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七)~A2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日期:2020/4/21 16: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顺便说几句与经文稍有些偏离的题外话——

  人们常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两句话,短短的八个字,试问一下,能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过其中的苦辣,又有几人?一眨眼的功夫,一年又过去了,写就这篇经文感想的时候,已是2009年的正月初二了。说来惭愧,一天到晚就这么浑浑噩噩地过着日子,也着实令自己惶惑不安。记得昨天,也就是正月初一的晚上,我给远在河南开封的傅智明老居士打电话拜年,彼此谈了很多。老人家过年七十有六,身体健朗得很,外出旅行一走就是数千里路程,从来就是独来独往,无需他人陪伴。谈到佛法,他说年轻的时候对佛法基本上没有什么信仰,但是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深感诸佛菩萨感应不可思议,于是信念弥坚。谈及生死,他说今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把这一辈子的事情有个了断,走得干干净净,不要拖累子女。但是通过这么多年的修行实践,他深切地感受到佛经中所讲的临终之际的“一心不乱”,那是相当地不易,若平时没有过硬的修持功夫垫底,简直是徒步登天。谈到当前的佛教现状,傅老的感觉是法师们都是谈得多,做得少——这与我的观点简直是不谋而合;不仅与我的观点,这可以说当今中国佛教界的一大共识,也是一大通病。

  当前的中国佛教界都在讲弘法,都在讲人间佛教。这有没有错呢?我以为不仅没错,而且是大好事。佛教徒的使命不就是要广度众生吗?我觉得无论是出家居家,弘法利生都是应当作为自家事来对待才是。但是,弘法的基础是什么?是扎实的修行功夫。如何修?现在大部分都说要坐禅,要念佛,要帮助别人(所谓利乐有情)。话都说得很大,动不动就广度众生,要学观音菩萨的“无缘大慈”与“同体大悲”,要学地藏王菩萨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的观点是,在弘法利生方面,我们宁可把步子迈得小一点,也要把步子迈得扎实一些。谈到修持法门,我们最好要从最基本的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先做起。用当代比较时髦的话讲,叫“加强自身建设”。自身如何建设?按照我的观点,就是要从四谛十二因缘入手。

  可能我的思想很保守,也很陈旧。勿庸讳言,我不喜欢与人谈论佛法,对于佛法也谈不上什么心得体会;我不喜欢热闹,我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我喜欢独居,喜欢人少的地方,喜欢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呆坐着。记得去年南京有同学来普陀山,见面之后,我明确地告诉他,咱们来个“约法三章”:第一,我不请你吃饭;第二,你也别请我吃饭;第三,我不陪你,你也别陪着我。结果,大家相安无事,来去无影,“不带走一片云彩”,多好的事情啊!事实上,我基本上从来不请人吃饭,即使是工作任务参加团体吃饭,也是勉为其难,坐在那里如坐针毡,别提有多难过了。有人可能会纳闷:你界定是不是得了自闭症了啊?如果你这样问,我当然会给你满分,我的确是得了“自闭症”——但这并不是一种病,我觉得我该到了“自省”与“自察”的年龄了。

  谈到“自省”,倒使我想起年前读过的一篇文章,标题叫《岁末的省思》。这篇短文刊于台湾法光研究所自己办的一份新闻纸《法光》上面,作者是林雪红——大约是位女居士。文中作者引用了《杂阿含经》中佛陀教导弟子们的话:“现法,离诸炽然,不待时节,通达涅槃,即身观察,缘自觉知。”就是说对于佛陀所说的法,我们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表象思维中,而要认真地去观察,去思辨,去体验。在文章中,作者坦言自己在学佛期间所遇到的一些困惑,主要表现在“吾人学佛大都是从大乘佛法、中国禅宗入手,比较会接触到历代祖师、论师之知见,反而忽视了释迦牟尼佛之言教”。文章作者对于大乘的修持法门也作了自己的知解:“大乘经典思想多谈慈爱众生,与乐拔苦,重视‘道’、‘灭’涅槃的说明,较少触及‘苦’、‘集’二谛,自我身心解脱的问题”。林居士所讲的也是事实——当然,大乘经典也是佛陀的言教,这是当今佛教界比较一致的看法。在这里,我想林居士所指的佛陀言教,估计就是指以《四阿含》为代表的言教了。

  我想,四谛法门是一个完整的结合体,如果将其进行肢解或者有所侧重,那么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当今中国佛教界种种问题的根结,就是过份重视了“灭”、“道”二谛,而轻视了对于“苦”、“集”二谛的深入思惟。有人或许会说,当今物质条件如此发达,吃得好穿得暖,行有专车,卧有高床安榻,每月还有那么多“红包”供养,这种优厚的物质待遇,连神仙都钦羡三分,还谈什么“苦”?再说,现在向社会中的人士大谈“苦集灭道”、了生脱死,人家会买你的帐么?

  所问者言之凿凿,可能确有实情。但是退一万步讲,我们管不了别人,你自己把自己管好了吗?你自己家的那一亩三分地都收拾干净了吗?你自家的田地里都是杂草丛生,又有什么资格去教导人家丰产丰收?所以林雪红居士在文章中说:“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从烦恼不安中出离,又遑论利益他人”?“因此,应先正确认识佛陀本怀、核心教导,知见正法,如法修行,自利自觉后才能利他觉他!”这位林居士的观点,又一次与我的观点不谋而合。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曾经谈到过“自利利他”,如同人之双足,不可偏废。但是,在涉及到具体事情时,总有一个先后次第的问题。比如说在一所学校,有老师也有学生。“自利”如同老师,“利他”如同学生。只有素质过硬的老师,才会教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如果老师与学生处于同一个次第,也就是大家水平都差不多,谁也不会相信这是一所合格的、称职的校园!

  让我们再一次感恩佛陀,是佛陀,点亮了我们心灵的明灯!

  (界定 2009.01.27.  南海普陀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