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三)~B 二、善生经


   日期:2020/4/23 14: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二、善生经

  说法地点:王舍城的饶虾蟆林

  参加人员:善生居士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善生遵其父遗言,而恭敬、供养、礼拜东西南北和上下六方。佛陀见之,为他而说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言之四业,以及其原因,和欲、恚、怖、痴等四事.并指示六非道、六灾患、四不亲而似亲、四种善亲等法,最后教他在圣法与律当中,礼拜六方的意义。 

  关于《善生经》,在《长阿含经》第十一卷中,也有一部《善生经》,其内容与此部《善生经》可谓基本一致。在此不再重述。

  附录:

  《漫说长阿含·善生经》——

二、善生经

  说法地点:罗阅祇耆阇崛山中,后移至王舍城内。

  参加人员:长者善生

  经中大意:此经为长者之子善生而开导之经,叙述善生长者依父遗嘱,而向六方礼拜。其行动乃落入于形式上的举动,于是佛陀为教导其归入于正途,而说大方礼的意义与内容。首先说明四结业、四处,及六损财业,其次为说四想及四事,四亲及四事,六方及五事。善生听佛启导后乃皈依三宝而为优婆塞。

(一)经中名相分解大纲

  佛陀教导善生行真正六方礼的内容主要有以下这些术语:

  1、四结业:①杀;②盗;③淫;④妄语(结为结缚,烦恼异名;业为身口意之善恶的行动)。

  2、四处:欲、恚、怖、痴。

  3、六损财业:①耽湎酒;②博戏;③放荡;④迷伎乐;⑤恶友;⑥懈堕。

  4、四怨:①畏伏(畏人而隐藏财物,贪欲);②美言(谄谀他人);③敬顺(口头敬顺,而行动则乖);④恶友(浪费之友)。

  5、四事:A、畏伏四事:①先与后夺;②小与望多;③畏故强亲;④为利故亲。

  B、善言四事:①善恶斯顺;②有难即舍离;③外有善来,密中止之;④见有危事,便排济之。

  C、敬顺四事:①先诳;②后诳;③现诳;④见有小过,便加杖之。

  D、恶友四事:①饮酒时为友;②博戏时为友;③淫逸时为友;④歌舞时为友。

      6、四亲:①止非;②慈愍;③利人;④同事。

  7、四事:

  A、止非四事:①见人为恶;则能遮止;②示人正直;③慈心愍念;④示人天路。

  B、慈愍四事:①见利代喜;②见恶代忧;③称誉人德;④见人说恶,便能抑制。

  C、利人四事:①护彼使不放逸;②护彼放逸失财;③护彼使不恐怖;④屏相教诫。

  D、同事四事:①为彼不惜身命;②为彼不惜财宝;③为彼济其恐怖;④为彼屏相教诫。

  8、六方:①父母为东方;②师长为南方;③妻妇为西方;④亲党为北方;⑤僮仆为下方;⑥沙门、婆罗门、诸高行者为上方。

  9、五事:

