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乘一法师:略谈佛法悟证心要 起七


   日期:2020/7/1 14: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起七

   诸位同仁、同学、善知识:

   今天是2009年11月8日,星期天,农历十月二十二日。在座各位福德因缘具足,相聚在上海崇明清净庵打佛七,这次打七分两种,一是佛心七,二是念佛七。各位要加倍珍惜这份殊胜的因缘,要感恩政府和佛教协会地支持,感恩清净庵常住当家、法师和护法居士辛勤地筹办,还要感恩各地护法居士和参加这次打七的同修,正是大家地共同努力才使这次佛心七圆满地开始了。这次佛心七准备工作可以说比较充分,然而百密一疏,若有疏忽之处,你们可以向我反映,为了这次打七法会能够圆满成功,为了大家菩提道业早日成就,师父与护法居士等会尽最大努力护持你们,希望你们在这三七二十一天中好好用功,大家齐努力,使这次打七法会能够更圆满些!更成功些!师父祝愿大家早日成就,早日成佛!

   今天是起七,晚上零点开始上座。起七首先给大家讲一讲打七是怎么回事,分三个方面讲述,第一:打七的由来;第二:打七的注意事项;第三:如何才能达到打七的目的。

   首先讲打七的由来,现在常见的打七有以下四种:一:打佛七,就是念佛七;二:打禅七,即禅宗的打七;三:打内观禅的禅七;四:一切佛心中心法打七。下面具体讲一下这四种打七的由来。

   第一、 打念佛七的由来。念佛七由来比较久远,自从释迦牟尼佛讲《阿弥陀经》以来,就为行人指出了这个修行方法。诸善男人、善女人一心地念佛,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能念到一心不乱,就能花开见佛,这是《阿弥陀经》上释迦牟尼佛讲的。那么到我们中国来,远在晋朝的时候,慧远法师就在庐山组织了念佛克期取证的法会,当时参加念佛的有二三十人,每个人都能克期取证,都能花开见佛悟无生。从那以后各个道场都提倡念佛,也组织时间长短不等的念佛七。通过打“念佛七”,大家从中得到念佛的利益,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花开见佛,最后悟无生。好多禅宗的祖师也是开悟之后,然后再弘扬念佛法门,建立道场组织大家打“念佛七”。念佛打七与念佛法门的由来,从简单来讲,就是这么个过程。念佛法门是非常殊胜的一个法门,是三根普被的,不管你是什么根基的人,一心念佛都能成就。上根的人能够当下成就;中根的人通过念佛,不断地努力能够花开见佛悟无生;下根的人,你好好地念佛,也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利用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持名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决定能够成就,脱离六道轮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法门,末法时期的众生与此法门皆能相应。这次我们也有念佛七,目的就是让与念佛相应的同修也能得到受用,也能花开见佛悟无生。

   第二,打禅七的由来。中国人普遍说的打禅七,在所有的打七中,禅七比较多,这也是因为本身禅宗的打七就比较多。古人建禅堂目的就是为了成就禅修的人集体修学,禅堂还有一个名字叫僧堂,就是一所寺院中一处丛林所有的出家众集中居住和参学生活的地方,这个僧堂、禅堂是一处寺院。颇具规模的寺院,通常有七个堂,这几个堂里面其中一个很主要的就是禅堂,禅堂是最主要的一个堂口。古代的寺院又称为伽蓝,伽蓝者是众人聚处之义,在古代禅堂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在里面居住和参学,在家人是不能到禅堂里居住和参学的,现在反而在家人多了,那是我们出家人少了。一寺之主称为住持,又称堂头老和尚或者堂头大和尚。堂头是在禅堂里领众的,带头参禅打坐。大众在僧堂做什么事情呢?就是经行在禅堂里面,禅坐在禅堂里面,住宿在禅堂里面,吃饭也在禅堂里面,都在这个地方。当时的禅堂有所谓的长连床,实际就是通铺啊,后来我到普陀山法雨寺里还看到这类通铺。最早禅堂都是通铺的,就像北方人的炕一样,连在一块、铺在一起的,这个也叫做广单,每个人所占的地方很小。很小是怎么说呢,说三条椽下七尺单。什么叫三条椽下呢,瓦盖下不是一条椽一条椽的那个小椽吗,那三条椽对下来的宽度为宽,长度就是七尺,一个人的高度,就住那么一点地方,这就是一个出家人生活的空间。

