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九)~E 五、手长者经(上)


   日期:2020/4/21 20: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五、手长者经(上)

  说法地点:阿逻鞞伽逻的惒林之中

  参加人员:手长者、诸比丘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手长者以惠施、爱言、利行、同事之四摄事,摄受大众。有一天闻佛说法,回家坐禅,而成就四无量心。三十三天知道而称叹,毘沙门天王因告长者,长者则默然守定,而得佛在比丘众当中.叹其七种未曾有之法。后有一比丘往诣长者,说佛称叹他,且为说法。比丘回去后,向佛报告,佛陀又称说手长者有无求无欲的第八未曾有之法。

  首先需要了解一下,这个阿罗鞞伽罗国位于何处呢?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它并不属于当时的十六大国之内。其位于舍卫城的南方,滨临恒河。该国大致位于由波罗奈斯沿恒河上溯十二由旬,舍卫城之南三十由旬之恒河沿岸(一由旬按15公里计算)。根据《大智度论》及巴利文增支部的相关记载,佛陀曾居于该国著名寺院阿迦罗瓦寺,并在此说法。此国气候寒冷且多蒺藜,佛卧其间而不以为苦。

  本经的主人公是位手长者。为什么叫手长者呢?可能是他的名字翻译为华文,其义即为“手”。具体是什么意思,我也没有最终弄明白。从经中的记述来看,这位手长者也是位商业界的巨子,而且他还是很有领导才干的领军人物。为什么这么说?经中记述说:“手长者与五百大长者俱,往诣佛所”,佛陀到手长者之后,就问他:“手长者,汝今有此极大众,长者!汝以何法摄此大众?”这这段叙述中,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位手长者是这五百位大长者之中的“头儿”,如果他们都是商业界的精英,那么把手长者比之为当前的“工商协会会长”,我看是十分合适的。

  佛陀在这里,就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契机。什么样的契机?就是在统摄大众时,无论是僧团还是社会上的团体,如何去团结大家,提高大家的凝聚力?说白了,也就是教我们如何当领导,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佛教里的管理学,需要我们认真地学习领会才是。

  那么这位手长者是如何回答佛陀的呢?他对佛陀说:“世尊!谓有四事摄,如世尊说,一者惠施,二者爱言,三者以利,四者等利”,这就是佛教界有名的“四摄”法门。在这里,手长者对于不同的对象,实施不同的方便对策,即“或以惠施,或以爱言,或以利,或以等利”,就是说,对象不同,所采取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比如说,有的人喜欢人家布施,他就用布施来摄服他;有的人喜欢听好话,他就用各种好听的话来摄服他;有的人比较重于利益,他就用分享利益的方式来化导他;有的人重于同事之乐,他就通过与他合作的方式规摄他。这里的“等利”,相当于四摄之中的“同事”。所谓“等利”,就是通过与人合作的方式,让对方也获得与自己相等同的利益,等于是大家都是五五分成,自己一点也不多拿。我们试想一下,采用此四种方法与别人相处,人际关系能搞不好吗?

  佛陀听了手长者的一番话后,对他是大为赞赏:“善哉!善哉!手长者!汝能以如法摄于大众,又以如门摄于大众,以如因缘摄于大众。”不仅如此,佛陀还说,无论是过去的沙门、梵志,还是未来的沙门、梵志,都是以此四摄法门来统摄大众的。如果大家都以四摄来处理人际关系,那么融洽的人际交往,我们必定会应付自如而游刃有余。

  世尊在赞叹了手长者一番之后,便运用种种方便,而为他说种种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这位手长者听闻了佛陀的一番教导之后,心里可高兴了,他辞别佛陀之后,就与大家一起,各自回家。回到家里,他逢人便讲说自己听闻佛法后所获得的利益,并且劝导家里人和街坊邻居,都来皈依佛陀。而且,这位手长者很不简单,他在听闻了佛陀的教法之后,就按照教法上所说的,努力去实践修行。经中说他“升堂敷床,结跏趺坐,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进而“悲、喜,心与舍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我们若细想一下,手长者此时所修的,就是四无量心,修习四无量心,就可以在命终之后,上生梵天。

