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佛陀观(二)


   日期:2020/7/8 13: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读《大毗婆沙论》札记论师的佛陀观(二)

释悟殷

贰、佛身 

       二、佛色身长短修齐 (一、佛身有漏无漏,前期登载已毕)

  佛陀色身庄严无比,一般形容:佛身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功德巍巍。在三十二相方面,佛陀有三十二相,菩萨、转轮圣王亦有,乃至难陀亦有三十相,可见并不稀奇,比较特殊的是佛陀有八十相好,而一一相好都是百福庄严的。在阿含经中,并未强调佛陀有八十相好,所以当《大毗婆沙论》说:佛“八十种随好,庄严其身”(大正27.890中),“假如有人习奢摩他满十二岁,所生善品,不如于须臾顷观察佛相好之身所获功德”(大正27.958上),甚且受到龙树菩萨质疑:“如汝所信八十种好,而三藏中无!”(大正25.255下)

  关于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并非本文重点所在,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佛陀的高矮问题。

  佛陀的色身高矮,据律典记载,难陀短佛四指,诸比丘遥见难陀走来,以为是佛,皆起来奉迎,直至相近,才知原来是难陀。又六群比丘与“如来等量作衣,或过量作”,遭人讥嫌,世尊遂制:比丘与佛等量,或过量作衣者,波逸提。如来的衣量是:长佛十磔手,广佛六磔手9。

  依据广律,佛制比丘,所穿衣服长度不能和佛衣相等,或超过佛衣长度。这表示了当时佛陀和弟子的身高,差距并非很大,就像难陀只矮佛陀四指而已。然《异部宗轮论》说:大众部主张:“如来色身实无边际,如来威力亦无边际”(大正49.15中--下)。亦即大众部认为:佛陀色身高大无比,超过一般人的想像之外,尽虚空遍法界,是超越空间,而不为空间所局限的佛身观。

  而有部认为:佛身的高度,如经中说“丈六金身”,决不能到无边无际,不可限量的地步。即佛世时,常人身高八尺,佛陀高一倍,等于丈六。如《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云:“佛身丈六,常人半之。”(大正23.561上)

  所以,关于佛身的高矮,大众部和有部间的歧异很大。在这里值得玩味的是:同一部派(如大众部),广律和论典所载的佛身观不同。律师之佛身观,仍本着“佛在人间,所以和常人无异”的看法。而论典(《异部宗轮论》)所载之佛身观,已趋向于理想化了。这种情形,不仅显示佛教思想的流变,亦说明了论师和律师性格之差异。

       大乘佛教的佛身高矮修齐,是随众生根性、意乐不同,所见的佛身亦有差别。如龙树菩萨说:

    《密迹金刚经》中,佛有三密:身密、语密、意密。一切诸天人,皆不解不知。有一会众生,或见佛身黄金色、白银色、诸杂宝色;有人见佛身一丈六尺;或见一里十里百千万亿,乃至无边无量,遍虚空中。如是等,名身密。语密者,有人闻佛声一里,有闻十里,百千万亿,无数无量,遍虚空中。有一会中,或闻说布施,或有闻说持戒,或闻说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如是乃至十二部经,八万法聚。各各随心所闻,是名语密。(《大智度论》,大正25.127下)

    佛法身……但以本愿业行因缘,自然施作佛事。如《密迹经》说:佛身者,无方之应,一会之众生,有见佛身金色,或见银色、车渠、玛瑙等种种之色。或有众生见佛身与人无异,或有见丈六之身,或见三丈,或见千万丈形,或见如须弥山等,或见无量无边身。(《大乘大义章》,大正45.125下)

  部派佛教中,佛身有丈六身及无量无边身之差别,佛陀的身力及威力,同样的亦有差别。据《长阿含》:“佛威神不但能动地,二十八天皆为大动。”(大正1.167上)大众部亦说:如来具有不可思议的威德神通之力,运用威力时,不须加以作意,任运自然,于一刹那中,就能遍至十方无量无边世界。有部认为:如来威力可遍至十方世界,但必须加以作意,若不加作意,只能及于三千世界。如说:

