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十三)~B 佛陀所阐述的一些教法


   日期:2020/4/20 14: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三)佛陀所阐述的一些教法

  关于这部经文中的其他一些细节,我在这里就不多讲了,我还是选取我自己认为比较突出的几点,讲讲佛陀所阐述的一些教法。

  这个阿摩昼就请教了佛陀一个问题:“什么是无上士、明行具足呢?”

  佛陀回答如下:

  如果如来出现于世间的话,就是应供、正遍知、明行足,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佛之十号)。在于一切诸天(六欲天)、世人、沙门、婆罗门、魔、梵天当中,独觉而自证,证悟后为人说法。所说之法,始终都是善法,义味都具足,而开清净之行。如果居士、居士之子,以及其余的种姓,听其所说的正法的话,就会生起信乐,由于信乐心而产生这样的念想:我现居尘世,被妻子儿女所系缚,不能得清净,不能纯修梵行,宁可剃除须发,穿服三种法衣,出家去修道。后来,他就舍弃家庭的财产,捐弃其亲族,而剃除须发,去出家修道。他舍弃身上的严饰之物,而具足戒行;他舍弃刀杖,怀着惭愧之心,慈念一切。他奉行不杀生、不偷盗、远离YIN欲、舍离妄语、舍离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饮酒作乐、不著戴香华璎珞以及不歌舞倡伎,也从来不去观听歌舞倡会;他不坐卧于高广大床,坚持非时不食,蠲除金银七宝;不娶妻妾、不畜奴婢、象、马、车、牛、鸡、犬、猪、羊、田宅、园观,不作虚妄而诈人,不以斗秤去欺人,不用手拳共相牵抴,也不抵债,不诬罔他人,不为伪诈。他舍弃了以上的种种之恶,灭除诤讼等诸不善之事,行则知时,非时则不行,量其腹而食,无所藏积,度量身体而穿衣,灭除知足;法服和一只钵,就成了他的全部家当。

  如果达到了上面的这些条件,就是达到了“无上士、明行具足”的要求。

  紧接着,佛陀也讲了一些反面情况,也就是一些破戒之行径:

  1、那些沙门、婆罗门,不仅接收施主的供养,而且还广做积储。对于衣服饮食等物,并没有厌足之心。

  2、那些沙门、婆罗门,都食他人的信施,而且还想方设法努力去追求各种利养,例如象牙、杂宝、高广的大床,种种的文绣、綩綖的被褥。

  3、那些沙门、婆罗门,都受他人的信施,都想方设法,更求为自身的庄严,如求酥油以摩身,求香水以洗沐,求香末以自涂身,求香泽以梳头,求着好的华鬘,染目为绀色,拭面以庄严,环纽澡洁,用镜自照自己,穿杂色的革屣,上服为纯白的。也持有刀杖,带有侍从,有宝盖、宝扇以庄严宝车等事。

  4、那些沙门、婆罗门,都食他人的信施,然而都专为嬉戏,都以博弈、或者设置各种赌具而作种种的戏笑。

  5、那些沙门、婆罗门,吃着他人的信施,然而都在讲说遮道无益之言,如王者、战斗、军马之事,或者谈说群僚、大臣、骑乘出入、游于园观等事,以及论说卧起、行步、女人之事,或者是衣服、饮食、亲里之事,又说入海采宝之事。

  6、那些沙门、婆罗门,都食他人的信施,而用无数的方便,但作邪命之事,如谄谀美辞,互相毁誓,以利求利(也就是放高利贷)。

  7、那些沙门、婆罗门,都食他人的信施,然而都只为共互诤讼,或者在于园观,或者在于浴池,或者在于堂上,都互相是非,都说如是之言:“我知道经律,你并没有所知;我乃趣于正道,你所向的为邪径,都以前着于后,以后着于前;我能忍耐你,你却不能忍;你所说的话,皆不是真正;如果有所疑,当来问我,我都能尽答”。

