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郭耀华博士:郭耀华谈科学与宗教


   日期:2021/10/25 16: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郭耀华谈科学与宗教

作者简介:    台北医学大学牙医学士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士                   2005.1.07原稿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法学硕士             2006.9.13再修订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宗教学博士               2011.4.01简介
                                                              
目  录
一、前言
二、历史回顾
三、1980年代后最新科学实验
1.前生回忆
2.超感知觉(ESP)(extra sensory perception)、手指识字与信息网站
3.宇宙全息论与宇宙网络
4.场论
(1)生物场能与修行
(2)真空扭力波与扭场或称挠场(torsion field, axion field)
(A)挠扬(torsion field)又称自旋场(spin field)或扭场(axion field)
(B)另一种宇宙全息观念——物理真空扭力场(挠场)或量子真空
四、1980年代后新宗教或新思潮的科学观
1.台湾天帝教对灵魂(和子体)与肉体(电子体)的看法
2.日本足立育朗先生得自宇宙的讯息
3.美国新时代运动(New Age)蓬勃发展
五、总结
六、附录(一)台湾大学孙维新教授观点
(二)新时代运动(New Age)学者研究
七、参考文献

郭耀华谈科学与宗教

<简介>宗教修行在地球各民族的发展过程超越了科学的认知进展,但宗教修行将来也一定能用科学来解说,只是目前利用科学方式,来探索宗教灵性多度时空的存在时,投入资金设备还太少,以致于宗教常有神秘、神通的现象超越理性范畴,但银河系多度时空的存在与运作却是一种实相(包括外星生命)!不单单存在迷信问题,盲目认知宗教现象,是科学的启蒙尚不足,地球有识之士仍需加油!有缘一起努力!

一、前言
   “自古以来,哲学科学尚未昌明之先,凡探寻宇宙人生奥秘之学术,即尽归于宗教。故古之宗教,皆极尽神秘玄奇。迨世界学术昌明以后,有以智慧穷理探讨宇宙人生奥秘之哲学,嗣复有以知识实验追求奥秘之自然科学,纷纷崛起。于是宗教神秘之藩篱,几已破碎无余。”1南怀瑾老师说得好,那么当前二十一世纪的科学进展,是愈来愈理解宗教神秘本质,还是与宗教愈来愈分道扬镳,使得宗教教义更突显迷信特质,自然科学因而埋藏了宗教呢?笔者对这主题太有兴趣了,也摸索二十多年了,我看到的信息,亲自的体证,恰好与众多学者结论相反,那谁正确呢?二十一世纪的科学将逐步显露人类的渺小与早期的自大无知,而旧宗教的实践当展现新的历史价值与意义,人们应可了解宗教概念新涵义,以下看我娓娓道来。(注:宗教不只包括西方神学模型)

二、历史回顾:
1.历史上的宗教,一般总是站到实证科学的对立面,视科学为异端,特别罗马天主教会。甚至到了10多年前,罗马教廷科学院终生秘书保罗·热尔曼还指出:我作为一个基督教徒,坚决反对用科学论据为信仰进行辩护。2但10多年来,科学又有非凡进展,科学正在小心论证宗教的叙述。西方学者对宗教的了解太狭碍,心中只有圣经,古兰经及萨满巫术等,自然很难跳出框框,甚至哲学大师罗素在《宗教与科学》一书中还指出“真假的证明是属于科学的范畴,善恶的价值是属于宗教的范畴。”并不理解东方佛法追求智慧真相(实相)的热切。当人类从原始渔猎采集时代过渡到农牧时代,再过渡到近代工业时代,现代工业时期,最后发展到后工业时代,时代在改变,科学在进展,新宗教教义也不断涌现,双方的观点是更加冲突?还是调和?有待进一步分析。(注:宗教教义只是形而上学吗?)
2.一般学者看法认为两者本质对立,引述如下3:
(1)宗教是对超自然对象的信仰与崇拜,科学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现象。
真正的科学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力量及其对自然物的作用,因此也反对用超自然的原因和力量去说明任何自然现象及其发展进程。在对事物的说明和理解中只要引起超自然的力量和范畴,那就不再成其为真正的科学。(笔者注:这立论有问题,即使面对超自然力量,正确的科学态度也应谨慎求证,而非打倒,深思之)
    宗教则与此完全相反。宗教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相信超自然的上帝和神灵主宰自然界。因此,宗教一般是用超自然的原因去说明对象,把世界上的自然现象归结为超自然神灵的意志的表现,其发生和发展取决于神意和天命。宗教的本质决定它必然否认有客观存在的必然性和规律。这是因为如果承认自然的必然性和规律的客观性,那么一切事物的性质和表现就都是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它们的发展进程是必然的。这样一来,宗教所信奉和崇拜的神灵或上帝就没有任何可以违反自然规律而影响自然进程的能力,他们就不能实现超自然的神迹来惊世骇俗,显示自己的存在;也不能用超自然的形式来满足宗教信仰者的祈求。上帝和神灵就只能是由自然必然性所决定的、普普通通的自然存在,而不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世界,改变自然进程的造物主。这就意味着,神不再是神,宗教也因之而不复成其为宗教。(笔者注:这立论未提自然界的突变现象,对创新自然界关注不足,这是宗教创新特点)
(2)科学的认识方法是经验与理性的结合,宗教的认识方法则是反经验反理性的信仰主义。(笔者注:这是对印度瑜伽、西藏密宗、中国道家丹道与中医养生理解不深,纯粹西方神学考虑,也不了解佛法靠智慧解脱的大义)
(3)科学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宗教则妨碍生产力的发展。(笔者注:这是早期西方思维,当代新的宗教气象对生产力的维护,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贡献愈来愈大,只要宗教间不激烈冲突,调和共处,在追求真善美圣的陶冶下,科学、宗教思潮合衷共济可追求人类新境界。早期宗教插手太多科学的创见与解说。宗教也不必为早期神话故事,太自圆其说而妨碍文明进展。)
(4)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宗教常阻碍社会的变革。(笔者注:这西方神学思潮,中毒太深,旧约圣经的权威上帝与新约圣经的爱民上帝已有根本转变,但东方的宗教如果实践深入,能儒释道合参,所谓生生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易经干元思想治世,不闭关自守,中国哪会衰亡,天下哪会衰亡?科学哪会不昌?何况21世纪当前新宗教思潮,已走向星际沟通文明,新科学概念修行,跟学者传统认知想象已差异太大了,正带领科学文明向前冲锋呢!后文将会提到,这是无数科技修行人才投入才有今日的结晶与缘份啊)
(5)自然科学的发展把上帝的影响从一个个领域中清除出去。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是唯物主义世界观,至于科学真理的发展者是否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那倒是相对次要的问题。因此,科学在宗教问题上必然导致对宗教神学的否定,得出无神论的结论。
吕教授整理资料提出四历史过程加强其论证:
(ⅰ)古代希腊的自然哲学对万物有灵论神话世界观的冲击。
(ⅱ)哥白尼天文学说对于神学世界观的第一次反叛:近代自然科学对神学世界观的第一次反叛是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出版。恩格斯把这件事比之为与马丁·路德焚烧教谕事件一样的革命行为。罗素也认为这是“神学与科学的第一次对阵”。
(ⅲ)近代实验科学的无神论意义:一切宗教所崇奉的神灵都是超自然、超人间的实体,他(他们)统治着宇宙中的各种事物。一神宗教把众多神灵的全部神性和权能集中到独一无二的上帝之手,上帝的威德和权能于是便膨胀到无限之大,成了全宇宙支配一切,操纵一切的主宰。
问题在于,既然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自然物的一切属性不是从上帝那里生出,不是出自上帝天命的安排,在上帝那里没有什么隐秘的性质(公式)作为它们的原型,那么,它们的原因和根据何在?自然事物何以能产生和消灭,变化和发展?一种事物何以具有此种性能,另一种事物又何以具有彼种性能?要想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中排除上帝和天命的作用,就得在消除神学自然观的同时,对自然事物进行具体的科学研究,这就导致近代实验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ⅳ)天体演化说与生物进化论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笔者注:这种立论只是针对西方神学,西方宗教的批判,但东方的灵魂观与上帝创世观是不同概念。犯了以偏概全错误)
(笔者注1:吕教授快人快语,但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是观察、假设、求证、建立模型,寻找定律真理,不管唯心唯物,譬如脑心智科学,光波科学,人类科学发展至今,已到达波动粒子互换性,量子力学量子能阶(振动能量),可见光波或不可见光波区的天文探索,光速的相对论电磁理论应用,粒子辐射蜕变探索与应用。这里当了解人体只是所有物质一种特性转变,生命现象的科学探索,不是只用唯物论世界观可以概括的,而目前讲的唯物哲学,实在太粗糙了。无形无相的波动,心波,脑波等研究波的空间传递,这是不是科学研究范畴呢?这些对人类有重大意义的宗教修行的科学背景探索,是现在的无神、无佛立论者的科学程度、科学态度能企及的吗?
