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十、般若妙味——徐老对保定居士的开示


   日期:2020/8/12 12: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十、般若妙味——徐老对保定居士的开示

  第一集

  (上师询问弟子们修行情况,此略)

  胡居士:他能坐三个小时念佛,手结定印,他能坐三个小时。

  徐老:念佛法门很好,念佛法门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妙法。(若能)身口意三密一起来就快。

  徐老:你结手印吗?

  苏居士:结手印。

  徐老:结什么手印呀?

  苏居士:法界定印。

  徐老:噢,还有念咒也可以,弥陀定印也可以(弥陀印)。修净土法门呀,口里念,耳朵听,手结定印,很快,三密相应就快。你只是口密,或是只是耳朵听,不行。身口意三密一起来,这是身、这是口……身口意三密相应,净土法门很好的,等于就是密教差不多嘛。本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南无阿弥达布达耶”,是密宗的真言咒语,所以这个法门确实很好,也可以带业往生。最近我在《宁波佛教》—“弘化佛教”里面有篇文章,专门讲修净土法门的好处,不知你们看到没有?你们两个都没有哦。《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它是三根普被的,他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就是带业往生的下手善巧方便。他后面讲到“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就是开悟了,明心见性了。所以净土宗还是讲明心见性。这个一切法,我们修行的人目标就是要明心见性,不明心见性就心外取法,心外取法就是外道,老是讲这句话。所以大势至菩萨讲这个话以后,他自己也讲“我以念佛心证无生忍”,他以念佛心证无生忍,无生忍就是七地菩萨、八九地菩萨都是无生忍,他是上根啦。这篇文章文字不多,但是三根普被,下根、中根、上根方法都有的,《楞严经》这篇文章很精妙的,所以你修念佛法门再好没有,弥陀大法!

  苏居士:师父,您看以我的根基修什么法最好?能够指示我一条……

  徐老:某居士啊,实际上一切佛法,法没有好坏的,一切方法都是平等的,为什么呢?它都是善巧方便,不管心中心法也好,念佛法门也好,六字大明咒也好,都是方便,它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就是要妄想脱落,一念不生;妄想脱落,一念不生的时候了了分明,了了分明就是灵光独耀,灵光独耀的时候回光返照一下,看这个是什么东西,是什么境界,回光返照要认识,哎呀,前念已灭、后念未生,这中间的灵光独耀就是我的本来面目,很简单。所以佛法并不复杂的,不要把佛法看得好象复杂得不得了,很简单,但是当然你说它简单也不是简单的,要妄想脱落也不是简单的,是吧?也要下一定的功夫。所以我想,苏居士你现在修念佛法门呀,莫换题目,就是印光老法师讲的。莫换题目,不要换题目。不要换题目这是印光老法师讲的嘛,你就把这个功夫做下去,一定证到念佛三昧。证到念佛三昧的时候,心中心法证到的也是这个东西,禅宗证到的也是这个东西,都是一样的,都是善巧方便啊,无有实法的。所以有许多人讲,我这心中心法最好,说这个话是外行的话,没有好坏。对你根性的就是好法,不对你根性的就是不好的、不行的法。《金刚经》讲的“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所以你还是决定把净土法门一门深入,深入下去。因为深入以后呢,要见到本来面目,不要停留于带业往生,一定要成就明心见性,见到本来面目,这品位就高了,将来就是上品上生了。不光是个带业,(不要)满足于带业往生啊。

  苏居士:带业往生就是没把握嘛。

  徐老:带业往生反而不好,反而要求太低了。

  苏居士:到时候临终的时候把握不住就麻烦了。

  徐老:把握住、把握不住,主要的是定力,对不对?

  苏居士:定力,对。

  徐老:主要的是定力,因为修行主要就是要得定开慧嘛,有定才开慧,

  你没有定力就智慧不开,智慧不开就不能打扫习气,所以修行的人呀,通过各种的方法,不管你净土宗也好,密宗也好,禅宗也好,目的都是要歇妄想,一念不生,把妄想歇下来以后,妄想脱落,妄想脱落以后哇,这个时候就见到本来面目,就叫开悟,开悟了。开悟以后呢再打扫习气,叫悟后起修。悟后还要起修,不是悟后没有事了。有许多人,最近来问我也很多,他说我坐了五百坐、一千坐也有了,下一步怎么办?他没有办法了。所以你不懂得这个道理呀,修心中心法还是不懂道理,到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悟后起修,功夫不在坐上,所以到一千坐以后就不一定要坐了,坐也可以、不坐也可以。一千坐以后就是要打扫习气,下坐用功,上坐要修定,下坐修慧。下坐修慧以后打扫习气,贪、嗔、痴各种习气。打扫以后慢慢、慢慢了生脱死,所以悟后起修,才能证道。学佛第一步要“学”,学各种法门,好比摸开关,学了以后呢,就是能开悟,明白啦,见到本来了。见到本来以后就是要修,就是悟后起修,修了以后就是证,证道了。哎呀,这就是我本来面目,本来佛性见到、证到以后还要起用,还要广度众生。所以过程总的来说,五个:学、悟、修、证、用。学、悟,悟就是开悟了,见到自性了,见到自性以后,那么就修了,这个时候就是真正修,现在是(真)修,不然的话你肓修瞎练嘛。见到本来以后这个修,就是打扫无明、打扫习气。这个修,修好比扫地,开悟就是开日光灯,第一个“学”好比“摸开关”,开关摸到以后,我们修净土法门,你一开关就明心见性了。明心见性以后不是没有事了,要扫地呀,你不扫有什么用呀,日光灯一开,地上还是很脏的,那么扫,扫了以后房间清洁了以后,四十二品无明打扫清净了就是佛的净界,这是圆教修持,破四十二品无明,必须要破四十二品无明,最高的就是圆教。这个修净土宗也好,六字大明咒也好,修心中心法也好,都是圆教,圆融无碍的。所以我说苏居士,你修这个六字大明咒也好,修心中心也好,修念佛法门也好,一样的,是平等、平等。问题就在这里,一门深入,不要东抓抓、西抓抓,脚踏两只船就不好,修行的时侯一定要一门深入,别的法门当然要学了,但是你在一段时间里面修一种法门,不要多,不要今天修这个法,明天修那个法,反而不好,反而不能达到一心不乱。所以我的看法,你还是多念“阿弥陀佛”,多念“阿弥陀佛”。

  苏居士:我从归依到现在已经十五年了,自己认为比较认真念佛不到三年,就是打坐念佛。

  徐老:不到三年这个功夫也很好了。

  苏居士:但是自己觉得在有时候还是有很多的妄想。

  徐老:我告诉你,有两个境界:一个呢,妄想越多越好。什么道理呢?你比如扫地的时候灰尘就起来了,拍皮球拍得重就跳得越高,所以佛教里面有句话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不是?倒是越精进用功,它越是翻得越多,什么道理?第八识里面有很多的习气种子,你不打扫,不用功夫的话,它就不出来的,你用功精进用功的话,它就出来了,所以习气越重翻出来越多,说明你功夫越是进步,不是退步,这很重要。许多的人呀,修心中心法也有的、念佛的也有,到一定的时间习气都翻出来,本来没有怨言的,怨言也多了,烦恼也多了,心总定不下来,有些人他是功夫进步了。当然,有些不用功的也有,不用功的习气还是翻出来很多,妄想很多,这也是有的,但有一部分人他是用功精进以后出现这个境界,那么怎么办呢?不去理它,不取不舍。

  不取不舍,不用取它,不随它流转,还有不要去甩掉它,你要甩掉它,这个甩掉它也是妄想。甩掉它也是妄想,所以不取不舍,这就是妙法。

  在佛教里面,不取不舍,它是最高法门。佛教里面,它在佛教也是很高的法门,境界也是很高的,它是恒河大手印的境界,它是最重要的,不取不舍。不取就是妄想来了不去理它,总之就是不理,不理则妄想息灭。有一定的过程的,不要乱,乱了以后就迷,方向搞不清楚,到某一个阶段应该怎么做,自己不知道了。这好比第一(阶段)“学”,等于摸开关,把开关东摸西摸摸到了,摸到了以后一开,日光灯就亮了,日光灯亮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以后就扫地,扫地等于就是修了,修了以后房间都清爽了,那么就证了,可以会客人了,见到客人都可以交谈了,那么就是用,所以这个五个阶段层次很分明,不能乱的。有许多人没有明心见性,同时还是修,修还是可以的,但是他往往要盲修瞎练。明心见性以后,知道我的本来面目,知道自性是什么境界,明白了以后再修,方向就正确了,习气就容易扫除。

  所以明心见性在佛教来讲还是一个重要的关键,但是目前许多修净土的人呀,他不讲明心见性,你只要往生,这就是永明延寿大师以前讲过一句话“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这句话,是吗?但这个话也不能永远、永远就这样讲,实际上要开悟,念“阿弥陀佛”也可以明心,也是要明心的。从前香港有个叫永信法师,他的文章也说念佛可以明心见性,我很赞叹他,我就告诉他,我说你这种讲法,现在很少有人能这样讲法。所以我们要有正确的言行、观点,看净土宗的问题,净土宗本来还是很高的,并不是一般老太太念念佛就算数。但它是三根普被,是实在的。下根的人、下品下生都可以念佛,上品上生也可以念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都是念佛往生的,就生西方的,所以这个法门确实是三根普被,很妙的。对于方法的问题,你能够结手印念的话还是三密相应的,跟三密相应没有两样,功夫力量也很足的,现在许多人光是念句“阿弥陀佛”,光是嘴巴,也没有手印,耳朵也不听,这个定力就少了,这是方法的问题,不是法门的问题,这个法门确实是了不起的法门,所以历代祖师大德都提倡这个法门,就是这个道理,现在大多数修行的人还是离不开净土法门,因此我想,苏居士还是念佛修下去呀。

  苏居士:我就跟着师父吧,真的有几个问题想说。

  徐老:大家商量、商量,大家商量。

  苏居士:我有时候念佛的时候,这个脑袋里面挺疼的,怎么回事?

  徐老:念佛时头疼,不念时疼不疼呀?

  苏居士:不念的时候也不是不疼,但是这疼也是念佛的时候才疼。

  徐老:念佛的时候疼,就说明业障呀,业障翻出来了。

  徐老:我从前,我告诉你呀,我在二十七岁的时候呀,神经衰弱很厉害,脑筋呀(感觉)跳跳跳,会跳动的,这后脑、大脑、小脑都会跳动的,后来打坐,念“阿弥陀佛”、观心,我也是从观心下手。到后来,两年功夫就转过来了,就不疼了,其实你头疼就是神经衰弱,业障深重。但是你念佛的时候习气翻出来是好事情,不是坏事,你别去理它,你还是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两个耳朵听,你不听不行的,不听妄想又来了,一听妄想就转化了,转过来了,那么妄想、疼的时候呀,不去理它,你念久以后就慢慢、慢慢转化。

  苏居士:这个不是着魔了或者是中邪?

  胡居士:师父讲这就是业障、业障翻出来了。

  徐老:业障不稀奇的,不是你有,我也有的,人人都有的。没有业障的话,我们成佛了,用不着学佛了,是不是,不稀奇的,不要以为我的业障重,别的人业障没有,都有的,多一点少一点,这是好事情,能够翻出来的还是好事情,拍皮球,拍得轻跳得低,拍得越重的话跳得越高,所以念佛越是精进的话,这个习气翻出来的现象越多,这个时候要用勇猛的力量。

  苏居士:我原来老是有胃病的,最近念佛老是疼,念佛就疼,我也是怀疑我是不是有不如法还是怎么回事,还是打坐…后来我就那时候问小赵,他也说,你这是好事。最近一段时间,确实坚持过去以后就缓解了,过一段时候气打嗝打出来了。

  徐老:打嗝打出来是好事,说明气血通了。还有个方法呢,可以治毛病的,就是修六字大明咒,你修过吗?

  苏居士:我没有修过这个。

  徐老:这个很简单。心中心法有六个手印,要修两个小时。(六字大明咒)它不要的,六字大明咒,就这样结个手印,一个两个三个,三个叠起来。手呢,这手不要直的,弯的,莲花,大莲花手印,放在胸前,念“嗡嘛呢呗美轰”,宝贝的贝,美丽的美,“嗡嘛呢呗美吽”。这个你是助的,主要的功课就是念“阿弥陀佛”,这个是帮助,什么是帮助呢?你早晨比如念净土宗“阿弥陀佛”,晚上念“阿弥陀佛”。以后修这个法门,可以治毛病的,它可以治神经衰弱,治胃疼呀,脑筋妄想多都可以治的。它可以消灾免难,可以治毛病,可以得定开慧,可以明心见性,也可以求生西方,所以这个法门跟你念“阿弥陀佛”不相矛盾,并没有矛盾的,它是观世音菩萨的心咒,观世音菩萨就是西方三圣之一,所以可以加修这个法。加修,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你不要放弃念佛法门,念佛你已经多少年了?

  苏居士:4年了。

  徐老:哎,4年了,不要放弃,莫换题目,题目不要换。印光老法师讲的嘛,不要换题目,法法都平等。不要看见人家,修心中心法好得不得了。

  苏居士:我是看人家修一千坐了,不得了。

  徐老:不要认为心中心法好得不得了、最好,讲这个话的人他是不太理解,其实法法都平等,没有好的、坏的,对你机的就是好的,不对你机就是不好的,应该这样看问题,都是善巧方便,一切法都是善巧方便,都是手段。好吧,大家交流、交流,大家商量嘛,我也不一定正确,谈不上请教。我们都是学佛的,都是同学嘛,同学、同修嘛。

  刘居士:我们都是晚辈。

  徐老:不好讲的。

  刘居士:都晚了两辈了。

  徐老:不好讲晚辈,学佛不讲一生的,多生的。像某某居士,她这世也没有修什么,她就是一坐就能达到三昧,见到光明,她是前生修的,不是今生修的,所以不能讲这一生的。

  上海胡居士:要放下,要放得下,是这个问题。

  徐老:对!对!不要执着,不执着就是放下嘛。

  刘居士:徐老师,(保定那里)有一个人提问。他平常打坐的时候妄想特别多,问一个过往的和尚,和尚说“你这妄想多没事,明心见性之后,妄想多的人智慧就多。”是那么回事吗?

  徐老:要开悟以后也可以讲这个话:烦恼就是菩提,生死就是涅槃,妄想就是妙用。但这个话不好随便讲,要开悟了以后明白了,明白自性以后你起用了,妄想就是妙用,烦恼就是菩提,妄想不就是妙用吗?

