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九)~C 三、郁伽长者经(上)


   日期:2020/4/21 20:0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三、郁伽长者经(上)

  说法地点:毗舍离的大林之中

  参加人员:郁伽长者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郁伽长者曾耽酒,娱乐其中。见佛威容后,醉醒,遂往闻法而得法眼,而为优婆塞。返家后,叫诸夫人各随己意,任其去留。他本人则坚守五戒,积诸福业,成就八种未曾有之法。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郁伽是象村人,而象村距毗舍离城并不是很远。有关郁伽长者的事迹,我们在这部经典中,基本上都知道了大概,其他经典顶多也就是介绍短短几句话而已。比如说在《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中,佛陀曾如此赞扬郁伽长者:“佛言:‘阿难,是郁迦长者,虽住居家地常有等心。于是贤劫所度人民甚多,胜余出家菩萨百千人教授。所以者何?阿难,虽有出家菩萨百千人,其德之智不及郁伽长者。’”

  这位郁伽长者在未遇到佛陀之前,大约既是酒徒,也是位色徒。根据我个人的浅薄理解,他有可能是做生意发家致富,属于“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从种姓上讲,他可能是属于吠舍等级的,因为在古印度的四个等级中,婆罗门属于祭祀阶层,平时一般就帮着人家做点法事活动,很少主动寻找商机去赚钱。当然,作为自认为是最高级的阶层的婆罗门,他们既不愿,也不屑于去做生意,在他们看来,做生意是没有什么出息的。但是实际上他们心里还是挺矛盾的,因为钱对于任何人来说,尤其是对于那些好吃懒做,却又很贪婪的婆罗门们来说,当然好个东西。一方面,他们不屑于商人阶层不辞劳苦地去赚钱,另方面,他们又极其羡慕那些日进斗金的暴发户们。因此,他们的心底深处,总是酸酸的,有种说不出口的感觉。

  正因为婆罗门阶层占据了当时文化领域的制高点,因此他们对于其他三个种姓,总是采取俯视的态度。而商人阶层,除了大把的钞票以外,他们总要在文化层次以及政治领域,比如说混个名牌大学的文凭,以及捞个一官半职,那是再也美好不过的事情。但是在当时种姓等级异常森严的社会里,一切都变得异常地困难。一些求学求官无望的商界大腕们,便转而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吃喝玩乐上面。比如说我们时常见到一些山西的私人煤窑老板,发了财后,跑到北京去买顶级的悍马车,甚至扬言把那些推销汽车的女模特都一道捎回山西去。事实上,他们除了有钱,还剩下些什么呢?因此,他们怀着一种渲泄报复的病态心理,一掷千金,过着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生活。经中的这位郁伽长者,在没有接触佛法之前,大约就要划归为商业暴发户之类了。

  但是,我们千万不可轻视这些商业界的大腕,从今天的眼光看,他们就只能称为商界精英了。他们不但有着很高的智商,而且做事很认真,也很有毅力,一旦认准了某件事情,便会持之以恒,中途决不放弃。这位郁伽长者,就是当时商业里的杰出代表。在没有接触到佛法之前,他的物质享受是异常丰富的,经中记载说他“唯妇女侍从”,而且经常“饮酒大醉”,用纵欲和烈酒来打发消磨时光。

  话说这一天,郁伽长者在一大群美女的围绕之下,到郊外去寻欢作乐。他们自己灌得大醉,在“鞞舍离大林中间唯作女妓,娱乐如王”,就是说当时的排场还很大,甚至他把自己都当成国王了,享受着与国王同等的物质待遇。但是在迷迷糊糊之间,他偶尔看到了正在大林中静坐的世尊,让他惊讶非凡。他眼中所见到的佛陀,是什么样的形象呢?经中说“端正姝好,犹星中月,光耀炜晔,晃若金山,相好具足,威神巍巍,诸根寂定,无有蔽碍,成就调御,息心静默”。当他第一眼看到了佛陀的形象之后,酩酊大醉的郁伽长者便一下子就清醒过来——他感到不可思议,觉得眼前这个人绝对非同一般。于是他们赶紧下令手下停止娱乐,自己只身前往大林中去拜见佛陀。

