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性广法师:备粮上路 禅七开示录(四)――第二日 晨诵


   日期:2020/7/12 12: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备粮上路

禅七开示录(四)――第二日晨诵

开  示:性广法师

纪录整理:李素卿

时  间:2006.07.24清晨

地  点:佛教弘誓学院禅堂

主题一:修行前方便

经 典:《杂阿含经》道品,「六三六」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巴连弗邑鸡林精舍。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为汝说修四念处。何等为修四念处?若比丘,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兴于世,演说正法,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显示。

       若族姓子、族姓女从佛闻法,得净信心,如是修学:见在家和合欲乐之过,烦恼结缚;乐居空闲,出家学道。不乐在家,处于非家,欲一向清净,尽其形寿,纯一满净,鲜白梵行。我当剃除发须,着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

       作是思惟已,即便放舍钱财亲属,剃除须发,着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正其身行,护口四过,正命清净,习贤圣戒,守诸根门,护心正念。

       眼见色时,不取形相;若于眼根住不律仪,世间贪忧、恶不善法常漏于心;而今于眼起正律仪,耳、鼻、舌、身、意起正律仪,亦复如是。

       彼时贤圣戒律成就,善摄根门,来往周旋,顾视屈伸,坐卧眠觉语默,住智正智。彼成就如此圣戒,守护根门,正智正念,寂静远离,空处、树下、闲房独坐,正身正念,系心安住,断世贪忧,离贪欲,净除贪欲;断世瞋恚、睡眠、掉悔、疑盖,离瞋恚、睡眠、掉悔、疑盖,净除瞋恚、睡眠、掉悔、疑盖;断除五盖烦恼,心慧力羸,诸障阂分,不趣涅槃者。

       是故,内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外身、内外身,受、心、法法观念住,亦如是说,是名比丘修四念处。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讲    解:

       今天为大家诵念的第一部经文,是佛陀教导比丘,乃至所有佛弟子,如何远离愦闹,修学四念处的六种前方便――修道的准备功夫。

       佛陀所说的法,「上语善,中语善,下语亦善。」所谓的上、中、下语,从字面解释,是法的内容,从开始、过程到结束都毫无杂染,并且纯一清净。此外,也可以将它理解为:佛陀所教授的法从开始的知解――理论、修行――实践,到果证――结果,都是清净的、净善的。不仅它的意义是清净的、是善的,它所能发挥的效果也是清净的、善的。佛陀的教法既然是如此的纯粹、圆满,使人趣向解脱,所以,佛弟子们从佛陀闻法而起净信心之后,便要精进修学,亲身实践。

       经文中说:见在家有多种欲乐的过失,被种种的烦恼所捆绑、束缚,因此,要欢喜远离家的烦忧、恼乱,出家学道;要不乐在家,处于离家。经文的表面意义,是赞叹出家,远离在家。但是,无论是在阿含经或南传的巴利藏中,都曾记载,有些佛弟子听到佛法证得初果,乃至二、三、四果的时候,都还是在家身份,还穿着非常华丽的俗服。但是因为他的心念对于佛法生起净信心,在闻法的过程中,迅速地离垢清净而趣向圣果。所以心的远离比身的远离,是更关键的。

       从外缘与事相而言,出家对于离染的修道生活,确实是有帮助的,是理想的,故经文中说:「见在家和合欲乐之过,烦恼结缚,而乐于出家,处于非家」。然而,即使是过在家的生活,只要能善尽世间义务,乃至于承担家庭责任,在这个基础上,常常亲近善法,清净三业,以远离烦恼的缠缚,久久行之,同样也能够得到法的利益。

       观察、思惟在家的过失,对离染的出世法生欣乐心之后,佛陀告诉弟子们:当剃除须发,着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以这次的禅修为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不论在家众或出家众,都身处清净的道场,二六时中,唯道为念,这不就是远离了世俗的欲乐、烦恼与束缚吗?不就是朝向着正道而行,心出家、处于非家,修学纯一满净、梵行清白的正法。

