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十八界分第三十


   日期:2020/7/2 8: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十八界分第三十

十八界

复次,阿难云何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分义】根境识三,各各有六,为十八界。界有二义:一者种族限义,谓根境识各有种族界限。又眼等六,各别成种族界限,不相紊乱。二者因义,根境与识,互为因故,和合造业,为生死因。此十八界,虽相对而破,正为破识。其根与境,前已破故。破识无生者,即会十八界入如来藏妙真如性。

一眼色识界

阿难!如汝所明,眼色为缘,生于眼识。此识为复因眼所生,以眼为界?因色所生,以色为界?阿难!若因眼生,既无色空,无可分别。纵有汝识,欲将何用?汝见又非青黄赤白,无所表示,从何立界?若因色生,空无色时,汝识应灭,云何识知是虚空性?若色变时,汝亦识其色相迁变。汝识不迁。界从何立?从变则变,界相自无。不变则恒,既从色生,应不识知虚空所在。若兼二种,眼色共生。合则中离,离则两合,体性杂乱,云何成界?是故当知,眼色为缘,生眼识界,三处都无。则眼与色,及色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分义】假若从眼生识,则无色空。纵有眼识,无所了别,与无识等。又眼根非是青黄赤白,无所表示,从何立界?根尚不可得,何能生识?此明识非从根生。若从色生,空无色时,识应随灭。识既灭已,谁辨虚空?若从色生,色相迁变,识知其变,识应不灭。识既不灭,何言识从色生?无灭即无生故。识若迁变,识既无常。无常即空,空即非有。识既非有,何言识从色生?识若不变,既从色生,唯应知色,不应知空,何名为识?此明眼识非从色生。若识因眼色共生,眼根有知,色境无知,知与无知,二相不同,云何共生?若是共生,则应眼识一半有知,一半无知。知异无知,名为中离。又共生者,一半合根,一半合境,体性杂乱,乖种族义,云何成界?此明眼识非眼色共生。由是故知,如是眼识,不从根生,不从色生,亦非眼色共生。则知眼色为缘,生眼识界,三皆虚妄,元无生灭,亦非因缘自然,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二耳声识界

阿难!又汝所明,耳声为缘,生于耳识。此识为复因耳所生,以耳为界?因声所生,以声为界?阿难!若因耳生,动静二相,既不现前,根不成知,必无所知。知尚无成,识何形貌?若取耳闻,无动静故,闻无所成。云何耳形,杂色触尘,名为识界?则耳识界,复从谁立?若生于声,识因声有。则不关闻,无闻则亡声相所在。识从声生,许声因闻而有声相,闻应闻识。不闻非界,闻则同声。识已被闻,谁知闻识?若无知者,终如草木。不应声闻,杂成中界,界无中位,则内外相,复从何成?是故当知,耳声为缘,生耳识界,三处都无。则耳与声,及声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分义】假若耳识从耳根生,当无前境,根自无知。根实无知,更有何识?无动静二相,根不成知。不成知故,根不可得,从何生识?所谓耳根与声尘相触,名为识界。今此耳如卷叶,前无声尘,则耳识界,从谁而立?此明耳识非从根生。若从声生,既离耳根,则不知声,何能生识?又若从声生,此声可闻,此识亦应可闻。识即被闻,则不俱了别性。无了别性,即不名识。此明耳识非从声生。声无知而根有知,声在外而根在内,不应二者合成中界。中界既无,边亦不立。即无中边,界从何立?则内根外境义不成立,更有何识?此明耳识非根境共生。由是故知,如是耳识,不从声生,不从耳生,亦非根境共生。则知耳声为缘,生耳识界,三皆虚妄,元无生灭,亦非因缘自然,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三鼻香识界

阿难!又汝所明,鼻香为缘,生于鼻识。此识为复因鼻所生,以鼻为界?因香所生,以香为界?阿难!若因鼻生,则汝心中,以何为鼻?为取肉形双爪之相?为取嗅知动摇之性?若取肉形,肉质乃身,身知即触,名身非鼻。名触即尘。鼻尚无名,云何立界?若取嗅知,又汝心中,以何为知?以肉为知,则肉之知,元触非鼻?以空为知,空则自知,肉应非觉。如是则应虚空是汝,汝身非知。今日阿难,应无所在。以香为知,知自属香,何预于汝?若香臭气,必生汝鼻。则彼香臭二种流气,不生伊兰及栴檀木。二物不来,汝自嗅鼻,为香为臭?臭则非香,香应非臭。若香臭二俱能闻者,则汝一人,应有两鼻。对我问道,有二阿难,谁为汝体?若鼻是一,香臭无二。臭既为香,香复成臭。二性不有,界从谁立?若因香生,识因香有。如眼有见,不能观眼,因香有故,应不知香。知则非生,不知非识。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识不知香,因界则非从香建立。既无中间,不成内外,彼诸闻性,毕竟虚妄。是故当知,鼻香为缘,生鼻识界,三处都无。则鼻与香,及香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分义】鼻识若从鼻根生者,鼻即成识,以何为鼻?若以肉形双爪之相为鼻,肉质为身,云何名鼻?鼻尚无有,云何立界?鼻尚不可得,何能生识?若以嗅知名为鼻者,且以何者名知?若取肉形,肉质是身,身所知者,应名为触。身自知触,非鼻闻香。若空能知,则空自知,身应无觉。身无觉故,即为无身,如同虚空。身尚非有,何处有鼻?若以香为知,知自属香,与鼻何干?若因有你鼻,故有香臭。则香臭二气,不从旃檀及伊兰生,自于鼻中出香臭气。且你嗅鼻,为香为臭?香臭二气,若俱闻者,鼻应有二,鼻有二故,身应亦二,谁为你体?若鼻是一,则香臭应一,如是香即是臭,臭即是香,香臭杂乱,界从谁立?此皆明鼻识非从鼻根生。若香能生识,识因香有,应不知香。譬如见因眼有,则不见眼一样。若能知香,即非从香生。若不知香,则不名识。香不因根,香即非有,识不知香,不名为识。香非有故,根亦不立。香根皆无,即无中间内外,界从何立?何处更有闻性?此明识非从香生。是故当知,如是鼻识,不从鼻生,不从香生。则知鼻香为缘,生鼻识界,三处虚妄,元无生灭,亦非因缘自然,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双爪之相】双爪之相指鼻形状而言,取似鼻体下垂,有如两指爪甲之对叩形状。即浮尘根。