  A、恭顺父母五事:①供奉能使不乏;②凡有所为,先白父母;③父母所为,恭顺不逆;④父母之正命,不敢违背;⑤不断父母所为之正业。

    B、弟子敬奉师长五事:①给侍所须;②礼敬供养;③尊重戴仰;④师有教勅,敬顺无违;⑤从师闻法,善持不忘。

    C、父母亲爱其子五事:①制子不听其为恶;②指授示其善处;③慈爱入骨彻髓;④为子求善婚娶;⑤随时供给所须。

    D、师长敬视弟子五事:①顺法调御;②诲其未闻;③随其所闻,使其善能解义;④示其善友;⑤尽知所以,诲授不吝。

    E、夫敬妻五事:①相待以礼;②威严不阙;③衣食随时;④以时庄严;⑤委付家内。

    F、妻敬夫五事:①先起;②后坐;③和言;④敬顺;⑤先承意旨。

        G、亲敬亲族五事:①给施;②善言;③利益;④同利;⑤不欺。

        H、亲族敬人五事:①护放逸;②护放逸失财;③护恐怖者;④屏相教诫;⑤常相称叹。

        I、主教僮使五事:①随能使役;②饮食随时;③赐劳随时;④病与医药;⑤纵其休假。

        J、僮子奉事其主五事:①早起;②为事周密;③不与不取;④作务以次;⑤称扬主名。

        K、檀越(施主)供养沙门、婆罗门五事:①行身之慈;②行口之慈;③行意之慈;④以时布施;⑤门不制止

      10、六事(沙门、婆罗门教授信徒六事):①防护其恶,使其不为;②指授善处;③使怀善心;④未闻使其闻;⑤已闻使其能解;⑥开示天路。

(二)本经的主要内容

  在佛教的所有现存的经典中,能正儿八经地谈到如何做人处世的经典,其实并不是很多。也就是说,对于如何搞好现实世间的人情关系,注重伦理道德,加强自身的修为,从而命终归天的一些经典为数甚少,佛教里大部分都是谈如何出离世间,如何摆脱轮回的一些经典。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以佛教的思想主旨不无关系。关于这一点,我将放到后面去谈。这部《善生经》,可谓是佛教在世俗伦理道德方面主张的典型代表,凡是有关谈到佛教伦理方面的文章,都无法绕开这部经典,因此《善生经》可谓广为人知。下面我们就重点谈谈此经中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其实它的主要内容,我在上面的“大纲”中已基本标示出来了,这里所说的内容,就是对上述大纲稍作展开。我尽量减化,把一些无关紧要的、重复的句子都舍去不用,这样可以精中精力,谈谈我自己对这部经典的一些粗浅想法。

  此经的说法因缘,乃是佛陀到罗阅祇城(王舍城)内去乞食。大家都知道,王舍城是摩揭陀国的国都,那里的佛法氛围很浓厚,人民都很崇信,对佛陀都怀着无比的敬仰。摩揭陀国的国王叫频婆娑罗,也是位虔诚的佛教徒。而从整个摩揭陀国来看,它地处中印度,是当时的政治与文化的中心。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了“中国难生”里的“中国”,实际上指的就是中印度的摩揭陀国。而城内有一位长者(财德兼备的人,相当于后世的儒商吧)的儿子,名叫善生。这个善生有个特点,或者说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每天在太阳还没出山之际,就离于王舍城,到郊外的林园中去参观。他首先跳到水池里把全身洗个干净,身上的水珠还没干透,他就开始礼拜东、南、西、北以及上方和下方,加起来共六方,都一一礼拜。他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疲倦。

  此时佛陀就住在距善生所礼拜的园林的不远处,当他看到善生如此日复一日地礼拜六方,觉得有些意外,就信步走到善生的林园中,随口就问他:“这位贤士,你到底是出于什么因缘,每天把自己全身弄湿,然后礼拜六方呢?”

  其实善生对于佛陀,已早有耳闻,也曾亲睹,只是无缘亲近。此时,他见到佛陀走到他的身边,心情很是激动,他对佛陀礼拜过后,就对佛陀说:“世尊可能有所不知,家父在临终之时,曾经在遗嘱中一再对我说:‘你欲礼拜之时,首先应当礼拜东方,其次为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我乃承奉父教,不敢违背。因此之故,澡浴之后,就遍礼诸方。”

  世尊听后,就对善生说:“贤士!从名称上讲,你所说的六方是存在的,并非没有此六方之名。然而在我的圣法当中,并不礼拜此六方,我并不以为礼拜六方就算作是恭敬之法。”

  善生听后就对佛陀说:“原来如此呀,看来我还没搞明白其中的道理,唯愿世尊为我开示开示,好吗?”

  佛陀对善生说:“好的,我现在就告诉你,你可要认真听、认真思索啊!”

  从上面一段开场白中,我们就可以对善生这个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他做事有始有终,长年累月坚持不懈,此为其一;他很孝顺,对父亲的临终遗嘱从不打折扣,都是规规矩矩按照父亲的教导做事,此为其二;他没有固执之心,听到佛陀的不同意见,他很快就高兴地请佛陀为他开示,并没有因为有父亲的遗嘱而盲目排斥佛陀的善意,此为三。看来善生是位有着深厚根基的大善知识。

  接下来,佛陀就开始为关生讲解了有关什么叫正确的礼拜六方。

  比如长者、长者之子,知道四结业(结为烦恼,业为身口意三恶业,四结就是杀偷淫妄四恶业),不作四处(欲恚怖痴)的恶行(恶业),又能知道六损财业(六种会损失财物之业)的话,善生!这就是长者、长者之子的离开四恶行,就是礼敬六方的了。这样的话,则今世也是善,后世也会获善的果报;今世有根基,后世也为其根基。在于现世当中,会为智者所称赞,会获世间的一善果报;身坏命终之后,会往生于天上的善处(天界、善趣)。善生!当知所谓四结行(四结业)就是:第一为杀生,第二为盗窃,第三为淫逸,第四为妄语,就是四种结行。什么叫做四处呢?第一就是欲(贪欲),第二就是恚(瞋恚),第三就是怖(恐怖),第四就是痴(愚痴)。如对此四处(作四恶行之处),而作恶业的话,就会对自己的善业有所损耗。假如对此四处,不作其恶业的话,就会对我们的善业有增益。