  我们常说人间之事,天上尽知。当这位手长者在精进修习四无量心的时候,远在三十三天之上的那些天人们,简直跟开了锅似的,大家聚集在法堂,都在热烈地讨论之中。大家都对手长者是赞叹有加,说他“有大善利,有大功德”。并且,毗沙门天王还特地跑到手长者的跟前,把诸天的议论内容向手长者作了详细通报。但是手长者并没有理会他,他是“默然不语”,他“不观、不视毗沙门天王”,为什么?因为“以尊重定、守护定故”。读到这里时,我们就需要切记的一件事情,当一个人正在坐禅入定时,我们千万不要随意去打搅他,如果此时他被打搅了,那么对他的道业将是一个很重要的干扰。所以阿难就很有智慧,每逢佛陀在静室之中入定时,他从来不会去面见佛陀,哪怕是到了天崩地裂的紧要关头,也决不能去打搅。而坐禅的人更要注意这一点,自己入定时,不要轻易为外境所转,即使你对外界发生的一切事都了如指掌,也仍然是不可轻易出定,即所谓“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这位手长者就很是了不起,他为了守护自己的定力,无论毗沙门天王对他是如何赞叹有加,他始终是不看不语。从这一点上讲,我们应该向手长者致敬,应该虚心诚恳向他学习,深切体悟这种荣辱不惊、潜心修习的处世原则。当然,佛陀对于手长者的这种精进修持的学修态度,自然是赞叹有加。他曾在无量百千大众之中,对手长者是“咨嗟称叹”,说手长者具备了七种未曾有法,它们分别是:信、戒、惭、愧、多闻、捨以及慧。关于这些内容,我们到下一节再来谈这个问题。

  既然佛陀对手长者是如此赞叹,自然引起了大家对手长者的钦敬之心。有一位在适当的时机,就到手长者家去登门拜访——当然,也可以理为利用乞食之机前去请教佛法。比丘将佛陀的赞叹如实向手长者进行了转达。

  手长者听后,就赶紧问比丘:“尊者,是时无白衣耶?”意思就是说,佛陀说这番话时,有没有居家的信众在场呢?

  比丘感到很纳闷:“当时没有居家信众在场啊。手长者,这很重要吗?”比丘的意思是说,当时即使有在家的信徒在场,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时手长者就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尊者啊,佛陀说这番话时,倘若有在家的信众在场,他们可能会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对佛陀所说的话深信不疑,同时也会对我生起恭敬礼事之心;而另一种人可能会对佛陀的赞叹生起疑惑之心,这些人万一对世尊赞叹我的话不服气,那么他们的心中一定会生起反感。要知道,对世尊的说法生起疑惑之心,那样所受的恶报是相当严重的。无论是对我恭敬,还是对我不服气,我都不愿意见到任何一种结果啊!”

  手长者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希望居家的信徒们赞叹他,也不希望居士们生起嗔恨之心。生起嗔恨心会堕入恶道,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手长者为什么不希望居士们赞叹他呢?根据我的理解,这位手长者是真正的开悟之人,但是他深深地知道,无论他修持的再好,无论他达到了何种境地,有一点是无法变更的,那就是他还是位成家学佛的优婆塞。作为居家的信徒,受到居士们的赞叹,那是不太好的。那么居士们应该赞叹谁呢?应该赞叹佛陀,应该赞叹比丘,应该赞叹佛法,应该赞叹整个僧伽大众。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当前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就是极少数居家学佛信士好为人师,对出家比丘妄加指摘,横挑鼻子竖挑眼,不自量力地到处讲经说法,有的甚至还广纳门徒。个别比丘僧不知羞耻,四处炫耀自己是某某居士的学生。要知道,无论出家居家,四众弟子的共同的、最高的导师,是我们尊敬的释迦牟尼佛;佛陀涅槃后,以戒为师,以比丘僧为师,这个总原则万万不可颠倒,否则便会陷入邪魔外道之列!《心经》中言“远离颠倒梦想”,若礼居家信士为师,岂不是落入“颠倒梦想”之险境?!

  当这位比丘将手长者的一番话回去后向佛陀启禀之后,佛陀再一次赞叹道:

  “我以是故,称说手长者有七未曾有法。复次汝等当知,手长者有第八未曾有法:手长者无求无欲。”

  那么手长者的七未曾有法是怎样的?为佛陀所赞叹的第八未曾有法又是些什么内容?在本经的下部,我将再作分析。

  最后,我将《手长者经》(上部)作一简略总结:

  1、四摄法门,是佛教界处理好人际关系的灵丹妙药,它是独具佛教特色的人事管理学,它不仅适用于佛教,也完全适用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普通百姓,应用范围相当广泛;

  2、与前面的《郁伽长者经》长者经相同,居家优婆塞,同样可以证得极高的修持境界;

  3、我们学习禅定,首先要入手的是内观,不要为外境外转,否则容易出偏差;

  4、四众弟子当以佛陀为师,为戒为师,以比丘僧为师,诸位切莫颠倒!

  (2009.02.16.于南海普陀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