    声闻天眼,不作加行,见小千界,若作加行,见中千界;独觉天眼,不作加行,见中千界,若作加行,见大千界;世尊天眼,不作加行,见大千界,若作加行,能见无量无边世界。(大正27.767上--中)

  此中,大众部和有部的歧异点在于,大众部认为:佛陀不须加以作意,展现威神力,即能任运自然的遍于无量无边世界;而有部是认为须加以作意才行。至于佛陀的身力如何?《增壹阿含经》记载:

       世尊以父母所生之力,单手把长百二○步、宽六○步之大石,往虚空抛掷,即到达梵天。佛言:“设复有人往梵天上,取此石投阎浮地者,十二年乃到,然今如来威神所感,正尔当还。”于是世尊舒手遥接之。又世尊神足、智慧力,无与伦比,纵使神足第一的目犍连、智慧第一的舍利弗,遍满三千大千刹土无空缺处,欲比如来之神力、智慧力,百倍千倍巨亿万倍,不可以譬喻为比(大正2.749下--750中)。

  佛陀有如此惊人的身力,这身力是父母所生的,经论形容这身力是那罗延力10。然法救大德说:

       “菩萨身力,犹如意力,量无边际。”因为菩萨在吉祥人边,接受吉祥草,到菩提树下,自敷为座,结跏趺作,发坚固愿言:“若未诸漏永尽及证无上菩提,我终不起此座。”无上菩提,从未来世将入现在,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菩萨毛发亦不动摇。由此故知:“菩萨身力,犹如意力,量无边际。”论主质问大德:“若尔,何故契经中说:‘菩萨身有那罗延力?’大德说:“此力世间共所钦重,故以为譬,其实不然。”(大正27.155下)

  佛说:“诸行无常”,的确是真实不虚,佛陀生身亦显示诸行无常法则。所以说:纵使如来的身力,犹如那罗延力般壮硕,如来的神通、智慧力,即使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目犍连之神通、舍利弗之智慧,亦难匹敌,然佛陀如此的身力、神通力、智慧力,亦难敌——“无常力”(大正2.750中)。如佛告力士:“我父母生身之力,若神通力,及胜解力,今日中夜,皆为无常力之坏灭。”11因为“如来法身虽无衰退,而生身力必有退减,诸异熟果有衰退故”(大正27.156中)。

  以上,是关于佛陀色身长短修齐,以及身力、威力的问题。大众部之佛身高矮、身力、威力,都是异于常人的,经佛弟子理想化的佛身。有部之佛身,较一般人高大,而其身力、威力,亦异于常人。虽然佛陀有异于常人之身力、威力,但是亦难敌“无常力”。虽然“无常力”强大于佛陀的身力、威力,但是“无常力”,仍不如“业力”来得强大(大正27.199中--下),因为“有阿罗汉犹受故业”(大正49.16中),佛陀亦难免受业力的牵绊12啊!

      三、佛陀有无梦、睡

  佛陀已无颠倒梦想,是部派佛教界中,各部派的共识。如说:“异生、圣者,皆得有梦。圣者中,从预流果,乃至阿罗汉、独觉,亦皆有梦,唯除世尊。”(大正27.194上)因为梦是颠倒,佛已断尽一切颠倒习气,故无有梦幻现象。而佛陀有否睡眠?部派则有诤议。此中,大众部主张:“佛无睡眠”(大正49.15下)。有部主张:“佛有睡眠。”如:经中离系子问世尊:“尊有睡眠不?”世尊云:“我极热时,为解食闷,亦暂睡眠。”离系子又问:曾听有沙门梵志说:“有睡眠者,即是愚痴。”世尊应该无此事吧?世尊云:“若有诸漏杂染,后有生老病死苦果,未断未遍知而睡眠者,可名愚痴。佛于诸漏杂染,后有生老病死苦果,已断已遍知故,虽有睡眠,不名愚痴。”又睡眠有二种:一染污;一不染污。诸染污者,佛及独觉、阿罗汉等,已断遍知;不染污者,为调身故,乃至诸佛亦现在前,况余不起?故知诸佛亦有睡眠(大正27.194上)。