  所谓六种会损失财物之业,就是:第一为耽湎于酒,第二就是好博戏(赌博游戏),第三就是放荡,第四就是迷于伎乐,第五就是恶友相得(遇恶友),第六就是懈堕(懈怠堕落),这就是六种会损失财物之业。如果人们能够解知四结行,不行四处的诸恶行,又能了知六种会损失财物之业的话,这就是对四处的恶业得以脱离,已供养六方的了。这样,则现在也善,后来也是善,为今世的根基,也为后世的根基,在于现法当中,为智者所称誉,而获世间的一果,身坏命终之后,会往生于天上的善处。

  应当知道饮酒有六种损失:第一就是失财,第二就是会生病,第三就是斗争,第四就是恶名会流布,第五就是恚怒会暴生,第六就是智慧会日损。如果饮酒不已的话,其家产就会日日损减的。

  博戏有六种的损失:那六种呢?第一就是财产会日耗(与日而耗损),第二就是即使赌博虽胜,也会心生怨恨,第三说是为智者所责,第四就是他人不会敬信,第五为被人疏远,第六是心生盗窃。如果人们博戏不已的话,其家的产业就会日日损减的。

  放荡也有六种的损失:第一就是不爱护自己的身体,第二就是不护财物,第三就是不护子孙,第四就是常自惊惧,第五就是诸苦法会常自缠身,第六就是喜生虚妄,这就是放荡有六种的损失。

  迷于伎乐,又有六种损失的:第一就是一心只求歌唱,第二就是追求跳舞,第三就是寻求琴瑟,第四就是求波内早(手音,手铃乐器之名),第五就是求多罗盘(鼓类),第六就是首呵那(谈古、闲话)。如果耽迷于伎乐不已的话,其家的财产就会日日损减。

  与恶友相交也有六种的损失:第一就是方便生欺,第二就是好喜屏处,第三就是诱他家人,第四就是图谋他物,第五就是只顾求自己的财利,一旦无财利,就会四散,即常人所说的酒肉朋友,第六就是好发他过(出卖朋友),这就是恶友的六种损失。

      懈堕也有六种损失:第一就是富乐时不肯作务,第二就是贫穷时不肯勤修,第三就是寒冷时不肯勤修,第四就是炎热时不肯勤修,第五就是时早(过于早)的话,就不肯勤修,第六就是时一晚,就不肯勤修,这就是懈堕的六种损失。

  有四种怨,而在表面上,它们却如同我们的亲友。那四种呢?第一就是畏伏(怖畏人而隐秘财物等贪欲),第二就是美言(讲好听的话,所谓谄谀),第三就是敬顺(唯命是从,然而其言与行,都相背而行),第四就是恶友(会浪费你的一切)。

  畏伏有四种事,那四种呢?第一就是先与后夺(先给你好处,后夺你的财物);第二就是与少望多(以小钓大);第三就是畏故强亲(恐畏你故,勉强亲近);第四为利故亲(为了贪利之故而亲近)。这就是畏伏的四事。

  美言而亲近你,又有四种事,那四种呢?第一就是善恶斯顺(不管是善,是恶,都得随顺),第二就是有难舍离(遇困难时,不管你),第三就是外有善来密止之(遇有善友之来访时,却会暗中遮止),第四就是见有危事,便会排挤。

  敬顺而亲近你,也有四事,那四事呢?第一就是先诳(事先诳惑你),第二就是后诳(事后诳妄你),第三就是现诳(现在就欺诳你),第四就是见有小过,便会加杖(添大),这就是敬顺而亲近之四事。

  恶友亲近又有四事,那四事呢?第一就是饮酒时为友,第二就是博戏时为友,第三就是淫逸时为友,第四就是歌舞时为友,这就是恶友亲近之四事。

  有四亲,为可以亲近,会有多所饶益,会救护人的。那四种呢?第一就是止非(上恶助善),第二就是慈愍(善于同情),第三就是利人(教诫而利益人),第四就是同事(同乐共苦),这就是四亲可以亲近,会有多所饶益,为人救护,因此,应当要亲近他们。