  8、那些沙门、婆罗门,都食他人的信施,然而更作方便,求为使命的人,或者作为国王、王的大臣、婆罗门、居士的通信的使者。

  9、那些沙门、婆罗门,都食他人的信施,然而都习战阵斗诤之事,或者学习刀杖、弓矢之事,或者是斗鸡斗狗、猪羊、象马、牛驼等诸畜生,或者斗男女,以及作众声,所谓具声、鼙声、歌声、舞声,或者攀缘上幢,而倒绝等种种的伎戏。

  10、那些沙门、婆罗门,都食他人的信施,而行遮道之法,以邪命而为自己的生活,或者瞻相男女,占卜他人的吉凶好丑,以及相畜生等事,以求人家对其利养。

  11、那些沙门、婆罗门,都食他人的信施,而行遮道之法,以邪命而自活,如驱鬼唤神,作种种的厌祷,无数的方道,以恐吓于他人,说能聚能散,能苦能乐,又能为他人安胎出衣,也能咒人使作为驴马,也能使人为盲聋瘖痖,显现诸技术,叉手而向日月,而作诸苦行以求人的利养

  12、那些沙门、婆罗门,都食他人的信施,而行遮道之法,以邪命自活,为他人咒病,或者诵恶术,或者为善咒,或者为医方,而针灸、药石,以疗治众病。

  13、那些沙门、婆罗门,都食他人的信施,而行遮道法,以邪命而自活,或者咒水火,或者为鬼咒,或者诵剎利咒,或者诵鸟咒,或者支节咒,或者是安宅的符咒,或者火烧、鼠啮之能为解之咒,或者诵别死生之书,或者读梦书,或者相手面,或者诵天文书,或者诵一切音书。

  14、那些沙门、婆罗门,都食他人的信施,而行遮道之法,以邪命自活,或者瞻相天时,谈言雨、不雨,谷贵谷贱,多病少病,恐怖安隐,或者说地动、彗星、日月薄蚀,或者言星蚀,或者言不蚀,像如是为善瑞,像如是为恶征等事。

  15、那些沙门、婆罗门,都食他人的信施,而行遮道之法,以邪命而自活,或者说此国胜彼国,彼国为不如,或者说彼国胜此国,此国为不如;瞻相吉凶,谈说其盛衰等事。

  世尊在述说每一个反面现象时,都说“入我法者,无如此事”。不过这里我们要对照一下反省一下了,当今佛教界,有没有上述现象的存在?

  佛陀接下去继续演说着他的教法:

  佛陀主张,如果接受了他的教法,那么上述的那些丑陋现象都将一扫而光。那么佛陀的教法是什么呢?是“但修圣戒,无染著心,内怀喜悦”。具体表现在:

  第一,要善护六根。眼睛虽看见色境,而不会取着其相,眼根不被色境所拘系,坚固而寂然,并没有所贪着,也没有忧患,不漏落于诸恶,都坚持戒品,善护其眼根,其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是如此的道理。

  第二,要善御六触。对于六触,能护持调伏,使其能得安隐。

  第三,要食知时。

  第四,要时刻精进。即昼夜都要守护己念,无使放逸。初夜(下午五点至九点)、后夜(凌晨一点至五点),都精进于觉悟。在白天里,无论行坐,都常念一心,除弃众阴盖。

  第五,要念无错乱。就是比丘要对四念处进行观察。

  第六,要做到一心无二。比丘不管是行步出入,不论是左右顾视,或者是屈伸俯仰,或者是执持衣钵去受取饮食,或者是左右便利,或者是睡醒之时,坐、立、语、默,在于一切时当中,都常念一心,不失威仪。

  第七,要去除三毒。至于其他一些教法,我在这里就不多讲了。

  世佛陀讲了种种教法,进一步演说了何谓无上士和明行具足,随后他对阿摩昼说:

  “年轻人,你自己卑微,不能认识真伪,却兴起诽谤,而轻慢释子。这种罪根是你自己种植下的,可是你却长养和成就了地狱的根本。”

  听了佛陀的教诲,阿摩昼便恭恭敬敬地对佛陀说:

  “瞿昙!您教导得很正确,我们受他人的供养,却没有把本分事做好,实在是不应该的。今后,我们当如法去修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