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经(210)


   日期:2020/4/25 1: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漫说《中阿含》(五十八)

(卷五十八)

一、法乐比丘尼经(210)

  说法地点:祇园精舍

  主要人员:法乐比丘尼、毗舍佉优婆夷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毗舍佉优婆夷,往诣请教法乐比丘尼,比丘尼乃一一答复其问。其后比丘尼曾将此事禀告佛陀,佛陀为之印可。

  这部《法乐比丘尼经》,其主讲人员是法乐比丘尼,而提问者则是一个名叫毗舍佉的女居士。从经中我们可以得知,这位法乐比丘尼很有智慧,对一些问题的回答,可以说已经达到比较圆满的地步,因此获得了佛陀的印可与赞叹。作为提问者,这位名叫毗舍佉的优婆夷,对佛教义理也是有着深入的了解,尤其是涉及到一些禅定中的专门术语,她都十分熟悉,可是她绝非泛庸之辈。有关法乐比丘尼情况,据说在出家前有一个圆满家庭,其夫名叫毗舍佉,深信三宝,为优婆塞。法乐受其夫感染,于是不仅皈依佛门,而且向其夫请求出家。其夫不仅没有反对,相反却用黄金做成的轿子送她去出家。看来,法乐比丘尼的前夫,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善知识。

  这部经通篇都是以宾主一问一答的方式而进行,即毗舍佉优婆夷提出问题,然后由法乐比丘尼回答。从彼此一问一答来看,毗舍佉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而且所有问题都是后面的问题紧接着前面的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若非没有真功夫,是很难回答圆满的。

  由于毗舍佉优婆夷提出的问题比较多,我只能将所有问题列出,必要时将稍作说明。

  1、何谓自身?

  答:“世尊说五盛阴,自身色盛阴,觉、想、行、识盛阴,是谓世尊说五盛阴。”此处的“自身”,即现实中我们五阴假合(色、受、想、行、识)的色身。

  2、云何为自身见耶?云何无身见耶?

  答:“见色是神,见神有色,见神中有色,见色中有神。见觉、想、行、识是神,见神有识,见神中有识,见识中有神也,是谓自身见也。”这里所讲的,就是我们凡夫往往会有种精神错觉,或者顽固的思想观念,即我们的这个色身,是独立的、不变的、永恒的个体。我们通常讲自身见,即概括为“有我”。至于“无身见”,即我们的五蕴色身由因缘假合而成,无有实体,故称为“无我”。

  3、云何灭自身耶?

  答:对于五盛阴,我们能够做到“断无余,舍、吐、尽、不染、灭、息、没”,这就叫做灭自身。

  4、“阴说阴盛,阴说盛阴;阴即是盛阴,盛阴即是阴耶?为阴异、盛阴异耶?”——这里所讲的,就是问“阴”和“盛阴”两个概念是否相同?

  答:“或阴即是盛阴,或阴非盛阴。云何阴即盛阴?若色有漏有受,觉、想、行、识有漏有受,是谓阴即是盛阴。云何阴非盛阴?色无漏无受,觉、想、行、识无漏无受,是谓阴非盛阴。”——在这里,法乐比丘尼是从两个层面上来回答的。就是说,若从有漏角度讲,阴就是盛阴;或从无漏角度讲,阴就不是盛阴。因为凡夫的五阴会执取于自身内外,故而为炽盛;而圣者虽有五阴,然已离诸相执,自在自如,因此五阴已无炽盛可言,故而阴与盛阴这两个概念,既可能词义相同,也可能完全不同,关键是要从什么层面去理解。

  5、云何八支圣道?

  答:略。

  6、八支圣道有为耶?

  答:八支圣道有为。——这里的“有为”,是指依条件和因缘合和的生灭之法。为什么说八正道是有为法?因为我们在修习八正道,并未获得解脱,尚处于不断学习修进的有学位。如不精进,我们的道心随时都会退转,因此修八正道本身是有为之法,其生灭是有条件限制的。

  7、有几聚耶?——此处的“聚”,是类聚、类别之义。

  答:有三聚,即戒聚、定聚、慧聚。——此处的三聚,即是指戒、定、慧三学。

  8、是八支圣道摄三聚呢,还是三聚摄八支圣道呢?

  答:即非八圣道摄三聚,亦非三聚摄八圣道。

  (1)正语、正业、正命,为戒聚所摄;

  (2)正念、正定,为定聚所摄;

  (3)正见、正志、正方便,为慧聚所摄。

  有关八正道与三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待有机会将辟专文予以分析论述。

  9、灭有对耶?

  答:灭无对。——此处的“对”,是指相对应,“相似”或“相反的对比”。为什么说“灭无对”?简单地说,“灭”的本身就是一种相对与绝对相统一的存在方式,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与之相对应。

  10、初禅有几支?

  答:初禅有五支,觉,观、喜、乐、一心。——此处所讲的就是初禅的境界是什么样子的。得初禅时,心中清净,诸漏不动。具有寻(觉)、伺(观)、喜、乐、心一境性等五支,即得八触、十功德,心能寂静审虑,感受到离开欲界之恶而生喜、乐,心感喜受,身感乐受,故称“离生喜乐”,然仍有寻与伺等细微的心理活动。得此禅定者,可对治贪恚害寻、苦、忧、犯戒、散乱等五种修道障难。

  11、云何断?云何定相?云何定力?云何定功?云何修定耶?