另注2:在科学方法论上,人类尚会运用逻辑推理,演绎归纳,论证重现,实验反推,类似重现,操作稳定,宇宙变异、变迁、突变,碎形树突,结构转换,机器代工,能源代工,遥控程序等等,此即大智慧古人所谓,天下宇宙掌控于一心)
3.两者可以调和吗?一般学者看法4:
(1)有没有专属于宗教而为科学所不可企及的超经验、超自然领域?
一些人企图从根本上调和宗教与科学的对立的理论,主要是哲学上的不可知主义。它通过对人类认识的本性和能力的分析,认为科学的认识对象和所能达到的范围只限于经验感知的领域,科学决不能超过经验的限制而把握超经验的对象。宗教所信仰的上帝灵魂和自由意志,就是这种超经验的对象,它们是科学不可企及的领域。宗教与科学各有自己的天地,彼此井水不犯河水。
这种调和论来源于休谟和康德。
    吕教授认为企图在这个领域为宗教找出一个不受科学攻击的安全岛,是一种神学的妄想。(笔者注:这种立论太看重西方神学,对科学发展了解不深,特别东方宗教经验,正为西方科学探索中)但像陈麟书等学者认为:“任何科学的实证研究都是属于有限范畴的研究,而无限范畴的领域确能为神学的解释留下一席之地。”5 科学与宗教可以合作。(笔者注:即使宗教组织管理,教义解说仍有些落伍)
(2)新科学发现能为宗教提供论证吗?
    第二种常见的调和宗教与科学的论调和手法,就是歪曲科学新成就的性质和意义,利用科学在前进中的某些暂时性的困难和曲折,力图把科学纳入神学体系之中。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上,每一个重大的发现,几乎总是一开始就遇到来自宗教神学的攻击和教会的迫害,而当得到实践的证实和普遍的承认以后,宗教方面无法继续反对了,便改变策略,转而歪曲科学的性质和意义,对它作出有利于宗教的神学解释。(笔者注:后文笔者将举新科学进展正愈来愈能沟通宗教修行,而且最新的科学对宗教未知领域的探索热情,还相当大呢!这会让跟不上知识累积,大脑僵化的唯物论哲学家吓一跳!)
(3)是科学的弊端,还是社会的弊端?
    第三种常见的宗教与科学的调和论,是把当代社会在应用科学方面造成的社会弊端说成是科学的缺陷,然后据此要求人们不要迷信科学的权威,而要皈依宗教。他们甚至进一步宣称要用宗教来挽救科学,拯救社会。但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道路决不是使科学与宗教调和,而是科学的发展加上社会的变革,使人类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人。(笔者注:吕教授等学者,需更完整地面对科学与宗教教义彼此互动的内涵,沟通宗教修行验证的表现与方法,理解最新科学实验的进展,新神理可以参考笔者以下引用的文献,也许能耳目一新)

三、1980年代后最新科学实验:
1.前生回忆:(注:转世轮回记忆与濒死回忆不同)
(1)说来奇怪,我们的大脑似乎能够贮存的信息比我们一生中积累起的还要多。因此,这种证据虽然更有争议,但仍应重视。最令人信服的部分是由有实践经验的神经病学家提供的。治疗学家经常发现,通过使病人“回归”到孩提时代,病人甚至能回到更早的时候,回顾到在子宫内或出生时的体验。有时他们能回溯到比这还要早的时候,即回溯到似乎是前生发生的事。有些病人能回顾过去几代的生活,跨越很长的时间。根据德国慕尼黑著名但引起争议的治疗学家T.德特莱弗森的观点,一系列“再生”(reincarnations)可以包括几百代寿命期,跨越12000年。在美国,捷克出生的著名的精神病学家S.格罗夫通过催眠回归(hypnoregressed)使病人回到动物祖先的状态。
    各种年龄的病人讲述前生体验的故事,往往与现在的问题和神经官能疾病有关。德特莱弗森的病例包括病人一只原本没有毛病的眼睛看不见东西的故事,他回忆起在中世纪当兵时一只眼睛曾被箭射穿。最早的研究者M.内瑟顿的一位患溃疡性结膜炎的病人再现了一名8岁的女孩在一块墓地上被纳粹士兵枪杀的感觉。纽约治疗学家R.伍尔格的病人抱怨脖子和肩膀僵硬,回想起作为荷兰画家他曾上吊自杀过。
从这些神秘的材料中出现的意象和体验经常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许多精神上的疾病和某些肉体上的疾病似乎是前生所经历过的创伤和结果,回忆和再现这些事件便松开了“因果报应的结”——负罪感和焦虑感看来是从前生带来的。
    前生的发现一直受到质疑。研究者们曾经揭示这样的证据:在某些病例中,回顾前生的一个特定意象或事件的病人,以前确实有过关于一定的人物、时间或地点的信息。然而在有些病例中,被“回归”的病人所提供的信息包含了他们在今生今世不可能得到的东西。这些值得注意的材料包括模糊的(但后来被证实的)历史和地理细节以及被“回归”的病人所不知道的人的个人历史,其中有许多人看来很久以前生活在遥远的地方。此外,大多数病人在被“回归”的状态下不仅记得而且确实再现了各种体验,他们的感情色彩和生理反应改变得超出了所有偶然性或假装的合理范围。例如,一个被“回归”到童年的人可以表现出吮吸反射和其它所谓的抽性反射,甚至当脚掌的侧面受到尖硬的东西刺激时脚趾会呈扇形展开,而这种情况只有在婴儿时才出现。
伊昂·史蒂文森(Dr. Ian Stevenson)是美国著名的医生,他曾有过多达2000名儿童详细叙述过去的生活体验。他得出结论说,可能有丰富的前生记忆的孩子比我们所知道的更多。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在后来才碰到可信的病人,这时这种记忆已经消退或完全消失。提到前生的孩子都在2~5岁之间,平均年龄大约是38~39个月。在2岁之前,他们缺乏词汇和语言交流能力,而从5岁开始,大量语言信息掩盖了传输记忆的意象。无论父母是鼓励还是禁止,儿童们对过去生活的记忆都消退了。
    在三年可以进行交流的时间里,儿童对过去生活的记忆,往往集中在他们与之融为一体的人,过去某一年、某一月或某一天的生活事件。有时,对过去生活的记忆似乎比对现在生活的体验更真实。史蒂文森报告说,一个土耳其儿童的第一句话是,“我在这儿干什么?我在港口。”当他能够说更多的话时,他便详细描述一个码头工人的生活,这个码头工人是在船上的底舱里睡觉时因为一次意外事故而丧生的。大约有四分之三的病人声称记得前生的某个人是怎样死去的,而如果这种死亡是由暴力引起而不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话,他(或她)就会更经常地记起。必须面对的问题是:这些记忆是从哪里来的?6