  刘居士:您说开悟了之后…

  徐老:可以这样讲。

  上海胡居士:开悟之后才能这样讲,这是妙用了,就是比如说这个念来了,我不执着了,能够不执着的情况下。

  刘居士:他不是那个意思。他比方说,我平常妄想比他多得多,我俩同时开悟了,我平常会打妄想,我以后我的智慧就比他多。

  徐老:这样话就不好讲,容易出毛病。

  刘居士:那也不是这种情况吧,不是平常妄想多的人智慧就多?同样是开悟的。

  徐老:不是,这话讲的不是善巧方便啊,不好这样讲。你可以跟他这样讲,如果这个人,开悟以后,妄想就起妙用了,一切法皆是佛法,《金刚经》讲的。我去拿只杯子,这就是佛法,开悟的人是佛法,不开悟的就是妄想,拿茶杯吃茶了,它跟自性不搭界,开悟的人这就是我自性起用,一切法不离自性,所以一切法皆是佛法。开悟的人可以这样讲的,不开悟的人你说妄想就是佛法那就不对了,这就是耽误人家了,是这样的。所以《金刚经》这部经好得不得了,它就是讲一切法皆是佛法,世间法也是佛法。你只要不粘着,不粘就是最重要,就是五蕴皆空,就是讲的放得下,放下就是佛法的妙用。从前释迦牟尼佛讲法的时候,叫弟子们放下,那么弟子们听见以后放下了。再放下,他又放下,还有人叫他再放下。他说:“我没有什么东西好放了。”是叫你放下思想、一切妄想,不是放下什么东西,这个放下就是。弟子:“哦,这个放下,这就叫放下。”后来就得到好处,所以放下很重要。《金刚经》讲的:“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而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两句话很重要,六尘境界,色声香味触法不应住、不要住,色也不要住,声也不要住,不要听见一句话批语你,就好象不开心了。恭维你就好了,这就是住声生心。吃东西,味——住味生心。不要生心,应生什么?应生无所住心,一切事不住,六尘境界跟我不搭界,六尘不住的话,清静心就出来了,应无所住,一切法都不住,都是清静心了嘛,而生其心,清净心就出来了,很简单。所以《金刚经》这部经是修行的妙法,确实好得不得了。随便谈谈啊。

  胡居士:徐老师,问您个问题。有个师兄修心中心法,修到身心都空了,世界消陨了,那个时候一刹那前念已断、后念未起。这一刹那呢,他不知道认识这个。

  上海胡居士:过去了。

  徐老:哎,很多人都出这个毛病。

  胡居士:但是我们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个师兄提出个异议,说如果认识它呢不就起一妄念,又有能所了。

  徐老:他这样讲不对的。告诉他,认识它的时候这是智慧不是识神,并不是第六意识的识神分别,而是智慧的回光返照,就是回光返照,所以《心经》讲照见五蕴皆空。一般人是,照见就是起妄想了,照见与妄想不同的,对不对?他是智跟识没分清楚。

  胡居士:就是心领神会那一刹那?

  徐老:哎,就心领神会,就回光返照。照,不是起念,不是起心动念。所以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修行到一定的时间,一天到晚在寂照中间,寂而常照,所以《心经》讲照见五蕴皆空。照见比较明了,照见比观照还深一点。观心只是观,观就是看了,就粗,照就比较细了。好比日光灯开后一天到晚就是光明,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修行的妙法,行住坐卧不离这个,这个是什么东西呀?自己知道,这样子,所以他把智跟识分开就好了。

  刘居士:徐老师,刚才胡居士说的这个问题,就是说正在见性的时候,因为有好些人说,错过了。如果说要不错过呢,正在那个身心彻底消陨的时候得一把擒来,这个一把擒来,比如说我们那时有觉知了,这个就是,等于动了念头了,那就不是了,但是如果要在不认知的时候,就会是处于一种无记状态。

  徐老:对!对!

  刘居士:在这个时候您说的这个回光返照,和上师[元音老人,编者注]说的正在这个时候一把擒来,这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到底怎么操作啊?

  (众弟子畅快大笑)

  徐老:很重要!很重要!修行的人碰到这个问题,就遇障碍了,我们大家商量商量看。

  大众弟子:可不敢说商量,我们不敢当呀。

  徐老:大家补充、大家补充,你这个也可以补充。我们修行明心见性呀,一般人把它看得很重要的事,很不容易的。实际上修这个法门要明心见性说它容易也容易,说它难也是难的。说它难什么难呢?因为妄想不容易脱落,要妄想脱落,根尘脱落,一念不生,不是简单的。(这个时候)起心动念的话就不能明心见性,见到的不是本性,而是妄心。所以修行到一定的时间,把妄想脱落了,前念已灭,后念未生,中间呢,灵光独耀,就是这个境界,灵光独耀的时候,这个就是智慧的返照,智慧的观照,并不是识神的分别,不是分别。那么到这个时候呢,很快,它就一下子,起初的时候呀,一下就过去了,心又乱了,慢慢、慢慢修到后来心又定下来后,又看到了,又看到以后,就认识它,一把擒来,这是形容的,这个擒法,它没有东西可擒的,这是形容、形容。李老师[元音老人,编者注]说一把擒来,就是马上要认识它。自我认识、自我体会、自我默契。默契就是,哎呀,我就是这个东西。

  刘居士:就是还不能有就是这个东西的想法吧?

  徐老:你自我默契没有关系,自我默契不等于就是识神。识神就是分别、就是识,第六意识分别了。不起分别,这是妙观察智,妙观。所以修行最重要的六七两识,最重要,六七两识转了以后还有第五识、第八识都转了。《六祖坛经》上说:“五八六七因果转,但用名言无实性。”六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修行就是要把六七两识转化了,就有办法了。六识,特别是六识,生生灭灭,妄想颠倒,就是这个东西,这我执、法执这是第七识,七识、六识这两个识都最重要,首先转化的就这两个东西,一转化就没有事了,第八识也转了,前五识也转了,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第八识转为大圆镜智。歇下来以后认识它,哦,就是这个东西。但是这个认识它不能分别,不能起心,描写它的境界,描写它的作用,用不着。一观就是,一照就是。照,所以照用得很好的,照跟观又不同的。

  第二集

  徐老:观又不同的,都不同的。照见五蕴皆空,这“照见”两字力量很大的,先照住而后照见,照住就是一照以后,心住下来了,照住以后才照见,照住它是定,照见是慧。这样定慧交融,到后来定帮助慧,慧帮助定,定慧交融、定慧不二,到这时候它是不二的。我们修行的人大多数修行上坐修定、磨刀,把刀磨快,要杀敌人;敌人来了就杀掉它,就是下坐修慧,定慧即合,很快的境界,明心见性不在话下,所以不能把明心见性看得高不可攀,也不能把明心见性看得很随便,很容易也不是,也不是很容易的,也不是很难的。没有这么容易的,(就)见你的自性啊。一切唯心造,所以我们修行的人第一要有志气,我一定要明心见性,我有佛性嘛,佛性人人都有,这是释迦牟佛讲的,既然人人都有,我难道不能明心见性吗?我成佛也有份,就是明心见性会没有份吗?不要杷它看得好象难得不得了,刚刚刘居士讲的一把擒来,前念已灭,后念未生,中间呢灵知了了、一念不生、了了分明,这不是自性是什么东西?没有别的东西,只有自性,妄想也没有了,后念还没有起来,但是我是灵知了了的,这不是自性是什么东西呀,就是这个东西!所以我那个时候在重庆的时候,学问题(观心)。那个时候大概二十八九岁的时候,谈我过去体会,当然我这个体会还是一个光影门头,不是真正的体会,还是识神分别,但是体会要有这样去体会。有于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有没有妄想”,所以这个时候用功很勇猛,一天坐三次,因为年纪也轻身体也好嘛,打坐很用功的。当然不在次数多少,我这样子给你们讲话……那么这样子心很定,没有妄想,但是,一切事情都知道,了了分明,也可以说灵知了了,了了灵知。灵知就是佛的知叫灵知,没有分别,一点没有分别。这时我想,哎呀,大家要见到真心,见到自性,这不是自性究竟是什么东西,这些毕竟没有了,我就把它肯定下来,这就是真心的境界,当然我也讲过这也是光影门头的事,也不是真正的真心,真正的真心那就是妄想都没有了,所以我说明心见性要把它一把擒住,哎呀,就是这,就是它!这一举,也请善知识印证,要最好印证一下。永嘉禅师、怀让禅师都请六祖印证的嘛,不印证你恐怕自己没有把握,但是自己也要自己用功。迷来师度,悟来自度,迷茫的时候要师父度我,开悟的时候是自己度自己,自己都知道,就自己把握,不要太谦虚了,哎呀,我是不行的。不行的你学佛做什么事呀,自欺欺人嘛。所以还是要自己把它承担下来,总的一句古话就是“当仁不让”!“当仁不让”!我们就是要这样子,学佛没有客气的,见到就是见到,不见到就是不见到,也不要客气,见到就是见到,这是大事因缘,了生脱死的大事,所以我希望我们大家要勇于承担!承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家业啊。

  刘居士:徐老师,刚才我正想问问那个事。原来你不是说信中说的这个照见和照住的问题。我正想问问,你比方说我现在正在打坐,什么情况下我算是照住了,什么情况下我是照见了?

  徐老:心定下来,照住。

  刘居士:心定下来,起用是不是……

  徐老:起用——了了分明,那是照见,你不照见怎么叫了了分明呀,见就是见道,就是智慧,照住就是定力,照住是定,照见是慧。

  刘居士:您说正照见的时候应该是一念不生的时候,有妄想的时候是不是算是照住?

  徐老:照住的时候就是起念也没关系,知道它就是妙用,所以妄想就是妙用了,只要不粘了,不粘。我们跟佛菩萨的界线就是,粘还是不粘就是一条界线。我们处处地方都粘了,色声香味触法都粘的。佛菩萨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无所住还有心的,《金刚经》后面叫,首先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嘛,后面就是讲“应生无所住心”,生无所住的心,无所住什么心啊,无所住不是没有呀,还有心呢,这里就是无所住的,无所住而有心,这就是清净心,就是清净之心嘛,所以这里我们把它搞清楚,就容易体会到。

  刘居士:刚才徐老您说的“一切法都是佛法”,这个话是不是也是对开悟人说的话呀?不开悟的人能这样说话吗?

  徐老:这是开悟的人讲的,你说这个境界,无所住无所粘,开悟的,就明心见性的人,可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你不开悟的人心里糊里糊涂的,一切法都是妄想!你起心动念都是妄想,不粘了以后,你心无住,无住于心,一切法都是妙用,妙用与妄想就是粘与不粘的关系,粘起来就是妄想,不粘就是妙用。

  苏居士:您说这个不粘是吗?

  徐老:不粘着,《楞严经》里也有的。

  刘居士:徐老师,您简单的说说,这个初学的人,修心中心法修的时间比较短的人,观照的要领怎么做呀?怎么观照?

  徐老:观照呀,这个话只能用言语讲出来,不一定讲你针对性的。总的来讲,观心,比如这个茶杯,我回光返照,本来我看茶杯,现在眼睛闭起来,看自心,所以观心有两种,观真心、观妄心,分两个方面。观妄心,就是妄想生生灭灭,眼睛闭起来生生灭灭很多,妄想很多,这是观妄心。观真心,妄想歇下来以后,由智慧回光返照,这叫观真心。那么大多数的人都是观妄心下手的,都是妄心生灭,不去理它,慢慢慢慢它妄心由多到少,由从有相到无相,到最后呢,了了分明而一念不生,一念不生、了了分明,这个境界就是观真心了,妄心歇下来了,真心现出来了,这个境界也叫清静心,什么时候出来呢,你无所住的时候清净心就出来了,所以无住生心,生的就是清净心,假如有住生心的话就是妄想颠倒。观的时候有两种,一种观的时候呢,它不是眼睛看的,用智慧回光返照,观自己妄想生生灭灭,到后来呢,它这妄想生灭心歇下来了,就是照了,照见五蕴皆空,照见。照见的时候呢妄想不起,生心、起心动念没有了,到最后这个时候观的是真心观心,所以观心有两种:一种妄心观妄心,再后来真心观妄心,最后真心观真心,都是自性三昧,这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到这个境界时,无实无虚、无来无去,清净自性很清楚的现前,所以这个观心的境界是很容易误会,为什么误会呢?哎呀,一观心呀,好象我就回光返照看见心就是真心,实际上观心的心不是真心,被心所观的心,能观的心都不是真心,到真心现前的时候,妄想脱落,这个是真心,但是妄想脱落不是简单的,有时候觉得你好象妄想脱落了,实际上还没有脱落,还有这个境界,总的来讲,观心反反复复的观,一天要观,《般若花》里有的,观数十次。我以前观心,就从观心下手,一天观心,以前没有事情的时候,观、观,没有起念的时候什么境界,等下妄想来了,就停下来,回去再起观,重新起观,起心动念,起观,起观还是观的妄想,越观越清楚,那么妄想越来越少越来越少,到后来呢~不观而观,心即非心,不观而观!它自然观,你用不着起心动念,起心动念还是妄想么,不观而观,心即非心,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心就不是心,讲到心讲到观都是善巧方便,这时无所谓观无所谓心,但是呢观心清清楚楚,这样。所以这个观心的法门呀,讲起来就是般若波罗密多,就是般若、智慧,智慧观,观,一切佛法不离开观心,禅宗的也是观心,六祖也有观心的文字,六祖呀,六祖的《坛经》里面有观心的法门,禅宗也讲观心,止观也讲观心,天台宗讲止观就是观心,净土宗也讲观心,印光法师不是讲,即念即观,即观即念,观,也不离开观。所以观心是佛法里的大法门,很大的法门,很殊胜的法门,当然到最高境界,不观而观啦。你用不着成心去观就在观照中,你就寂而常照,寂然不动,这时候观照分明,到这个境界,得到很大的受用,但这以前经过很大的翻动,习气翻出来,妄想翻动出来,这都是进步的现象,以后慢慢慢慢消下来,所以我可以跟各位讲一讲,就是这个修行的艰苦呀,憨山大师在《禅门日诵》里面有段话,这段话很重要,我向大家来简单来供养各位。他这么说呀:修行,不管你念阿弥陀佛也好,修禅宗也好,修止观也好,是吗?修行到功夫得力的时候,妄想都大量的翻出来,所以说力量很大非比寻常,这是憨山大师讲的,力量很大,不是一般的力量,他有烦恼歇不下去,没办法控制它,这时候呢,你就是要用大忍耐力、大精进力、大勇猛力,他讲三个力量,大精进,大勇猛,大忍耐,还有三句话,“切不可被它笼罩”,习气出来的时候不可被它笼罩,罩住了。“切不可被它调弄”,你不可哎呀,今天这个事情好象很重要,实际不是重要,重要不重要你自己懂的,你说它大事就是大事,你说小事就是小事,但是这个时候你习气来了,很小的事情当它大事,大得不得了,这个事情好象一定要解决,所以就不要被它调弄了,你被它调弄就你上它的当。“切不可当作实事”,当作它实事情,这是假的,梦幻泡影呀!你当它真,习气翻出来了,他讲的三句话“切不可被它调弄,切不可当作实事,切不可被它笼罩”,要用什么呢?要用精进勇猛之力,好比我拿一把刀呀,魔佛皆挥,魔来也斩,佛来也斩,魔佛皆挥,什么境界来都放下,都斩断,要经过这样子,艰苦奋斗慢慢歇下去,歇下去以后呀,慢慢清楚,清楚以后,最后,胜利了,你斗争过去,胜利了,无量轻安,无量自在。《禅门日诵》里有,憨山大师讲的一段话,叫“禅宗法要”,这开示,好得很。在这里,这个时候你不要生欢喜心,你一生欢喜心欢喜魔又来了,这个功夫得力的时候,这时候还不能相差一点点,相差一点点就上当,所以修行的人呀一定要善持于金刚持地就是这个道理,你不去理它就不动啦。哎呀,我习气多得不得了,我这法不修了,越修越乱,不修不修了,其实这是越修越进步哇,他这不知这是进步呀。所以一定要参访良师益友呀,好的朋友、好的师父,多参访参访,很重要!不然的话,他不能出来呀,转不过身来就拉倒了,生死就不能了了,这是憨山大师一段话,我供养给各位。

  刘居士:徐老师,您的《般若花》上吧,提到这个问题。

  徐老:我讲一下,你这个照住跟照见呀,我在《般若花》上这个“破二执”这个地方有的。

  刘居士:就照见和照住的区别?

  徐老:这区别,写得很详细的,你再看一看,好吗?

  胡居士:《学般若、化二执》是这篇文章吗?

  徐老:对。什么叫照住?什么叫照见?照住跟照见不同的,先照住,住了以后,才能照见呀,你住也没有住怎么见呢,没有开智慧呀,可以供参考,参考参考。

  刘居士:您老在观心的那一段当中,提到这么一个问题,您说观照的人吧,这个妄念起来不理它,它自然就过去了,有个人叫我问问这个问题,就是那个妄念吧,妄想起来不理它,但是又想知道这个妄念起来是不是要时时刻刻光是那么盯住,你要不盯住妄念起来也不知道哇?