  止非有四事,而多所饶益,为人救护。那四事呢?第一就是见人作恶之时,就能遮止,第二就是指示人趣于正直,第三就是慈心愍念(见善利则同喜,见恶祸时,则为你而忧),第四就是示人天路(教人向上的大道),这就是四种止非,会有多所饶益,为人所救护。

  慈愍有四事,第一就是见利代喜,第二就是见有恶祸,就会代为你忧,第三就是称誉人德,第四就是见人说恶时,便能抑制他,这就是四种慈愍,而为多所饶益,为人所救护。

  利益也有四事,那四事呢?第一就是护彼而不令其放逸,第二就是会保护其放逸失财之事,第三就是保护他,使其不恐怖,第四就是屏相教诫(暗中相教导敬诫),这就是四种利益人,而多所饶益,为人所救护的。

  同事也有四事,那四事呢?第一就是为他而不惜其身命,第二就是为他而不惜财宝,第三就是为他而济助而解消其恐怖,第四.就是为他而屏相教诫,这就是四种同事,会有多所饶益,为人救护的。

  要知道六方的真义,什么叫做真正的六方呢?所谓: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妻妇为西方,亲党为北方,僮仆为下方,沙门、婆罗门、诸高行的人为上方。

  大凡作为人的子女的,当以五事去敬顺他的父母。那五事呢?第一就是供养奉给父母,能使他们没有缺乏。第二就是凡是欲有所作之事,须先禀白父母,第三就是父母有所作为时,都恭顺不逆,第四就是父母的正令,都不敢违背,第五就是不断父母所为的正业。凡是当人的子女的,当以此五事去敬顺其父母。

  身为别人父母的,也要用五事去敬亲其子女。那五事呢?第一就是制止其子女,不听许其作恶事,第二就是指授而提示其善处(安住于善),第三就是慈爱,而入骨彻髓,第四就是为子女求善于婚嫁,第五为随时供给其所须要的。子女对于父母能敬顺恭奉的话,就对方会安隐,而没有忧畏。

  当人的弟子之敬奉其师长,又有五事。那五事呢?第一就是给侍师长之所须要的,第二就是礼敬供养,第三就是尊重戴仰,第四就是师长如有教敕时,就应敬顺无违,第五就是应从师长听闻教法,而将其善持不忘。凡是为人的弟子,就应当用此五法去敬事其师长。

  师长又应用五事去敬视其弟子。那五事呢?第一就是顺法去调御其弟子,第二就是诲其未闻之法,第三就是随其所问,能使其善于了解其义,第四就是提示其善友,第五就是尽他所知的去教诲传授,不得吝惜。弟子对于其师长能够敬顺恭奉的话,则对方就会安隐,就不会有忧畏。

  身为人夫的,对于其妻,也有五事。那五事呢?第一就是相待以礼,第二就是威严不阙(端正其行),第三就是衣食都随时付足,第四就是庄严以时(随时使妻庄饰),第五就是委付家内(妻主内务)。夫应该要以此五事敬待其妻。

  当人之妻,也应以五事恭敬其夫。那五事呢?第一就是比其夫先起来,第二就是后其夫而坐(夫先坐息),第三就是要用柔和之言,第四就是要敬顺其夫,第五就是首先问其意,而承其意旨而行事。善生!这就是为人夫之对于其妻之敬待,像如是的话,对方就会安隐,而没有忧畏。

  凡是为人的,应当以五事亲近其亲族。那五事呢?第一就是给施,第二就是善言,第三就是利益,第四就是同利,第五就是不欺。这就是五事亲敬其亲族。

  亲族也应以五事亲敬于人。那五事呢?第一就是护放逸而不使其放逸,第二就是护其放逸失财,第三就是护其恐怖,第四就是屏相教诫,第五就是常相称叹。像如是的敬视亲族的话,则对方会得安隐,而没有忧畏。

  为人的主人,对于其僮使,应该以五事去教授他们。第一就是随其能力而使役,第二就是饮食随时(给他们充足而依时的饮食),第三就是赐劳随时(一定的时间,依时去叫他工作),第四就是生病时给他医药,第五就是纵其休假(允许其适时的休假)。这就是五事以教授僮使。

  僮使又应以五事奉事其主人。那五事呢?第一就是早起,第二就是为事要周密,第三就是不与不取(不偷,主人不给与之财物,不私取为己有),第四就是作务以次(依次而工作),第五就是称扬主人的名誉。这就是主人待僮使的方法。这样,对方会得安隐,而没有忧畏。