  郁伽长者拜见佛陀后,他们之间的谈话内容,经中并没有作详细的记载,但是当听了佛陀的一番方便说法之后,郁伽长者很是欢喜。那么佛陀说了哪些法呢?从经中我们可以得知,佛陀首先说得的“端正法”,就是指的是“世间善行”方面的法,也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法,这种法的教导会使听者生起世间善行。接下来,佛陀说了施法(布施的好处)、戒法(持戒的利益)以及生天之法(上生梵天之法)。佛陀说,“毁呰欲为灾患,生死为秽,称叹无欲为妙,道品白净”。这里的“毁呰欲”,就是喜欢指责、批评别人,喜欢找茬和贬抑别人,有这种习气的人,是一种“灾患”,是很不好的;而“生死”则是污秽不净的,因为它会导致我们的轮回与痛苦。那么什么才是好的呢?就是“无欲”和“道品”。无欲,就是对贪、嗔、痴等毛病习气已经没有了欲念;而道品,就是指通往涅槃之路的各种道路和方法,具体讲就是三十七道品。

  当佛陀把这述的一些佛法向郁伽长者宣说了一遍后,这位郁伽长者就开始生起了“欢喜心、具足心、柔软心、堪耐心、胜上心、一向心、无疑心、无盖心”,一连“八心”——我在这里就不具体将八心展开解释了——总而言之,这位郁伽长者的善根是极其深厚的,他的根机,不会比佛陀座下的上座比丘差不到哪儿去。郁伽长者的深厚根机,让我想起一件事。拿中国的乒乓球事业来说,大家都知道乒乓球号称我们国家的“国球”,从八十年代以来,重要的奖杯绝大多数都被中国选手包揽了,而欧洲的乒乓界则光辉不再。虽然说小球改为大球,国际乒联又设置了一些不利于我国选手的比赛规则,但是总是难不到我国选手,照样拿金牌。难道欧洲的选手真的不如中国选手吗?事实并非如此。但是问题出在哪儿了呢?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他们缺少一个优秀的教练团队。如果欧洲的乒乓界有了几位顶级的乒界教练,那么中欧乒乓两家对决起来,中国未必就能占到多少便宜。因此我在这里所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我们常说的“三难”,即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国难生,一点也不假的。先说“人身难得”,我们中间的许多人,包括我本人在内,长年累月都是在浑浑噩噩混日子,根本体会不到光阴的可贵。当我们一旦临近离开这个世间的时候,才知道人生的短暂,该做的事没做,该珍惜的没珍惜,结果抱憾终生。当化为一钵骨灰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什么时候再来人间走一遭?弄不好恐怕要等上千年万年了,甚至更久更长,三千大劫也不一定,说不定到时这个地球早就化了乌有了,我们该到火星上去受苦了。

  或许有人会跟我抬杠:三界火宅,这个人身又有什么好的?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就是从我们这个“人身”,尊敬的释迦牟尼佛才最终成就了佛道,而过去七佛都是通过人身而成就佛道,就是说,在六道众生当中,只有人身才是成就佛道的最佳途径和最好方式。我们常会听到老禅师们说“一失人身,万劫难复”,真是很有道理。再说“佛法难闻”。举个再简单不过的例子,假如我们生在伊斯兰国家,纵然你接触了佛法,产生了好感,也是无法生起对佛法的真正信仰。为什么?因为那个国家的宗教信仰氛围根本容不下你信仰别的宗教,除非你移民,那也很困难,因为你是回民,别人照样要找你的麻烦。因此说“佛法难闻”,并不单单说佛法很难听闻到,有时候你即使听闻到了佛法,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你也很难生起纯真的信念。我在这里所讲的,事实上就把“中国难生”也附带说明了。这里的“中国”,有两次意思,一是指生活在佛陀的时代的中印度,那时诸如摩揭陀国就被称作“中国”;二是指佛法得以中兴的华夏大地,它使得佛法得以真正地发扬光大,生在这个地方,可以很轻易地听闻到佛法,普霑法益。

