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高瞻远瞩,要以德为本


   日期:2020/8/20 1: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教育孩子要高瞻远瞩,要以德为本
  蔡礼旭老师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中国有句成语:“德才兼备”。这句成语告诉我们,德与才孰为重?德在前,才在后,所以德比才还更重要。
  近代有一位书法家——林散之先生,被尊为当代的草圣,日本人对他的书法非常尊重,日本书法家到中国来,都会去他的家给他行礼,非常佩服他的书法,也佩服他的为人。林散之先生曾经说过:有德有才会爱才,无德有才会嫉才(会嫉妒人家),有德无才会用才,无德又无才会毁才。所以,假如我们要请员工,怎么挑?要挑有德有才的,最起码也要挑有德无才的员工。因为有德行的人懂得包容,就会欣赏别人的才华,知道“见人善,即思齐”,懂得珍惜人才。
  但是,假如无德而只有才华,那必然会嫉妒他人;假如连才都没有,那就会毁才。在春秋战国,秦国的宰相李斯无德有才,所以他看到有才华的人就很嫉妒,他非常的嫉妒他的师弟韩非子,陷害韩非子致死。不止陷害韩非子,还陷害读书人,所以建议秦始皇焚书坑儒,把历代很多圣贤的教诲一并都烧了,这个罪业太大了。后来李斯与他的孩子都没有好下场,都受到腰斩东市的刑法致死。这是无德有才会嫉才。所以我们培养孩子绝对要先重德行,假如不重德行,孩子的才华培养得再高,他的人生也绝对不会幸福。因为嫉妒别人,内心一定很痛苦,而且嫉妒别人也会形成人生很多的障碍,别人也同样会嫉妒他,这是必须谨慎的地方。
  我认识一位叫李传军的书法家,他曾经担任书法的评审,在一次书法的评审中,发现有些学生的作品是老师代笔的。这个现象好不好?假如父母与老师做出这样的行为,事实上并非教育孩子,而是在误导小孩,让孩子觉得只要能够达到目的都可以不守规矩,不择手段。这已在孩子的心灵种下很不好的恶因,往后就可能因为违犯规则而触犯法律,人生有可能因此而毁了。所以“德”才是人一生事业的根基,不扎好很危险。就好像一棵大树,根不扎好,树干长得愈高,树荫长得愈大,愈容易被风连根拔起,这样的情况很多。所以一个人的罪业都是盛时所造,没有德行的人,愈飞黄腾达,就会做出愈多错误的事情。后来这位书法家坚持把这些老师代笔的剔除在外,让亲笔写的孩子真正能够受到肯定。
  这位书法家曾经跟我说过,他曾经找过非常多的书法老师,也花了很多钱向他们求教,结果都没有学到真本事,他绕了一大圈,穷困潦倒都没什么钱了。因为他有这一分要传承中国艺术的使命感,所以皇天不负苦心人,最后遇到了他的书法恩师。他的书法老师不仅没有收取他的学费,还让他住在家里跟着他学习。所以,要让孩子学到真本事,绝对不是花大把大把的钞票,假如这些艺术家都要收这么多的钱,其实已经透露出来他是德多还是只有才华?当一个人无德有才,他的才华、艺术境界绝对会遇到瓶颈而无法提升,因为艺术也是人心性的一种展现。为什么很多艺术作品能够感人至深,都与他的心境、仁慈的修养有直接的关系。
  当他的书法老师把很多非常重要的心法技巧都教给他之后,就对他说:假如你没有真正的德行,我把这些才能教给你,我是害了你一辈子。因为这些才华很可能让你在短时间之内名利双收,而此时将是你人生出现危险情况的时候。如果这时你不知谦卑,就会招来很多的嫉妒;不知节约、勤俭自己的生活,可能就会养成挥霍的习惯。所以很多艺术界的人,也都是曾红极一时,结果很多晚年却非常潦倒,那都是养成了奢华的习性。所以他非常深刻的领受他老师讲的这段话,谨遵老师的教诲处处谦卑。他才三十三岁,已经得到好几次的大奖,而且常常义务教学。我曾经也请他到海口帮我们指导写书法,去了整整一个礼拜,他是分毫不取,还带来很多毛笔送给我们海口的老师。所以德重要,德行是万福的根基,有这个根基,福才能立得安稳。
  有一个官员问老子:“我有两个儿子,不知道以后应依靠哪一个?”老子就拿了一把钱放在桌上。然后先对这个官员的大儿子说:“你只要打你爸爸一下,这些钱都是你的。”大儿子比较憨,低下头说:“不行,怎么可以打父亲。”他宁死不从。接着老子又对这个官员的小儿子说:“你只要轻轻打一下你爸爸,这些钱都是你的。”这个小儿子聪明伶俐,脑筋转得特别快,马上过去打一下,赶快把钱收到口袋里。老子就对这个官员说:现在你知道晚年应该靠谁了。
  后来这位官员在晚年,确实是他的大儿子照顾他,小儿子到其它地方做生意。最后这位官员去世了,死讯传到了小儿子的耳里,小儿子说:“我来回要一段时间,不知又要少赚多少钱。”结果他连父亲的丧礼都没有参加。所以老子很有智慧,可以从行为推出存心,因为“重利者必轻义”,只要与他的利益有沖突的人事,他一定不关心,一定把利摆在第一位。所以一般人对小孩,可能都特别欣赏那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但是往往晚年都是那些比较老实的孩子在照顾。
  曾有一位母亲生了三个孩子,老大、老二都大学毕业,老三高中毕业。结果是哪个儿子照顾她?反而书读愈多愈自私,只为自己着想。我们也看到很多的父母把孩子栽培到国外去念书,念到最后也没有回来照顾父母终老,往往一去不回了。有的在国外娶了太太,父母还要打老远去探望,甚至于住了一段时间準备离开了,媳妇还会拿出账单来,那真是让父母心痛,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不如不生好了。所以孩子不长德行,真正会气死父母,真正会贻害家庭、贻害社会。因此,我们教育孩子要高瞻远瞩,要以德为本。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蔡礼旭老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蔡礼旭老师)  

 蔡礼旭老师: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 

 蔡礼旭老师: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谦卑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定是以身作则 

 蔡礼旭老师:夫妻相处不好怎么办? 

 蔡礼旭老师:伦理道德教育影响一个人 

 蔡礼旭老师:夫妇关系要慎于始 

 蔡礼旭老师:学贵力行 

 蔡礼旭老师:相夫教子的心境就是去成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