(2)美国有位儿童前世专家卡洛·鲍曼(Carol Bowman)女士在其著作中
(i)特别介绍伊昂·史蒂文森博士的研究还提到:帮助儿童前世记忆的关键,也许就在于教育家长。我常想,若是家长一开始就知道如何辨识前世记忆,他们就不必琢磨子女竟究是在异想天开,还是真正地想起前世,便可当机立断。此外,若是家长了解前世记忆的机制,如未竟之事和净化力,就可以选择适当的问题引导子女解决苦恼的记忆。他们有了心理准备之后,就知道该怎么做,可以当下以最妥善的方式因应。
(ii)鲍曼介绍有个由前世疗法专家组成的团体叫“前世研究暨治疗协会”(Association for Past Life Research and Therapies,简称APRT),是个顶尖的专家协会和全球网络,若有人在做这类研究,这个团体的成员一定会知道。她去电查询,得知APRT佛罗里达春季会议登记刚好要截止。以《死亡与临终》(On Death and Dying)一书名噪一时的依莉萨白·库卜勒·罗斯(Elisabeth Kubler Ross)博士,是大会主要演讲人。多年来,鲍曼一直很佩服库卜勒·罗斯博士打破避谈死亡的文化禁忌的勇气,这次正是她当面聆听请益的大好机会。
(iii)在这大会中致词的布莱恩·魏斯(Brian Weiss),是APRT会员中成就最可观的一位,全场莫不翘首以待。他的《累劫名师》(Many Lives, Many Masters)是畅销书,他更是保守的主流医学界中第一位支持前世疗法的知名人士,而这对推广前世研究认同上极为重要,在场人士最清楚不过了。(笔者注:台北张老师出版社,有出版其著作:《前世今生》)
    魏斯博士重诉发现前世回归的经过,也就是他书中的主角凯瑟琳个案的原委。他出身于传统医学界的背景,使得他的经历益为引人注目。他在哥伦比亚和哈佛大学接受医学训练,担任迈阿密“西奈山医学中心”的精神医学会主席,在医学系统内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力。他那个专业医学界把前世回归视同巫毒和巫术,在魏斯博士没有碰到凯瑟琳之前也是抱持同样的观点。
    凯瑟琳向他求助时,正为惊恐,多重恐惧症等各种严重毛病所苦,魏斯博士花了一年半时间,用尽各种传统疗法都徒劳无功。于是,他以催眠法追查凯瑟琳深藏的幼年时期创伤。他一吩咐她“回到症状初起的时候”,她立即忆起极为鲜明且连贯的前世记忆。不仅如此,凯瑟琳在恍惚中还提到魏斯博士的精神观,而这是魏斯博士私生活上的事,她根本不可能知道的。这个恩典改变了魏斯博士对看似不可能之事的看法。此外,疗程中发生一件重大的事,提供更进一步的证据:凯瑟琳的症状在这次回归后立即纾缓,再经几个月密集的前世疗法后便完全消失。
    魏斯博士费了八年时间才鼓起勇气,将他对凯瑟琳漫长治疗的解读付梓问世。他很清楚,把前世回归视为正规精神治疗模式,有引起精神治疗界同行责难之虞。然而,他非仅没有受到医学界排斥,反而是收到无数感谢信函和电话;全国各地已发现前世疗法对患者大有帮助的精神治疗医师,都很感激知名的魏斯博士挺身而出,让他们也能比较勇于公开自己的成就。这些精神治疗师今天就有不少跟我同席听魏斯博士细说原委。7
这些APRT专家的研究与基督教神学也有冲突的地方,但受到东方宗教家的欢迎。
2.超感知觉(ESP)(extra sensory perception)、手指识字、与信息网站
(1)保守的研究者往往坚持认为,人们只有通过手势,面部表情和语言才能进行交流,也就是以“标准的方式”进行交流。然而有证据表明,交流也可以显然是非标准的方式进行。只要这些方式在眼、耳和其它感觉器官的范围以外接受和发送信息,就属于超越个人的交流。这种交流似乎涉及某种形式的超感知觉(extrasensory perception简称ESP)。
    精神感应是超感知觉最普通的形式,可能在所谓的原始文化中广泛流行。看来,在许多部族社会中,萨满能够通过精神感应来交流,他们利用各种手段进入所需要的不同意识状态,其中包括隐居、专注、禁令以及吟唱、跳舞、击鼓和利用致幻香草等。不仅萨满,而且整个部族似乎都有精神感应的能力。直到今天,许多澳大利亚原始居民甚至在超出他们的感觉交流范围之外时,似乎也能知道家庭和朋友的命运。人类学家A.P.埃尔金斯指出,一个远离家乡的人“有一天会突然宣布他的父亲死了,他的妻子分娩了,或者他的国家出了某种麻烦。他对自己所说的事实深信不疑,以致于如果有可能的话,他立即打道回府。”
除了人类学的材料和主要是不可重复的奇闻轶事之外,超越个人的接触和交流的科学证据来自基于对照实验的实验室研究。
    对超感知觉的科学研究可以追溯到J.B.莱因30年代首先在杜克大学所做的猜扑克牌和骰子数的实验。最近的实验已经变得更加复杂,实验的对照更加严格;物理学家经常和心理学家一起设计测验方案。尽管把根据隐蔽的感觉暗示、机器的误差、被试者的欺骗和实验者的错误或不胜任所做的各种解释全部考虑在内,但是人们仍然发现这些解释不能说明许多从统计学的意义上看有意义的结果。(注:1930年代尚是初期摸索)
    1970年代,斯坦福(史丹佛大学)研究所的两位物理学家R.塔格和H.普索夫进行了一些关于思想和意象传递的著名实验。他们希望弄清不同的个人(其中一人作为“发送者”,另一人作为“接受者”)之间进行精神感应传递的真实性。科学家把接受者放在密封的、不透明的和有电子屏障的房间里,而发送者则在另外一个房间里,在这里他(或她)每隔一定时间受到强光的照射。脑电图(EEG)记录器同时记录他们两人的脑电波图形。正如所希望的那样,发送者正常地伴随着强光的照射显示出有节律的脑电波。但是过了一会儿,接受者也开始产生相同的波形,尽管他(或她)并没有受到强光的照射,也没有接受到来自发送者的可感知的信号。8 这证明能量波快速交互作用,此外遥视也属此类功能。
(2)远距离诊断现在相当普遍。在美国,神经外科医生N.希利在他的《创造健康》这本书中提供了给人深刻印象的证据。他坐在密苏里他的办公室里用电话把病人的姓名和出生日期告诉住在遥远的新罕布什尔州的有超人洞察力的诊断者C.米斯,在那里她给他提供诊断。希利医生说,在对第一批100个病例的诊断中,她的准确率是93%,那么,一个人是不是也可能在千里之外“看透”另一个人,并说出他(或她)得了什么病吗?
