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中法师:止观禅修之经行


   日期:2020/7/16 22: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止观禅修之经行

经行handout

《内经素问卷七‧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也。禅修必须交替的静坐和经行,而不是从头坐到尾。在《成实论》上说,如果不经行,就算得定了,住在禅定里边的时间也不长,就必须得要出定;一般初修者坐时间久了,腿子虽然不痛但气血瘀结在那里,就容易有问题,要经行走一走,帮助气血流通。

在佛所教导的禅修中,经行占有显著而重要的地位。经行能发展觉知的平衡性、准确性与专注的持久性。在禅修期,通常以相同的时间,目前四十五分钟,交替进行坐禅与正规的经行。《声闻地》说: 内摄诸根,心不外乱而习经行,不太驰速,不太躁动。经行是在一段适当的距离内,约十几步的步道来回行走。行走时,全身放松,以自然而舒适的步伐行走,内心一直觉知脚的移动,三分眼,不要东张西望。

经行,这是属于一种动态内观,即所谓的「动中禅」,在动中不断锻炼定力。在南传的内观系统中,隆波田、阿姜念、马哈希法师的禅修方式可归入动态内观,各家的技巧虽有不同,都要求将觉性(正念正知)贯穿于行住坐卧当中,并将姿势的变化视为禅修中重要一环。隆波田的训练是由觉知自己肢体的动作下手,使觉性持续如环练,而后以强大的觉性来看念头,最后体证身心的实相。阿姜念的训练是觉知整个色身的变化,并以「如理作意」看清姿势的变动是为了治苦。利用这些简单而具体的禅修技巧,学员们能够有迹可循,可说是这些内观禅修的特色。

慢步经行时,从起步到结束都须注意每一步的提起及落下的每一个动作,心随着脚的动作,每一步常有正念,这一点很重要。持续一段时间后,觉知的时间就渐渐加长,妄念就愈来愈少。在经行时,虽然要念住于脚底和地面的接触,但同时以开放的心,不排斥各种内外的讯息,如果前面有人经过,眼睛看到仅仅标记即可,内心仍然继续觉知肢体的动作,但心不必刻意外境断绝。只是标记,不参与、不干预,更不为各种顺逆的情境所动而起贪瞋的心,始终保持稳定而不游荡,一旦能够长期保持这种稳定的状态,内心会感觉欢悦、轻松,甚至得到「动中之定」,依于这种稳定的心,便能理性抉择所碰到的问题,而不慌乱,不随境转。佛世时便有比丘如二十亿耳尊者,透过动态的经行证得阿罗汉果位,而不是以静态的坐禅。

开始时,只注意一或两个阶段就已足够:快步经行时,只需注意左脚、右脚,走慢时就注意提起、落下。心乱时,亦可站一会注意腹部的起落。如果已经熟练了,然后就可以注意三个阶段:提起、前移、落下。

当姿势要变换时可保持原姿势不动一会儿,先标记下面要做的动作,然后再慢慢的转换姿势,看着自己的心与作意,以及如何使用自己的身体,例如:经行走到步道尽头时,先站立不动,标记想要转弯及哪只脚转,身转了,先站好然后作意再慢慢的继续走。在专注每个动作下行动,如果想坐下时,就标记想坐下、想坐下。而坐下时,专注身体坐下时的重感。

饭后经行能帮助消化及身体血液循环,当然在禅坐前的一小段时间大概经行十分钟,对坐禅时心的专注很有帮助。除此之外,我们一天之中,总是活动的多,经行所发展对动态的觉知很有帮助。在今日充满紧张和压力的生活中,经行是一个方便而简单的纾解压力及培养正知正念,净化心智的方法。
 

在《阿含经》中,常常提到佛陀和弟子们在露地经行,什么是经行呢?《瑜伽师地论》《声闻地》卷第二十四说:

此中,云何于昼日分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言昼日者,谓从日出时、至日没时。

言经行者:谓于广长称其度量一地方所,若往、若来,相应身业。

言宴坐者:谓如有一,或于大床、或小绳床、或草叶座、结加趺坐,端身正愿,安住背念。

所言障者:谓五种盖。顺障法者:谓能引盖、随顺盖法。

云何五盖?谓贪欲盖、瞋恚盖、惛沈睡眠盖、掉举恶作盖及以疑盖。

云何顺障法?谓净妙相,瞋恚相,黑闇相,亲属、国土、不死寻思,追忆昔时笑戏喜乐、承事,随念、及以三世或于三世非理法思。

问:于经行时,从几障法净修其心?云何从彼净修其心?

答:从惛沈睡眠盖、及能引惛沈睡眠障法,净修其心。

为除彼故于光明想、善巧精恳、善取、善思、善了、善达,以有明俱心、及有光俱心,或于屏处、或于露处往返经行,于经行时,随缘一种净妙境界,极善示现,劝导、赞励、庆慰其心,谓或念佛、或法、或僧,或戒、或舍、或复念天。

或于宣说惛沈、睡眠过患相应所有正法,于此法中、为除彼故;以无量门诃责毁呰,惛沈、睡眠所有过失;以无量门称扬赞叹,惛沈睡眠永断功德。所谓契经、应颂、记别、讽诵、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及以论议。

为除彼故,于此正法听闻受持,以大音声,若读、若诵,为他开示,思惟其义,称量观察。

或观方隅、或瞻星月诸宿道度、或以冷水洗洒面目。

由是惛沈、睡眠缠盖,未生不生、已生除遣,如是方便,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