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一)~E 五、木积喻经


   日期:2020/4/21 7: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五、木积喻经

  说法地点:拘萨罗国

  参加人员:诸位弟子

  本经大意:本经叙述佛陀在游行时,曾经所作的七个譬喻,然后让比丘们选择其一,最后佛陀阐述他的思想与观点。关键词主要有三个:持戒、精进、苦行。

  在本经的第一卷中,前四则经典,佛陀都是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而这部经所述的内容也发生在舍卫国(拘萨罗就是舍卫国),只不过不是在孤独园,而是在佛陀游行的途中。佛陀每次出门到外面去游历,总有很多弟子跟随其左右“翼从而行”。什么叫“翼从而行”呢?翼就是翅膀,或者说是尾翼,佛陀就是处于中间领头的位置,而弟子们就好像一只大鸟的左右翅膀以及后面的尾翼,意思是说大家都以佛陀为中心,都围绕在佛陀的四周。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大家都亲近佛陀,多听听佛陀在旅途中的随机说法;其次,大家也是保护着佛陀的人身安全。有人会说,佛陀那么大的神通,还需要别人去保护他吗?佛陀当然不需要弟子们去保护他,相反,佛陀还经常保护弟子们不受伤害。之所以这样,那是因为弟子们出于对佛陀的爱敬,才这么做的。这个“翼从而行”在佛经中多次出现,我们需要用心体会。

  这部经典,是佛陀的即兴之作,它与《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有些相似。在《父母恩重难报经》之中,佛陀带领弟子们一起在外面游历,走到荒野之中,见到一堆白骨。佛陀于是“向彼枯骨,五体投地,恭敬礼拜”。这时候侍从弟子阿难见了很是不解,于是他启禀佛陀说:“佛陀啊,您乃‘三界大师,四生慈父,众人归敬’,今天您为什么要朝这具枯骨礼拜呢?”佛陀礼拜完枯骨后站起身来,就对阿难说:“你呀,虽然说是我的上首弟子,跟随我这么长的时间,而且你还被大伙誉为‘多闻第一’,看来你还差得远呢。”于是佛陀便讲出了礼拜枯骨的因缘。

  这部《木积喻经》呢?他倒不是讲礼拜因缘,而是佛陀在外出行进的途中,根据大伙所见的事物,据此进行比喻,从而说明布施的功德。那么这部经是如何讲的呢?让我们往下看。

  故事发生在世尊大伙正在游历的途中。走着走着,佛陀就看见在不远处的一个地方,有一个大柴堆,正是燃起熊熊大火,那烈火烧得正旺,使人远远地就能感受到滚滚热浪朝自己逼袭而来。

  此时正值日中,炽热的阳光把大地都快要烤焦了。跟随佛陀前行的弟子们此时也都走得很累,大伙口干舌燥,很想找一个阴凉之处歇歇脚。佛陀也看出了大伙的心思,他就在距柴火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下住足,然后叫阿难准备好坐具,就地结跏趺坐。弟子们也都聚集在佛陀的周围,或坐或站,一起停下来避暑纳凉。

  佛陀坐定后,就指着前面的那堆燃烧的柴火,对比丘们:“你们都看到那堆正在燃烧的大火了吗?”

  弟子们都应声而答:“我们都看到了,世尊。”

  佛陀随后向比丘们提出一个问题:“诸位,瞧见没有,你们前面的那堆烧着的柴火,现在如果让你们走过去,让你们去拥抱大火。那种拥抱大火的感觉,与拥抱一位风华正茂、貌若天仙的女子进行对比,你们说说看,哪个更快乐呢?”

  比丘们听了佛陀的问话觉得很可笑:世尊这不是在明知故问吗?那堆燃烧得正旺盛的柴火,就连靠近它都是十分地痛苦,更不要说去拥抱了。而拥抱年青貌美的女子,那种感觉简直是妙不可言,二者当然没法比了呀!

  于是比丘们都一致回答:“当然是搂抱美女快乐啊!”