   古代寺院规模大小不一。有位闻喜法师到五台山参学,文殊菩萨示现,先问他,“你们南方寺院都住多少人啊?”,他回答说,“我们南方寺院有住五、六百人的,有住一百、二百、几十人的,也有住三五众的。”,这就说明当时寺院入住者的情况。然后他又反问文殊菩萨,“你们北方一个寺院住多少人呢?”,文殊菩萨回答他,“我们北方啊前三三、后三三。”,闻喜法师说他不明白。后来回到南方寺院,参了三年才明白这句话。从这个公案上也可以知道以前的丛林情况,出家人住在这样小的空间里一起生活参禅修学的,那种为法忘躯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古代寺院大小不一,大的寺院僧堂能住三五百人左右,有大禅师出世,如临济禅师、马祖道一禅师,底下的弟子与参学门人人数众多,是几百人的道场,这种情况并不普遍,以住几十人的小中型寺院居多。

   就地域而言,南北差异颇大,北方的天气比较苦寒且生活物质条件较差,那时候北方和南方就不一样。现在也一样,南方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各方面条件较好,北方很多地方还比较艰苦,尤其是西北地区。而当年赵州老和尚、临济禅师等这些大名鼎鼎的大禅师,他们建立道场接引学人,临济道场和赵州道场都在北方。那时候赵州老和尚主持赵州观音院,后来改为柏林禅寺,刚开始住的僧人不多,三四十个而已,临济禅师门下情况与之相近,是逐渐发展壮大的。后来很多参学者跑到南方,赵州老和尚就说,“参学的人跑到南方去保暧去了”,意思就是享受去了。此种情况现在依然存在。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大的禅堂是由南宋时期的大慧宗杲禅师修建的,在杭州径山,现在又开始修建,修建的图纸已出来了。我上次看到电视报道上说,要建容纳一万多人修行的禅堂。大慧杲禅师是宋朝人,非常有名,他主持的那个道场在当时就比较大,那个时候道场就比较大,当时就能够容纳一千多人,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禅师,元音老人也很赞叹大慧杲禅师,说他最起码证到八地菩萨以上。大慧杲禅师是受皇帝的敕令主持杭州径山寺的,当时他接了临济宗的法脉,他的师父是圆悟勤啊,所以说也是我们的前辈,我现在也是接临济宗,刚好是他的下面。他住世的时候号称临济中兴,最早是临济祖师开创的,开始很兴旺,中间有段时间走向衰弱,后来到了大慧杲祖师,这个法脉一下又升起来,到目前为止五家宗派里面临济宗最旺盛。那时在径山建立了一个能够容纳一千多僧人住的千僧阁,能够供一千多个出家人在里面打坐生活,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这个千僧阁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以来最大的一个禅堂。那么在今天来说,禅堂修得很大的地方不多,和那个千僧阁比起来,如今的扬州高旻寺比不上它,柏林禅寺也比不上它。

   如今的禅堂修得很大,不多见,然而大雄宝殿、殿堂修得很大的,倒是比比皆是。师父走过一些地方,看见很多地方大雄宝殿修得很庄严,大殿啊、罗汉堂啊、万佛楼啊,修得比较大,殿修的比较大是为了接引更多的初机的人来参加大型的佛事、法事活动,这个是方便,可以接引初机者。就是去烧香、拜佛,凑热闹,然后吃完饭回去,回到家里就躺下,没力气了。问他有什么收获,就是很累。现在参禅打坐人相对的比较少,这次打七,在家人有几个,出家师父又有几个,而每逢佛菩萨圣诞日等日子,前往寺庙烧香、拜佛的人则是络绎不绝,人山人海,是故师父很赞叹在座各位同修!