  上海胡居士:这讲到智慧的问题。

  刘居士:是吧,是不是总得盯住这个心看着它呀,你不看着它,那它起来就不知道?

  徐老:定慧呀大定大慧,小定小慧。开悟一样,开悟也不是一次的,大悟一十八,小悟无数次,所以禅宗上也讲。这个有时候看到妄念起来了,其实他已经有定力了,如不修的人,没有定力看也看不到,一天到晚起妄想,自己不知道。当你看到哎呀妄想起来了,这已经有定力了,慧照的力量还没有。所以被它调弄,被它牵着跑,随它流转。要等这地方有定慧力的话,妄想起来就能不理它。能够把握住,不理!不理的时候它妄想又来了,好比与我相对的,一个一个贼进来了,你要不搭理他,他也不能劫东西。我观照,看到一个一个贼进来了。但是你还没有力量打出他,这就是观照跟习气相对治的时候,这个我在《学佛除习气的过程》这篇文章里边有的,叫“照”的过程。有七八个照,最刚开始时候的是不知道照,一天到晚起妄想,后来起妄想怎么呢,妄想起了很久以后,哎呀,我这会马上回来,马上回来再观照,已经很迟了。再后来呢妄想起来了,观照也跟着一起来。再后来,观照在前面,妄想在后面。再下去呢,观照,一天到晚观照,寂而常照吧,一天到晚观照,妄想无影无踪了。这是起观、观心的过程,这个在《除习气的过程》里面有这篇,《般若花》里都有的。

  刘居士:徐老师,比方说我现在要学习观心了,我看着自己的心,就在静悄悄的时候,我看着自己的心。看着自己的这个起心动念,比如我看见念头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念头起来了,那我怎么去处理它。如果念头现在起来了,我怎么处理这个念头?

  徐老:不取不舍嘛,当下就是不取不舍,不去理它,不取不舍就四个字,不理就两个字。你越理它越多,我自己有体会的,有时候妄想习气来了,抗战的时候我在重庆,家里在宁波,我去信寄出去一两个月,有时还寄不到,心里很挂碍,哎呀,这信到没到,心里很挂碍,那么妄想起来的时候呀你让它起来,吃饭尽管吃饭、办公尽管办公,也不要去住著它,一住它就不行,你越是住它越是厉害,不住它,不睬。不睬很重要,一个是我用“不睬”的功夫,一个是用“不取”的功夫,不去理你,一个是它要你分别,叫你挂心呀要写信呀,就是不写,让它去!这样子呢,斗争以后,慢慢、慢慢、慢慢妄想就少下去了,最多的时候经过八九天呀,八九天它不跑的,你也打不掉它,它也打不掉你,对治呀,对治八九天呀,慢慢才歇下来,那是不容易的呀,所以学佛也要有勇气的呀。

  刘居士:徐老师,比如我现在正在想一个事,正在考虑一个问题,我突然想起来了,我这是打妄想,突然想起来这是在打妄想,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要是不舍它,我又不想办法切断它,那我是不是会继续想下去呀?

  徐老:不会的。你想事,这个时候想起来了,要想切断它,这是什么东西,因为“要想切断它”(这个念头)还是你的妄想。你妄想上面加上妄想,妄想只会多不会少的。不理,办法最好,不理会,我不来理你,我不来干扰你,也不跟你流转,这时候,你到一定的时间,可能有时候三天两天,有时候半天,有时候两个小时。各人习气不同啊,过去他习气深,越是不动,越是习气越深的人时间越长,习气少的人一下子就过去了。你只要不理它,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理。你越理它,你理它本来就是妄想,妄想加上妄想,永远搞不清楚,所以我刚刚讲了,佛教里边呀,把不取不舍做为最高的法门。我们这里倒没有什么稀奇的,《六祖坛经》里有“不取不舍”四个字,你去看。不取不舍很大的法门啊,妄想只有这个办法,我自己最清楚,不取不舍就解决问题,你要随它、取它永远解决不了问题,越想越多。

  刘居士:徐老的意思就是要不取不舍呀,那妄想就成为什么样的了?

  胡居士:要是不取不舍呢,妄想会怎么样子了?

  徐老:不取不舍。

  刘居士:不取不舍会到什么程度?

  徐老:自然下去,它不要你去加功的,它自然下去。

  你不去取它,你也不去舍它。一舍它就不行,我跟你讲,修行的人用一个不取办法,不取它,但(你想)最好是妄想赶快甩掉它,不行吧?你越耍掉它,它越来啦,你越是要耍掉它,它越多,越是要取它当然越多。但耍掉它也是越多,最好的就是不理,不理它,所以我最后用“不理”两个字,“不理”两个字比不取不舍还要好。

  刘居士:徐老师,您说不理它,它就没了,是不是?

  徐老:它自然没有了,自然没有,并不是你加工叫它没有,它自然没有了。

  刘居士:它自然没有了,您假如说我不理它了,它自然就没有了,没有了我的心是成了什么样的了?

  徐老:你回光返照下看看成什么样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嘛,你而生其心,心生出来了嘛,你不取不舍就应无所住了,应无所住、不生一念,妄想一念不生,一念不生清净心就出来了嘛,你烦恼没有,清净、菩提马上来了。妄想歇掉当下就是菩提,当下就是。所以这里说方便也是很方便,这样你就见到本性了,如果你不会的话,将来还是搞不清。

  胡居士:我现在平时我就那么做的,平时你看我也没念头,心中没念头,但是很清楚明白。我就保持这个心态,但念一来凛觉了,不理它。

  徐老:不理它。

  胡居士:而且我这时候。

  徐老:你没有念头时怎么用功呀?念头没有?

  胡居士:念头没有。

  徐老:念来的时候就是不睬它。

  胡居士:念来不睬。

  徐老:你没有念的时候怎么用功呀?

  胡居士:没有的时候,我感到这个时候说话、做事、走路一切作用,这个东西都是很清楚、合一的,这个就是佛性。

  徐老:这时候就是照,……[此段录音不清晰,编者]照就是这个东西。

  胡居士:那么这个很安祥的。

  徐老:安祥呢,安祥就是照,不安祥就是烦恼,就是这个分别。

  胡居士:我就是凛觉妄念,没妄念我就这样平平淡淡、自自然然。

  徐老:对不对,用妄想来考验,妄想颠倒把它离剥了。不放掉,就是妄想,它妄想没有,但是照样起用,照样吃茶,照样可以穿衣吃饭,就是妙用,就是照,对的。

  胡居士:对的啊。我想这个东西,现在要这样就作用反而感到挺简单的啊?

  徐老:停止怀疑,你现在怀疑的话你又没见到性。

  胡居士:是吧。

  徐老:明明见到你还不相信它。

  胡居士:对对对。

  徐老:这很重要。

  胡居士:而且我经常出现这种状况。

  徐老:对,也是你用功多年了,观照的力量起来了。

  胡居士:是,是呀。

  徐老:好的。

  胡居士:比方我喝水,用杯子来喝,我也知道就是这个东西。

  徐老:下一步呢,就是在各种境界上磨练。磨练你的习气,但这个时间不要怀疑。因为怀疑的话永远见不到性。很重要!这很重要!你要自信啊。

  胡居士:现在我在您这儿房间呆,现在没有念了,一个念也没有。一念不生但很清楚明白。

  徐老:一念不生、灵知了了。妄念不起了,一念不生,但是灵知了了,这灵知不是识知,识知也不行,分别心就不对。灵知,灵知就是离念的叫灵知。

  胡居士:离念的,不是木头、石头。

  徐老:不是木头、石头,对,不是木石。

  胡居士:没有起念,但是它能用,都能起作用。

  徐老:就这样,这就叫妙用呀,不然变妄用了,是虚妄了。

  胡居士:对、对。

  徐老:大家提问,各位、大家提问。

  曹居士:我问一下。我在上坐的时候有一种境界是经常出现,变大,这个大,手没法形容的大。

  徐老:自己放大。

  曹居士:经常就是出现的,可是呢就是说这个出现吧,就是我还有预兆。预兆,就是说今天吧这么一坐,这么坐着坐着,就觉得一会肯定就要变大。就是说,我现在就是说不坐了。可是一会你再坐,还得出现,还得变大。

  徐老:我告诉你,你贵姓呀?

  曹居士:姓曹。

  徐老:曹居士,最起码你已经入魔了,已经入魔了,你放大呀、放小呀、往上升呀,都是魔的境界,你这个时候呢,千万不能理它,由它高也好、低也好,我不来分别你,你不坐,魔就得力了,你说由于你想到这个问题你就不坐了,你就上它的当,这是魔境啊,不理最好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两句话,对治它,都是虚妄的嘛,有什么关系呀,但是“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不是没有哇,诸相非相的时候,非相就是空啊,诸相归空呀,诸相空的时候……

  曹居士:要出现那个境界我就去去去,可能那个去也是执着吧?

  徐老:哎!对呀!

  胡居士:师父说不取不舍。

  上海胡居士:我们要不睬它!不取不舍,不理它!

  徐老:就不理它很好的,这是修行的妙法。

  第三集

  徐老:别管它,这“不理”两个字很好的,这是修行的妙法。“不理”两个字,修行的妙法。

  上海胡居士:因为你不理它了,你执着了。

  徐老:魔又来了。

  上海胡居士:它不死心的,这个魔又来了,你不要它了。

  徐老:要它也不好,不要它也不好。

  上海胡居士:所以刚才师父讲的不取不舍。

  徐老:不取不舍。

  徐老:这个《六祖坛经》里也有不取不舍这句话,还有《金刚经》,大家有空的时候多念念。六祖也讲的么,“但诵《金刚经》,即得见性。”你今后《金刚经》多念念,但不要住它,住执,随便念,不要昏沉,念下去就可以。《六祖坛经》具有代表性。

  上海胡居士:具有代表性,因为什么呢?针对性的。因为什么呢?大家多了个问题。

  徐老:嗳,多生的气习,因为习气问题不解决,不能见性。

  上海胡居士: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你永远不能前进,你一定要把这个问题去掉。你放心啊,今天师父讲了,哦,我放心了,很正常的。这个问题呢(就过去了),就不理了、暂时不理了。

  刘居士:徐老师,您看上师[元音老人,编者注]在的时候,常说这个 “断”,前念已断,后念未生,正在这个时候,灵知了了的时候,是什么?这就是我人的本性,这个认知,和自己在做功夫的时候,突然身心世界…

  徐老:化空。

  刘居士:彻底消陨了,这个空,跟我刚才说的这个“断”这个认知的空,我个人理解,把上师说的这个“断”,这时候这个空,比喻成从理上的悟。当真做功夫,做到身心世界彻底没有的时候,是证上的悟,是吧?

  徐老:实际上一样的,一样的。悟就是悟这个东西嘛,你也见到这个东西。

  刘居士:但是这两个东西?

  徐老:方便!这也是方便,你就是修的时候悟,也是方便。

  胡居士:也是方便。

  徐老:还有我执、法执。空也不能执着,我空、法空、空空,三空到底就是《金刚经》的境界。这时候“无实无虚”,“一切法皆是佛法”,“如来者,即一切法如意。”,都是讲这些东西,所以《金刚经》讲到后来都是信、解、行、证嘛,证到这个境界。

  刘居士:徐老师我问问,这在这种状态下所见到的性跟平常见到的有没区别?但是这个人的话,这种悟和那种悟,这程度相差甚远了。

  徐老:哎,当然,悟有深有浅的。因为禅宗呀,大悟是一十八次,小悟是无数次,见到、闻到,见到、闻性都可开悟,但这开悟并不是一开悟就算数,要开悟几次。过去禅宗有句话“大悟一十八,小悟无数次”。

  刘居士:徐老师,象我说的这两种现象,中间要走好长的路,这就是修行的道路吧。

  徐老:嗳,修行的道路。

  刘居士:是吧,修行的道路吧,从理悟到证悟,中间还有个过程,这都是修行的过程。

  徐老:修行的过程,当然是过程啦。当然过程各人不同,但是你认为它是很长,有些人很短,他见到了一念不生、了了分明,见到了,肯定下来。有许多人,他始终怀疑,这个不是、那个不是,这永远见不到性。没有长短,无有定法的。

  刘居士:这个上师[元音老人,编者注]在这么教人的时候,我们一点都不怀疑,但是我不管怎么做功夫总到不了这地步。

  徐老:他这是方便呀。

  上海胡居士:他用的是禅宗的方便。

  徐老:方便呀。

  上海胡居士:是什么?这是什么?是什么,你认识了这个,这个也不得。这个也不得呢,得什么。

  徐老:你的心烦的话。有种(方法)用 “阿”,阿弥陀佛的“阿”,我的师父王骧陆居士,用“阿”,念“阿”,没有了,一个东西都没有了,这是方便。

  上海胡居士:有一次在深圳我又碰到(元音上师),又要去做法事去,我拿公案来考你们,这是什么呀,佛性呀,佛性是什么呀,佛性在哪里呀,眼睛放光嘞,对吧,所以师父就供养他,打你执着,你见性以后呢,打你见性的执着,你没有见性呢,打你这个妄想的执着,他就是通过这个方面打你的执着。

  徐老:所以宗下有这个道理,不执着这个境界。你去问,问东答西。我是谁,就这个道理,这是什么?大家说,这是茶杯。

  苏居士:师父,我倒(水)。

  徐老:哦,好好。

  刘居士:师父您喝了吧。

  徐老:嗳,对对。

  刘居士:徐老师,那您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身心世界彻底消陨啊?

  徐老:这要问你自己啦。

  众等:哈哈哈哈……

  徐老:我不能代你作主呀。

  上海胡居士:他这样理解上呢还是可以的。

  徐老:理解可以。

  上海胡居士:理解可以。

  徐老:你理解上…

  上海胡居士:仅有这个理解还是不行的。

  徐老:不行的!

  上海胡居士:他们什么呢,那天在讲了,有一个公案讲得很清楚,一个法师进来了,不过呢,你讲了,这个眼睛放光,一个法师就讲了,师父我怎么不见呀,你还要见呢,你有我见,我所不见,那么,和尚呢,那我是我,有我见,我是不见,你见不,和尚你见不,师父你见不,对伐,师父就讲了,你有,你有你见,还有我见,辗转不见。辗转不见,那无见处呢?

  徐老:嗯。

  上海胡居士:没有见处呢?

  徐老:你讲。

  上海胡居士:谁的问题呀,谁的问题呀?嗳,谁的问题呀,你们说说看,谁的问题呀,这个什么意思,最后句话谁的问题什么呢,这个呢其实两个事,对伐,一个谁的问题,就是,佛性么,就是佛性了,但他不讲,这是佛性,对吧,那谁的问题呢,你执着这,你还执着见呀,连见都不能见,去你执着,见性了以后也不能执着是见性…..

