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文法师:迈向成佛——略谈佛法修学的次第 二、我们怎样成为法器


   日期:2020/6/28 18: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二、我们怎样成为法器

  1、从做一个善人开始
   首先,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当我们踏上成佛之路的时候,应该从哪里开始做起?
   我要给大家谈谈我的一个看法,当然这也不是我个人的看法,它来源于经教:我们学佛,先从做一个善人开始。
   这里有《中阿含经》第十卷里边的一段经文。在这段经文里,佛陀为弟子介绍了一个完整的从初发心到解脱的过程。
   “是为具善人已,便具亲近善知识。具亲近善知识已,便具闻善法。具闻善法已,便具生信。具生信已,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已,便具正念、正智。具正念、正智已,便具护诸根。具护诸根已,便具三妙行。具三妙行已,便具四念处。具四念处已,便具七觉支。具七觉支已,便具明、解脱。如是此明、解脱展转具成。”
   学佛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啊,我现在就要开始学佛了!学佛还不简单吗?”打开网络,到处都有讲经的,有很多电子书可以下载,资源丰富。我们大大小小的寺院,也经常有种种法会。于是我们觉得这样就上路了。
   事实上,佛陀告诉我们,仅仅这样是不够的。
   首先,我们要调整自己的状态,反思自己:我们是不是一个善人呢?这个善人的条件,含义很深很深。
   当你真正是一个法器了,状态调整好了,进一步地,你就可以亲近善知识了。寻找到好的老师之后,便具闻善法——依止善知识,听闻正法。
   闻善法已,便具生信。佛法里的正信,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你听闻了这些教法,理解了,就会产生真实的信心。
   产生了真实的信心,便具正思维。按照法说的道理,反观我们的生命,反观我们的生活,细细地思维法义,思维解脱的过程。
   具正思维已,便具正念、正智。得到闻思的正见之后,智慧就会现前,我们就会安住于正法。拥有了正念、正智,便具护诸根。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把闻思的智慧,用在生活和学习上,就会在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的门头都开始调整。我们的生命,就开始转化了。
   具护诸根已,便具三妙行。如果我们能守护六根,我们的身口意自然而然地都会有所转变,就会得到三妙行,身业、语业、意业都朝着善的方向发展。
   具三妙行已,便具四念处。我们对每天种种的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对内心种种的想法,包括对身心所接触的一切法,都有了正确的了解、正确的态度,知道怎么处理它们。最后,我们知道用什么样的态度、见地,来看待宇宙的、人世间的、我们身心五蕴的一切法。
   具四念处已,便具七觉支。在止观的过程中,展开了七种帮助菩提智慧开展的要素。从念,择法,选择正确的修习的方向,到能精进。精进修习以后产生了喜悦。由喜悦产生了轻安,你的身心变得非常轻快。然后得到了定,和舍觉支。这是七觉支的过程。
   由七觉支,达成了明和解脱。所谓的明,就是觉悟。解脱,就是断除了一切障碍、系缚。
   修道,是从最初的“具善人”开始的。很多人可能学佛很长时间了,感觉不得力,修不上去,进步非常缓慢。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在最先的这一步没有好好地下功夫。

  2、善人的四方面素质
  那么,什么是善人?如何调整我们的状态?按照《道次第论》来说,想要真正学习佛法,需要成为一个法器。作为精进的法器,需要四方面的素质:求法义利、善摄心听、敬法及师、取舍善恶说。

  (1)求法义利
   “求法义利”,是要有强烈的动机,真正是为了求法而来,为了开发智慧而来,为了想解脱、想成佛而来。
   开营典礼的时候,济群法师跟大家说了,时时刻刻要观想自己是一个病人。在没有成佛之前,我们的生命都不圆满,内心里还有种种的烦恼、不足。当我们感觉到生命中有这么多不圆满的时候,就会希望成长。
   首先,要把自己当作病人想。然后,把佛法作为药物,它是可以开显智慧的甘露妙药。把说法师看作给我们疗病的医生。把修行看作治疗的过程,康复的过程。起了这样的想法,我们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
   如果只是抱着一种玩一玩的态度,抱着接触一下的好奇心,你还不是真正的法器。那样的话,在学佛的漫长过程中,你一定会觉得心力不足。