  檀越(善男子,施主)应该以五事去供养沙门、婆罗门。那五事呢?第一就是身行慈,第二就是口行慈,第三就是意行慈,第四就是以时施(依时而布施),第五就是门不制止(随时都允许出家人之来访)。如是檀越的话,就应用这五事去供奉沙门、婆罗门。

  沙门、婆罗门也应该以六事去教授施主。那六事呢?第一就是防护施主,不令其作恶,第二就是指授其善处,第三就是教其怀善心,第四就是使未闻的得以闻,第五就是已闻的能使其善解,第六就是开示天路(往生天道之法)。像这样檀越恭奉沙门、婆罗门的话,则对方会安隐,而没有忧畏。

  这位善生长者听了世尊的一番教导之后,真是开心得不得了,他兴奋地对佛陀说:

  “您讲得真是太好啦,世尊!您今天所开导的,远远超过我本来的祈望,也远远超出了我父亲所遗嘱。您的教导,能使颠覆的得以仰正,幽闭的得以开启,迷惑的得以解悟;有如冥室被灯火点燃,使所有的人都看见到冥室里所拥有的一切。如来所说的教法,都无数的方便,启悟着我们愚冥的众生。我现在就要至诚归敬三宝,作为一名居家的优婆塞。从今天开始,我将坚守五戒,终身不离不弃。世尊,请您慈悲,收下我做您的居家弟子吧!”

  佛陀听后,含笑颔首,然后腾空而去……

(三)本经所揭示的家庭伦理道德

  其实整个《阿含经》里,有两部《善生经》,一个是在《长阿含》,另一部是在《中阿含》里,从内容上讲,只是翻译者不同,其他都大同小异。我们从这部经中可以看出,这个善生所学的礼六方,乃是婆罗门传统的一个礼拜方法,而佛陀所教导他的六方礼,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主张彼此的平等关系,比如说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师长与弟子、主人与仆人等等,都可以从中得到体现。佛陀的六方礼,揭示了居家佛教弟子与家庭、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全面阐述了原始佛教的伦理观念。在这部经典中,佛陀对于伦理的产系,是以家庭为主位,籍六方之礼来倡导世间的道德,因此它更具有现实意义,对于我们中国普通百姓来说,也具有很重要的借鉴价值。

  经中所谈到的六方礼分别是:父母与子女、师长与弟子、丈夫与妻子、个人与亲友、主人与仆童、沙门与信徒。正如我在前面已提及到,这六种关系都体现为一种平等的或对等的关系。比如说有关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世尊在这部经典中揭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有五个相互对待的标准。从子女方面来说,他们必须要敬养父母,具体体现在五点:

  第一,供养侍奉父母,使他们在物质生活上不匮乏,精神上愉快;

  第二,自己想做的事,应该先向父母讲明白,并征求他们的意见,或者请求他们帮助;

  第三,对父母所做的事,要恭敬承顺,适当时候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协助父母解除疑困,做一些办所能及的事情;

  第四,对父母的教诲不能违背,如果父母说的不对,不要盲目地反驳,而是要耐心地以理说服,直到父母接受为止;

  第五,要继承父母所建立的正业。

  父母对待子女也有五个标准,主要有:

  第一,教育子女要听从长辈的教诲,吸取前辈的经验和教训;

  第二,引导子女发扬他们各自的优点,克服种种不良的习气和作风;

  第三,对子女关怀对子女关怀挚爱,照顾好他们的生活,特别是在他们未成年之前;

  第四,为子女选择好的配偶;

  第五,要随时满足子女生活上合理的需求。

  对于上面的五项相互对等的标准,我暂且不作过多地评论,因为它可能会转移我所说的主题,但是不管怎样,这对于今天的现实社会中,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要知道,顺从父母是对的,不要忽略了佛陀“对父母的教诲不能违背”,“要继承父母所建立的正业”这几句话的深刻用意。当然现在时代不同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深,子女们在眼界上往往要比父母开阔得多,在思维上更为超前,在就业前景方面显得更具多元化,因此很多方面与父母的“教诲”或“正业”可能会产生一些冲突。产生冲突也是正常的,主要是双方都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充分认识到两代人所具有的差异,做父母的也要多多体谅子女的难处,当子女的也要多方做父母的思想工作,多注意方式与方法,多沟通,多交流,这样对于两代人关系的融洽,是十分有益的。