   扬州高旻寺与河北柏林禅寺每年打七,相对来说人数多一点。目前就中国大陆来说,扬州高旻寺禅堂修得比较大,每年要打十个禅七,一般有三五百人参加打坐,那边的禅堂能够坐三五百人,其次就是河北的柏林禅寺,也叫柏林寺,那里每年也打七,打五个七,禅堂虽比上高旻寺,但是它分了三个禅堂。出家人禅堂、在家男众禅堂、在家女众禅堂。三个禅堂如果都住满了的话,也能够住二三百人。柏林禅寺虽说不算大,已很难得了,也是每年坚持坐禅,且是住满的。要参加者两个寺院的打七法会,要提前报名,除此之外,其他的地方就很有限了,若有,也是仅限出家人打坐。有些地方也有在家人组织打一个七、两个七,在家人参加打七,困难比较多些。

   禅堂里面的一切设施、打七的规章制度,随着禅宗宗风的转变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从刚开始的时候到现在丛林管理的规章制度(清规戒律),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不断变化。在古代,主持寺院并在禅堂领众熏修的堂头和尚、西堂的堂主、禅堂的堂主、后堂的堂主,此四大班首,明眼的善知识居多,若非明眼大善知识,当家的主持师父断然不会请他做班首,深怕他害死别人的法身慧命。那时打七的规章制度、禅堂的规矩比较严谨。现在就大不相同了,现在找不到这么多明眼,凑数的比较多,师父上次到过一座寺院,去看他们打七,开示在讲气功那一套,讲身体怎么修气、怎么观,也没讲要回归自性,后来其他的法师听了,也是摇头不止,议论怎么这么讲呢?现在禅堂的规矩相对来说,也比较宽松,靠大家自觉遵守,这是组织者大慈大悲,根据末法时代众生的根基差异,广设方面之门。

   打禅七这种共修形式,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宋代以前没有确切记载,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研究。禅堂固定的参学时间,在《禅苑清规》上记载得很详细。《禅苑清规》出现于南宋时期并保留到现在,而现在所通用的《百丈清规》,是明清以后逐步修订丰富起来的,两者相比较,《禅苑清规》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出古代丛林的情况和制度,从中可以看出一些禅宗寺院的规模和一些规矩,也有人做过历史的考证。至于打禅七是明朝以后才兴起的一种禅修形式,一经兴起,广为传播,在明末清初就很普遍了。有位晦山戒显和尚,是一位大禅师,做过云居山和四祖寺的方丈,他所撰写的《禅门锻炼说》虽很薄,但很重要,仿照古代《孙子兵法》而写成,重点讲在集体共修当中,锻炼“禅和子”的方式与方法,这本书出来后,很受宗门的重视,从这本书当中可以看到当时集中训练禅和子的一些方法。中国禅堂很多的规定、清规结合中国古文化而定,与释迦牟尼佛时期管理禅堂的规定,有很大不同。佛法传入中国后,释、儒、道文化历经千年不断地相融合,唯佛法讲宇宙、人生的真理最为究竟,最为圆满。大力提倡“打禅七”,时间是在清朝初期,地点从扬州高旻寺开始,这离不开清初的几位皇帝大力支持,当时高旻寺几代住持先后受到清朝皇帝的重视。清朝的雍正皇帝,史上说他是以人王兼法王的身份自称,有些人也这样称呼他,人王就是世王,法王就是法中之王。雍正当时在北京宫中还设立了禅堂,经常点名叫某个地方的方丈到他宫中去组织打禅七,还要求一个禅者七天克期取证,若不克期取证把他的头割下来,还真人就此开悟了。在清朝初期出现了几位大禅师,这与清初几位皇帝大力提倡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雍正皇帝,他自称是宫中的豪龙巨象,以皇帝的金口玉言发出命令,以一种非常强硬的手段来锻炼这些禅者,希望有福慧力的真正的大善知识出现。打禅七也就是从那以后成了禅宗寺院冬参夏学的一种固定模式了,当时那些有名的禅宗寺院一般要打十个禅七的,要有七十天的时间来打十个禅七,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解放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慢慢地淡化了。解放之后,在“文革”中,好多寺院被摧毁,逼迫出家师父还俗,打禅七就此被漫漫淡化,只有为数极少的禅宗寺院,坚持每年冬天悄悄地打一个七、两个七,直到“文革”结束,党和政府拨乱反正,恢复宗教信仰自由,禅宗寺院打七的风气才又慢慢地复兴起来,但也仅仅局限在几座有传承的禅宗寺院而已,一般的寺院连禅堂也没有,大多数只有念佛堂罢了。