    另一种超越个人的交流涉及到一个人实际身体效应传递给另一个人,这种传递现在被称之为“异地身体效应传递”(telesomatic)。(注:感应治疗法)
    欧文·拉兹洛(Ervin Laszlo)本人也亲身体验过远距离诊断。1993年,他在英国接触过一批经鉴定合格的医生,他们都属于“ψ粒子医学协会”。他们的治疗方法叫做“ψ粒子医学”(psionic medicine),用一种复杂的“魔杖”来诊断,用顺势疗法来治疗。但是他们的方法的有关特点不在于诊断,也不在于治疗,而在于这样的事实:诊断不是根据对病人机体的生化特点所作的分析,而是根据医生认为与病人机体有关的“ψ场”。“ψ场”(也叫“活力场”)据说在怀孕时或接受怀孕时进入个人的体内,一直至死。在个人的一生中,它给他或她体内的细胞提供形成与它们所在位置有关的组织的信息:机体发育成ψ场中所规定的形状和结构。这个场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系统:它对来自个人环境和他或她的过去的影响十分敏感。它携带着几代祖先遗传下来的特点。场中的某些弱点(用标准的顺势疗法的术语来说叫做“不良影响”)似乎不是由于病人所得的疾病,而是由于父母或祖父母所得的疾病。
    ψ粒子治疗是通过对病人的ψ场起作用来进行的,而不是直接对他或她起作用。这就顺便证实了诊断是如何作出的。它不是直接影响病人,而是影响一个所谓的“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病人机体上的任何样本,例如一缕头发或者一滴血。对目击者可以在任何时候、离病人任何距离来加以分析。它所产生的信息不仅限于取样本时病人的健康状况,而且反映他或她在诊断时的健康状况。样本不断提供于病人不断变化着的情况的信息。9 (笔者注:这也是中国医学传统中医,21世纪愈来愈被尊重与接受的主因,中医有部分是超感知觉)
(3)台湾大学校长(原电机系主任)李嗣涔教授带领的手指识字实验小组,提出:(注:李教授是美国史丹福大学电机博士,曾任台大教务长)
   “古代和中世纪的玄秘主义者曾经备受敬重,被认为是有超凡智慧的人,可是现代西方理性主义即经验科学兴起之后,玄秘主义者却被当做妄想症或心灵受创者,弗罗伊德甚至把玄秘体验视为一种精神官能症。1960年代美国”新时代“运动中有名的《赛斯资料》(Seth Materials)一书,是美国一位珍·罗勃慈女士经由心灵与一个自称“赛斯”的“人”沟通而写下的。“赛斯”自称没有肉体,是一个以能量构成的个体。赛斯谈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特性,处在的空间,也谈人的死亡与转世、物质空间、曾经存在的文明、梦的永恒性、不同空间的交通方法等等。现代精神科学就认为罗勃慈女士有了幻听幻视的精神病症状。
    然而1999年8月26日在十多位物理、心理学家的见证之下,台大物理系的陈教授以一个‘佛’字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们从此踏进了信息场的世界。多年以来做手指识字的时候,功能人T小姐都能看到正确的字,但是当日第一次看‘佛’字的时候,却没有看到字,而是看到了一个「亮人在对我笑」。接下来的‘佛’字,又看到了亮的银幕、听到了洪亮喜悦的笑声,还看到亮人出现在实验室里。后来以‘菩萨’、‘耶稣’等特殊名词进行测试,功能人的天眼里也分别出现了亮人、亮的十字架等等异象。但是只要换上普通的字眼则异象消失,仍然看到正确的字。这些异象到底是大脑内部产生的幻象,还是由外来的信息所激发的?会不会是她的潜意识认为这些名字具有神圣性而产生了幻觉呢?(注:物理系陈教授还是水晶气场能量的实验专家)
    决定性的证据来自半年后针对藏文、希伯来文的神圣字汇以及回教神圣图案所做的测试。实验者及功能人完全不懂这些文字,但是当功能人以手指去读藏文的“莲花生大士”、“玛哈嘎拉”(密宗白教的守护神)、希伯来文的〔I am that I am〕(上帝)、回教的代表“阿拉”的图案等字条的时候,天眼里都出现特异的景象,看到各式各样的光芒。证明这些异象不是潜意识的认知所产生的幻觉,而是神圣字汇本身就像一个网址,不管你认不认识,只要接通就能连上相关的网站。就如同目前的因特网,即使是不识其义的外国文字,只要网址正确就可以接上对应的网站一样。由此证实了在我们四度时空的物质世界之外,有一个信息场存在,它好比一个庞大的网络世界,里面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网站。这就是我们文化里、宗教里所讲的“虚空世界”、“无色界”、“形而上”、“灵异世界”或“天堂与地狱”。而这些神圣字汇就是一个频道或网址,让功能人的天眼接上了信息场的电台或网站,看到了信息场的世界。”10
(4)经由信息场遨游宇宙(注:李教授研究重点之一)
信息场的世界如果没有时间及空间的限制,那么信息场的神灵应该对于外星文明的是否存在,在哪一个星球以及如何联系都很清楚才对。2001年1月1日我们用手指识字实验的方式,向T小姐的师父提出了关于外星文明的问题:(注:T小姐是菜单现最出色一位)
“请开示:地球人类何时可以和外星文明接触?”
    T小姐脑中屏幕第一次打开时,整个问题以包裹方式送给了她在信息场的师父,第二次屏幕打开时,师父的回答就来了:
“不是已经有了?”
    我顿时呆住了,努力地想从现有的知识整理出一个头绪来:地球形成只有四十六亿年,而宇宙已经有一百三十七亿年的历史,是地球的三倍长。现在地球上既然已经演化出高智慧的人类,宇宙中其它星球上当然有可能演化出更高等的生物。他们之中也一定会出现像释迦牟尼、耶稣等具有强大功能的生物,因而发现了信息场。而且很可能已经发现了信息场的物理实质,以及直接与信息场联系,甚至进出信息场的方法了。而任何一个具有进出信息场能力的外星文明,都可以突破时空的障碍随时来到地球,而不只是通信而已。
    这个推理是不是太疯狂?不过也可以当成思想的一个大突破。过去我们不认为四度时空之外还有信息场的存在,因此在研究宇宙学时,都是测量宇宙各处所发出不同波段的电磁波来组成宇宙的图像。科学家在观念上总以为外星智慧生物也只能靠电磁波来传递信号,因此只想到利用侦测电磁波来搜寻外星智慧。至于到外星探险则只能发射小型的探空船飞出太阳系,但是即使要飞到距离太阳最近约四光年的半人马座α星,恐怕也要几百年甚至千年,因此人类想要到别的星系探险,以目前的科技而言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但是一旦知道有信息场,一切便为之改观。只要我们可以和信息场沟通,当然也就可以接触到外星文明。搜寻外星智能或许应该经由信息场才是正途,也才能有所突破,利用电磁波极有可能是接触不到的。(笔者注:利用星际网络能量信息场)
    而信息场也提供了一个遨游宇宙的方法:原来要突破空间的障碍,并不是设计一个愈来愈大的火箭,可以充填很多燃料,储备很多食物,有各种维生设施,还要飞得更快。从现在开始是否应该尝试设计一种能启动挠场,将物质化为波动的机器,这样就能够进入信息场,然后就可以遨游时间与空间。我的天!(注:中国地质大学沈今川教授及功能人孙储琳女士与李教授很熟悉,挠场、自旋场或扭场概念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江兴流教授影响)
    那外星人随时随地都会出现吗?
