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顶果仁波切:关于身体


   日期:2011/3/29 17: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身体只是一个盛装各种污物的皮囊,人们啊!切勿娇养它,装扮它。

“我艳冠群芳”一个美丽女人想着,“我可以诱惑任何我想诱惑之人。”

事实上,她动人的身躯不过是一堆血、肉、淋巴、骨骼和排泄物,一点也不漂亮美好。

人身如同一只盛装了排泄物的精致瓷瓶,一打开它 就令人作呕。

我们耗费心思来照料身体,用最鲜美多汁的菜肴喂养它,用最时髦的衣饰装扮它,努力让它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是多么的浪费时间!

除了墓地,身体没有其他归宿;在墓地里,它将被焚化,被埋葬,或被用来喂养鸟禽。

当我们拥有足够食物来维持生命,拥有足够衣装来遮身蔽体时,我们还需要什么呢?

我们的心灵上师有了这些就心满意足,他们从不贪图奢华的衣饰或价格高昂的精致佳肴,他们嘲笑安逸和名声。

因此,我们平日对身体的关注无功德可言;然而,它却可以成为修持佛法、价值无可估计的工具;可惜的是,我们不应只是尽可能地让它享受欢乐与舒适,我们必须善用它,用它来趋近证悟的境界。

如果你无法停止迷恋身体,那么你的执着与贪爱只会增加;我们应该把身体视为一个幻象,一个梦中的色身;我们应该只给予身体必要的照料,以维持良好的健康;然后把全副心力用于修行。

如此一来,我们有朝一日就会变得跟菩萨一样;菩萨毫不执着于身体,随时准备布施他们的四肢、眼睛、甚至生命来利益他人。

 

人身难得

所谓“珍贵的人身”必须是一个生于具足一切修习佛法的自由,以及适切的环境中的人,方堪称之。因为唯有如此,才能运用此人身,于此难得的一生中成佛。所有伟大的成就者过去都生为凡夫,然而一旦进入佛门,追随一位已证悟的上师,并投入其全部生命以修习他所领受的教导后,他们便得能展现出大菩萨的圆觉事业。所以,如果我们不善用此生为人的良机,我们就会毫无选择的像滚石般的堕入地狱。

 

死与无常

如果我们现在想修学佛法,仍然能够有机会,但一旦死时已至,我们将被身体的痛苦与心理的苦恼所淹没,再也无暇想到开始修行。因此我们要时时警醒于死之的威胁,如此将不会继续一天天没头没脑的安排无意义的俗务。

 

业力因果

如果死亡单纯的像是火焰燃尽,或像是水枯竭了那就好。如此就一点也不用修持佛法。但事实并非如此。当身体和心识分离时,身体是被留下了,但心识会多次转世。那时候唯一可以决定我们将如何存在的,是我们过去所做善恶业的多寡。我们也许在那时候都会承认,恶业引起痛苦,善业令我们快乐;然而那并不是说在我们死亡或中阴身时,我们应该开始去想到善恶行为。事实上,死亡时我们所能做的十分有限——因为我们的业力早已建立了。

现在,当我们还有自由去选择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因果律。如果我们以为可以做些只要是自己高兴的好事或坏事,然后附带的修一点佛法,就可以像坐飞机般的成佛,那就大错特错了。

等到在中阴身时,即使我们后悔我们的一切恶业,我们仍将像块抛到空中般的石头 ——只有落地一途。我们无法逆转已积聚之恶业。那时已太迟了。因此我们要认清何者为善、何者为恶;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许多大功德善业或大恶业,都是由一件小小的行为所造做,如一语谤佛即造大恶业等,故不能单从外相来看。

但无论我们已造作了什么重大的恶业,都是可能被忏净的。如果罪业不忏净,我们将无法领受诸佛与上师的加持,将无法生起精神上的体验和证悟。在你晨起时应如此想着:“我已幸运的生而为人。并且已入佛法之门,得遇上师,领受其教导。因此今天我应尽力追随佛法且仅仅修习善法。我这样做不单是为了自己,而是为利益一切有情众生尽无余。”