       出家学道之后,接下来要正其身行,要护念口业,不犯四种过失,即不恶口、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乃至于依于正命(正当的职业)以住于清净。尔后进修戒德,守护根门,摄心正念,不要让我们的六根放逸驰散。在经文以眼(眼根)为例:当我们眼见色时,不应住着于它的形相,也不要执取它的样貌。因为如果眼根触境生眼识,意识不与正法律仪相应,而与世间贪忧、恼乱、恶、不善法相应,那么这些烦恼就会常常来扰乱我们。

       我们今天习学佛陀的正法,眼根应起正律仪,乃至于耳、鼻、舌、身、意根起正律仪,亦是如此。禅堂中现阶段的功课是安那般那念,所以再次提醒同学,六根不与境尘相应,把所有的觉知,都专注在鼻息。

       经文中说:「善摄根门」,也就是要善加守护六根,在往来、周旋、顾视、屈身、坐卧、语默、动静的时候,要「正智正念」。在修学四念处的时候,就是把注意力专注在自身的身、受、心、法上。在禅堂的功课中,我们的第一个进度是安那般那念。安般念是把注意力放在鼻息,而「息」就是四念处中身念处里面的一个所缘。为了培养坚强而稳固的禅定力与观慧力,我们要从基础的功课做起。所以在现阶段,同学在行住坐卧中不要去注意自己的姿势,而要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安般念上。如果我们能够如此,就是依经文所说而行,也就是在空处、树下、闲房独坐,或是在安静的空间中,「正身正念,系心安住。」

       我们如是修学佛道,就能断除世间贪忧:远离贪欲盖,净除贪欲盖,乃至瞋恚、睡眠、掉悔、疑盖;能够远离五盖,乃至断除五盖。从远离到断除,进而彻底地去除所有的染着,乃至于净除所有障碍正觉正知、顺向解脱的烦恼。这一切的功德,都从修学四念处而得。

       关于四念住的功课,在未来的课程里再进一步说明,现阶段,就请同学以安那般那念为禅修所缘,这也正是佛陀所教导的四念处中的第一个:「身念处」。

主题二:助道五法

经 典:《杂阿含经》道品,「八○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法,多所饶益修安那般那念。何等为五?

       住于净戒波罗提木叉律仪,威仪行处具足,于微细罪能生怖畏,受持学戒,是名第一多所饶益修习安那般那念。复次,比丘!少欲、少事、少务,是名二法多所饶益修习安那般那念。复次,比丘!饮食知量,多少得中,不为饮食起求欲想,精勤思惟,是名三法多所饶益修安那般那念。复次,比丘!初夜、后夜不着睡眠,精勤思惟,是名四法多所饶益修安那般那念。复次,比丘!空闲林中,离诸愦闹,是名五法多种饶益修习安那般那念。」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讲    解:

       今天诵念的第二部经文,是佛陀指导五种方法,能够对于安那般那念的修持,多所饶益与增长。

       第一,戒德清净。

       圆满无缺地持守波罗提木叉律仪,而对于微细戒行、威仪学处也能细心防护,毫无毁犯,是为净戒具足;而这也是第一种对修学安那般那念有帮助的方法。我们在禅修期间,一再提醒各位同学,要有清净的戒德;不但每一个人要遵守自己所受的戒法,甚至在禅修期间对同学的道业、正念有所助益的禅堂规约、共修规范等,也应切实遵守,这样修道才会进步。

       第二,少欲、少事、少务。

       后面两项,在禅堂中有志工护持饮食与杂务,禅修者不必分心于此,但是有关「少欲」,那就要靠自己收摄心念,小心防护了。如果心逐欲境,妄想纷飞,则「世事尘劳常罣碍,深山静坐也徒然」。所以希望同学在禅修期间,心要能随遇而安,少欲知足,能够如此做,那就是第二个对于修学安那般那念非常有帮助的方法。