  (2)善摄心听
   “善摄心听”是一种闻法的状态。就是开营典礼上观云法师跟大家说的,要断除三种错误的闻法的状态:覆器、垢器、漏器。
   有的人,坐在那里打瞌睡,或者思想飞了。
   有的人,内心里有一种错误的执著,比如抱着挑毛病的态度。种种错误的发心和态度,使你闻到这些法的时候,觉得所有的法都变了味。
   有的人,闻法之后,全部忘失掉了。
   在闻法的过程中,要把你的心灵打开,向大地一样去接纳。要把你的目光、你的意根、你的耳根,全部都能收摄住。

  (3)敬法及师
   “敬法及师”这一条,是初学者对法的态度,珍惜和恭敬的态度。
   闻法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就像我们的菩提静修营,每年可能只举办一次,大家能来,需要很多因缘:有这样一个假期,没有其他干扰,各种顺缘具足,而且还报上名了。这一次报名的人很多,但因为场地、住宿条件的限制,不少人都没有来成,很遗憾。
   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闻到佛法,都需要非常难得的因缘聚合在一起。
   古大德有这样一个偈颂:“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生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这是一位大德在修忏悔的时候,从内心里发出的悲叹:佛在世的时候,我因为放逸、懈怠、种种罪障,还沉沦在恶道;当我出生的时候,佛陀已经灭度了。我没有办法看到如来三十二相的妙好色身,没有办法依偎在佛陀的足下聆听教法。
   但是,大家也不要因为这样一个偈颂,就觉得很消极。佛陀虽然灭度了,但是佛陀的法身还在。法身在哪里呢?就是他流布的教法。如果我们能真正地听闻法、思维法、修习法、弘扬法,把法融化在我们的生命里,那我们就跟佛陀在一起。如果我们坐在佛陀的跟前,但是离法很远,那还是没有见佛。因为,佛是依法而成为佛陀的。
   佛陀两千多年前在印度悟道,放弃了王位,放弃了幸福的家庭、美满的生活,雪山苦行。历代的弟子们,一代一代地把这个教法流传下来,从汉代开始传到了我们中国。历代的祖师、大德,把佛法往下流传,很多人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我们今天闻到佛法的时候,要知道来之不易。
   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因缘,在未来生还能不能闻到佛法呢?那是很难说的。
   《阿含经》里有一个故事。当时一个外道问佛陀,世界上是有一尊佛,还是有无数的佛。佛陀告诉他,佛并不只有一个,只要悟到了真理,都可以是佛陀,未来有恒河沙数的佛会出现在人间。这个外道很高兴,他说,太好了,有恒河沙数的佛都会出来的,那我没问题了,将来可以依这些佛修行。他就开心地走了。走到半路,他想起来:忘了问佛陀,过去有没有佛。他又跑回去,问佛陀从前有没有佛出世。佛陀告诉他,过去已经有恒河沙数的佛,都已经成佛了,又灭度了。这个外道突然领悟:过去已经有恒河沙数的佛,我都没有解脱,还是烦烦恼恼的,如果我今天再不抓紧这个机会,即使未来有恒河沙数的佛出世,我还是一样会错过的。于是他说:善哉,佛陀,请接受我在您的座下出家。
   我们大家,在座的诸位,过去也都遇到过恒河沙数的诸佛,可是我们都没有把握好机会。当我们再一次生而为人,再一次闻到法义,该如何把握我们的生命?怎么设计未来生命的蓝图?是不是要等未来的恒河沙数的佛出来的时候,才去跟他们学习呢?

  (4)取舍善恶说
   我们还要有“取舍善恶说”的智慧。真想学习佛法,就要具备分辨善说和恶说的能力。
   同时,要有不偏颇、不堕党类的质直之心。不要被一门一派的见地遮蔽了内心,不要用先入为主的概念,遮蔽了自己闻法的机会。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文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文法师)  

 界文法师:迈向成佛——略谈佛法修学的次第 五、注意几个核 

 界文法师:迈向成佛——略谈佛法修学的次第 四、菩提道上三 

 界文法师:迈向成佛——略谈佛法修学的次第 三、寻找和依止 

 界文法师:迈向成佛——略谈佛法修学的次第 一、学佛需要循 

 界文法师:界文法师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七次课 下节 

 界文法师:界文法师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七次课 上节 

 界文法师:界文法师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六次课 下节 

 界文法师:界文法师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六次课 上节 

 界文法师:界文法师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五次课 下节 

 界文法师:界文法师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五次课 上节 

 界文法师:界文法师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四次课 下节 

 界文法师:界文法师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四次课 上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