  联系到经典,如果这位郁伽长者,没有偶遇佛陀,那么纵然他有万千善根,也很难产生真正的善行,他将会毕生与财色酒肉为伍,醉生梦死不知醒悟。而由于殊胜的因缘,使得他遇到了明师,使得他的心智得到最终的开启。佛陀见此,就继续为他讲法,就是苦、集、灭、道四圣谛法门。我们要知道,佛陀一般都为居家信众们讲授五戒十善,只有对大善根的人,才开讲四圣谛法门。这位郁伽长者的确很是利器,他“犹如白素,易染为色”,于是在“坐中见四圣谛苦、集、灭、道”,证得了很不错的果位。此时他证得了什么样的果位呢?佛经中虽然没有明确讲明,但是经中的一些话,大体上已经交待了——“郁伽长者已见法得法,觉白净法,断疑度惑,更无余尊,不复从他,无有犹豫,已往果证,于世尊法得无所畏”。我们要注意一下“无所畏”三个字。无所畏就是无所畏惧,要证得这个境界可是极不简单,他对一切都充满自信,对生死也无所畏惧,那么这个境界就极不简单了。

  于是郁伽长者在佛陀的座下,皈依了佛法,成为一名居家的优婆塞。

  那么接下来的故事进展倒有些令人感到意外,那就是郁伽长者从佛陀这里回家之后,就着手办了一件令大家都深感震惊的事情。他将家里的所有的大小太太都召集起来,然后对她们说:“我已经皈依了佛陀,一生之中都要受持五戒,五戒之中当以梵行为首,因此你们都想留下的,就尽管留下;想离开我这里想另行嫁人的,我也会准备嫁妆,把你们隆重地嫁出去。”

  这里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按照居士的五戒,其中之一是戒邪YIN,也就是说,自己的合法妻子是可以同床的,而戒YIN则是出家比丘所应持守的戒律。为什么郁伽长者要持守出家比丘的戒律呢?我想郁达长者肯定是证得了相当了得的圣人境界。用现在的话叫,他叫现长者相,行比丘事。其实这样的优婆塞在佛经之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的,最为著名的就是维摩诘大居士,他就是外现居士像,内行菩萨道。

  至于故事其他的一些具体情节,我在这里就不多叙述了。这里重点陈述一下郁达长者所具有的“八未曾有法”:

  1、见佛陀而自然酒醒,即“我见佛已,即时醉醒”,此为第一;

  2、诣佛陀后,闻佛说法,然后“即于坐中见四圣谛苦、集、灭、道”;

  3、“我见法得法,觉白净法,断疑度惑,更无余尊,不复从他,无有犹豫,已住果证,于世尊法得无所畏”,然后尽形寿皈依佛法,受持五戒,奉行梵行,“未曾知已犯戒”;

  4、回到家中后,就广遣诸妇,将大夫人嫁与“彼人”,毫无悔意;

  5、“我诣众园时”,见比丘便作礼;随比丘经行,“未曾忆轻慢上中下长老上尊比丘”;

  6、“我施比丘众行时,未曾忆有分别意”,也就是供养比丘大众时,无论所证果位高下,都一视同仁,没有什么分别心;

  7、“我在比丘众行布施时,有天住虚空中而告我曰:长者,有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世尊善说法,如来圣众善趣向”,“我不从彼天信,不从彼天乐,不从彼所闻,但我自有净智,知有如来、无所住、等正觉、世尊善说法,如来圣众善趣向”,也就是对于诸法有了自己的分辨能力,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来分别出善法与恶法;

  8、“谓佛所说五下分结,贪欲、嗔恚、身见、戒取、疑,我见此五,无一不尽令缚我还此世间,入于胎中”。五下分结就是欲界的五种系缚众生的结惑,使我们不得出离。而郁伽长者说他对于这些五下分结,没有一个能够将他结缚住,然后再让他投胎做人。郁达长者的意思是说他从此可以做到不来此世间了。

      通过上面的八未曾有法,可见郁伽长者所证的境界,至少是已证得了阿那含(不来)的果位,由此看来郁伽长者的根机是十分了得,一般的出家比丘,实在是难以望其项背。(2009.02.13.)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