       第三,饮食知节量。

       过堂用餐时不要吃太饱,其它时间不要吃零食,过多的食物,易增惛沉,增长贪心。尤其禅修期间,大家作息正常,心意安宁,更不需要太多食物,而且这里的食物干净、营养,所以七、八分饱最佳,乃至保持稍微的空腹感,对于心神的清明,多有助益。至于用餐的时候,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安般念上,不要去注意食物的美味,心里想着:「好好吃喔!我好喜欢,我还要。」也不要排斥食物:「这个怎么这么难吃!我不喜欢,讨厌!」不要在食物上起贪心、起瞋心,而要正念正知于安般念。如果能够如此,那就是第三种对安那般那念的修持有帮助的方法。

       第四,初夜、后夜,不着睡眠,精勤思惟。

       印度的计时方式,将一天分为六等份:日三时,夜三时,「一时」是四个钟头,两个时辰。初夜是晚间六点到十点,中夜是晚间十点到翌日凌晨两点,凌晨两点到六点是后夜。禅修能增进心意的清明与专注;当定力增强,心意柔软,自能睡眠减少,惛沉也不容易生起。自然能做到经文中所说的,只在中夜约四小时的睡眠,而于初夜、后夜仍能专意禅思。但是大家大部份是初学,平常生活作息紊乱,日夜颠倒,不但心意耗弱,身体也大都不健康。要大家一天只睡四小时,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九点半安板,十点养息,早上四点起板,四点半第一支香的静坐,比经中所说的,还让同学多睡两小时,这是体念初学者的困难所做的安排,等大家的定力增强了,就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睡眠时间。

       初入睡时,应当正念思惟,忆念光明,安稳的入眠。坐香时间千万不要迟到,在禅堂用功,不要偷懒、不要懈怠、不要放逸。其他时间应当在外面经行,不应当多躺卧,睡回笼觉。如果能够如此,这是第四种对于修学安那般那念有帮助的方法。

       第五,空闲林中,离诸愦闹。

       这是第五种对修学安那般那念有助益的方法。为了护念自己,乃至其他同学的道业,我们必需共同维护环境的安宁,所以请大家留心自己的动作行止,尽量和缓轻盈,以免干扰他人的静思。若能如此,则纵然是千百人共修的道场,也不异是远离愦闹的空闲山林。

       在禅修的过程中,五盖难免现前,但是只要能够照着佛陀教导的善法好好修持,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渐渐离欲而得清净,能够渐次证诸禅定与智慧功德。

       今天是禅修的第二天。新的一天,新的开始,无论你昨天是成功还是失败,也不论你曾遭遇多少困难,都已是过眼云烟,心不要顾念于过去。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天里,对正法有更深的体会,对安般念有更精进的修持;祝愿大家在今天的禅修里,能有更明显的进步。

       祝愿大家:六时吉祥,净定增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性广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性广法师)  

 江灿腾教授:一个新禅学思想家的诞生——贺性广法师的“人间 

 性广法师:覆清泉居士谈禅观修学 

 性广法师:出堂叮咛语 禅七开示录(十七)——出堂日 开示 

 性广法师:无住生心 禅七开示录(十六)――出堂日 晨诵 

 性广法师:自知自作证 禅七开示录(十五)――第七日 大堂 

 性广法师:菩萨心行 禅七开示录(十四)――第七日 晨诵 

 性广法师:苦口说菩提 禅七开示录(十三)――第六日 大堂 

 性广法师:次第升进 禅七开示录(十二)――第六日 晨诵 

 性广法师:观色如聚沫 禅七开示录(十一)――第五日 大堂 

 性广法师:观色如聚沫 禅七开示录(十一)――第五日 大堂 

 性广法师:如实观受 禅七开示录(十)――第五日 晨诵 

 性广法师:受如水上泡 禅七开示录(九)――第四日 大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