轮的轨道),具体为:第一为住中国(住于适当的地方,不在于边远而文明不到的地区),第二为近善友(亲近善知识),第三为宿曾发精愿(自有正愿),第四为宿植善本(过去曾种植善的基础)。

  2、四修法:即四念处。这在前面我们已经有所涉及,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3、四觉法:也就是四食,即:①抟食(以舌食物),②触食(以感触去长养身命),③念食(以意志所欲,以扶持诸根),④识食(以意识而养身命)。

  4、四灭法:即四受(被欲、我、戒、见而流转,而感受到苦恼),具体为:欲受、我受、戒受、见受。

  5、四退法:即四扼(扼为扼住牛颈之用的车的曲木,转用为系缚,为烦恼)。①欲扼(欲界的系缚),②有扼(色、无色界的系缚),③见扼(三界四谛下而起的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的系缚),④无明扼(三界的愚痴的系缚)。

  6、四增法,即四无扼(和四扼相反,而解脱系缚之义):①无欲的扼,②无有的扼,③无见的扼,④无无明的扼。

  7、四难解法:即四圣谛(迷界与悟界计而为四种真理),前面已述。

  8、四生法,即四智,①法智(证法的真理之智),②未知智(世俗智,为有漏,而取世俗的境相之智),③等智(尽智,无学的圣者具有的平等智),④知他心智(能观察他人之心,知其善恶邪正等)。

  9、四知法:即四辩才。①法辩(对于教法无滞碍的辩才),②义辩(对于义理无滞碍的辩才),③辞辩(对于言辞无滞碍的辩才),④应辩(应众生而说法无滞碍,所谓乐说无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