  答:善心得一者,是谓定;四念处是谓定相;四正断是谓定力;四如意足是谓定功;若习些诸善法,数数专修精勤者,是谓修定。说明:

  (1)四念处——即身、受、心、法四种观法,身不净、受是苦、心无常、法无我。

  (2)四正断——即四正勤,四种正确的奋斗方式,分别是:

  a.修断:自己已有的善勤奋维护使之增长;

  b.随护断:自己未有的善勤奋修习使之生起;

  c.断断:自己已有的恶勤奋断除;

  d.律仪断:自己未有的恶勤奋自制使之没机会生起。

  (3)四如意足——即四神足(欲、勤、心、观),是三十七道品中四正勤所修的行品,也就是用四种定力摄心,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分别是:欲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心(念)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勤(精进)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观(思维)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

  12、有几法生身死已,身弃冢间,如木无情?

  答:有三种法。一是寿,二是暖,三是识。此三种称为三法。——寿指寿命已尽;暖是指肉身已冷,无有温暖;识是神识、意识,指一旦神识离开肉身,人的生命便宣告结束(针对一般人而言)。

  13、若死及入灭尽定者,有何差别?

  答:所谓死,乃谓此生的寿命已完全消灭,温暖已离身而去,诸根也已败坏(不能作用)。假如为比丘入于灭尽定的话,其寿命乃不究灭,温暖也不离身而去,诸根也不败坏。如果死,以及入灭尽定,这就是二者的差别。因灭尽定为灭受想之定,已灭心、心所,使之不起作用之定,表相上与死去一般,实际上并未死去。

  14、若入灭定及入无想定者,有何差别?

  答:比丘入灭尽定者,想及知灭;入无想定者,想知不灭。——无想定为欲生于第四禅无想天而修的外道之定,故其想知俱不灭。

  15、若从灭尽定起及从无想定者者,有何差别?

  答:比丘从灭尽定起时,不作是念:我从灭尽定起;比丘从无想定起时,作如是念:我为有想?我为无想?——由此看来二者的最大差别,还是落在是否以“我”为中心的问题上。

  16、比丘入灭尽定时,作如是念:我入灭尽定耶?

  答:比丘入灭尽定者,不作“我入灭尽定”之念。“然本如是修习心,以是故如是趣向。”——即本来修习灭尽受与想,而成就灭受想之定。

  17、比丘从灭尽定起,作如是念:我从灭尽定起耶?

  答:非也,“然因此身及六处缘命根,是故从定起。”

  18、比丘从灭尽定起已,心何所乐?何所趣?何所顺耶?

  答:比丘如果从灭尽定而起后,其心会乐于离,会趣于离,会顺于离的。

  19、有几觉耶:

  答:有三觉,即乐觉(乐受)、苦觉(苦受)、不苦不乐觉(舍受)。这些都是缘于更乐(触)而生起。

  20、云何乐觉,云何苦觉,云何不苦不乐觉耶?

  答:“若乐更乐所触生,身心乐善觉,是觉谓乐觉也;若苦更乐所触生,身心苦不善觉,是觉谓苦觉也;若不苦不乐更乐所触生,身心不苦不乐,非善非不善觉,是觉谓不苦不乐。”

  21、乐觉者(苦觉者、不苦不乐觉者),云何乐,云何苦,云何无常,云何灾患,云何使耶?

  答:“乐觉者,生乐住乐,变易苦,无常者即是灾患,欲使也;苦觉者,生苦住苦,变易乐,无常者即是灾患,恚使也;不苦不乐觉者,不知苦、不知乐,无常者即是亦易,无明使也。”

  22、一切乐觉欲使耶?一切苦觉恚使耶?一切不苦不乐觉无明使耶?

  答:非也。这里所讲的,也就是要区分层次。如果比丘得初禅乃至四禅,那么乐觉非欲使,苦觉非恚使,不苦不乐觉亦非无明使,因为他们都将欲使、恚使、无明使断除干净之故。

  23、乐觉者有何对耶?苦觉者有何对耶?乐觉苦觉者有何对耶?不苦不乐觉有何对耶?

  答:乐觉者以苦觉为对;苦觉以乐觉为对;乐觉苦觉以不苦不乐为对;不苦不乐觉以以无明为对。

  24、无明者有何对耶?

  答:无明以明为对。

  25、明者有何对耶?

  答:明者以涅槃为对。

  26、涅槃有何对耶?

  答:“君欲问无穷事,然君问事不能得穷我边也。涅槃者,无对也。涅槃者,以无羂、过羂、羂灭讫,以此义故,从世尊行梵行。”——羂,本义为张网捕捉野兽,引申为绳套、枷锁,束缚。就是说到了涅槃之境时,已没有任何名相可以与之相对应了。凡是有对应的,其实都不究竟,只有涅槃方能做到“无对”。

  当法乐比丘尼将上述问题的回答,一一向佛陀禀报后以求印可,佛陀说:

  “比丘尼!汝如是说、如是答,不诬谤我。汝说真实,说如法,说法次法,于如法中而不相违,无诤咎也。比丘尼!若毗舍佉优婆夷以此句、以此文来问我者,我为毗舍佉优婆夷亦以此义、以此句、以此文而答彼也。比丘尼!此义如汝所说,汝当如是持。所以者何?此说即是义故。”(界定,09.10.09)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七)~C 三、鞞摩那修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