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觉真法师:香港佛学院建议及设想


   日期:2020/6/26 9: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香港佛学院建议及设想

觉真法师

创建香港佛学院之议,是跨进新世纪的首善之举。提议者、决策者、襄助者,必是大善知识。因为他们明白,这是弘扬佛法的根本所在,是绍隆佛种的基本建设,是历史的重任、时代的急需。“教依人弘,法赖僧传。”提高僧伽自身内学素养,改善出家二众佛学素质,培养面对新世纪的僧材,的确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了。所以我说在国际大都市的香港创办一流的香港佛学院,造就新世纪僧材,这是历史性的盛举,是功德无量的弘佛事业的根本大计,我为此合掌赞叹。

怎样创建这所南国高等佛学学府呢?我的构想是:

宗旨:

在香港佛教联合会直接领导下,把握信解修证的办学方向,遵循佛陀戒定慧三学兼施的办学方针,使香港佛学院成为高素质僧材和佛教义学研究人材的培养基地,成为实践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的学苑,成为展示香港佛教文化的窗口,成为二十一世纪具有时代性、典范性的佛教学府。

学制与模式:

我建议分专科(二年)与本科(四年)两种,读完专科,成绩合格而又有志深造者,可升入本科。这是基本的学制。今后的发展目标,视具体情况,可再增设“佛教文化”与“佛教艺术”两个硕士点,再招收硕士研究生。这当然是在办好专科与本科的基础上。办学模式,以招收出家二众为主,分班上课。教学制度与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早晚作息二时课诵生活管理则与丛林制相接轨。

规模:

在初办时,学院规模不宜过大,我建议第一学年与第二学年只办专科班(二个),即僧众班一个,三十至四十人;尼众班一个二十至廿五人。两年后,专科毕业,升本科时,再开设本科班。与此同时,再招第二期专科班。总之,每相隔两年招生一次。硕士点,可在学院发展到一定规模之时,亦可在第一届本科班毕业之后,即四年之后再加考虑。作为一个发展目标,提升学院的学术层次,这是有必要的。

招生办法:

我建议面向海内外招生。严格考试录取制度,拒绝滥竽充数,不错过一个可造之材。学僧生员的文化起点好,才能保证学习质量。

学科建设:

这里只就专科与本科的学科建设,谈谈我的建议。

基础课部分:

预科--应开国文(主要为古文)、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写作学、书法等课程。

本科--应续开国文、英语、高等数学外,还应加开古诗词赏读与写作、校勘学与版本目录学。

专业课部分:

预科--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八宗基本知识、戒律学、因明学、唯识学、金刚经、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大乘起信论、瑜伽师地论等基本经论研究。

本科--加开南传佛教史、藏传佛教史、日韩佛教史、四十二章程、维摩诘经、中观学派“三论”、大智度论、俱舍论、菩提道次第论等经论研究。

以上均为本科及专科的必修课。在本科,还可开设选修课,如: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西方文化史、佛教断代史、法律学、社会学、心理学、文物鉴赏与收藏、佛教音乐与梵呗、孔子与老子研究、基督教常识等,都可作为选修课,供学僧选修,计算学分。(条件许可时,还可开梵语、巴利语选修课)。

学院组织体制:

我建议成立董事会。董事会的职能是督导和协助佛学院把握办学方向,筹集办学经费,设立教学基金、研究基金和奖教奖学金。审查学院每年教学经费的预决算与奖教奖学金的发放。董事会应由香港佛教联合会领导人,着名护法居士、企业家和着名学者组成。董事会设董事长一人,副董事长二至三人。佛学院应设名誉院长一人。我个人认为,董事长和香港佛学院名誉院长应礼请德高望重的觉光大师就任。由名誉院长提名、董事会聘任一名学院院长,主管香港佛学院全面工作。由院长聘任一名教务长,主管学院全面教学工作。在院长办公室下,设秘书或院长助理一人,设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各一人。在教务处下,设图书资料中心、计算机与影视中心、佛学教研室、基础科教研室、选修科教研室。各教研室聘教研室主任一人。任课教师除部分为专职教师外,亦可为外聘兼职教师。专科班及本科班应设监学一人。各科教学大纲与各课目教学计划,应由教务处与各教研室会同制定。

最后,我想谈一谈教学思想。一个佛学院校,学风是根本,道风是灵魂。知识的灌输、义理的掌握与学养的育成,只能在严谨学风和清净道风的基础上方可实现。教学建设中要以学风道风为根本建设。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必须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的时代特点,既要有佛教教义教理的承传性、系统性、主体性,又要有面对新时代新学僧应机施教的灵活性、圆融性。在教学管理上,必须学修并重,坚持佛教学识、佛教信仰与佛门修持三者同步精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德才兼具的僧材。

我们正处在一个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跨世纪历史性关头,让香港佛教后继有人,让中国佛教后继有人,重振中国佛教在国际佛教中的地位,住持三宝,弘扬正法,香港佛学院的创办,无疑是与佛教事业的发展与前途息息相关的大事大计。我再次向香港佛学院的提议者、决策者、襄助者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虔诚的顶礼。上述建议,只能是抛砖引玉,以乞大方之家的批评教正。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