接纳了这种认知的可能性之后,不得不想到地球可能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生命体系。现代科学对于地球生命演化的论说,包括达尔文的演化论都有一个基本假设:地球是封闭的,地球上生命的演化不受外力影响。这样的假设现在看来大有疑问。前两年科学家宣称在南极找到一块来自火星的石块,上面含有原始生命的化石,虽然还有争议,但是首度揭开了地球生命和太阳系其它星球互相交流的可能性。初步认识信息场的功能后,就发觉其实不必局限于太阳系,地球生命可能早已和本银河系或其它星系的外星高等文明有过交流,而我们仍然浑浑噩噩地毫无所知。11(注1:这部分科学研究本世纪仍有待努力,也可参考笔者著作:“外星人与天帝教”12)(注2:参考附录一)
(5)超常感应在东方宗教,特别道教、神道教、瑜伽术密宗及易经卜卦应用很广。迷不迷信或科不科学在于了解够透澈吗?应用谨慎吗?灵异事件的启发效果,在台湾地区已不算奇怪新闻,例如台湾中国时报2004年11月5日C1版就刊登一篇寻子悠悠18载,圣杯(透过乩童起驾掷茭获得)指引开棺故事。13 但由于沟通者的自私心及程度太差,就有时出现骗财骗色事件,而神明乩童与宗教传圣训三才或天人沟通亲和人才,彼此接收讯息内涵也常有差距,要科学分析真假正邪。
3.宇宙全息论与宇宙网络:
    在本世纪中叶,C.容格(Carl G. Jung)就已经推测到,我们的有些梦反映了全体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它们具有“超自然的”特性。现在有许多心理学家都持类似的观点。根据梦的研究者M.厄尔曼的观点,即使我们是作为单个人生活的,并且同我们物种和我们的集体是分离的,我们的梦也会重新建立起我们的联系;这些联系促使我们努力与自然和宇宙和谐生存。与弗洛伊德所说的梦中的心理实体处在相互敌对状态的理论不同,厄尔曼的梦的理论把作梦与具有整体性的我们,彼此相互关联联系在一起。
我们在心灵深处,把我们相互联系起来的这一观点,也为物理学家F.A.沃尔夫所赞同。他甚至说,我们在寻找个人大脑中的意识时没有切中要害。他写道,也许“我的”意识并不只存在于我的皮肉之内,而且也存在于一种延伸的场中。
    上述结论尽管大胆,但在精神病学家S.格罗夫的著作中引人注目地得到了肯定。他的“新心灵绘图法”是基于无数有关病人改变状态的经验。一次又一次,当病人进入某种改变的状态时,他们获得了他们通过眼睛和耳朵所不能获得的信息。格罗夫得出结论说,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几乎可以从宇宙中的任何事物中获得信息,并与之融为一体。有这样的经验:与另外一个人一起进入一种双体统一(dual unity)的状态,并完全与另一个人融为一体。也有这样的经验:一个人的意识与一群人的意识谐调一致,并扩大到包括全人类。一个人完全能够超越人类经验的限度,与看上去是动物、植物、甚至无机物和任一的意识融为一体。根据格罗夫的观点,也可以体验整个生物圈、这个星球和整个宇宙的意识。
    格罗夫并不是惟一提出这些主张的人,这些主张本身也不是新东西。它们可以追溯到东方哲学的最早源头;在瑜珈经典中,它们已经有了系统的描述。古代的著作描述了使个人的心灵受到宇宙力的约束的“方法”:瑜珈功。无论谁都可以遵照这样的方法,扩大他(或她)的意识,而无需求助于超自然的力或实体——甚至不需要精神治疗者。
    帕坦贾里所描述的心灵控制传递了惊人的能力。德国的意识研究者F.-T.哥特瓦尔德在瑜珈经典中看到不少于33个这样的例子,从控制一个人自己的感觉到控制物质世界。最经常提到的能力包括:对其它生物的心灵和思想的了解,对一切生物的语言的了解,对过去和未来的了解,对隐藏的或遥远的客体的了解,对先前的存在物的了解等。有这种神功的人几乎能够完全控制身心和与之相配的在宇宙中延伸的意识。他们的心灵达到了了解整个宇宙的程度。
    有这种神功的人的某些能力已在当代人进行深刻思考时被重新发现。用格罗夫的话来说,呈现在这些心灵和意识状态表面的经验清楚地表明,我们每一个人都以某种还未得到解释的方式包容有关整个宇宙或所有存在的信息,具有潜在的经验可以达到宇宙的所有部分——在某种意义上是整个宇宙网络。
这一说法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尽管精神病专家现在还缺乏关于他们这些发现的科学解释,但是科学发现的步伐很快,科学家也许很快就能对这些神秘现象的一部分作出有意义的解释。新出现的概念使我们想起荣格所直觉到的:人类的精神在整个人类中是连续的。我们相互关联的大脑/心灵和人类世界其余部分之间的交流是不断的,而且是双向流动的。我们向其它人传递我们的思想、印象和情感,同时也接受其它人的思想、印象和情感。在我们的心灵中所进行的一切都在量子真空的零点场中留下痕迹,而且在我们心灵中所进行的一切都能够被那些知道如何把微妙痕迹“调整”到和传播到那儿的人所接受。
    同样,我们的大脑可以接受到来自基于真空的全息场的信息而无需借助像眼睛和耳朵这样的身体接受器。证据表明,当我们进入自由变动的意识变更状态(例如处在醒着和睡觉之间的白日梦状态,沈思或祈祷状态,由有意识地呼吸和集中注意力而产生的特殊状态)时,超越时空的信息就到达我们的心灵。14
(注:其它的物种也接受来自包含这个行星的场的信息:鱼利用地球的磁场来导航——这个场的强度决定了它们相对于这个场的游动的方向;蜜蜂利用磁场来为它们定向和交流;家鸽会受到磁场的微小涨落的影响,那怕磁通量密度的变化只有几个毫微特斯拉(1毫微特斯拉=10-9特斯拉);候鸟与这个场的磁通量密度线或者成直角、或者相平行地飞行。另宇宙全息自律,也可参考王大有著作15。)(笔者注:先熟悉地球场,再推广至太阳系场、银系系场、宇宙网络场,迈向真正宇宙动力沟通时代)
4.场论:
(1)生物场能与修行
    在生物学中,场的概念有一段更长(即使有争议)的历史。要理解生命自然界显着有序的形式是怎样出现的,许多生物学家已经提出,除了生物化学过程和遗传程序之外,在有机体中必定有一种特殊的生物场在起作用。(注:台大电机系马志钦教授是此研究专家)
    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H.S.伯尔认为,生物场是指引和组织生物体肉体结构的一种L(生命)场。伯尔的合作者L.拉维兹声称他已经找到了L场在肉体死亡之前的一瞬间消失的证据。而俄罗斯的生物学家V.M.伊纽欣,毫不犹豫地声称,生物场是物理实在,无论它们是否与生命有机体有关联。按照伊纽欣的观点,这种场是由离子、自由电子和自由质子组成的物质的第五种状态。虽然对人类而言这种场附属于大脑,但它也可以超越有机体表现出来,并产生心灵感应现象。
    英国植物生物学家R.谢尔德雷克,是人们广泛谈论的即使是有争议的生物场理论的作者,他也一直认为生物场具有自身的实在性——存在于生物场起作用于有机体之外。在谢尔德雷克看来,“形态发生场”是由以前存在的同类有机体连续地塑造和加强的。物种的现有成员通过超越时空的因果联系与同物种的过去成员的形式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通过形态共振方式发生,这是一种需要形式或模式的相似性的现象。共振通过重复而得到加强,所以某一物种越是已经繁殖,它在未来就越是能繁殖;一种动物越是已经学会某种行为习惯,其它动物就能更快地学会这种行为习惯,如此等等。
    早期按照谢尔德雷克的观点,形态发生场并不携带某种可测量的能量。但是目前有不同看法。前苏联的波波夫生物信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报告说,人类生物能量场的波长在300~2000毫微米(1毫微米等于100亿分之一米)的频率范围内变动。他们宣称,这种场与自然治疗仪产生的效应有关,治疗仪的场与病人的场相互作用。兰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和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也已经开始研究人类生物场的能量问题,他们发现这种场随着被试者的精神能力而变化。例如气功师就比其它大多数人具有更高水平的生物能。