  大众部认为佛无睡眠,《婆沙论》中,未有说明,详细情形如何?不得而知。不过,从《俱舍论》:“诸佛世尊,常在定故,心唯是善,无无记心。故契经说:‘那伽行在定,那伽住在定,那伽坐在定,那伽卧在定。’”(大正29.72上;13)。可知大众部大概以世尊常在定中,心无散乱愚痴,故主张佛无睡眠吧!有部认为佛为调身故,亦须睡眠。但是染污的睡眠,佛陀已断除了。

  睡眠是染污,是愚痴,但“一切诸法,由食而存,非食不存。眼者,以眠为食”14,世尊何故诃责睡眠?何故说睡眠是愚痴呢?《杂阿含》卷九云:“愚痴无闻凡夫,宁以火烧热铜筹,以烧其目,令其炽然,不以眼识取于色相,取其形好。所以者何?取于色相,取随形好故,堕恶趣中。(以下耳、鼻、舌、身亦是)……睡眠者,是愚痴,活是痴命,无利无福。然诸比丘,宁当睡眠,不于彼色而起觉想;若起觉想者,必生缠缚诤讼,能令多众,起于非义,不能饶益安乐天人。”所以多闻圣弟子,应该学习:“睡眠者,是愚痴活命,无果无利无福,我当不眠,亦不起觉想;起想者,生于缠缚诤讼,令多人非义饶义,不得安乐。”(大正2.58上中)

  从以上《杂阿含》的记载可知:眼等五根,在见色闻声时,系着外境,致起缠缚,不得解脱,而睡眠虽好过如此,但仍属愚痴。若佛弟子能正思惟眼等是无常、有为、心缘生法,不取着外境,则能解脱自在。虽然睡眠是维持眼睛生命的食物,而世尊却说:“睡眠者,是愚痴,活是痴命,无利无福”,为的是警诫佛弟子:不应贪着睡眠,而忽略了正事。正如《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当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自度,勿睡眠也。”(大正12.1111中--下)

       四、佛陀有无老化现象

  探索“佛陀有无老化现象”,且从“佛陀有无白发”说起。关于佛有无白发的问题,《异部宗轮》未有记载。而《婆沙论》者认为:“异生、圣者,皆有白发。诸圣者中,从预流果乃至独觉,皆有白发,唯除世尊。”(大正27.202中)理由是:释迦为菩萨时,三无数劫,修集种种难行苦行,所起善业展转增盛,信慧坚固猛利,所以没有“发希、发白、皮缓、皮皱、音声破坏、解支节苦,亦无心乱、渐舍诸根,般涅槃时,诸根顿灭”(大正27.202中)。

  论主认为世尊由过去无数劫修行的福慧资粮,已舍离老化现象,而白发是“杂秽业”所生,世尊是不会有的。但论主“佛无老化现象,入涅槃时,诸根顿灭”的说法,是否违反诸行无常法则呢?这是值得留意的问题。

  《婆沙论》卷三○,引契经中世尊告力士子:

       “我父母生身之力,若神通力,及胜解力,今日中夜,将为无常力之灭坏。”。有人问:菩萨何时身力圆满?有说:菩萨二十五岁时,身力圆满,至年满五十,其力无减,过此以后,身力渐渐衰退。有说:世尊身力,犹如意力,都无衰减。论主评曰:“如来法身虽无衰退,而生身力必有退减,诸异熟果有衰退故。是故尊者邬陀夷言:‘今见世尊色力衰减,诸根变异,谓五色根。’”(大正27.156上--中)

  又《增壹阿含》记载:

      阿难触摩如来足,发现如来身体松缓,不如过去丰腴,而惊问世尊原因。世尊云:“今如来身,皮肉已缓,今日之体,不如本故。所以然者,夫受形体,为病所逼,若应病众生,为病所困,应死众生,为死所逼。今日如来,年已衰微,年过八十。”(大正2.637上--中)现今如来之身体,就像败坏的朽车,不堪使用,因为世尊“亦是人数”(大正2.637中)啊!