  世尊听了以后,也并不感到意外,而是说:“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跟我学习佛法,就是要持守沙门之道,而不是沦为与世俗人同流合污。”

  那么怎样才能持守沙门之道呢?世尊的观点是:如果要成就无上梵行的话,那么面对前面的两种选择,即面对柴火与美女两种选择时,我们宁可去拥抱那些烧得正旺的柴火,哪怕为此承受着多大的痛苦,甚至面临死亡,也决不能去拥抱女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拥抱烈火而死,最起码死后不会沦堕于地狱,也不会把投生于恶处。可是如果比丘们愚痴,去犯戒懈怠,而去拥抱女人的话,那么就会陷入不善不义的之中,死后也会堕落于恶处,就会转生于地狱当中。

  从上面一段文字我们就可以看出,持守戒律,对于一个出家的比丘来说,那是多么地重要!宁可守戒而死,不可犯戒而生。而在各种戒律中,以YIN戒为第一大戒,也是最根本的大戒。佛陀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中曾经说过这样两句话:“宁置毒蛇口,不置女根中”,就已经鲜明地指出不近女色的极端重要性。

  接下来,佛陀又作了第二个假设:

  假如现在有一位大力士,用一根绳索,然后套在我们的头上,使劲全力绞勒我们的脖子,使我们痛苦不堪,动弹不得;另外,如果现在有一个人免费为我们作全身按摩。那么,这两种是哪一种令我们感到快乐呢?

  很显然,大众比丘肯定是选择后者,因为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本能反应。

  但是佛陀对此却不以为然。佛陀的观点是,比丘既然出家修道,就不能贪图享受。在我们的修道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比如说我们面对魔境时,魔王会像那个大力士一样,使出浑身的本事想置我们于死地,想让我们把投降,归顺在魔王的座下。如果我们此时对所受痛苦不堪忍受,那么就会丧失道心,就会堕入魔界,死后肯定会转生恶处。可是我们为了我们的道业,即便是为此付出性命,也决不会堕入恶处。修行之途并不平坦,因此,我们不能贪图享受。享受着别人的全身按摩固然快乐,但是它却对于我们的修行,全无好处。

  接下来,佛陀又作了第三个假设:

  如果现在有一位大力士,用一把闪着寒光的利刃,想要砍断我们的大腿骨;而另一种情况是,很多人对我们都很崇拜,他们礼敬我们,供养我们,赞叹我们。那么,大家认为是哪一种更为快乐呢?

  毫无疑问,大家肯定会选择后者。至于原因,那就不说自明了。

  但是人佛陀的观点是,我们宁可选择前者,为了守戒而献身,是值得的。如果不守戒律,却凭空接受信众的供养、赞叹和礼拜,那么后果将是相当严重的。

  佛陀的第四个假设是:

  假如现在有一位大力士,把一个正在冒着火星的炙热的铁块,烙在我们的身上;而另外的情形是,很多居士信众,都会把世上最好的衣服供养给我们,让我们穿在身上。那么,那种情形对于我们更快乐呢?

  大家都选择后者。但是佛陀同样教导大家,宁可选择前者,也不可轻易选择后者。因为华丽的服饰,往往会消蚀掉我们来之不易的道心。

  佛陀所列的第五个假设是:

  假如现在有大力士,他用烧红的铁钳,用钳子撬开我们的嘴巴,然后朝我们的嘴里塞入滚烫的铁丸;而另外则是,很多信众施舍并供养我们数不清的美食。那么,哪一种更快乐呢?

  很显然,大家当然不会去品尝铁丸的滋味。我想佛陀的意思大家都知道了。

  佛陀所列的第六个假设是:

  有大力士,他强迫我们躺在一张被烧得通红的铜床上;很多人,他们施舍给我们很多舒适的床榻卧具。那么,哪一种会使得我们更快乐呢?

  佛陀所列的第七个假设是:

  有一个大力士,抓起我们,将我们扔进烧得通红的大铁锅之中;而另外,很多人都对我们的食宿很是关照,请我们居住在温暖的房舍里,使我们免除严寒的煎熬。哪一种快乐?

佛陀的观点我在这里就不用多说了。而从这里,我们可以隐约地感觉到,原始佛教早期,佛陀对于比丘的修苦行,不仅不会反对,而且会适当地予以提倡。从这部经典中,我可以深切地体察到这一点。 (界定  2008年11月18日草就于普陀山佛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