    这一观察已被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能量场实验室的V.亨特的研究所证实。她用由电路连接被试者和具有短程调频数据传输的遥测装置的精密仪器,通过把银或氯化银传感器连到被试者身体的不同部位来测量人们的“情感部位”。她的测量显示,由身体辐射的能量振动频率包含人类气息中所有对颜色敏感的认知。亨特发现,从神秘主义者、预言家和治疗者身上辐射出的能量场,在比身心属于正常状态下的人的场,还高得多的频率范围(400赫兹左右,而后者通常不到250赫兹)内变动。具有极高精神天资的个人所记录下的“气息”(aura)频率往往高达200千赫兹——这是亨特实验仪器的频率极限。那些在这种辐射水平上的人往往报告说,他们接收到了远远超出直接感觉经验范围以外的移动图像和事件,包括神秘的原型、遥远的地方和过去很久的时间。16(注:超常感应或称超感知觉ESP)
(2)真空扭力波与扭场或称挠场(torsion field, axion field)(自旋场以光速10亿倍光速传递讯息)(注:李嗣涔教授认为扭场就是中国常讲的气场,水晶气场)
(A)挠场(torsion field)又称自旋场(spin field)或扭场(axion field)。是物体自转扭曲时空结构所产生的场,这种场在过去三十年来已经俄国科学界为主的大量实验所证实。它有如下的性质:(1)与引力场相似,挠场不会被任何自然物质所屏蔽,在自然物质中传播不会损失能量,它的作用只会改变物质的自旋状态;(2)挠场的传播速度至少为光速的10亿倍;(3)挠场会产生轴相的加速;(4)挠场源被移走以后,在该地仍保留着空间自旋结构,也就是挠场有残留效应。
    1950年代中到1970年代末,苏联(今俄国)柯易列夫教授为天文望远镜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侦测器,发现即使用金属遮住望远镜,也能侦测到星球的信号,表示星球所发射的电磁场中有一些信息是无法被金属遮蔽的。由于星光传递到地球需要一段时间,他还发现如果把天文望远镜指向不是星球可见的位置,而是现在真正的位置,则侦测器会测到非常强烈的信号,表示星球发射出一种比光速还要快几十亿倍的信号。这个现象在1980及1990年代经俄国科学院及乌克兰科学院证实,并用星体旋转所产生的挠场来解释所观测到的现象。(注:柯易列夫教授在1940年代就提出时间和旋转有关)
     在60到80年代当然还发现有很多异常的物理现象与自旋有关,比如俄国的巴里咸夫斯基(Baryshevsky)发现中子通过自旋极化(自旋排向同一方向)的靶时,会有进动(粒子自旋会绕某一轴旋转)发生,导致进动的场要比标靶原子核的磁场大几千倍。美国阿岗实验室的克里奇(Krusch)发现自旋极化的质子散射横截面,与自旋的方向有关。法国的路易勒(Lhuiller)发现氦3的热导现象与原子核的自旋有关。这些现象很难用现有的量子力学理论来解释,但是可以放进挠场的架构做统一解释。
    1980年代起俄国的科学家就开始制造挠场发射器,采用旋转的物体或旋转的磁铁来做发射源。乌克兰材料研究所发现,这种发射器发射的场可以改变任何物质内部的自旋结构,而与通灵者对物质所能产生的改变类似,第一次把挠场与人体潜能连接在一起。而这些研究当年是由苏联科学与技术国家委员会下的“非传统技术中心”所支持。
    1993年俄国物理学家希波夫(Shipov)提出一套真空方程式,来讨论物理真空的种种性质。据称所有已知的基本物理方程式像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杨——密尔斯方程”、“海森堡方程”等均可以由这十个真空方程式导出完整的几何型式。我本身不熟悉希波夫方程式,不过他的结论却令我感到无比的震憾,因为这些结论与我们所熟知人体潜能或信息场有相当的相似性。他的方程式显示除了传统的电磁场及万有引力场是长距离的作用力场外,还存在第三个长距离的作用力场,就是挠场。(注:挠场的强度中有许多项并没有万有引力G或普兰克常数h的乘积,因此它的强度并不弱)
    再提一次:挠场拥有极不寻常的特性:第一、挠场速度的极限不小于光速的109倍;第二、挠场在四度时空的传递不受光锥限制,也就是它不但能传向未来,也能传向过去;第三、挠场能传递信息但不传递能量;第四、挠场并不一定遵行重迭原理。
    由于粒子自旋沿着旋转轴有朝上或朝下两种可能性,因此挠场也有左旋及右旋两种。一个非过渡金属原子中的电子如果为偶数个,其电子整体的自旋通常为零,不会产生磁场,但是其电子及原子核自旋所伴随的挠场而合成整个原子的挠场却不一定为零,因此挠场不一定伴随磁场,但是磁场一定会伴随着挠场。一般分子中不同原子的挠场又会合成分子的挠场,固体中所有原子挠场的合成会形成固体的挠场。大部分状况下,原子与原子间的挠场相位没有一定的关系,大量原子的挠场会互相抵销,不会产生宏观的挠场。但是有些材料像石英(水晶),由于晶格分子团(SiO4)形成特殊的螺旋构造,很像挠场的旋涡结构,有可能不同分子团的小挠场同调相吸,形成巨观的旋涡挠场而发射出去,造成千百年来水晶有“气”的传说。
    而挠场与超越四度时空信息场的关系又是如何?如果挠场的速度不小于光速的109倍,则可以用来解释量子力学里很难理解的双光子纠缠(entanglement)现象,也可以用来理解信息场内似乎没有空间距离的现象,虽然109倍光速仍不够快,横越我们十万光年的银河系仍要花八个多小时(笔者注:李嗣涔校长计算有误,应为52分钟33秒6,且这里未考虑曲线空间移动不同于直线移动,另百万光年才是八个多小时)。如果挠场不但能传向未来,也能传向过去,则可以理解信息场的师父可以瞬间看到我们的过去,也能看到我们的未来。17(另笔者注:人体内水分子中的氢原子,H+(氢离子)共振自旋形成的扭场或挠场是人体传递讯号的基础,这个看法台湾蔡肇祺老师,李嗣涔教授都有类似提法,且水中氧原子有其它重大功用。此外未来是有变动性的)
(B)另一种宇宙全息观念——物理真空扭力场(挠场)或量子真空
    物质和真空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在更广泛的领域里被发现。例如人们注意到,在一定的条件下,真空能与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相互作用。当电子从一种能态向另一种能态“跃迁”时,这些效应就出现了:它们所发射的光子显示出所谓的“兰姆位移”(频率稍微离开它的正常值)。真空能也对两片紧挨在一起的金属板产生辐射压力。在板与板之间,真空场的某些波长是不会出现的,因而相对于外部的场来说降低了它的能量密度,这就产生了一种压力(叫做卡西米尔效应),它推动板向内使之靠近。(笔者注:真空显示能量干涉作用,这与黑暗物质也有关)
    量子真空显然不是一种空的空间,它是宇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究竟有多么重要我们只能猜测,但甚至保守的猜测也会承认,其重要性大大超过经典理论中的真空的重要性。经典理论已经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基本粒子的行为受到真空的影响,但是它们并不追溯宏观世界的物质—能量的相互作用。然而,在科学日益扩大的边界上,当前的研究认为,真空与宏观水平上物体可观察到的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我们理解实在的本质来说是有用的。
    俄罗斯物理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小组的工作在这里有特殊的意义。A.阿基莫夫,G.I.希波夫,V.N.宾吉及其合作者们提出了一个“物理真空”的尖端理论。在他们的理论中,真空是延伸在整个宇宙中的一种真实的物理性质:它记录和传输粒子和其它物体的踪迹。如果它被广泛的实验所证实(这已经开始),那么这一理论将使今后多年的物理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注:这与前面李嗣涔教授看法类似,欧文·拉兹洛也引用希波夫的真空理论)