  《增壹阿含》说如来“皮肉已缓”,“我今亦是人数”;是故《婆沙论》说“世尊色力衰减,诸根变异”;但这和前面(《婆沙论》)佛无“发希、发白、皮缓、皮皱、音声破坏、解支节苦,亦无心乱、渐舍诸根,般涅槃时,诸根顿灭”之说,显然的不同。何以论主前后观点不同?而且以有部现实人间的佛陀观来说15,论主主张佛无“皮皱”、“白发”等老化现象,是蛮特殊的意见。关于这个问题,笔者试从《婆沙论》自身,以及《阿含经》寻找答案。

  据《婆沙论》卷一○四,阿难请问舍利弗:尊者常说:

       “若佛世尊不出世者,我等便为无目而死。佛是世间可爱妙色,若当变坏,尊者岂能不生忧悲苦恼不?”舍利弗答云:“若有是事,亦何忧恼?但作是念,世尊灭度,一何疾哉!世间眼灭,谁能将导?”(大正27.541上)阿难听了舍利弗尊者的一席话,赞叹不已。尊者善修空三摩地,已断我、我所执及我慢等,深刻体悟“世尊妙色,虽当变坏,有为法然,何所忧恼?”(大正27.541上)故能安住身心,不被世间离散、违顺所转,阿难对此心向往之。

  舍利弗深悟世间一切有为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对于阿难的设问,以“世尊灭度,一何疾哉!世间眼灭,谁能将导”回应。不过,依据经典记载:当世尊年向八十,不久当入涅槃,舍利弗以“不堪见世尊取般涅槃”(大正2.640上),而先佛入灭了。而阿难在世尊临灭度时,躲到世尊床后,“悲泣涕零,不能自胜;又自考责:既未成道,为结所缚,然今世尊舍我灭度,当何依怙”16痛哭自责若此。显见已证圣果的舍利弗和未断尽缠缚的阿难,都不忍于世尊之灭度。

  印顺导师在《印度佛教思想史》说:上座部的立场,佛是现实人间的,与一般人相同,要饮食、睡眠、便利,病了也要吃药。而大众部倾向于理想的佛陀,是出世间的,不会生病吃药,说佛生病吃药,那是方便,为后世比丘作榜样:如有生病,就应服药(p.62)。又说:

“释尊入灭了,在‘佛弟子的永恒怀念中’,‘世间情深’,不能满足于人间(涅槃了)的佛陀,依自我意欲而倾向于理想的佛陀,不过理想的程度是不一致的。”(p.84)。

        从以上印顺导师的说法,来审视《婆沙论》者,论主似乎亦存有对佛陀深切的情愫。以《婆沙论》属说一切有部的论著,论中大体宗归有部现实人间的佛陀观,但亦多少搀杂了理想的佛陀观17,所以有前后论点相左的情形出现。另外,吾人亦不能忽略《婆沙论》集出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因素等18。

————————————————————
注9:与佛等量或过量作衣,波逸提。这一点,各部广律的事缘,并无很大差异,大致上是以难陀或六群比丘为主角而制。而佛陀的衣量,则律有不同说法。依《四分律》、《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佛衣量是:长佛十磔手,广佛六磔手(大正22.695上--中;大正23.897上)。《五分律》、《僧只律》、《十诵律》,都是:长九修伽陀磔手,广六磔手(大正22.71中;大正22.394上--中;大正23.130中--下)。佛一磔手的长度,《僧只律》说:如来磔手长二尺四寸(大正22.394中);《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佛一张手,当中人三张手(大正23.896上)。

注10:1.那罗延:具有大力的印度古神。意译:坚固力士、金刚力士、钩锁力士、人中力士、人生本天。
2.那罗延力之力量多少?请检《大毗婆沙论》,大正27.155上--下;《增一阿含》,大正2.749中--下。

注11:《大毗婆沙论》,大正27.156上--中;《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大正24.31上--中。