  徐老:转过来,要转语,要转语,从前有人问这个赵州和尚,师父,什么是西来大意呀?一念不生时。一念不生跟西来大意什么关系呀?就是叫你转过来,要你不落。

  弟子:不落痕迹呀。

  徐老:不落痕迹。

  弟子:不落它。

  徐老:禅宗不执着相啊。

  上海胡居士:所以我也上当啊,我那我时候跟师父的时候,师父就问我来,某师都在,他都问我了,师父就讲,我跟你讲个公案哦,拎草鞋啊,等妙两觉拎草鞋。

  徐老:嗯,拎草鞋。

  上海胡居士:公案,哎呀,我一听我住了,我就回答了,一回答出来我就觉得不对了,要么就这么回答,拉过师父那么一背就是了。

  徐老:嗳。

  上海胡居士:或者你把那个草鞋把它这么一丢,是吧

  徐老:嗳,对对。

  上海胡居士:所以禅宗破你各种各样的执着。

  徐老:对对,不要执着,不要落到圈套里边,你不要上当。

  上海胡居士:两头不能落。

  徐老:嗳嗳。

  上海胡居士:叫两头不能落,两头不落。

  弟子:徐老师,我也那点出息,我修心中心多年了,这次打了回七,而且那七中,有的时候也能达到持咒就是确实没有妄想了,只是咒了,有的时候居然有一次持续了有两个钟头没有妄想。

  徐老:没有妄想。

  弟子:就只是咒,但是就这个身感我总是有。

  徐老:还没化空。

  弟子:就这个身感总是有。

  徐老:你毛病出在一个化空。

  上海胡居士::你执着化空,所以不能化空,刚才我的公案讲得就是这个。

  徐老:什么时化空呀?就不对的。

  上海胡居士:你执着化空,你见不着性。

  弟子:对,我执着有…

  上海胡居士:见性的事情,水到渠成。

  徐老:嗳,水到渠成。

  上海胡居士:嗳,水到渠成。

  弟子:我这水怎么老不到渠老不成。两个钟头,老是有自己。

  徐老:你这个毛病出在什么地方呢,你听我讲一讲啊,就元音老人两句话,反复的把它考虑,一个就是一念不生。一念不生,了了分明,他说了很多次的,这句话。一念不生、了了分明是什么东西,你参这个境界。见到自性了嘛,就是这个东西,就是这个境界。

  刘居士:上师那会不是总是要求学人,不但身心、连世界都彻底消殒了,才算彻悟、彻证的吗?

  徐老:他讲话没有办法,上师这样讲。

  上海胡居士:只好这样讲。

  徐老:他不这样讲怎么办,哦,你不要化空这又不好讲,但真正的化空啊,你有化空之念就不化空,对吧,你有化空一念。

  刘居士:我这有一次,就是坐得好的时候,一念不生的时候,只是咒了,一念不生的时候,自个觉得这边的胳膊没了。

  弟子:(觉得)胳膊没了,我这自个觉得越来越不执着了。

  上海胡居士:化不化空呀。

  刘居士:就没那么一会胳膊,还得等身体没了,结果等了半天,还是没怎么样,最后拉倒吧,又想起事来了。

  徐老:又想事了。

  刘居士:有个师兄弟他强调这一点,经常问我,虽然我没有妄念,但是我没空,我知道我在这儿打坐,而且我的身感。能不能以这个来定我是不是能有所悟了。

  徐老:不是的,你问他,什么叫化空?

  上海胡居士:化空也不可见,不可得。

  徐老:化空也不可执,无所得。

  上海胡居士:嗳,无所得。

  徐老:无所得。

  上海胡居士:化空也无可得。

  徐老:无智亦无得嘛。《金刚经》有句话:“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少法可得。你们要问我坐了,什么时候化空?为什么没化空?还在计较分别。

  徐老:现在,最重要的哦,刘居士,你常有一念不生的时候吧。

  刘居士:哦,有、有。

  徐老:一念不生的时候,你还知道吧,知道我这个了了灵知有没有呀,不是好象木头,石头一样的。

  刘居士:嗯,不是木头、石头,对对。

  徐老:嗳,对吧。

  刘居士:对对。

  徐老:不是木头、石头,这是什么东西?一念不生,但是不是木头、石头,什么东西?这很简单嘛。

  刘居士:对。

  徐老:你要参一参,假如你还没有想通的话,你把这句话参,是什么?

  刘居士:不过徐老师,我觉得象这句话,我早就参明白多少年了。

  徐老:你实际上都在分别,并不是在观照,在分别,所以始终跳不出来。

  刘居士:徐老师我跟您说个小笑话。这回我打七,我闹了个笑话,我下了坐,我一念的时候,我只剩下咒了,一点别的妄念不起。念的时间非常长,有两个钟头,没妄想。我想,哟,这可是个好时候,我说在这时候,您看古人经常会有这个情况啊。啪,落个什么东西,

  一惊吓,这时候彻底呈空了。是不是?

  徐老:不理,还是。

  刘居士:当时特别想有一个声音吓唬吓唬我。

  上海胡居士:这都是妄想的。

  刘居士:这时候巧了,我打坐的那边有一家装修呢,他把那个板子拼命敲打呢,啪,一下子,结果吧。

  徐老:追求这个境界。

  刘居士:真有这个境界也不对,人家古人吧,这一响,啪,身心世界彻底消殒了。我这正坐念着好的时候,他这一响吓我一跳。

  刘居士:您说,我这和古人怎么这么不相同呢?同样是响,我这毛病出在哪?

  徐老:你在追求境界,这追求境界永远见不到性。

  刘居士:啊,对。

  徐老:不用追求这个境界,佛性是人人相同的,各人生理、环境、因缘,都不同的。所以说不要追求,一去追求了,就是妄心。

  刘居士:对对,我有的时候是研究。我研究我现在快要到什么现状。

  上海胡居士:你说古人,古人也是这么过来的。

  徐老:嗳,古人也是。

  上海胡居士:因缘俱足的话,“啪”的打开了,也是有一个因缘,这样积累过来的,可是一下子你没把握,不然一触就行了,也是第一次,有第二次,第二次不行有第三次,第三次不行再第四次,到一定时候你就打开了。

  刘居士:是那么回事。

  上海胡居士:你根本不要执着。

  徐老:现在呀,刘居士,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这样也不对。这样说话是形容的话,也是形容的话。

  刘居士:也是形容。

  徐老:现在呢教下的话,把虚空粉碎喻来见性。虚空怎么粉碎呢?不然怎么是虚空嘛,这不好执着。

  上海胡居士:对弟子某说:你多亲近大德很重要,听老师解释问题得到解决。

  徐老:交流,互相交流。

  上海胡居士:对保定弟子说:嗳,多亲近大德,他的价值很重要啊。

  弟子:对,对,到时候接触亲近。

  徐老:我也不是都知道的,一知半解,大家互相交流呀,大家交流,大家交流商量。

  王居士:我刚一修法,在打百坐的时候,在百坐之中有一次在打坐的时候,就象书上说的什么妄念也没有,前念已断,后念也没起,就只是咒,后来念着、念着连咒都没有了,就是待得特别清楚,心里的感觉都没有了,觉得特别透亮,大概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吧,后来就突然想起来,怎么不念咒了,嗳,就过去了,当时…

  徐老:你修心中心的?

  王居士:嗯。

  徐老:修过千坐吗?到现在。

  王居士:嗯,有两百多坐了。

  徐老:两百多坐,修两个小时。

  王居士:哦,对,现在加到四个小时了。

  徐老:四个小时。有段时间就这样子。

  王居士:嗯,就那次时间长,别的时候时间都短,有的时候十分二十分钟。

  徐老:时间长短不管的,只要认识,见性就是认识。

  王居士:后来又跟别的师兄探讨这个问题,他们说,你当时得认知才算是,是吧?

  徐老:嗳,对,认知它,认知就是自己体会到,哎呀,这就是我的东西。你一念不生,但不是跟木头石头一样的,什么事不知道,(而是)都知道的,了了分明的,这就是你的佛性,不要客气,没有客气的。

  王居士:那个时候也是,是了了分明的。

  徐老:了了分明的,就是你的本性,就用不着客气,但是一定要一念不生,这个不是妄念,不是妄心,不是顽空,不是断灭空,不是豁达空,这就是你的本性。假使一念不生,还有无记,无记空也不对了,这就不对了。

  王居士:他们说要是等过去了就不算,是吧?

  上海胡居士:哦,这是不行的,当下,认知把握你自己。

  徐老:当下认识,嗳,当下认识你的…

  上海胡居士:不是过后,人家帮你解释,这不算。

  王居士:是,当下就是,在我就体会到么,哎呀,这没念咒,这一瞬间同时就觉得,这就是。

  徐老:哎,一瞬间,就是一瞬间。

  上海胡居士:这里面你还是吧,还有个念咒在呢,什么叫念咒呀,还有个念咒在呢,不行还有个念咒在,它就不行了,还有个念咒在。

  徐老:前念已灭,后念不起,中间是真空的,等于两边不执啦,中间真空的,就认识它,就体会它,哦,这就是我的东西,你认识它,不要有意识的分别,来自于思维的觉受,哦,这是我了了灵知,灵知了了也可以,了了灵知也可以,也可以叫灵知不昧,不是木头、石头,是不昧的,这就是你的本性,不要怀疑的,用不着怀疑的。

  上海胡居士:因为你这当下…

  徐老:各人各人境界不同的。

  上海胡居士:感觉咒你不念了,这个就是你有念了,后念已经起来了,后念起来你再去认识它,这个就不是了,那后念就起来,这后念没有起来之前当下你要认识,就是。

  徐老:当下就是,这是什么?

  王居士:后念起来,就只是再去体会一下,刚才那个境界啊,那个就是,那也错过去。

  徐老:已经过去就过去了,过去的还是妄想嘛。

  上海胡居士:你这个咒,哦哟,我咒没念了,念头已经起来了,你这个念咒的念,念咒的念头已经起来了,所以她这什么情况呢,前念已断,后念未起,直下就是。

  徐老:悟在当下。

  上海胡居士:当下。

  徐老:这就是悟在当下,要当下就开悟,不是过一段时间叫开悟,过一段时间回想都是妄想。

  上海胡居士:回想都是妄想。

  赵居士:当下看一看,就说当下就是知道它了,见性的时候会了。奥,那就是,连那个“是”都不行。

  徐老:这是智慧的观照,它不是妄心的分别,这时候两个是不同的,不然的话你智慧观照也没有,没有用啦。

  苏居士:对。

  徐老:有体没有用,这个是作什么用呀,见到它也没有用了,所以用跟体要分别的,体用合一,即体即用。如果是妄心的话,体有了,它还要起妄念了,这是妄心,没有用的,不起妙用的。妙用妙用,不粘牢就是妙用。妙么,粘牢就不是妙用。

  赵居士:初学刚用功的人跟已经证到的人,用功的时侯有没有差别呢?

  徐老:见到的人跟用功没见到的人啊,这当然有差别了。

  赵居士:初学的人跟已经见到的人。

  徐老:嗳,已经见到了。

  赵居士:初学的人他也觉得明白这些事,他做功夫的时候跟证到的时候有没有用功的区别?

  徐老:平常的时候他粘不粘,碰到一些境界,粘起来了,这都是没有开悟的。因为碰到境界无所住,无住生心,无所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嘛,无所住的,心里很自在,这就是开悟的境界。但这两个差别当然很多的,很仔细的。有些人他实际上开悟也有的,比方我在睡觉的时候,没有,现在人,一点念头也没有,实际上你这个时候能抓住它的,一把擒住,也可以见性,所以说方法很多的,不是一定要佛法才见性,孔子、孟子,孟子都讲浩然之气嘛,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浩然之气呀,实际上就是见性,但他不学佛法的,所以见性不在佛法不佛法,不学佛法也可以,无有少法可得,佛法也没有的,佛法也是善巧方便,所以佛法皆非佛法。到这个时候,主要是体悟、观照,观照的力量越大,见性越明显,不是识神分别,一分别就不行了。

  刘居士:徐老,他刚才说的是这个意思。他说见性之后,就是证悟之后再去继续做功夫。跟凭这个理解,哦,是,然后继续去做功夫去。这两个做功夫有没有区别?

  胡居士:他说一个是理悟,一个是亲证本性证悟。这两个悟,悟了以后,下面做功夫起修嘛,做功夫是不是一样的?

  徐老:哦,做功夫起来呀,我告诉你呀,在教下,是理悟的。在宗下呢,是要事悟,事上悟。实际上主要的还是要事悟,因为理悟靠不住。比方举个例子,天台宗里面(六即佛)呀,有一个叫名字位,名字即佛呀。名字位,实际上已经开悟了,他开悟什么东西呢,“哦,自性是佛,人人都能成佛的。”他这个明白以后呢,就是作为开悟了,但是实际上真正开悟呀,不是,要事上开悟,理上开悟不是,理上开悟是依文解义。依文解义,叫理上开悟。亲自见到这个东西,就是开悟。所以不同的,因缘也不同的,因此呢,天台宗这个叫名字位。实际上大彻大悟,大开圆解,教下叫大开圆解,宗下就叫彻悟本来,本性彻悟了,但也不同的。那么理与事的关系上,讲起来最主要的还是理事不二。事上得通得过去,理上也要通得过去。只是理上通得过还没有用,理事要不二,就对的。

  刘居士:实证的人跟从理上悟的人,他们两个做功夫的时候,继续向前修的时候,做功夫的时候是不是一样的,有没有什么区别?

  徐老:这就是…

  上海胡居士:他讲,真正实悟的人和从理上认识这个悟的人,作功夫上,是不是一样?

  徐老:做功夫。

  上海胡居士:嗳,理上开悟了,就是讲,理上已经认识了。

  徐老:嗳、嗳。

  上海胡居士:但是呢,有一个是实际功夫,实际上已经开悟了,已经证到开悟了。和理上开悟的、有修行,炼心的话,有什么不一样?

  徐老:哦,我的看法啊,事上证悟跟理上证悟有些不同的,理上证悟,大多数都是有依文解义相。

  刘居士:依文解义的。

  徐老:理上开悟的呢,大多数都有依文解义的相。事上开悟的呢,他是真正的功夫。事上开悟也有理、事不同,理上修明白这个自性,叫理悟。事悟就是经过打磨以后,就各种境界他都不粘了。

  刘居士:哦哦,他不粘了。

  徐老:这是事上的,最后这个理事不二,理跟事是一回事,不是两回事。两回事呢,实际上《华严经》的四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四个法界都不同的,理事无碍跟事事无碍又不同的,这境界又高一层。所以总的来讲,还是要从事上能够包括理上,理上不能包括事上,就这样子。

  胡居士:徐老师,您比方说这个人他见性了,见性以后就是说也不能住在那个性上,当他保、任的这两个过程,那么他保的过程当中,是不是他时时刻刻他还要认识这个本性,念来了不睬它、不理它。

  徐老:对。

  胡居士:这样子,他不是还是有个性可保呀,怎么样才能做到不住那个性上去?

  徐老:这也很重要。开悟,禅宗破初关就是明心见性,开悟了,明白了,明白了以后呢,他就是要破重关,破重关呢,就是保任。保任,习气来的时候,保护它,保护本性,任它,就是不要去理它。不取不舍,这保任两个字分两个阶段。一个是保,一个是任。保就是保护它,我见到了,啊,见到本性,本性要保护它,任它呢,就是烦恼来的时候呀,无所不是,一切都是随缘自在,就是说任,那么这个做功夫的时候当然回光返照不可少的。所以叫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呀,不好离开这个东西。但这个东西呀,要认识呀,未悟的人跟已悟的人,认识不同的。已悟的人,他是智慧,未悟的人,他是识神分别。保任的时候呢,还有一个回光返照,时时看,所以大事未明呀如丧考妣,大事已明也是如丧考妣,好比死大人呀,死掉了,运起来,把他料理,丧考妣,丧考妣表示用功很真切,所以大事,开悟它是不容易呀,保任也是不容易的。第二关,就是破重关,第三关就好了,叫无所不是。魔就是佛,烦恼就是菩提,妄想就是妙用,一切都是不二,没有分别,这无有少法可得,一切法皆是佛法,就是牢关的境界。

  胡居士:徐老师,是不是末后关的时候,这个佛性就也不着了。但一开始保任阶段的时候,是不是还是要…

  上海胡居士:要,要知道保。

  徐老:保任阶段你自然有种智慧嘛。我就见到本体嘛,你时时刻刻不离这个,不离这个什么东西,这个就是保嘛。就是保,就一天到晚在保的中间,但没有保的相。不着相了,因为《金刚经》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亦非法相,一切相都破掉了,我相没有,法相也没有,空相也没有。亦无非法相,非法相就是空,非法相也没有,空相也没有,三空都到底,到这时候呀,虽然当时没有挂碍,但是也不失觉照,觉照还是有。不然的话,他没有智慧呀。

  智慧还是有的,不象未悟的人,未悟的人都是妄想、分别。这时候他妄想脱落了,悟的人呢妄想脱落了。妄想不脱,他不能开悟呀,哦,这是我的本来,不认识它,主要是认识它,这很重要,一定要自我认识、自我体会、自我默契,这很重要的三关。总的来讲,能所双亡,能观之心,所观之心都双亡,妄想脱落,妄想脱落就是一念不生,你一念不生时候就是你见性的时候,他非同木石嘛,不同于木头、石头一样。一念不生不等于木头,还是了了分明。所以古人讲叫灵光独耀、迥脱根尘呀,根尘就是根、尘都脱掉了,了了分明,灵光独耀,灵光独耀就是见性的境界,这句话是百丈禅师讲的,灵光独耀、迥脱根尘呀,根尘脱落,灵光独耀,这就是智慧嘛,不是智慧怎么知道它是灵光独耀啊,这智与识本是一个东西,就粘牢、不粘牢的关系,粘牢就是识,不粘牢就是智慧。

  苏居士:徐老,净土宗见性跟这个是一样的,是吧?