尽管在概念上和数学解释上是抽象的,但俄罗斯人的“物理真空的扭力场理论”是简单的和基本的。实际上,理论声称,从粒子到星系的所有物体都在真空中造成涡旋。由粒子和其它物质物体所造成的这种涡旋是信息携带者,几乎瞬时地把物理事件联结起来。这些“扭力波”(torsion-wave)的群速度属于109C级——是光速的10亿倍。因为不仅物理物体,而且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都产生和接受扭力波,所以不只是粒子“知道”彼此的存在,而且人类也知道彼此的存在:我们的大脑也是基于真空的“扭力场传输-接受者”。这对讨论过的心灵感应、遥视和其它异地身体效应作了一种物理学上的解释。基于真空的信号传输-接受理论,使宇宙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描述的更加相互关联得多。信号从空间中的一点到另一点传输得越快,最后它们联接起来的粒子就越多。尽管在空间相互分离的事件之间仍没有绝对同时的相互关联(这会要求信号以无限的速度传输),但是当信号传播的速度大于光速时,它们就打开了把空间中的任何一点与宇宙的过去和未来联结起来的相互作用锥。这可以帮助解释宇宙的结构为什么如此均匀,即使在不可能通过以有限的光速传播信息来相互联系的广大区域中。18(笔者注1:欧文·拉兹洛将这个场定义为“ψ”场,正是有形界与无形界波动意识能量沟通管道)(笔者注2:地球人尚未熟悉真空中黑暗物质的波动能量效应,目前对反物质能量理解不够深,而宗教修行界面临同样情况)(笔者注3:过去世影像仍可探寻,但实体已消亡转换至下一时空,但未来仍在心念能量变动中,命运仍可创新,仍有机会改造,未来的光影〈有时在梦中,有时在冥想禅定祈祷中出现等等〉,不论是模糊还是清晰皆可变动。)

四、1980年代后新宗教或新思潮的科学观
1.台湾天帝教对灵魂(和子体)与肉体(电子体)的看法:
    根据天帝教教义:新境界一书第四十八页(新版60页、64页)所提和子体内涵:
(1)氢为人生精中之渣末,而支配性灵之活动。(触觉、嗅觉)
(2)氧为运转周身水泽之原素,保持人身之温度而延长和子之生命。(味觉、辨觉)
(3)电质指人生生理上之运动及知觉,并有视觉(明通)与听觉(聪通)之功能,即人生生活之基本条件,具 爱怨反应。
(4)X原素具有神明与果决,导引以上三种原素而指挥神经,为诸元之本体,超凡入圣之门,即佛所谓意法、末那与阿赖耶识,具执着痴性。
(笔者注:更改教义新境界64页:氢为人生及动物生机之动源,而含有和气无所不容,具宽大和善性。氧具有润泽性,万物莫不悦其滋润,具温良喜悦性)
    和子=3X+6电质+9H°(氢的精华)+12O°(氧的精华)+温度。
    另天帝教民国82年3月15日清虚宫弘法院教师圣训(公元1993年)
    电子=Z元素+2电质微粒+3H°(氢的渣末)+4O°(氧的渣末)+温度。
    Z元素:具有意识及记忆能力,是可以与和子产生相互引合作用之特殊元素。
    电质微粒:具引合能力,可达到与其它电子产生同引化合作用之功能。
    H°渣末:可引合较高能阶之电子,并具改善原子结构之功能特性。
    O°渣末:除保持各元素间之作用能力,并具维持电子应有的活动功能。
    另根据万有动力论原则,大空之中和子体在轮回中修行历练,行功立德,修出分身布化宇宙,依智慧无我相而解脱。(笔者注:可参考西藏密宗宁玛派留下大圆满心髓,在宇宙能中,以太阳心,太阳能19为修行交互作用的最高原则,以自然宇宙能量一体,普照大地苍生,救护每一太阳系为救劫使者使命。另修行即层层回溯,智慧能量回归宇宙中心,损之又损或满之又满各化其妙。)
2.日本足立育朗先生得自宇宙的讯息20:以调和为自然法则的行动纲领,爱为动力。
(i)基本上在调和的状态下,原子核之集合体(EXA PIECO)进行STUDY,周波数随之上升,进而接近自然法则——本质。控制着全体宇宙之时空间的“本质”,亦是作为“意识”与“意志”之振动波,它位于宇宙的重心,是最调和的存在。称做终极之宇宙意识(EHKO)。约距地球8个能量层级,161.8亿光年。(注:台湾天帝教称为镭炁星的金阙上帝及无生圣宫等上圣高真意识,重心并非无生圣宫在各宇宙行宫而是总部总意识体称终极宇宙意识)
    现今时空间所有存在物体的原子核之集合体(EXA PIECO),正以此宇宙重心周波数为依归,边进行STUDY边向调和的方向迈进着。(笔者注:不断调整提升共振频率以接近宇宙重心)
不仅是人类、动物、植物、还有矿物也都是如此,当然星球像地球、太阳、月亮亦不例外。所有的存在物体都有原子核之集合体(EXA PIECO)的存在。“意识”与“意志”,即中子与质子透过各种STUDY而成长,朝向构成调和时空间之方向在前进(注:中子即意识,以调和之振动波发射接受讯息,质子即意志,来发射爱的振动波。阴阳两种电子功用在协调现实化)。而在于STUDY之阶段,选择物体来做STUDY事据说就是轮回转世。
  “时间”是以夸克的振动波来传达着“空间”的扩展。所谓夸克,是充满于宇宙中,遍布万物。不管是在太阳中、真空中或星球里、外、大气中,或者是在人类的体内、原子核之集合体(EXA PIECO)内,夸克遍布在其中,也可说宇宙就像夸克(注:能量夸克的约10-94~10-54cm的球体,约有10400种类)的海洋。
    例如大家在做时空间移转时,因为GIMANEH波的振动波(注:互换波)使其存在,一旦重回夸克的能量即消灭(注:一般时间观念)。而且以存在于宇宙中任何地方的夸克振动波来传达,在某时点,若是一千光年,就在一千光年时之夸克振动波上,虽非瞬间但会传达到。(注:夸克能量振动旋转,质子、中子、电子、物质互换)
譬如,以PLEIADES星团(金牛座昂宿星团)的水平来说,一千光年大概要花约60至70分,又以CASSIOPEIA星座(注:仙后座)的水平来说,则须花30至40分左右。因是约那样之速度,若在近处时瞬间即可传达到。若是一光年、两光年的距离,在地球上是无法相信之瞬间就传达到的。(注1:扭场传递。注2:传递速度与李嗣涔教授计算不同,因为要实体再生比单纯念力波的传递慢)
    为了要在之前的目的地重生,夸克的振动波会瞬间地发射GIMANEH波(注:从夸克形成中子、质子、电子而又将中子、质子、电子还原为夸克任务的波动形态),让其存在重回夸克的状态。这时实际上必需要有从时空间移转(TELEPORTATION)之目的地来的支持。若无其支持的话,是无法以能量实际进行时空间移转(TELEPORTATION)的。
    因此,重回夸克的状态,看起来如同消失了的状态,是因为产生了移转之后在一千光年后的目的地再生的结果。在那样遥远距离的时空间移转,除了用这种方法外是无法达成的。并且,要将其可能化,如无本质性地理解“时间”和“空间”的话,是不可能达成。(笔者注:时间空间互换扩展,能量波动才是主角)
在地球上很方便地分类着动物、植物、矿物,也用同样的方式分离了“时间”和“空间”,而制作了像时钟那样的道具。根据自然法则,只将“时间”分离而存在是不可能办到的(笔者注:地球时间观念太执着,尚不能以能量变化作考虑依据,时空穿越就困难。修行生命长久性以波动调和度为准,不只看外表外相变化,而应忘记时钟符号);这始终和地球同水平,或是比其未成熟之文化的星球才会使用时钟这种道具。听说在能以UFO进行时空间移转水平的文化,就不会如此。将时间分离,想去理解它而制造了时钟的文化,是对自然的理解还处在非常浅阶段的星球。地球如运作了时空间移转后,将是时钟消失时代的来临,而这的确是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发生。(笔者注1:希望21世纪末前,人类能理解本科技运用,翱游宇宙,不再在地球内耗内斗。注2:足立育朗在其著作50页地方提到,他直觉的认为所谓冥想,大概是变换周波数来调整显在意识,变成与平常不同的周波数。有了冥想(静参),对自然现象的解释看法就是不一样,且会产生不同的能力,由于了解这件事,几千年来在很多的地区,冥想已成为一种习惯。他理解的中子波动=意识=调和。而质子波动=意志=爱。而电子的功用在现实化。物质是借旋转动作来产生能量,能量再经由旋转而形成物质,一切本质是波动。而交替收发的路线是从尾骨至脑脊髓的脊椎骨,潜意识收发在胰脏)
