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二)~A 一、善人往经


   日期:2020/4/21 8: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漫说《中阿含》(二)

(卷二)

一、善人往经

  说法地点: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参加人员:大众比丘

  本经大意: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七善人所往至之处,以及无余涅槃。另外,本经的理论性比较强,较为抽象。

  此经名《善人往经》,什么叫善人呢?从佛教的角度上讲,需要有两个标准,一是讲因明果,就是深信因果报应之说;二是行善事,存善心、说善语。但是此处所谓的善人,要求的标准却更高。这里的善人,除了要具备上述两种标准外,还要用功修行,深切体悟佛理,精进不怠,并证得圣果。

  那么,佛陀在这部经典中,主要讲的是七种修善的人所能达到的修行次第。那么这些修行次第主要指的是什么?主要指的就是能否证得涅槃。涅槃分为两种,即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我们不必要把这三个概念搞明白。

  涅槃——关于涅槃,是属于旧译,新译为圆寂。涅槃的含义有多种,包括了灭、寂、寂灭、寂静、灭度等。在印度的原语应用上,是指火的熄灭或风的吹散,如灯火熄灭了称为“灯焰涅槃”。但印度其他宗教很早就采用此词做为最高的理想境界,如《大毗婆沙论》列举异教五种现法涅槃论,即以现世五欲的快乐与得四禅定为涅槃;此外也见于婆罗门教以修持达到梵我合一或死后生到梵天,称为“梵涅槃”;可知“涅槃”并不是佛教专有的名词。有人以为死了就是涅槃,这是错误的。《胜鬘经》说“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即是涅槃”。菩提之与涅槃,原如光之照物,是同时而没有先后,故涅槃不应指为死;在严格的译师称圣者之死是译做“般涅槃”,般是“全无残余”的意思,故般涅槃的意义是近于阿罗汉最后身心俱灭的无余涅槃,显然是和佛陀在菩提树下或声闻人现生所证得的“现法涅槃”有所区别。涅槃具有“灭”义,指的是消灭烦恼灾患。《杂阿含经》卷十八说:“贪欲永尽,嗔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诸烦恼永尽,是名涅槃。”这说明灭是以消灭烦恼与苦为义;烦恼与苦消灭,就会出现寂静、安稳、快乐的境界。《涅槃经》非常重视“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一首偈,寂灭的法喜充满的生活,不仅是小乘声闻也是大乘菩萨精神生活营养上所必需的东西。关于涅槃的具体含义十分复杂,但我们只要记住下面两句就可以了——涅槃是超越时空的真如境界,也是不生不灭的意思。

  有余涅槃——全称为“有余依涅槃”,意指烦恼既断,但尚有残余依身的涅槃。依小乘之意,如阿罗汉诸漏永尽,犹有色心的余依,故称“有余依涅槃”。《天台四教仪》云:“子缚已断,果缚犹在,名有余涅槃。”《大毗婆沙论》卷三十二云:“若阿罗汉诸漏永尽,寿命犹存,大种造色相续未断,依五根身心相续转。有余依故,诸结永尽,得获触证,名有余依涅槃。(中略)依有二种:(一)烦恼依,(二)生身依。此阿罗汉虽无烦恼依,而有生身依。复次依有二种:(一)染污依,(二)不染污依。此阿罗汉虽无染污依,而有不染污依。故所得诸结永尽,名有余依涅槃。”

  无余涅槃——无余依涅槃系指断烦恼障,灭异熟苦果五蕴所成之身,而完全无所依处的涅槃。《天台四教仪》:“若灰身灭智,名无余涅槃。”

  我们在把上面三个概念搞清楚以后,再来分析一下此经的内容,那么就会容易很多。

  这部经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因缘背景,大约是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内给弟子们所做的即兴讲座。那么世尊这次所讲的是什么呢?就是七种善人所能到达的处所,以及无余涅槃。这七种善人,一般都是针对比丘所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善人,而是指狭义上的比丘善人。

  先讲七种善人。

  第一种善人,树立“无我”观,无“我所”观;现在无我,将来也是无我,也没有我所。已经产生或正准备产生那些“有我”、有“我所”的念头,则就要把它们断除。如果已经断除的话,就会得“舍”,不会被“有”之乐所染,不会贪染于“有”,也就不会生存于三界。如果比丘像这样观想的话,就是无上、息、迹的智慧所显见的,然而还未得证涅槃,不能完全获得解脱。比丘如果按照这样的方法去修行,命终之后会转生何处呢?就好像把麦麸烧着,但不久麦麸便会熄灭那样子的。因为证得此境界,还是有稍许的我慢尚未除尽,而其五下分结已断,而得中般涅槃,这叫做第一种善人所往生而至之处。