注12:1.《大毗婆沙论》卷一二五,有二则阿罗汉犹受故业之事缘。
A.有一阿罗汉在寺自染袈裟,城中失牛犊者见衣似牛皮,染汁如血,煮札似肉,器如牛头,以为偷牛贼,以鞭挞之,缚送王所,禁闭牢狱。由彼业力故,囚禁多时,门人无知晓者,待业力尽,方省救出。
B.有一阿罗汉未关门户而入深静虑,城中有离家出走之妇女投寺,藏匿彼床下,为夫捉得,疑其共作不净,于是鞭挞,缚送王所,以业力故,囚禁多时。(大正27.654下--655中)
2.有部认为“阿罗汉犹受故业”,佛陀也是阿罗汉(大正24.128中--下),所以也还受故业报。如《十诵律》、《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即有甚多阿罗汉或世尊受业报的“本生”故事。兹举世尊犹受故业报事如下:
A.“波逸提”四四,阿耆达婆罗门王邀请世尊及众僧,在毗罗然(毗兰若)国,三月结夏安居。时世尊作是念:“我先世果报,必应当受”(《十诵律》,大正23.98下),所以默然接受阿耆达邀请。然婆罗门却未四事供养,以致世尊与弟子们三月食马麦(大正23.98中--99中)。
同样的事缘在〈医药法〉中,复作“佛念本行因缘,必应受报”(大正23.187中),所以三月安居,乞食难得,而食马麦;等到“世尊宿行已毕”(大正23.188上),十六大国咸闻世尊在毗罗然三月食马麦,诸国信者备诸供具,种种肴膳而来供养(大正23.187中--188中)。
B.〈调达事〉:提婆达多破僧,遣人以石掷佛,顾人杀佛,放醉象欲践踏佛。于放醉象时,随行弟子遥见象来,惊惶逃走,唯阿难不舍离佛。而后世尊降伏醉象,为诸弟子说五百“本生”故事(大正23.263上--264中)。

注13:有余部说:诸佛世尊常在定故,心唯是善,无无记心。故契经说:“那伽行在定,那伽住在定,那伽坐在定,那伽卧在定。”(《俱舍论》,大正29.72上;《顺正理论》,大正29.547下)
佛无睡眠,《俱舍论》、《顺正理论》中,只云“有余部”主张,从“无无记心”和“世尊常在定”来看,大概是大众部的意见。因为大众部主张“无无记法”;“佛一切时不说名等,常在定故”。(《异部宗轮论》,大正49.15下)

注14:如《增壹阿含》卷三一,阿那律听佛说法时昏睡,被佛诃责后,誓言终身不在佛前睡眠。因久未睡眠,致有失明之虞。佛遣耆域医师诊疗,并规劝阿那律云:“一切诸法,由食而存,非食不存。眼者,以眠为食,耳者,以声为食,鼻者,以香为食……涅槃者,以不放逸为食。”(大正2.719上)由此可知:睡眠只是维护眼睛生命的一种食物而已,但佛又何故说睡眠是“愚痴”呢?或许是对嗜睡放逸者而作是说吧!

注15:说一切有部现实人间的佛陀观,见印顺导师着《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p.166。

注16:《增壹阿含经》卷三六,大正2.751上。

注17:理想的佛陀,如《大毗婆沙论》卷九○:“诸佛世尊,无断末摩,声音不坏,无渐命终,以佛世尊诸根顿灭故。”(大正27.953中)

注18:据印顺导师《印度佛教思想史》说:《大毗婆沙论》集成的时间,距西元一五○年不远(p.187)。时声闻部派佛教中,在北方的说一切有部,有瑜伽师,西方的持经譬喻师,及东方的阿毗达磨师等;大众部及大陆系的分别说部,西元一世纪亦流传于北方;西元前五○年兴起的初期大乘如《般若经》等,从东南印,经南印、西印,至西元一世纪顷,亦弘扬于北印。所以《大毗婆沙论》集成时代,北印是非常热闹的舞台。有部毗婆沙师,自迦旃延尼子在至那仆底造《发智论》,至迦湿弥罗师集《大毗婆沙论》,可说把有部思想定于一尊,而发扬广大,虽然困守于山城,思想拘于保守,然面对着自部中之异师,其他大众、分别说部之声闻部派,乃至大乘佛法如《般若经》等之学说,思想不免受到冲击、激荡,而有所会通、修正、改变。从《大毗婆沙论》二百卷中,常有前后不同,似乎矛盾之处,可以得到证明。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悟殷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悟殷法师)  

 悟殷法师:中国佛教史略 原典资料汇编自序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佛陀观(五)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佛陀观(四)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佛陀观(三)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佛陀观(一)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圣果观(五)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圣果观(四)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圣果观(三)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圣果观(二)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圣果观(一)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中有观(下)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中有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