【伊兰】臭木名,其味恶如腐尸,薰四十由旬,花红艳可爱,若误食之,发狂而死。旃檀香木,生此林中。

四舌味识界

阿难!又汝所明,舌味为缘,生于舌识。此识为复因舌所生,以舌为界?因味所生,以味为界?阿难!若因舌生,则诸世间甘蔗、乌梅、黄连、石盐、细辛、姜、桂、都无有味。汝自尝舌,为甜为苦?若舌性苦,谁来尝舌?舌不自尝,孰为知觉?舌性非苦,味自不生,云何立界?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味非味?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既多生,识应多体。识体若一,体必味生,咸淡甘辛,和合俱生。诸变异相,同为一味,应无分别。分别既无,则不名识,云何复名舌味识界?不应虚空,生汝心识。舌味和合,即于是中,元无自性,云何界生?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分义】若舌识从舌根生,则世间甘蔗乌梅等都无有味。你自尝舌,为甜为苦?若舌性苦,舌不能自尝,谁知此苦?若不知苦,何名为识?若舌非苦,味自不生,即无有味,何立识界?此明舌识非从舌根生。若识从味生,味自为识,味不自尝,云何了别是甜是苦?味有多种,识应亦多。识若多体,应成多人。识体若一,味应亦一。味若是一,则无了别甜苦咸淡诸相,不辨诸味,即非名识。云何安立味界?此明舌识非从味生。又识非从空生。又若舌味共生舌识者,则此舌识,半舌半味,无自性可得,何立识界?此明识非舌味共生。是故当知,如是舌识,非从舌生,非从味生,非从虚空生,亦非舌味和合共生。则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虚妄,元无生灭,亦非因缘自然,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五身触识界

阿难!又汝所明,身触为缘,生于身识。此识为复因身所生,以身为界?因触所生,以触为界?阿难!若因身生,必无合离二觉观缘,身何所识?若因触生,必无汝身,谁有非身知合离者?阿难!物不触知,身知有触,知身即触,知触即身。即触非身,即身非触。身触二相,元无处所。合身即为身自体性,离身即是虚空等相。内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复立,内外性空。即汝识生,从谁立界?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及身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分义】身识若因身生,必无合离,无合离缘,即无身识。此明识非身生。若因触生,必无你身,无身根故,谁知合离。不知合离,触既非有,云何生识?物无触知,身有触觉。知身为触,知触因身。触非是身,身非是触。身触二相,元无处所。身触尚无,从何生识?若触是身,应名根性。触若离身,则为虚空。是知触不可得,何能生识?内身外触,皆不成立,何定中间?内外与中,三位皆空,识界何立?此明识非从触尘生。是故当知,如是身识,不从身根生,不从触尘生。则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皆虚妄,元无生灭,亦非因缘自然,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六意法识界

阿难!又汝所明,意法为缘,生于意识。此识为复因意所生,以意为界?因法所生,以法为界?阿难!若因意生,于汝意中,必有所思,发明汝意。若无前法,意无所生,离缘无形,识将何用?又汝识心,与诸思量,兼了别性,为同为异?同意即意,云何所生?异意不同,应无所识。若无所识,云何意生?若有所识,云何识意?唯同与异,二性无成,界云何立?若因法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及诸声法、香法、味法、及与触法,相状分明,以对五根,非意所摄,汝识决定依于法生,今汝谛观,法法何状?若离色空动静通塞合离生灭,越此诸相,终无所得。生则色空诸法等生,灭则色空诸法等灭。所因既无,因生有识,作何形相?相状不有,界云何生?是故当知,意法为缘,生意识界,三处都无。则意与法,及意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分义】意识若从意根生者,无前法尘,意即不生,意尚不生,云何生识?又意法识三,是同是异?若言是同,则意识即是意根,意根即是法尘,有是理乎?既然相同,何言根为能生,识为所生?若言是异,则意根有知,识应无知。识无知故,则不名识。若意根无知,而识有知,则识为能知,根成所知。所知是境,不应名根。故同与异,二性无成,界不成立。是故同异皆不可说。此明识非意根生。又意识若因法尘生者,色声香味触五尘,相状分明,唯此法尘,实无相状。若以生灭为法尘,生则色空诸法等生,灭则色空诸法等灭。离五尘境,实无法可得。法尘尚无,识从何生?法尘无故,界不成立。此明意识非从法尘生。是故当知,如是意识,不从意根生,亦不因法尘生。则知意法为缘,生意识界,三皆虚妄,元无生灭,亦非因缘自然,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法法】谓一切法尘之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乘一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乘一法师)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弘持功德分第八十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五阴妄想分第七十九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魔销总结分第七十八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识阴因相分第七十七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行阴因相分第七十六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想阴因相分第七十五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受阴因相分第七十四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色阴因相分第七十三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魔事因缘分第七十二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七趣总结分第七十一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阿修罗道分第七十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天道因相分第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