晚间休息时,检讨自己白天所做的行为、话语与念头,随喜自他之善行,将功德迴向一切众生,祈愿他们皆能成佛。愿来日自己能增长更多善业。似如下思惟强烈地忏悔恶行,并决心不再重犯:“我已得此珍贵人身,又得遇上师,却竟仍做下如此行径。”

一般凡夫众生即使能短暂的想想恶业的果报,也无法谨记在心,仍旧努力地造作一切恶业。这就是为何我们还在轮迴中的原因。为了要发展精进且稳定之心灵,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的处境——我们轮迴中的痛苦就是自己恶业之果,此外无他。若我们能深知此点,我们自然就会不变,精进的善观自心。

 

凝思苦痛

六道轮迴中无处不苦,防非止恶、增长善业乃人天福报之基础,然亦非究竟。

 

解脱之殊胜特质

需知,一切存在的生命都是和自己一样的痛苦者。因此要激励以:“我必须去解脱一切有情众生。因此,第一步就是要自我解脱成佛。”这是修习佛法所必须的根本发心。以此态度,你将会逐渐地深刻你的精神体验,达到证悟,而如此地变得真正能够协助他人。

 

追随上师的必要

没有上师行者哪儿也到不了,如同没有驾驶员的飞机乘客。所以不要高估你自己的能力。立刻去寻找一位具足智慧、慈悲和能力的有德上师,然后以信心追随他,领受他的教导并精进地修持之。

 

自我与他人

我们希望自己快乐,所以我们应该也祝福别人获得快乐;我们希望自己远离痛苦,所以我们也应该祈愿众生都能免於痛苦。我们应该如是思惟:「愿一切有情众生具乐及乐因,愿一切有情众生离苦及苦因,愿一切有情众生不离无苦之乐,愿一切有情众生远离亲疏爱憎,常住大平等舍。」

当我们快乐的时候,感到心满意足;其他人不快乐,不是我们的问题,当我们不关心的时候,我们只想尽快除掉任何让我不快乐不顺眼的东西,根本不记得也不在乎其他人可能也很不快乐,相反的,我们应该希望他人和自己一样快乐,设身处地感受他人的痛苦。用充满慈悲的心对待一切有情众生,就是圆满成就诸佛菩萨大愿的最佳方式,即使我们无法给予任何人外在有形的援助,我们应该时时修持慈悲,直到慈悲永住於心,不退失为止。

当我们修行,并在修道之路上有所精进时,我们必须记住,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利益他人,保持谦卑,谨记你的所有努力与广大无边的菩萨行相较,都显得轻而易举、正如父母深爱子女一般。我们绝不能认为自己已经为别人做了很多,或已经足够。即使我们最后让所有众生证悟成佛,我们也只能这么想:我们的愿望己圆满成就,绝不能有一丝想要获得回报,利益自身的念头。

超越我执,全心全意为他人奉献,即是菩萨行的精髓。行菩萨行取决於心,而非显露於外的行动。真正的慷慨是没有执著,真正的戒律是没有贪欲,真正的忍辱是没有嗔恨。菩萨之所以能够舍弃自身的一切,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完全超越了内在的贫乏,可以无条件地去实现满足他人的愿望与需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顶果仁波切       身体)(五明学佛网:顶果仁波切       身体)  

 露意丝·海:生命的重建 第十四章 身体 

 万行法师:身体出汗有利于排毒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七 身体力行才是真愿力 

 仁焕法师:心灵与身体的关系 

 仁焕法师:关于身体健康的问题 

 仁焕法师:身体的障碍和生命的障碍 

 仁焕法师:如何让身体康复 

 仁焕法师:心灵与身体的关系 

 温金柯博士:佛教的修练与身体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4章 必要的疗愈 身体的 

 雪漠:别让身体影响心灵的明白 

 雪漠:身体是最大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