  徐老:净土也可以见性,一切法都可以见性,严格来讲,凡是佛法,都讲明心见性。你不明心见性就是心外取法,心外还有一个境界,心外有样东西我可以拿得牢,心外取法就是外道。这是目前很多人都这样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当然有许多人说,我明心见性很困难,念佛带业往生,那当然也可以了。它三根普被嘛,信愿行,真心切愿笃行,信愿行以后呢,带业往生,这业就是恶业,至于过去生中还没有带着去,现在他信愿行就往生到西方,但这个带业往生呀,(接下盘)

  第四集

  徐老:但这个带业往生啊,首先说要一心不乱的,什么叫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心乱也不能往生,下品下生也讲心乱也不能往生,你心已经乱了,怎么能往生呀,他障碍了嘛,那么他怎么能一念不生呢?临终的时候,因为造种种的恶业,五逆十恶(的人),应该到地狱去,但是他就是听善知识的话,万缘放下,一心念佛,念十句话,“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十句话就往生了,这个时候他就是一心不乱,后来他又要乱了,这是另外一回事。往生的人要一心不乱的,所以这事还是很重要,往生、不往生要看你心乱不乱,心不乱以后就往生,心乱就不能往生。

  苏居士:您说他没有乱…

  徐老:嗳!没有乱,你说没有乱,就往生了。这个道理,台湾一位叫李炳南的居士他讲过这个话。我在《般若花》上一篇叫《净宗讲话》,我也引用他的话,特好,这个道理,《净宗讲话》里面有啊。多数讲的,临终的人一定要一心不乱,也就是心乱你就不能往生。那么五逆十恶(的人),听善知识教导以后,他万缘放下,都是一心不乱,一下子带业去了,去以后往生西方,但去了以后,生凡圣同居土不是到方便有余土,带业。净土法门很好的呀,它也可以明心见性,也可以带业往生。别的法门都是只能明心见性,能带业往生没有的,带业往生只有净土宗有,别的都是消业的。

  苏居士:净土宗也要消业。

  徐老:也要消业。

  苏居士:尽量消,实在消不完…

  徐老:我告诉你,关于消业往生与带业往生,李老师[元音老人,编者注]也是有一篇文章的。实际上也可以消它一部分业往生的,也就带一部分业往生。要去的人,比方我去的时候是凡夫的,往生了,往生你都消业了吗,没有消业。但是呢,你说没有消,没有消怎么能往生呀,所以消些业障也带着业障,一部分带着,一部分消掉。

  苏居士:尽量的消,实在消不掉的,带着往生。

  徐老:带业往生,还是带业往生。但带业往生有一个条件,叫“信真愿切”。

  苏居士:信要真,愿要切。

  徐老:信真愿切,信真愿切!

  张居士:徐老师,平常打坐的时候就念心中心咒,然后坐下持一句佛号,这样行吗?

  徐老:要心中分明,你现在修心中心,你现在没有满(千座)吧?

  张居士:嗯。

  徐老:修心中心为主。

  张居士:哦。

  徐老:念佛法门作为有空的时候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都可以念,法门无量誓愿学嘛,但主次要分明。有许多人他主次不分明,又是念“阿弥陀佛”,又是修心中心,两面都落空了。一定要主次分明,一段时间我以修心中心为主,一千坐以后,我以修念佛为主了,那就念佛了,修心中心作为帮助,定力不够了我就修去了,也可以的,那个时候呢,就是以念佛为主了。现在暂时还是以心中心为主,这样容易进步,容易得定开慧,你不当它主要功课怎么开慧呀,修的时候当它主要功课嘛,这主次一定要分明。嗳,可以的,念佛也是可以的。

  王居士:有人说坐上打开的那时候,总是有坐上坐下吧,打开的时候就是虚空粉碎、大地平沉,然后这个什么都看不到了,也听不到了。有人说呢,这时候也能看的也能听,只是不粘着了,这两种说法哪个对呀?

  徐老:应该是了了分明,叫寂照。寂照,《六祖坛经》里有句话:“不离见闻缘,超然登十地。”不离见闻缘,能见、能闻,不离这个缘的,得到这个解脱的境界。我的师父王骧陆居士,他也讲的:“不是不见,不是不闻。”有这句话吧。不是不见,不是不闻呀,见闻了了、不着见闻,不要执着就是了。不要粘牢,主要还是不要粘,见还是见,闻还是闻,粘着就是等于凡夫,不见不闻那是等于无记呀,这是无记,不是了了分明。

  张居士:上师有一次他说在去邮局上班的时候,然后突然就身心都消陨了,他那个情形中,是看不见了,还是一种不粘着的一种境界。

  徐老:不粘着,主要不执,主要不执,一切佛法最要紧的就是不执牢,应无所住就是不执牢,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是不执牢,不执着最重要。就是粘牢、不粘牢这问题,很简单。你粘牢就是凡夫,不粘牢就是佛菩萨,做下去,很简单、很简单。

  徐老:我也随便讲讲哦,讲错了大家可以批评。

  (众弟子怀感恩之心,更加谦恭)

  徐老:佛法是大海呀,很深的,是吧。

  刘居士:有个人他想问,如果修了三千坐了以后,还不悟,还怎么修啊?

  徐老:我告诉你啊,修了三千坐,有个师父来,他也跟我讲的。有个老太太,修了三千坐,还没有见性,所以就叫她不要修,为什么叫她不要修呢?因为三千坐不见性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她的慧根不对,当然修心中心法的不是每个人都好修的,要有智慧的,如果根性强的就可以修,所以她不见性就是根性不相当。还有一个原因是,没有人指点她,她就是三千坐没有见性,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修三千坐,二千坐,修了以后呀,可修、可不修,什么原因呢?有许多人,他虽然没有见性,但是照这个法门修下去,他一定见性的,因为他定力很强,两个小时,再又是无相又是无住又是无念,而且三密相应,所以他一定见性。一千坐还没有见性的话,一个,没有人指点他,要指点他,一个人呢叫他不要修,修别的法门,要调换,所以这个可以修,也可以不修,所以一千坐以后不修没有关系,功夫就在坐下,坐下就是悟后起修,还要修呀,不是坐上修,所以讲,多修了以后呀,法执,还是我这个法最好,心中心法最好,这句话是外行的话,没有好坏的呀,所以这个时候也就是不修也没有关系,法无定法嘛,无有定法如来可说,都可以转换的。我有个《六祖坛经》“序”里面讲到这句话,法无定法,可以调换,到一定的时候不相应,就换,马上换,不换的话你耽误时间了,有些人胆小,不敢换,不敢换你修下去没有路了,你不是要换吗?换了以后你穷则思变,变化了以后就出来了,穷则思变,变则通嘛,所以这个天台宗嘛,有这个话。

  刘居士:徐老师,比方说以后吧,我打算我也不管它悟不悟了,我就把心中心法作为一个往生西方净土的法,永远修下去可以不可以?

  徐老:第四印就是这个法,第四印可以往生西方极乐。

  刘居士:我永远修下去,修到死为止,可以吗?

  徐老:可以。你修下去,以往生西方为主,第四印。实际上你不要求明心见性,倒可以明心见性,你要它明心见性,永远不能见性。你一念挡住了,阻碍了,所以你最起码有份的,你不是没有份呀,你不要自己以为我没有份,不要想,哎,不要这样想。

  刘居士:比方说我不想开悟了,修心中心我就为了生西,可以吗?

  徐老:心中心一直修下去,可以的,可以。这完全可以,这《大藏经》里有的嘛,可以求生西方。求生西方,你可以回向加上八句话也可以,自己加上几句也可以,临命终时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广度众生,加上这句话。

  刘居士:还念咱们那个净土法门那个回向偈?

  徐老:也可以。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刘居士:也可以。

  徐老:也可以,这也是往生西方极乐,这可以的,可以,那么这样子呢就是,弥勒菩萨的咒不念不要紧。

  刘居士:哦,对对。

  徐老:你到西方去了嘛,不要生到人家家里面、兜率天嘛。

  刘居士:每天都念往生咒49遍,就这么修了。

  徐老:你是念往生广咒还是往生咒呀?

  刘居士:哦,往生广咒。

  徐老:念广咒也可以,往生咒也可以。

  刘居士:哦,往生咒也可以。

  徐老:一样的,广咒也可以。

  刘居士:哦。

  徐老:咒呀、经呀都没有好坏的,这个主要的是你心定不定。定的话呢,念起咒来就力量比较大。心乱的话,什么咒也都不起作用了。最重要的还是恭敬、一心,最重要。

  (众弟子都感恩且开心的笑了。)

  徐老:有这种小法会,还是很高兴的哦。

  弟子:对,对。

  徐老:有这种小的法会,所以我们在家的人……

  苏居士:那师父再问一下,我也修净土,你们都修心中心,我修净土,我要明心见性见不了,那我怎么办,我是不是可以改呀?

  徐老:什么见不了呀?

  苏居士:就是说我没有彻悟,证不到念佛三昧,我虽然修了很长时间也证不到,那怎么办?

  徐老:你如果这样修下去的话,一定证念佛三昧的,一定的。因为一心不乱嘛,你念到后来妄想少了,由多到少,由有相到无相,最后心佛一如,能所双忘,就是见性。我所以跟你讲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用不着其它方便,心可以开开呀,这是菩萨讲的话嘛,是吧。

  苏居士:如果根机要是不行呢?

  徐老:根机要不行就带业往生也可以嘛。

  苏居士:那个只是最后一招。

  徐老:所以这个净土法门好就好、妙就妙在这个地方,修净土。但你也不要把自己看成太浅嘛,好象我根性不行啊,我不能见性,不要这样想。众生、每个人,众生都是佛呀,人人都有佛性。在《华严经》上(记载),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呀,他讲过一段话,他说:“奇哉、奇哉”,很奇怪,很奇怪,“一切众生都有如来的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而不证得”就是这句话,“如果离开妄想执着,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皆得现前。”所以这句话对我们讲很重要。第一个,每个人都有佛性,一切众生都有如来的智慧德相,这是一个。第二个,我们的只管放下、恒心,就四个字:妄想执着。所以其实不管你修什么法,对治的放下就是四个字,对治妄想对治执着,不要妄想执着,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证得,很简单,妄想执着去掉我就证到佛性了,这个话他讲得很清楚吧,因为如果离开妄想执着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皆得现前,就现前,这句话很有力量的,所以说修行并不难的,主要治“妄想执着”,四个字,就四个字可以了,就是我们的功夫,当然,治妄想执着也不是简单的,妄想有贪、嗔、痴,贪名、贪财、贪色、贪利,贪很多,所以,你不要给它看得太复杂,也不要看得太简单,总的来讲妄想执着是敌人,只管放下很明确,很明确的,这是华严会上佛讲的,这句话《华严经》里有的。

  苏居士:那师父,还是修这个。(弟子结手印请师指导)

  徐老:对、对,这样对极了。

  苏居士:就这样,对吧?

  徐老:就这样,对。

  苏居士:这样对,是吧,那这样呢?

  徐老:这样叫法界定印,这样叫弥陀定印。

  (师教手印)

  苏居士:弥陀定印,哦。

  徐老:法界定印,诸佛菩萨入定的时候就是法界定印,你一方面修也可以……

  苏居士:打坐的时候我是单盘,可以换腿吗?我现在右腿压左腿,是不是有……

  徐老:最好不要换腿,换腿以后,动了以后心就不定,最好不要换腿。

  苏居士:我现在右腿压左腿。

  徐老:不过你打坐呀,要坐一个小时。

  苏居士:有时不到一个小时。

  徐老:一个小时更好,一时以上还是可以的,再短恐怕力量不够。

  徐老:无有少法可得,一切法都是善巧方便,都是善巧方便,无有实法的,到一定的时间(方法)也不要,一切方法都用不到的,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嘛,《金刚经》不是讲了嘛。所以修行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无有所得的,菩提也无可得的,一切都无所得,无所得以后,也不求开悟求见性呀,这样子才是真正得道,无得之得,才谓真得,不是没有得,没有得我们修行没有用啦,但是你不能住有得之心,这很重要的。心,也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二祖因为他不可得,他做祖师了,二祖呀神光大师。

  苏居士:老师我再问个问题,就是您刚才讲教的那个可以消灾那个咒,这个念的时候就是念咒一样,就是“嗡嘛呢呗美轰”,

  徐老:“嗡嘛呢呗美轰”,它有三种读音,一个“嗡嘛呢呗美轰”,一个“嗡嘛呢怕玛轰”、 一个嗡嘛呢巴弥轰。

  苏居士:我喜欢念“嗡嘛呢呗美轰”。

  徐老:都可以的。

  上海胡居士对保定胡居士:……还有微细的,微细的烦恼,但你要看到,你要知道,这就是我的本性,你不看住就跟境跑了,跟境界牵走了,那就不得受用了。你比方说观照,刚才师父也讲了,……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要观照,观照以后不跟着跑,…..修佛的整个过程就是这个样子,……到后来很平常的不是嘛?……吃这个茶,你天天吃这个茶,你就不执着,你要不执就打成片……

  胡居士:天天在空气中不觉有空气。

  徐老:平常心就是道。

  上海胡居士:到最后,饥来吃饭困来睡。

  苏居士:老师,修心中心要灌顶加持,象我修净土为什么不灌顶加持?

  徐老:它不是密宗嘛,净土法门,都是不加持。

  苏居士:加持有没有好处。

  徐老:修密宗是要加持的,就是有些大法,不加持不能修,这是密宗的。净土宗显宗没有这样规定的,你们参禅的也好、念“阿弥陀佛”的人也好、止观的也好,都不加持的。实际上加持也是你心理上的作用,好象得到佛菩萨加持,这是心理作用,当然越恭敬,加持力量越大,显教就不讲加持的。

  张居士:徐老师,请您再详细讲讲修心中心法坐上和坐下的要领。

  徐老:修心中心法是吧,我大概讲讲好吗?