   现在形成打七的规矩应该是比较晚才出现的,在《禅苑清规》上找不到根据,这些规矩因人而立,现在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比较固定的模式了。我们到高旻寺、弘法寺、柏林禅寺,就可以学到这些清规。在中国,从南到北基本上相同,柏林禅寺举办禅七时间和规矩与其他寺院略有不同。在禅堂里的香板、钟板等法器各有用途,钟板是大众的号令和龙天的耳目,不能乱敲,一敲就惊动龙天护法,龙天护法都服从钟板的号令,大众也听从这个号令,所以一定要按时地敲,且不允许敲错。禅堂里大众不准讲话,只有维那师父可以讲一句话,方丈和尚与班首师父各讲一句话,当香灯的讲半句话,加起来一共就三句半话。一切的运行靠法器来指挥,听到何种法器声该做什么要立刻明白,令行则行、令止则止,让上座就马上上座,止静就马上止静,开静下坐,这一切应该令行禁止。香板是起警策的作用,是帮助我们用功的,在用功的过程当中难免有昏沉现象,若昏沉来了,监香师轻轻地拍你一下,你就会醒悟过来。有的打七场所,香板下手过重,这样就造成禅堂气氛不和谐,这样似乎与“禅”的境界,与佛菩萨的慈悲精神相去甚远。“禅”亦有惊醒世人的一面,佛菩萨很慈悲,显“慈眉善目相”是鼓励世人好好修行;显“经刚怒目相”是惊醒世人好好修行,吓跑你的妄念,妄念不生之时,当下见自性。香板只是起到警策的作用,并非真正用来打人的,正规的禅七法会还未发生过打断香板事件,更未发生过打伤人事件,这是题外话。

   禅堂里良好的禅修之风靠每个人高度自觉,禅本身就是一个人自身自觉逐渐发现的过程,完成此过程要靠每个人主观努力来得以实现,以上是讲禅宗打禅七的由来。

   下面讲一讲内观禅,现在好多人接触到内观禅不知所宗,有些心中心弟子打电话问我,“内观禅到底是内道还是外道,能不能开悟?”,师父对此有过一番研究,内观禅是释迦牟尼佛第一时期传的法,就是阿含时所传的法,当时很多佛的弟子因修内观禅而证得阿罗汉果,后来这个法南传到泰国、缅甸,南传佛教至今还保持着释迦牟尼佛时代最初的一些的修行方法。内观禅打七的方法,十天为一个七,分为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有长期打七和短期打七,短期是十天,长期是一个月。它不是外道,它是内道,是释迦牟尼佛的正法,兼修内观,四念处,三十七道品,然后再打禅七,它也是一步步地深入的,能够证得阿罗汉果。近几年内观禅传到了中国,好多地方建起了内观禅的禅堂,与此法相应的很多人,修得很好,得到了内观禅打七的利益。

   接下来说一说“一切佛心中心法”打七的由来。在唐朝以前已有心中心法,在西藏大圆满里也有心中心法,只是没有记载他们组织心中心法的打七。心中心法的打七是由大愚祖师兴起,大愚祖师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把这个法传出来,再通过王骧陆上师的弘扬,并将心中心法脉传于元音上师,老人几十年弘法孜孜不倦,足迹走遍海内外,元音上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于广州第一次组织了打七,后来在杭州组织了第二次打七,接下来灵岩寺开始了十多年来不间断地打七法会。灵岩寺组织打七比较早,今年的打七是心中心法第十二年打七了。元音寺和卧龙山普净寺,还有一些其它的寺院纷纷在组织。今年,西安法门寺附近演峰法师在组织打七,吉林松原赵晓梅老师在组织打七,文成达照法师也在组织打七。现在组织打七的地方较多,每个修心中心法的人都能参加到打七,且有了更多选择的余地,选择师父、选择禅堂,这是非常欢喜的事情,是值得庆贺的事情。这是一切佛心中心法打七的来由。

   下面讲打七的注意事项。共有八点注意事项,参加此次打七者请自觉执行,护七者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执行。为了大家道业早成,才立此注意事项,不便之处敬请谅解!