  在这里,有几个词汇较为拗口。比如“我所”,就是我们有时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即我们所处的环境乃至我们所居的这个星球都是实实在在的,它们都为我所有,不会虚假。在佛教里,“我”与“我所”,被认为系一切世俗分别的基本分别,故为破除的对象。将“我”和“我所”破除了,就是“舍”。达到了“舍”,就不会在三界之中生存了,会超越三界。但是呢,此时还不能叫涅槃,因为尚有“五下分结”的存在。

  那么,什么叫五下分结呢?就是系缚众生于欲界的五种烦恼。指系缚有情于欲界的五种烦恼。所谓下分,就是下界,也就是欲界。结,就是烦恼的别名。关于五下结,在《俱舍论》里是如此分析:“何等为五?谓有身见、戒禁取、疑、贪欲、瞋恚。何缘此五名顺下分?此五顺益下分界故,谓唯欲界得下分名。此五于彼能为顺益,由后二种不能超欲界,设有能超由前三还下,如守狱卒防逻人故。”贪结,指贪欲的烦恼;瞋结,指瞋恚的烦恼;身见结,指我见的烦恼;戒取结,指取执非理无道邪戒的烦恼;疑结,指怀疑谛理的烦恼。其中,欲贪与瞋恚二结如守狱卒,令愚夫异生禁锢于欲界的牢狱中。若有异生以不净观破欲贪,又以慈悲观破瞋恚,而生于初静虑乃至有顶,则身见、戒禁取见、疑之三结如巡逻者,还将执彼复置于欲界。故欲界所系的烦恼虽多,然仍偏立此五结为顺下分结。

  第二种善人,是除无我,除我所,不会被“有”之乐所染污。如果能做到如此的话,也未证得涅槃,也即未证得阿罗汉果。这就好像一块烧得通红的铁块,如果用大铁锤去锤打它,便会迸出很多火花。这些火花会飞向半空中,但是很快就会熄灭。此时比丘的五下分结已断,而得中般涅槃。那么,什么叫“中般涅槃”呢?中般涅槃就是比丘经过修行,在欲界死后,尚未生到色界的中间阶段,就是已断除五下分结而所入的涅槃。

  第三种善人,是达到上述的那些要求,但是仍未证得涅槃。那么絈会转生何处呢?就好像我们用锤子击打烧红的铁块,便会有火花溅出。这些飞起的火花尚未落地,便已经熄灭。此种人五下分结已断,而得中般涅槃。

  第四种善人,仍未证涅槃,他会转生何处呢?就好像我们用锤子击打被烧红了的铁块,飞起的火星冲向半空,一直到落地后,方才熄灭。这种比丘五下分结已断,而得生般涅槃。也就是说,比丘从欲界死后,生至色界,经过一段时间,而入涅槃,而得阿罗汉果。

  第五种善人,会转生何处呢?就好像用锤子去敲击烧红的铁块,这时候火花会迸出老高,飞向空中,然后火星落到地面上的草堆里面,就会冒烟,然后再引起燃烧,然而不一会儿燃火就会熄灭。比丘此时的五下分结已断,但会证得行般涅槃,即生色界后,就会努力用功,当其功德圆满时,便可以成就阿罗汉果位。

  第六种善人,也同样是没有证得涅槃。就好像铁块溅起的火星迸到草堆上,可能会引起冒烟,也可能会燃烧起来,然而无论冒烟还是燃烧,总归熄灭。这时比丘所证的是无行般涅槃,即生色界后,并不需要努力用功,然后到最后,还是在色界里得入涅槃,而成就阿罗汉果。

  第七种善人,是比丘也没有证得涅槃。此时比丘会往生何处呢?譬如用锤子击打烧红的铁块,溅起的火星坠落到柴火上面,开始冒然,然后便燃起大火。此火起烧越旺,最后连坠近的村邑、城郭、山林、旷野等处,都会被烧得干干净净。此时比丘的五下分结已断,往生色界后,渐次而上至色究竟天,在那里入涅槃并成就阿罗汉果位。

  上面所讲的七种善人所往生之处,都会离开我们的欲界,绝大部分都生至无色界。在那里,经过继续努力,便可以成就罗汉果位。但是根据我的理解,上面所讲的“涅槃”,实际上就是指的是无余涅槃。而上面所讲的七种善人,他们实际上已经取得涅槃,但是色身尚未消失,故而只能称有余涅槃。而上生色界以后,经过不断的努力修行,并最终取得无余涅槃。

那么,什么才能证得无余涅槃呢?就是在上面的基础上,现世就能脱离色身,而不再受色身的束缚。关于这些,我在上面的名字解释中都已经阐述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