  张居士:好。

  徐老:修心中心法的时候呢,上坐以后呀,四归依之后,就念就念心中心咒,念的时候万缘放下,一个就万缘放下,什么都不想,也不想求开悟,也不想求见性,就是耳朵听,心起唇动耳听,喊不出,心起,嘴动,耳听,嘴动的时候金刚念,不要大声念,大声念容易伤气,金刚念了以后呢,就痛的时候特别第二手印很痛啦,这就很痛,这痛的时候呢,你不要想到痛,想到听这个咒,“嗡吧啦吧啦……”这咒念下去手就不痛了,你痛的时候是业障把它拨出来了,是好事情,并不是坏事情,痛过一阵子以后呢,就不痛了,就不会痛,那么这样子呢死心塌地,艰苦奋斗,两个小时,把它冲过去,两个小时以后,第一次最要紧的就是要两个小时多一点,以后呢也不能少于两个小时,坐好以后呢,那么,回向下,回向以后再顶上念咒念十五遍,散印,散掉,这是说坐上。坐下呢,有两种功夫,一种功夫呢,坐下不能起观照的话,还是念咒,“嗡吧啦吧啦……”好比念六字大明,念“阿弥陀佛”一样的,持咒不断,还有种呢,能够观照的话,有一个妄想脱落的时间,那么起观、回光返照一下看自己的本来面目,明白这个了了分明,一念不生的就是我的本体,以后就行住坐卧观照这个东西,随时观,多观,越多观越好,最好是常寂常照,一方面寂然不动,一方面照,观照分明,常寂常照以后呀,那么这个心越来越定,定慧俱足,定帮助慧,慧帮助定,这就是保任,这是坐下的保任功夫,一直到一千坐满了以后,你就是不坐也不要紧,不要再坐了,那么到这个时候一定可以够明心见性,主要是要有人指点,没有人指点有时候自己不认识,有人指点的话一定可以明心见性,所以一千坐以后可坐可不坐,坐坐也可以,不是绝对不好坐,但是基本上不要坐了,就是坐下用功夫也可以,坐下用功夫的办法呢,跟禅宗跟净土宗都是一样的,与自己奋斗,修行不跟自己奋斗不能够达到进步,也不会得定的,所以许多的人修行没有得到好处,就是因为他坐下没有用功。奋斗的时候,处处与自己过不去,与自己打交道,我这习气本来要做的(事情),一定要不做,与习气反对,很重要、很重要!只是修行不改变习气的话,永远不能见性,永远不能得定开慧,这是很重要的,不管修什么,就是修净土宗也这样,一面念“阿弥陀佛”,一面就是跟自己习气斗争,处处与自己反对,与自己过不去,与自己斗争。佛在《四十二章经》上讲“如一个人与万人敌”,一个人跟一万个人打仗,要有这功夫,这是佛这样讲,都是处处与自己过不去,不是随随便便的过去,上坐修了,下坐没有修,这样不容易进步的,大体上这样讲讲。

  苏居士:老师,能够让我修这个六字大明,我也看过这个书,祖师讲最好是加持加持比较如法,对吧?

  徐老:对、对。

  徐老:这也是观世音菩萨慈悲加持,得到加持以后…[此处录音不清晰,编者注]

  徐老:六字大明咒,可以灌顶,也可以不灌顶,也可以的,它因为很简单,现在灌灌顶当然更好了。那么你修的时候可以治毛病,也可以得定开慧,也可以这个明心见性,消灾免难,都可以的,你们书有吗?六字大明咒修法有吗?

  刘居士:有。

  徐老:回去复印一下给他。那么两个法一起来,念“阿弥陀佛为主”,这个作为帮助。

  苏居士:增加一个。

  徐老:嗳,加一个。

  苏居士:这个法呢,您简单说一下,然后回去再看书,好吧?

  徐老:嗳,对对。

  苏居士:这个怎么做法,

  徐老:就是,你先把它印结好。

  苏居士:这个就这么结是吧。

  徐老:嗳,对的,对的,弯一点。

  苏居士:这个,弯的。

  徐老:嗳,莲花,莲花开敷了,放在胸前,放高放低放近放远,看自己舒适,舒服点就可以了,就是念“嗡嘛呢贝美轰”、“嗡嘛呢贝美轰”宝贝的贝,美丽的美,“嗡嘛呢贝美轰”……耳朵听,嘴里念,金刚念,不要出大声,小声念“嗡嘛呢贝美轰”自己听得到,别人听不到,两个耳朵听,一听以后就妄想就歇下来了。我们修行,主要就是歇妄想,妄想歇下来。你们知道,现在的功夫主要就是把妄想歇下来,妄想歇下来以后,就是一个了了分明、一念不生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本来面目,很简单,但是你妄想不歇下来,这个识神,不认识它,你歇妄想以后,不去管它,一些境界来了,烦恼来了,光明来了,都不要去理它,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念这句话。那么修好了以后呢,你一般修一个小时也有,先半个小时,以后一个小时,这样子呢,可以治毛病也可以治,灾难可免,可以得定开慧,还可以明心见性。得定开慧,那么有什么灾难呀,家里面烦恼的都可以慢慢慢慢都可以消掉,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心咒,观世音菩萨跟历劫许多佛,成佛的时候就有这个咒,这个《大乘庄严宝王经》里有的,所以这个法是最简单,也是力量很大,这个法门。你有机会灌顶当然更好,你实际上你有自己人呀,(不灌顶)带他一起修这个法,你可以教他,可以教他修这个法,没有关系……

  徐老:那种境界就是《金刚经》的境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着相,无相、无住、无念,三无境界。

  苏居士:徐老师,我再问您一个问题。我刚入佛门的时候呀,也是一个密宗的人带我,修虹光,修黄光,大圆融,我记得怎么练,这个时候不要练,是吧?

  徐老:对,这个叫有相法,西藏有许多修法都是有相的,我们是无相的,我举个例子跟你讲,我们修行呀,都是万法归一,把一切妄想归到一个咒上,这一还不是真的,一还是不过把妄想归到一个境界、到一个地方,一也要归空,那么我们这个修法,也是归空,万法归空,不是万法归一。先要修到万法归一,一再归空,分两步走。我们一步到位,就这样道理,就这样讲,一讲就清楚。

  刘居士:徐老师您说,李老师[元音老人,编者注]说过的正打坐见性的那会儿,山河大地,身心世界,都彻底消陨了嘛,是说的这一切东西都不见了,那耳朵一切声音也都听不见了,眼一切都不见了,就好象聋子、瞎子一样,一切全不见了呢。还是一切见,只是不着这东西了,只是这一切都了见,一切在心上是无住的状态。在这种无住的状态下一切见,跟一切如同不见一样,他是这个意思呢,还是真的跟那个瞎子、聋子彻底看不见了呢?

  徐老:这个昨天我也讲过了,王骧陆居士不是有篇《悟心铭》吗?他不是讲“不是不见、不是不闻,了了见闻、不着见闻。”了了见,了了闻,但是呢,不执牢这个见闻。所谓破,就是不执、不执的,不执着。茶杯,还是茶杯,但是我没有分别它是茶杯高的、低的、大的、小的,冷的、热的,我不分别它,但是呢,茶杯还是看到的,现在听到外面有声音,我听到,但是我不去跟它跑,不随念流转,念起不随,所以这个东西对的。什么不看见、不听见,这是无记呀。

  刘居士:那个正打坐见性那会儿,虚空粉碎、大地平沉,那会儿刹那是不是什么都不见了?

  徐老:也不是什么不见,都是,心里空了,哎呀,我这身体好象没有了,实际上身体还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存在但是心里没有挂碍,未有离剥,离剥就是,剥起来呀。

  第五集

  徐老:他这个时候是心里没有挂碍呀,没有离剥,离剥就是这个剥起,剥起来呀,剥起来叫离剥,不离剥就是不挂碍的意思,不挂碍,没有什么事,就是化空了,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化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凡夫是断灭,不是断灭了,你这化空不能误解为断灭,断灭顽空,顽空、断灭空是不对的,化空了以后还是了了分明,还是真空还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空有不二,这境界是对的。

  刘居士:也就是那会能见,能闻。

  徐老:能见能闻,不执见闻,不执。

  刘居士:哦~不执,不执见闻。

  徐老:不粘牢,不粘起来。

  刘居士:不同于瞎子聋子。

  徐老:不同于瞎子聋子,所以我昨天讲的,六祖,他讲:“不离见闻缘,超然登十地。”不离开见闻这因缘,照样见照样闻,但是呢,他得到解脱了,证到十地菩萨的位子,这点很重要的。

  刘居士:对对。

  徐老:不是断灭,你体会不是断灭,但是也不是凡夫境界。

  刘居士:哦

  徐老:凡夫执见闻,他不执见闻,不然那个呢,没有了,东西也没有了,虚空也没有了,都破碎了。实际上呢,《楞严经》有句话,叫“静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

  刘居士:“寂照含虚空”。

  徐老: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寂照含虚空”,这就是“寂照含虚空”呀,虚空还在它包含里边,光通达,静极了以后呀,这个自己的光明遍照法界,大圆光嘛,自性还有光明的,光明遍照法界以后呢,这个寂照,由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含虚空,虚空也它包含进,虚空小,它再还更大,比虚空还要大,叫寂照含虚空,包含虚空,它寂照含虚空就是说明这个虚空比它还小得多,这样说明我们自性广大无边呀。

  刘居士:徐老师,您看这个,昨天那个这个居士他问了下,我再重复一遍,就是元音老人在他的著作《佛法修证心要》里,谈到了他的经历,谈到有一年他在四川路上走,四川路特别乱。正那走着,走着走着时,“啪”突然一切都消殒了,但是忽然起了一念:哎呀,到邮局了,自己一看自己走到邮局门口了。

  徐老:到邮局门口。

  刘居士:这个是自己走过去的,还是神足通过去的?

  徐老:他这里没有讲神足通,不过,这些主要是化空的境界。

  刘居士:化空的境界。

  徐老:他没有执,走路不着走路想,好比吃饭不着吃饭想一样的,心里没有这回事,无心的,无心就到了,哎呀,到了,就到了。

  刘居士:走过去了。

  徐老:就走过去了,走过去了。不过,他心里都已经空了。

  刘居士:都已经空了。

  徐老:很空,没有什么,不会为了什么,为了走路呀,或者到邮局去这些念都没有。

  刘居士:在那个时候,在大街上的人他是能看见的?

  徐老:那当然的了,他这个时候不着见闻呀。

  刘居士:不着见闻。

  徐老:不着见闻。

  刘居士:他还是看见的。

  徐老:他还是看见的,但是不执牢的。

  刘居士:要是彻底看不见…

  徐老:所以那个时候还是没有时间相,哎呀,我再有五分钟,再有半个小时,没有这个相,都空了嘛,所以真如到后来没有时间相,也没有空间相,时间、空间在他身上不起作用。

  刘居士:不起作用,对对。

  徐老:比如我们打坐时入定以后,这时间好象很快,不入定的时候时间很慢,这都是一切唯心造,都是心,他这表明自己心空了。

  刘居士:对。

  徐老:心空了,心不粘着了,所以古人有句话:“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穿衣,未曾挂着一缕丝。”就这个境界。

  刘居士:哦,他绝不是说那会跟合上眼一样,什么都不见了?

  徐老:他没有讲这个话。

  刘居士:不是的。

  徐老:不是,都是化空的意思。

  刘居士:化空的意思。

  徐老:心里没有挂碍。

  刘居士:没有挂碍。

  徐老:没有挂碍,一下子就到邮局门口。

  刘居士:对对,这倒是。

  徐老:他没有时间相。

  刘居士:对对对。

  徐老:你就是走半个小时,他也一下子也能到。

  刘居士:对对,我在别的书上也看过这种现象。有一个居士,他是台湾的,他说他下了汽车之后,就往电梯门口走,他平常走到电梯那需要十分钟。他说有一次下了汽车之后,突然觉得周围的境界,好象是与我不相干了,好象是一分钟就到电梯门口了。他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他问那个师父了。这个跟元音老人的情况是一样的吧?

  徐老:嗯,差不多的,都是空的境界。

  刘居士:都是空的境界。

  徐老:也是定的境界,一面走路他一面是入定了,因为定的东西有小定有大定,小定有出、有入的,入定出定,大定没有出入的,有出有入不算入定了。

  刘居士:对。

  胡居士:徐老师,我记得93年的时候念佛的时候,在办公室,念佛念到妄念不生,佛号明明沥沥的,继续念下去,后来佛念也脱落了,佛念脱落了,这个时候,身体也没有了,房间也没有了,就感到虚虚融融,明明朗郎,一片境界,这个时候没有相,但是很清醒、很清楚。

  徐老:很清醒。

  胡居士:很清楚,很清醒。

  徐老:没断灭。

  胡居士:没断灭,自己很清楚,但是就是没有身体了。

  徐老:这个就是定相现前的时候,就是定相。

  胡居士:当初时很清楚很明朗。

  徐老:但这个时间随着功夫不同的,有时候很短,有时候长一点,到后来呢越来越长了,叫寂而常照。

  胡居士:寂而常照。

  徐老:常常的照。

  胡居士:哦,起坐以后就感到周围的环境对自己没什么影响,很清朗,很轻安。

  徐老:何其自性本来清净,何其自性本不动摇,就是六祖讲的这五句话。所以说一样的,他能够证到我们也能证到,别认为自己根性不好,别看不起自己,也不能功高我慢。

  胡居士:是的,对对对。

  徐老:这样,看不起自己永远不能成佛了,我是凡夫,永远是凡夫,你是佛,这样不想成佛了,当然不成佛了。

  胡居士:徐老师我跟您讲,经过那次以后呀,在所见所闻,不着见闻,这个理解就深刻了。

  徐老:不执见闻很重要!

  胡居士:哦,很重要。

  徐老:所以佛菩萨他一样做事、一样应付,一样招待,但他不执,不执一切境界,无心的。

  胡居士:无心的。

  徐老: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这是六祖讲的,无念,这个不是没有念,但是念上就是无念。无心也讲,叫它无相,于相而离相,不是没有相,相还是有的。于相,但是于相见到相就是离开相,不是断灭了,最重要,这是关键。

  胡居士:徐老师,您说那个时候,就把这个无形无相的,这个灵知显现,这个就是本性,对吧。

  徐老:就是本性,不用客气,这就是本性。

  胡居士:对,不是顽空了。

  徐老:不要怀疑。所以还有,主要它这个境界是老老实实,塌塌实在的,就是自己本性,你就不要客气,你客气了等于见不了。

  胡居士:一客气就过去了

  徐老:永远见不了,但是也不能未得谓得。初悟了,不要把它初悟东西就是…本来就是认识,你当它证悟也是不对的。你这讲的境界很对,了了灵知,李老师[元音老人,编者注]叫它灵光独耀,都可以的,这是形容的话,后来这句话也没有,就见到这个境界,也不分别,不计较,不是非人我,我们凡夫就是非人我,所以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一开始就讲无我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后来又讲了“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一切相都空了,“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金刚经》不是这样讲嘛,离开相就是佛,很简单的,是吧,但是你是不是真正离相,大家再说,大家再说。

  弟子:阿弥陀佛!

  胡居士:徐老师,还有上师他圆寂的时候没有确立四祖呀,那以后就是心中心法,这个传承呀,四祖呀,祖师呀,将来还会,还有可能再出现吗?

  徐老:这样子,四祖呢,他是没有确定下来人,不过法不会断的。因为传法的人还是有,比如悟德法师,广东也有人,深圳也有人,这里也有人,可以传法的。但传法的人不等于就是四祖,因为四祖他要有祖师好象五祖跟六祖一样的,传法给他,所以他虽然没有传法,但是他的法已经很普遍了,所以心中心这个法不会断的,但是四祖不一定立。禅宗五祖到六祖,以后也没有传衣钵下去,没有的,但也没断嘛,怀让禅师、青原禅师,还有马祖、赵州也都出来了,传法还是传,祖师没有了,这是因缘的关系。

  胡居士:因缘。

  徐老:嗳,因缘。

  赵居士:徐老师。上师吧,李老师[元音老人,编者注],他是哪位再来的?

  胡居士:他说是哪位菩萨再来?他问上师[元音老人,编者注]。

  徐老:哪一位菩萨,我也不知道,不过问题是这样,他就是菩萨再来,因为他做的就是菩萨的事情,广度众生,他度的人不少,深圳、新加坡、台湾、美国都有,到处都有。他自己讲,在全国各地都跑遍了。

  胡居士:跑遍了,跑遍了。

  徐老:这不是菩萨吗?荷担如来家业。

  赵居士:荷担如来家业。

  徐老:一方面他是无相、无住、无念,所以他是菩萨。

  赵居士:无相、无住、无念。

  徐老:哪一位菩萨来的,我也不知道。

  众等:哈哈哈哈。
徐老: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孔子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妄语。

  刘居士:李老师[元音老人,编者注]走的时候,而且我觉着李老师晚年,特别是在山东经常劝人,念佛吧、念佛吧,是不是因为心中心法有缘的人即将度尽的意思,是这个意思吗?