  谈到子女对于父母的奉养,应该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在物质主奉养方面,应该包括饮食、衣服、起居和医疗费用以及疾病的护理等方面。在饮食方面要做到咸淡相宜、营养丰富和美味可口;衣服上要注意保暖防暑、勤洗勤换、保持卫生和合身得体;起居方面要做到欢乐安逸,避免老人的忧愁孤寂;父母若患病,要照顾得细致入微,耐心体贴,精心调理,不烦不燥。另外,在物质奉养方面,由于很多老年父母都没有固定退休金,因此作为子女的都要适当地每月给父母拿点零用钱,供他们自由支配。在物质奉养方面,我们做到应该没有太大问题。而更多问题则突出表现为父母晚年精神空虚,记得前些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常回家看看》引来了亿万观众的共鸣。身为父母,到了晚年时期,如果双亲健在,老俩口相互间有个伴儿,或许稍稍见好些;若一方过世,会给另一方造成很大的伤害,往往会显得孤寂难耐。这时候,就需要子女们多多为父母们着想,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一个颐养天年的好环境与好心情。有的老年人晚年了往往会信佛信教,身为子女,既然自己不信佛不信教,也要充分尊重父母的选择,切勿横加指责和阻拦;有的父母孤身一人,需要在生活上找一个伴侣,在这方面我们当子女的也要尊重他们的意愿与选择,一些过激的反应,都是不应该的。我们往往要求自己的子女以后对我们要孝顺,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困难。方法很简单,我们要经常反思一下我们对于父母的态度,要求自己的子女孝顺,必须自己要先孝顺父母,为自己的子女做出一个榜样来。当然,现实之中的反面典型很多,我还是不作发挥了吧。

  对于夫妻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整个家庭伦理道德的支柱。佛教历来主张居家信徒要加强夫妻双方的自身修养:一是要言色相和,二是要互相忍让体谅,“言色相和,无相违戾”是夫妻间精神生活的重要因素。遇事要和言悦色、互相商量,而不恶语相向,叫骂指责。夫妻之间发现了对方的缺点或错误,在帮助其改正时,要尽量避免过于直率,而是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策略),讲话应委婉一些,对于对方的缺点,要点到为止,不要喋喋不休地讲个没完;对于对方的优点,要多加赞赏,多予鼓励。《华严经》中说,要“常作润泽语、柔软语、闻者喜悦语、善入人心语、风雅典则语”,不可作“粗犷语、苦他语、令他憎恨语、如火烧心语、能坏自身他身语”。出言吐辞要时时自省,夫妻之间不讲非礼语。修行就是要修改我们的言行,首先要从我们的说话(语言)开始,能达到“言色相和”、夫妻相敬如宾,感情生活便会如和煦春风了。

  忍让体谅是夫妻间应该具有的修养之一。有时我们会受到各种环境(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压力)的影响,导致我们的心理和生理都会发生一些变化,言行会有种种失态,我觉得这是正常现象,每个人都无可避免。尤其是现在就业压力普遍很大,而中国的男主外、女主内情形未有根本的改观,许多男士都会因为入不敷出而大为苦恼。此时身为妻子,就要表现出一定的体谅与忍让。相反,如果埋怨丈夫,骂丈夫没有出息,整天在丈夫面前流露出对于财富与地位的羡慕与夸耀,那么时间久了,夫妻的感情可能就会发生裂痕,甚至会导致一些悲剧的发生。这在当今现实中是屡见不鲜,而很多悲剧产生的根源,还是由于收入匮乏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牵扯面又极端的宽泛,相互交织,十分复杂,因此很难用几句话可以说得清楚。但是无论如何,夫妻之间的相互体谅与忍让的培养还是至关重要的,有时候双方都要退后一步,“退一步海阔天空”。要知道,在更多的时候,财富不是一个人拼命追求就可以获得的,它需要一些综合性的因缘,甚至涉及到三世因果,因此,还是以平常心和知足心来看待财富、名誉与地位的问题,这样,我想每个人的心态或许可以得到微调。

  针对夫妻间的相互关系,佛陀在这部《善生经》里,提出了相到对等的五个标准。比如丈夫对于妻子的标准是:“一者相待以礼,二者威严不阙,三者衣食随时,四者庄严以时,五者委付家内。”在这里,我们也要把古印度当时的社会历史情况适当地考虑地进去。印度是一个典型的男尊女卑的社会,妇女一般不外出参加劳动,诸如外出挣钱、体力一些的活儿都是由男子去负责,这个与中国的封建社会极为相似。从上面丈夫对待妻子的五个标准中,第一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