   第一、持止语戒。在打七期间不准出声说话,也不准出声自言自语,不准用手机等通讯工具打电话。若有急事处理,休息时间发短信处理,持止语戒是很重要的,止语息心,才能好好地观照自心,念起即觉,才能持咒念佛、心念耳闻。这一条戒律是后面戒律的前提,也是我们这次打七能否达到开悟见性,能否开发慧命的关键所在!

   第二、持咒念佛,死心踏地。既然来到这里打七了,就要死心踏地,心勿外驰。按照原先的想法,结合内观禅的管理方法,我们做了一百多个口袋,把每个人的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全部要交给常住管理,后来考虑这是第一次,提倡提倡吧!不然的话,有些人因为家庭、公司没有交代好,事先没有预备关掉手机,考虑到不影响大家今后的生活与工作,手机大家自己保管,只可发短信。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大家死心踏地、绵绵密密地持咒念佛,分分秒秒地观照自心。修行时间较短的人,妄念比较多,你还看不到念头,因心乱而起烦恼,那就会烦上加烦,妄念上加妄念了。此种情形你只有好好地念咒,好好地念佛,打坐的时候一心念咒、一心念佛,下坐的时候也是一心念咒、一心念佛,如此这般必能打开本来面目,达到闻所闻尽,你就脱开了。这个脱开还不能求,你要注意的就是好好地用功。这是讲用功的方法,持咒念佛、心念耳闻、闻所闻尽!

   第三、观照自心,念起即觉。要绵绵密密地观照自心,念起即觉,分分秒秒都不放过。这个对于功夫比较深得老修行来说,他能看到自已念头起来,然后他做得了主,不会跟着妄念走,念起即觉、觉便化空,不随念走、觉所觉空,这个是第三点,一定要做到。如果说妄念没有,觉所觉空了,空而常照、照而常空,没有念头时候,不要找个事情想想,我们平时在家里也一样,没念头的时候不要找个念头想,没有事情的时候你不要找个事情做做,有事情、有问题来的时候好好地想明白把事情做好。

   第四、严禁大妄语。什么叫大妄语,就是未见认为自已见了,未悟认为自已悟了,未证认为自己证到了,未见性开悟而认为自已见性开悟。说自己见性开悟的人,那很危险。承当了见性,开悟还有深浅。见性都是一样的,而悟有小悟、大悟、彻悟,悟明白了还需要勤除习气,这样才不会贡高我慢。有些人说自己开悟了,见性了,这样的人,如果贡高我慢的话,说明他没有明心见性,明心见性的人非常谦虚,非常和蔼,非常平易近人。

   第五、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闻钟板声要按时上座,按时下座,按时起床作息。统一经行、统一过堂、统一出入斋堂,统一做动功、统一到到讲经堂听开示,要统一行动,步调一致。打坐期间因故要出禅堂,要向监香维那请示。出去之后不论何种原因,这一座不许再进禅堂。第六、个人钱财、手机等贵重物品建议交到常住处统一保管,打七结束时安全领回,否则遗失财物自己负责。

   第七点、严格结界活动范围。念佛七和打心中心七的范围是分开,大殿前面和大殿的四周是念佛七的活动范围,大殿后面的区域三层楼的四合院,是打心中心七的人居住与活动范围。打心中心七者在新斋堂吃饭,打念佛七者在外面老斋堂吃饭,这样分开不会乱,这是结界活动。三层楼的四合院的也有结界,走路脚步要轻,不许走出大殿以外的区域。一楼和二楼是女众的活动区域,三楼是男众的住处,没有特殊情况不许串寮,更不许串区,禁止影响他人休息和禅修。

   第八、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打七期间的注意事项,严格遵守一切戒律,严格遵守常住的一切规章制度,服从监督司护人员的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戒律的,经批评警告一次、二次还不改者,第三次就要劝其迁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希望大家对此能够谅解,更希望大家能够相互鼓励,相互协作,共同把这次禅七、佛七圆满地完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乘一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乘一法师)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弘持功德分第八十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五阴妄想分第七十九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魔销总结分第七十八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识阴因相分第七十七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行阴因相分第七十六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想阴因相分第七十五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受阴因相分第七十四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色阴因相分第七十三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魔事因缘分第七十二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七趣总结分第七十一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阿修罗道分第七十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天道因相分第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