  徐老:不是这个意思。各人因缘不同,根性不同,心中心法也是应病与药,对机施教。他是什么根性,就给他说什么法。比方昨天这位居士,他念佛已经多年了,他已经有一定的念佛的功夫了,你叫他修别的法反而把他带退步了,以后证到念佛三昧还是一样的,跟心中心没有两样,心中心也是这个境界,方法不同,目的是一样的,所以我就叫他修到底,不换题目,就这个道理。你如果说,我心中心最好,叫他修心中心,他功夫就退步,他心中心不一定相应,不一定可以得现在念佛一样的功夫,这就是各人根性不同,因缘不同。

  刘居士:方法不是永远不变的,心中心作为一种方便不永远存在。

  徐老:善巧方便。

  刘居士:哦,对对。

  张居士:徐老师,那我们现在修心中心怎么忏悔呀?

  徐老:修心中心法,怎么忏悔呀?

  张居士:嗯,忏悔。

  徐老:忏悔,我把这忏悔道理讲一讲。忏悔我们每一个人因为现业障深重呀,都要忏悔,所以《普贤行愿品》里讲的,忏悔业障,要忏悔业障,但是忏悔呢,两个方面,要事忏理忏,理上也要忏悔,事上也要忏悔,事上忏悔就是向佛菩萨叩头,自己今后不造恶的事情,过去所造的我忏悔,这是事上忏悔,叩头。理上忏悔要明白罪性本空,罪是空的,罪要心造的,心有没有呀?

  苏居士:哦,没有。

  徐老:心不可得嘛,三心不可得嘛,心不可得、罪也不可得,那么明白罪性本空,这个罪就没有,“罪性本空,放下便了。”,有这句话,所以你一方面要忏悔,一方面自己要“我这罪性本空,忏悔就没有了。”不要把它再挂碍,一切唯心造,你放不下,就是挂碍,就是有罪,你放得下就没有罪。所以,以前大德有一句话“了则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没有了的话,就是债还是要还的。

  苏居士:债是吧。

  徐老:了了,本来没有的,业障本来是空的,了则业障本来空呀,未了应须还夙债。

  胡居士:未了应须还夙债。

  徐老:就是明心见性。

  张居士:还得明心。

  徐老:就明心见性了以后知道自性本空嘛,这了就是明了,不光是理解上的了,事上的了。

  苏居士:老师,问件事。他们说忏悔,事忏。有人说是要发露忏悔,就是过去做的错事自己知道的要讲出来,是吧?

  徐老:嗳,嗳。

  苏居士:要在佛前讲吗?

  徐老:佛前讲,在佛前讲出来没有关系嘛!应该向佛前讲出来。……(此处听不清,编者注)我们自己忏悔就向佛前就讲出来,但是我以后就不再造,以后不造了,不后造,那么以前所做作忏悔,六祖也讲么,“忏者忏其前愆。悔者悔其后过”,悔一悔,后面的过不造了,忏以前的罪,忏悔掉,忏掉,是这样子。

  刘居士:能不能解释一下这个问题。您看那个经书上经常说,念一句“阿弥陀佛”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可是反过来吧,佛菩萨又说,佛不能灭定业。既说不能灭定业,为何一句弥陀就把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给全灭了呢?说法怎么统一起来呀?

  徐老:这个这样子的。我们的罪业很多,八十亿劫不过是一个很小的一部分。藕益大师讲,已消的罪业好比是手上的泥土,没有消的罪业好象大地的泥土一样。所以这八十亿劫我们看好象是很多,实际上不多的,无始以来造的罪业很多,所以这个罪业,还是要带业往生,所以带业往生就是没有断掉的恶业,我来消,但消不消呢,消还是消的,八十亿劫消掉了嘛,下品上生,消五十亿劫;下品下生消八十亿劫。

  刘居士:哦,下品下生消八十亿劫。

  徐老:定业能消、不能消的问题。定业可消,也不可消。

  刘居士:哦。

  徐老:为什么叫可消?可消呢,也不可消。我念佛、我求生西方,我本来堕落的,现在念佛求生西方去了,定业不是消掉了嘛,定业可消嘛,不然是定业一定不能消,那你不能往生了,念佛也没有用呀,是不是。但是也不可消,为什么不可消呢?有定业,他没有因缘的他一定受报的。释迦牟尼佛,在以前没成佛的时候,他敲了个鱼头敲三次,所以他常常会是头痛,他说这就是报应,我七十亿劫前敲过鱼头,但是有一个不同的地方,诸佛菩萨有受报的话,他受了报以后他没有痛苦的,不象我们苦得不得了,有报以后呀,好比还很清静自在的,这就是跟我们凡夫受报是不同的,不然的话释迦牟尼佛跟我们凡夫一样了,他也做的罪也受报,他痛苦还是痛苦,实际他不痛苦,一般佛菩萨都这样子,看起来很痛苦,他实际上不痛苦,二祖他临终的时候给人家杀头的嘛,他就讲出一句话,白刃临头颅呀,刀呀,临你这个头颅头颅,犹如斩春风,好比斩春风一样,没有关系。这就是他修证的关系,但是他报还是受报,报就报,他原来杀人家,他还是给人家杀掉,所以这个定业总的讲辩证对待的,可转,也不可转,也有可以转的部分。不然的话念佛没用了、命运不能改造了,命运还是可以改造的、可转的。不能改造的就是凡夫,没有自信,(认为)见性就高了,好多人没信心了,那就不能转。还有佛菩萨呢,他报了以后他没痛苦,也是报,大概这样子比较辩证的关系,辩证的关系。

  刘居士:对对。

  徐老:辩证的关系。

  刘居士:某某法师的书可以参考吗?

  徐老:他的书可以参考。

  刘居士:磁带也可以听听是吧。

  赵居士:磁带呀,磁带是吧。

  徐老:可以听,他讲的教理还是不错的。

  赵居士:教理。

  徐老:教理还是不错的。

  刘居士:哦,教理不错。

  徐老:但是当然我们自己要有眼睛的,自己要看,这句话对我有用没用,有用就留,没用的就要消掉。讲法的人都是对机说法的,某某法师他讲得不好的地方也有。

  刘居士:对对。

  徐老:比方我这《般若》,我印的《般若花》拿到没有?

  刘居士:都有。

  徐老:都有什么封面呀?

  胡居士:什么样的封面都有,有一个厚本的,河南印的。

  刘居士:有厚本、有薄本的。

  徐老:嗳,这里头有127个问题[《佛学常识问答》,编者注],这里头有一部分就是针对某某法师的,人家提出来很有意见。“某某法师这样讲的,念三千部《大乘无量寿经》就可以往生西方,这对不对呀?”这个提问题的人他就不赞成,他叫我回答。我就给他讲,不能讲死的,能不能往生就是要看什么?信愿有没有,有信愿的话,十念也可以往生,不要再念三千部,没有信愿的话就是念四千部也没用,要这样看问题,不能讲死,说这念三千部就能往生。就是藕益大师讲的:“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这就定了。我就根据这句话,我就回答他。后来某某法师看到的,因为我这篇二十几个问题,在美国都印出来了,美国最有名的册子里面都印出来,他也看到,我这个书他也看到,不过某某法师有这个好处,他看到以后,他自己觉得不太妥当他就改了,他不是自以为“我是老法师”,他很谦虚的,有许多问题都他教的,吃老酒这个问题,大鱼大肉。这里有大概近十个问题都是针对他的。

  刘居士:哦,跟他通过信?

  徐老:我和他一起吃过饭的。

  刘居士:吃过饭。

  徐老:我在美国,美国跟他吃过饭。

  刘居士:他承认,他承认他这点不太妥当。

  徐老:当面没有承认,人家告诉我的。

  刘居士:当面没承认。

  徐老:当面没讲,当面我跟他碰面,他还没有看到我的书。后来,我离开以后他看到了。看到以后,他就有许多,他就注意,就改了,比方吃酒的问题。

  某弟子:吃酒也非常不妥。

  徐老:嗳,吃酒。

  赵居士:某某法师好像对于密宗特别反感。

  徐老:也改了。

  刘居士:现在也改了吧?

  徐老:现在也改了。

  刘居士:某某法师说的喝酒呢?

  徐老:喝酒呀,他说酒可以喝一点,年龄大一点的人喝酒可以活血,他这样讲的。那么有人这样问我,我说他不受五戒的人这句话可以用,喝酒没有罪的,比如受五戒以后,喝酒是有罪的,没有受过戒的没有罪的,不象杀生,但是喝酒呀,有许多人说我少喝一点,少喝一点到了后来就多喝了。少喝,自己说我少喝的人很少的。哦,喝吧,那就放开喝了,那么他就说喝就喝,到后来就闯祸,酒不能喝,学佛法,酒一定要戒掉,不戒不太好,自己没把握呀,我喝了就不喝了,这样的人很少的,不是说没有呀,很少。所以酒还是不喝好。

  赵居士:徐老师,某某法师还说过估计释迦牟尼佛在世的话,也允许可以吃点蒜。

  徐老:吃大蒜呀。

  赵居士:是不是跟您刚才说的吃酒这个问题是不是一样的?

  徐老:这大蒜、葱吃了以后呀,口气臭,念咒念佛不相应,口业不清净了,所以戒除这个东西,这是释迦牟尼佛定的。释迦牟尼佛到现在当然他也可能是变化了,皆无定法、因时制宜嘛,不是一定适应时代的,不过他这个规定还是有道理的,大蒜吃了以后呀,很臭。葱吃了以后呀,韭菜吃了以后呀,总想淫欲,对于众生是不大方便,所以要戒除这个,这等于误众啦,有种叫兴蕖,我们中国没有的,印度有的。

  王师兄:包括香菜吗?

  徐老:香菜不包括,香菜不臭的,香的嘛。

  刘居士:徐老师,过去有人问过李老师,说这个苍蝇蚊子怎么对待他们,李老师说的超度它们!

  徐老:嗳,李老师怎么说呀?

  弟子:苍蝇、蚊子,李老师说超度它们,嗳,那个李老师的意思是,是允许打苍蝇蚊子了?

  徐老:可以打。

  刘居士:可以打。

  徐老:就是超度它。

  胡居士:好象蚊子,好象是转多少世也转不清。

  徐老:这也是种方便。

  胡居士:方便吧。

  徐老:实际上,我们佛教徒明白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他要一点血,你就把它生命夺去了,这叫轻罪重报。

  弟子众:哈,对对对。

  徐老:对不对呀,所以我们只讲一切害虫也不打死,那么怎么办呢,把它迁掉,赶出去,把地方卫生打扫好,卫生好,什么都没有了。我告诉你一个消息,从前印光老法师在世大概有很多臭虫,睡床都是臭虫。有些弟子讲,老师父我给你扫一扫好吧,用现在DDT把它打一打。他说不要,让它去,过一段时间呀,都没有了,一个也没有了,它迁单了,搬走了,感应了,他的道德我们这里凡夫没有,它迁单走了,所以老法师也不打。总的来讲,我们要保住我们的大悲心,善巧方便把它赶走。所以我跟你们讲,我打蚊子我不打死的,我是一向不打死的,赶掉就算了,你又打不完的。那么有些人讲了,你赶掉了,要咬人家了。不妨碍,我成全我的大悲心,个人管个人,个人修行,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嘛,是不是?我成全我的大悲心就是了,不打死它。所以别的事我也不去管它,管不着这许多。那农药怎么办呀?农药就打虫,你不打又不行,不打也害人的。不过,佛法也有条规定,只要有利于众生,有利于人类,这事情还是可以做的,要有利于众生。比方有好人跑来了,你把好人藏起来,过一会儿坏人追过来,问你这个人有没有呀?他说没人,这讲妄语呀,这个妄语有功德的,他保护一个善人。佛法灵活的,很灵活的,不是死呆的,不是死板。总的来讲,五戒里面,杀生、偷盗、邪淫都是很重要的罪,这个罪呀,你不受戒的人,犯法要更加要注意,偷人家东西有罪业不是有罪业吗?你乱搞男女关系不是有罪业吗?杀人也不行?受戒了以后,佛法里边一定要保持这五条,不过戒律分得很清楚,杀人跟杀众生不同的,杀众生跟杀虫蚊又不同,一个重罪,一个中罪,一个轻罪,有轻重的分别,《五戒戒相经》里边很清楚的,怎么样算重罪,怎么样算轻罪都有规定的,当然最重要的就摄心。《楞严经》有句话:“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摄心就是戒,你不摄心的话,你戒相守得很好,你心里还是很烦恼的,所以经典就是了不起,就是这个道理。……

  徐老:烦燥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我们有烦燥所以打坐,你打坐以后烦燥,它还是必然的过程,一定的过程,到一定的时间功夫到家了,烦燥就慢慢减少了。不去理它,你只管念咒结手印,一切不去理它。万缘放下,它烦燥让它烦燥,我只管念咒,两个耳朵听,一听烦燥就转化了,你不听的话烦燥又来了,所以两个耳朵一定要注意,你修心中心的“嗡巴拉巴拉……”两个耳朵都听到,听到时一句一句、一个字一个字很清楚,这样就慢慢、慢慢烦燥可以转化,不会永远都烦燥的,你不要去理它,越理它越多,不要理它,到后来就空了,化空,自然空,这是最大的幸福,学佛法是最大的幸福。

  苏居士:徐老师,我问您一个问题。有时候我念佛念得特别的困,起不来。每天早上打坐念佛起早吧,两三点钟起来。因为有时候事情比较忙睡得比较晚,睡得不太好,就是不想起来了,出现这种情况,这是昏沉吧?

  徐老:这样子的。如果念佛的时候昏沉多的话,有时候也有的,那么一个办法就是不管昏沉,我只管念阿弥陀佛。还有一个呢,昏沉有时候它是昏散,坐不住;有时候呢,它可以灵明分明。这分明的就是对的,假使昏沉散掉,散掉以后也不对。所以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观照。

  苏居士:观照,怎么观照法?我一说看到要观照…

  徐老:观照就是什么呢,好比我看一个东西。我看,这是观照,但是我看了以后回光返照,看里边不是看外面的,看里边的,里边的影像,大大小小变化,不去理它,还是看这个影像,影像看着、看着都是空的,都是没有的,这个就叫照见,照见五蕴皆空嘛,就是照见。照见以后就五蕴皆空,这个空不是没有,它还是了了分明,叫妙有。我们见到妙有境界,妙有就是真空,真空就是妙有,一回事。

  曹居士:徐老,心中心咒平常不结印可以念吗?

  徐老:可以念,可以念。力量稍微小一点,念还是可以念。

  曹居士:可以念。

  徐老:可以可以,完全可以。

  曹居士:象我身体不太好。

  徐老:哦,身体不太好。

  曹居士:我能在坐上两小时,有时挺过来,有的时候好象实在是难熬,因为我心脏不太好。

  徐老:哦,心脏不太好。

  曹居士:有时候打坐吧,就是说比较困难。

  徐老:气血不通吧。

  曹居士:嗳,对对。

  徐老:气血没有流通。

  曹居士:嗳。

  徐老:气血没流通我告诉你,做气沉丹田,沉到下面去。

  王师兄:气沉丹田。

  徐老:对对,呼吸,在腹部呼吸,在肚脐下面一寸五分这个地方,气沉丹田以后,气血循环就佳,加速了以后就正常了,就可以正常,那么好了,就不要观想丹田,不好就观想丹田。

  曹居士:观,做观想。

  徐老:嗳,观想,气沉丹田,沉到丹田下面去。吸气吸进去,腹部吐出来。慢慢的来、慢慢的来,等到气已经调顺了以后呢,那就不要观了,我们不是做气功呀,这不是气功,但是气功有时候可以运用运用,治毛病可以用的。好吧,治毛病可以用的。

  苏居士:徐老师,我再问一下,念佛的时候要不要调整呼吸呀?要深呼吸吧?

  徐老:念佛的时候,你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阿弥,吸起来,陀佛呼去,阿弥、陀佛,慢一点,念佛跟呼吸结合起来,可以的。但是这个问题呢,到后来呀,不要注意呼吸,起初的时候注意呼吸,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到后来呢,呼吸不会注意,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到这儿功夫这么加深了,呼吸就不去管它了。

  苏居士:不管它了。

  徐老:不管它。

  王居士:徐老,那我问您一个问题,我可能这情况有点特殊,就是上坐之前不是不让吃东西嘛。可是我从小身体比较弱,我要不吃东西我坚持不了。开始那阵吧,我有一阵子我什么都不吃,也就是喝口水,打得眼前一阵发黑,感觉跟虚脱似的,后来我发现我吃点东西就没事了。您说这种情况是该吃还是不该吃?

  徐老:不吃东西头昏不昏?

  王居士:吃完东西头不昏,如果吃完东西有劲了。

  徐老:哦,这可以吃,因为佛法要善巧方便,应病与药,都可以的。肚子饿了、头昏了,吃点东西就好了,那就吃东西,没关系。

  王居士:哦,没关系。

  徐老:就是不要吃太多就是了。

  王居士:哦,不要吃太多。

  徐老:吃太多打坐也不好的,可以吃。

  王居士:可以哦,那我觉得我吃东西就吃八成饱吧,别吃太饱。

  徐老:嗳,对对。

  王居士:在打坐的时候就有劲,能有力量,你要是不吃东西。

  徐老:可以,可以吃。

  王居士:我就会晕倒了似的。

  徐老:佛法就是讲善巧方便的,只要你对众生有利,都可以变化,不是死的。

  王居士:咱们规定不是说(坐前)不吃东西。

  徐老:心中心法就是说饱肚以后不好坐。

  王居士:嗯。

  徐老:太饿了也不行,要不饥不饱,就可以打坐、最好,肚子太饿了,你坐上去后吃不消,可以吃,不要吃太多就是,好吧。

  王居士:嗯,谢谢。

  徐老:你念到下坐以后,手伸伸,头摸摸,可以的,要动嘛,有时候,这可以的。佛法不是死的,都是灵活变化的,看情况做事情,不是说一点不好动,一点不好拉动,腿伸伸,可以变化的,不要影响身体健康。

  胡居士:徐老师,……[录音不清,编者注]

  徐老:现在这事情已经过了,你比以前好吧?

  胡居士:比以前好多了,现在我时不时感到自己比以前很自在。

  徐老:很自在呀。

  胡居士:自己好象知道这个路子怎么走了。

  徐老:家庭也变化,自己功夫也增进。

  胡居士:功夫也在进步。

  徐老:嗳,当然。

  胡居士:但是我很感恩。

  徐老:她在家里她念佛不念佛?

  胡居士:她修六字大明咒呀。

  徐老:修大明咒呀。

  胡居士:嗳。

  徐老:哦,那很好,造因,你帮她的忙,她帮你的忙,你不然的话只管自己不管她,那就不行。

  胡居士:我孩子比她还强,我孩子自己还老拜佛去呢。

  徐老:哦。

  胡居士:我小孩,他拜佛,还点香。

  徐老:哦,还点香好好。

  胡居士:嗳,生她的时候徐老师我梦到一个梦境呀。

  徐老:嗳。

  ……

  刘居士:我们还想问一个问题,就是您说坐下观照的时候,是以观空的办法最好啊,还是不行的话持持咒好啊?或者是注意一下这个问题,您刚才说我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几个居士想了解一下,就是坐下观照的时候,是观空、守空好啊,还是念点咒或是佛号,或者是,你看平常咱们念阿弥陀佛的时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前边这个阿弥陀佛已经过去的时候,后边那个阿弥陀佛还没起时候,中间这一空间,中间这一空间吧,好象是前念已过,后念没起的时候,还守着中间这个空档,这么观心好啊?

  徐老:这几个没有一定的,各人根性不同的,有些人应该从观空下手,为什么呢?我们凡夫都执有呀,都是烦恼多,观空了把烦恼都空掉了,心身也空掉了。

  刘居士:观空。

  徐老:从观空下手,观空以后再观假、观中,空、假、中,止观,天台智者大师讲的。所以还是先从空下手的,那么观空更观不起来,就可以念咒也可以,念阿弥陀佛也可以的。

  刘居士:哦,观不起来的,念咒。

  徐老:念咒的时候呢,不要管前念已灭后念未生。

  刘居士:哦,不要管这个。

  徐老:(如果管这个),这样子呢,念咒的力量就分散了,这还是要一门深入。前念已灭、后念未生,不念阿弥陀佛也可以观的。这心念嘛,前念已灭、后念未生出来,这中间的东西呀,就你昨天讲的一把擒住呀,一把擒住这个是形容的话,最主要还是要一肯肯定它。哦,就这个东西,悟了,明白了,明白就悟,开悟,所以这个最容易开悟,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中间这个了了分明,或者叫灵知了了,不是木头呀,不是死的呀,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中间还有东西呀,什么东西?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无所住的心什么心啊?这就是无所住的心,不执两边,不执前、不执后、不执两边,就是了了分明,就看这个东西,很快可以看到,可能有时间短,没有关系,多看、多看时间就长,多看多看、久久看,了了分明境界越来越明显,那么观照的力量也就增加。

  刘居士:徐老师,您说平常做功夫的时候,就守住刚才我说的那个两句佛号之间的那个空档。那空档守住,管住这个空档,可以吧?

  徐老:你念佛号的时候作为一种方便,可以的。一念,念阿弥陀佛,前念已灭、后念没有起来,这个时候不但是念佛佛号没有起来,妄想也没有起来,一切妄想都脱落,妄想脱落以后真正的两边不执,, 两边不住,叫两边不住,这中间才是真的东西。两边住了你就不是空就是有,不是断就是常,不是生就是灭。两边不着,这中间的东西,了了分明。

  刘居士:比方说徐老师,比如说现在我发觉自己妄念起来了,我既然已经觉察了,我就赶紧还回到那空位上去,回到两句阿弥陀佛中间那个,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两句阿弥陀佛中间那个空档上去。我觉着妄念来了,立刻回到两句阿弥陀佛那空档上去,那么看着自己,可以不可以呀?这种方法可取吗?

  徐老:两句阿弥陀佛中间东西呀?

  弟子:中间的空档。

  徐老:空档,这空档你要叫人家,要认识清楚,容易认错,容易认错。容易认错的时候呀落到,落到什么,落到这个,神识方面。神识,第六意识嘛,第六意识,落到意识上面去那就不对了。

  张居士:那怎么区别呀?。

  徐老:嗳,还是要,还是要注意这个灵光独耀的境界。不是灵光就是神识,不是神识就是灵光,两个东西好比一个波浪、一个水。灵光呢,就是水。神识,第六意识就是波浪。一个东西,一个是波、一个是水,一个是真、一个是妄。

  刘居士:哦,那我这么办行不行,那个我作意。

  徐老:不作意。

  刘居士:我作意我脑袋里边有个灵光独耀,然后我守着不动,这个方法行不行?

  徐老:守个什么不动啊?

  胡居士:他说是想一个灵光,作意一个灵光独耀。

  刘居士:我守着灵光独耀,我总觉得自个有个灵光独耀,我守住这个灵光独耀不动,这方法可取吗?

  徐老:灵光独耀,假使真的是灵光独耀的话,自然的,可以的。假使有一个、加一个自己的意识,这就不是灵光,已经是分别、分别妄心。

  刘居士:奥,不能作意。

  徐老:不能作意,自然,很自然的。这个智慧啊,妄想执着啊,本来就是灵光,迷了以后就是妄想,不迷就是灵光。很自然而然的灵光独耀,不是木头、石头,这样可以理解的。万缘放下,所以现在来说,你的功夫最要紧的,不管念佛也好,念咒也好,还是要做到一念不生,把妄心歇下来就歇下来,放下就放下,到一定的时间你自然明白灵光是什么东西,你妄想没有放下永远不会明白的,这是很重要的功夫。先把妄心歇下,见到本来,实际上很简单,妄心歇下来就见到本来。就做这功夫。

  第六集

  徐老:把妄想歇下来,先做这功夫,把这功夫做到一门深入的做,一定可以见到本性的。你说现在我不想、不想还是好的。不求,不求的时侯自然而然的真心就出来了。

  胡居士:徐老师,比如说这个人开悟见性了,开悟见性了以后,他要求善知识印证。那么在这个时候是不是以自我承当为主呀,还是必须得经过善知识印可,这样才…

  徐老:就把自己境界讲出来。善知识看你就是不是已经见性不见性,再肯肯定,再印证不印证。

  胡居士:哦,还得印证啊。

  徐老:还是要。六祖跟怀让禅师就是这样,本来永嘉禅师也是这样,他说如是、如是,如是、如是就是同意他,印证了,行的。

  张居士:比如说在坐下的时候,平时好象就是一个灵知了了,一切都可以看见,什么都能听到,就是心里边也没有妄想、没有分别,这个时候是什么?是见性境界还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呀?

  徐老:你说这个是什么境界?你讲讲看,灵知了了,不是妄想,不是分别心,你讲讲这个是什么东西?我就问你这个是什么东西?

  张居士:那这时候是应该承当呢,还是应该就是…

  徐老:确实是这个境界应该承当下来,应该承当,不应该自己谦虚.哎呀,我不是,这个不是的。当然不能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但是真正是这个境界就承当下来,我不是就说谎,我也是有份的,我不是没有份的,这就要当仁不让。这昨天我讲的,要当仁不让,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哎呀,我这个人永远不能见性,不要这样想。你不想见性,你还是佛的境界,是佛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你是佛嘛,有什么不能见性呀?见性是可以的,见性并不复杂的,就是妄心歇下来当下就是菩提。“妄心不歇,歇即菩提。”这是《楞严经》讲的,就是要把这句参。“妄心不歇,歇即菩提。”歇下来就是了,很简单的,歇或不歇,不歇当然没办法。可是我劝你还是要在一念不生的地方用功夫,妄心、万缘放下,随时随地万缘放下。

  刘居士:您是说尽可能的自己一念不生了。

  徐老:常常做这个功夫。

  刘居士:自己做一念不生的功夫。

  徐老:嗳,做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到妄心歇下来。“妄心不歇,歇即菩提。”歇下来就是菩提。

  刘居士:徐老师,您看做一念不生的功夫,我是平常不想事,这样对呀。还是象您昨天说的那个不理?

  徐老:不理是习气来的时候不理。

  刘居士:习气来的时候不理呀。

  徐老:习气来的时候不理,不理它就歇即菩提了嘛。

  刘居士:只是一念不生的功夫怎么做呢。

  徐老:做一念不生的功夫,你念来不随,念起不随。

  刘居士:哦,不取不舍啊。

  徐老:不取不舍,对,就是不取不舍。

  刘居士:那么徐老您说说这个情况,您平时也说吧,您比方我现在做到不理了,我要不理了,那是个什么样的了?那心态调整什么样的了?

  徐老:你讲吧。

  胡居士对刘居士:让您自己参,呵呵。

  徐老:那是什么境界。

  刘居士:让我个人说吧,如果要是一念不生的话,如果知道那个念头来了,马上做到不理,那我个人觉察,就应该又回到本位上去了。

  徐老:道理讲的是对的,但是这些都是分别心。

  刘居士:是呀,哦。

  徐老:实际上你见到本来的时候呀,没有话。有许多人啊,什么叫自性本来面目,这什么是本来面目?因为万法不离自性,全相即性,心相不二,所以这个拿茶杯、讲话,都是本来面目,一切法皆是佛法,“青青翠竹皆是般若,郁郁黄花无非法身。”就是这个道理,万事万物都是佛性。

  刘居士:徐老,您刚才说我,如果不理了,我现在有个念头来我马上不理它了,我认为不理以后就回到本来上去了,这是理上的认知。

  徐老:嗳!你真正做功夫的时候呀,习气妄想都没有,都扫掉了,都歇下来。

  刘居士:回到本来上去这想法也没有。

  徐老:回到本来,你一切分别心都没有。

  刘居士:不理就是对了。

  徐老:就不理,对。

  刘居士:就不理了。

  徐老:就不理当下就是呀。

  刘居士:不理了。

  徐老:当下就是。

  刘居士:当下就是了,明白了吗?不理了,当下就是,不用再回到一个什么地方去了?

  胡居士:回到法位呀。就是不理了,当下现成。

  徐老:嗳。

  刘居士:不理了,当下解脱。

  徐老:所以古人讲:“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不要求真心,把妄心歇下来就是这个,就这个。

  刘居士:哦,不要,不要再找了。

  徐老:只要把妄心歇下来,就是这个。

  刘居士:不要作意保持一个什么状态?

  徐老:不要作意,不是方便就是相嘛,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刘居士:对了。不要作意,一作意又不是了。

  徐老:这个,我也是在心地上做功夫,讲也讲不清楚。

  赵居士:徐老师。刚初学的人可不可以象某居士说的那个,就是我特意找个什么?

  徐老:找个什么?

  胡居士:他的意思可能是说对于初学的人,为了对治妄想烦恼,是不是要看住个什么?

  赵居士:对对对,有没有那么一个方便呀?

  徐老:嗳,可以呀。

  赵居士:可以是吧,用功的时候用那个方便。

  徐老:可以可以。

  赵居士:慢慢、慢慢做这个扭转。

  徐老:嗳,这就是有相,比如有种法门啦,比如准提法门,它先观一个相,就顶上有两寸光明,放光。

  赵居士:就是持咒。

  徐老:放光就绿的颜色,黄的颜色,放光以后慢慢光明扩大,这个都是有相的法,就是看一个东西,不是真的,假的,慢慢慢慢,这个光也放下了,颜色也放掉了,到无相境界。

  赵居士:这个,就是这个。

  刘居士:那以后反正还得放下。

  徐老:还得放下。

  弟子:还得放下。

  徐老:对对对。放下就是了,妄心不歇,歇即菩提。你知道,歇即菩提。

  刘居士:放下了就是了。

  徐老:所以我劝你呀,一门深入,在这个一念不生的地方下功夫。

  刘居士:哦。

  徐老:就歇,一念不生就是歇嘛,歇下来就是了,你用不着另外安一个、歇下来另外找个真,不用的,歇下就是。这水呢,就是波浪,歇下来就是水,这样的。

  胡居士:徐老师,我觉得这初学人还可以在这方面下手。就是说这妄念,前念已过,后念没起的时候,这时候,中间的这个空灵。

  徐老:嗳,空灵。

  胡居士:这个认识它,这个我想也很重要的吧,就初学的人。

  徐老:嗳,讲来讲去。

  胡居士:就是这个。

  徐老:嗳,还是这个东西,都是一样的,道理一样的,讲法不同。

  胡居士:讲法不同。

  徐老:道理一样,乃至三藏十二部讲的就是这个东西。

  胡居士:我看《般若花》上面讲的这个,挺重要的。

  徐老:也讲这个东西。

  胡居士:挺重要的这个,太重要了。

  徐老:对对。……

  徐老:一念不生,念起不随。

  刘居士:我现在已经涉及到这个问题了。

  徐师:有习气来的时候不取不舍,习气本空,这是很重要的功夫。心中心它是得定呀,要定下才能观照,你现在可以起观照。就是要做观照功夫。

  刘居士:徐老师,我自己也是经常检讨我自己,我这样做吧。

  (据2000年徐老寓所对保定居士开示录音整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