3.美国新时代运动(New Age)蓬勃发展,在台湾有翻译几个美国灵媒(例如李卡罗……)写的数据。例:不要以人类的方式思考(台湾世茂出版社出版),Seth数据等,有专门执行地球文明迈向宇宙星际文明的使者,不断保护地球磁场,修行者的启蒙导师。地球需要更关注灵界讯息,特别高科技宇宙讯息。至于传统宗教的道德理性修养,在宇宙文明架构中,是初级也是最高级条件。(注:参考附录二)我们要多注意内涵知识的充实,我们也要敞开心胸,不要一直认为地球就这万年文明史,那亚特兰提斯文明,穆大陆文明就不管了,日本的“幸福的科学”领导人大川隆法,在其著作“太阳之法”21就提出地球文明史历程。台湾天帝教提出地球文明已经历13次盘古,地壳变动。不要只沈溺于神学思维或地球五大宗教的教义思维。科学的创见、灵界新讯息正带领地球的智能生命往宇宙修行迈步。未来地球人的学习功课还很多,也不要老是分成哲学科学神学宗教三大区块,宇宙中只有自然法则真理的学习,假如那个教派的原始教义更接近宇宙实相真理,将来就会有更多地球人学习,教派并不能完全阻挡智者的追求。如果修行人不懂科学基本语句,那么未来进入宇宙动力时代,将成为很难沟通成长的一群,21世纪出生的地球人将面对知识的翻新,宗教的革命,科学的腾飞。心物合一是当代人爱提的道路,在波动的宇宙时空中,会很自然使用,不必常挂嘴上了。那是心的意志驱动的时代来临(念力时代),念力时代的下一步就是宇宙逍遥游,宇宙中学习沟通与救度其它星球的灵性生命时代来临。(注:地球的教育要再度改革创新了,配合宇宙化进程,不只谈全球化进程而已)(另注:天帝教御心大法也是念力时代文明的一环)

五、总结:
     在科学的发展道路上,20世纪人类使用核能、网络、机器人、宇宙飞船,不可见光波望远镜,学会基因密码等,将传说与宗教神秘衣纱剥开,但尚未完全进入宇宙级宗教的心髓。科学愈来愈接近宇宙自然法则的动力运作中心思想,但是在波动下交互运作及沟通的念力、意志力、爱力等等力场,这种学习大部分人正要开始。传统宗教教义将会逐渐习惯接近这新思潮。有的名词其实不新颖,旧宗教早就有这些修行运作形式,但多数人并不理解,认为玄奥莫测,不好把握,但时代变迁,时机正好,我们的智慧将向上一阶了。科学正慢慢引出宇宙外星高级文明高级宗教修行的倾注,何其有幸,思维要宽广,能量波动共振态将是未来口头禅。(注:宇宙55代道统中的宗教有学崇数理者,如中国曾以河图洛书解说能量变迁,不同波动能量性质的发现结合意识波,地球科学必跃进,各宗教灵域(灵狱)障璧,旋和系(太阳系)障璧必被解析破译)
心中不禁呼唤,啊,神之光、神之爱、神之数理。
神(自然法则的运作)与我同在。

六、附录(一)22:
(最后附上一篇孙维新教授的文章共赏,他是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天文学博士)。
科学有边界吗?科学的边界在何处?自近几世纪理性主义抬头以来,科学的疆域不断扩张,而一般认为站在科学对立面的宗教与玄学,就不断地丢盔弃甲,失去疆土。久而久之,人们就有了一个印象,凡是无法放入科学框架进行检验的事物,就是“不科学”的,同时也就是“不正确”的;若有人试着用科学的语言建立架构,来解释宗教或玄学的现象,就常被称为“伪科学”。而站在所谓“正统”科学一方在卫道之士,就常常不遗余力地打击“伪科学”的流传和扩散,并不断地试着建立“正统”科学明确的疆界。
    但是宇宙中的事物果真可以这么简单地一分为二吗?
    我从事天文科学的研究和教学,深深了解从古到今,尤其是在天文学发展的过程中,“正统”和“非正统”争斗、消长的例子不胜枚举。就太阳系的行星运动而言,托勒密的“地心说”曾经是流传一千五百年的“正统”科学,而哥白尼的“日心说”却是“非正统”的解释。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亲自进行天文观测,深信“日心说”才是正确的,出书阐述,其结果却是他需要在宗教法庭上承认他经科学观察而深信并大力宣扬的理论其实是异端邪说,然后终其一生在家闭门思“过”。伽利略若不屈服于当时的“正统”科学,很可能就会重蹈同时期的布鲁诺烈火焚身的命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梵谛冈自知理屈,才平反了当年伽利略所受的冤屈。
但是哥白尼在他“正确”的“日心模型”中所使用的圆形轨道,实际上却仍然离“正确”甚远。因为自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降,宇宙中万事万物皆应“均匀而完美”的观念害惨了之后的科学工作者,哥白尼好不容易踏出一步,以太阳取代了地球做为宇宙中心的地位,但就是受限于这个“均匀而完美”的观念,使用了圆形的轨道来描述行星运动,使得预测与观测的误差仍大;克卜勒取自第谷精确的火星轨道资料,逼得克卜勒自己不得不放弃圆形而取椭圆,这个转折的过程又一次地彰显了“正统”科学的演化。
    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科学的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目前我们所拥有的科学知识,不见得是最正确的或是最周延的,科学的可贵,就在于它有“自我侦错”的能力,能够不断改进;“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没有任何一人能在任何一刻宣称,我们已经掌握了宇宙终极的“答案”,我们只是不断地在“问更好的问题”而已。第二个特点更为重要,科学应能“容忍异见”,我们可以不同意某一个人的学说,但是绝对不能压制他发表自己学说的权利,因为我们不知道何时何地科学又会开启新的视界!
    台大电机系的李嗣涔教授,早年从科学角度研究气功,之后因缘际会,展开了对特异功能的探索,继而发现了“灵界”和“信息场”的存在。到目前的整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已经令人叹为观止,李教授将新近的发现收集到他的第二本书《难以置信II——寻访诸神的网站》中。在本书中,李教授更借着高功能人做为媒介,和其在灵界的“师父”沟通,以了解解古往今来长期困惑人心的几个根本问题,像是“灵”与“外星高智生物”的关联、预知未来的可能、人身疾病的启因,以及遨游宇宙的方法等。因为这些课题与我们的日常体验相隔甚远,所以书中内容多处让人惊叹,但我却隐约感觉,自古以来儒、释、道、基督、天主(注:还有伊斯兰等等)的各家各派,似乎逐渐能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之中获得解释。我深深相信,假以时日,我们对各宗教的起源以及它们和人类肉身世界之间关系的图像,将会愈来愈清楚。
    我们要知道,科学只是一个逻辑的框架,而且可能不是唯一一个用来检验事物的框架,更可能这个框架的大小仍然有待改进!因此放不进目前科学框架来检验的事物,不见得就是不存在的或不正确的,真正伟大的科学家所从事的工作是不断地扩大这个框架,以使得新出现的科学能够应用在更多现象的圆满解释上。的确,大自然的神秘处就在于它是不能被一眼望穿的,所以我们才需要用开放的心胸去客观地检视一切的可能。今天我们看到过去天文学发展的过程,和昔人许多自以为是的观念,常不禁哑然失笑,觉得古人怎地如此幼稚与短视?但我想日后人们看我们今日所谓的“科学”,恐怕也是失笑的时候居多吧!(注:孙维新教授与李嗣涔校长都是1990年暑假,在台大礼堂举办的第一届宇宙真道研习营讲师)

附录(二):新时代运动学者研究
a.戴维·赫斯认为:新时代运动的流行方式是“博学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合流,特别是科学话语与宗教话语/灵学话语的合流。换言之,新时代信徒吸纳并重新改造了人类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及其它科学界和学者的工作,使同样认可水晶治疗、沟通者、灵魂、女神宗教及其它通常与流行文化相联系的信仰和实践的话语合法化”。23
b.新时代运动的思维基础是它的宇宙论。这种宇宙论认为,宇宙既是所有的生命表现形式的源泉,其构思与秩序又由这些个体性的生命存在反映出来。微观的人类社会是宏观宇宙的反映,所有生命的个体存在于宇宙中,并被整合为一个和谐的互不分离的整体。在宇宙中,物质与能量可以互换,作为宇宙的表现形式,能量高于物质。如果有秩序的整合的能量越多,人类从中的得益也越大。“光”是能量的象征符号,星球是生命的存在,如地球被称为“地母”,“她”既能被人性的恶性膨胀所毁坏,又能通过人类的“星球治疗”努力而再生。最后,既然宇宙间各类事物可以互相反映,那么各类事物间也就能互相作用。这样,宇宙以及地球被新时代运动的追随者看作是充满魔力与奇迹的地方,“新时代”里的各种变迁与改造常常被理解成是突发的,戏剧性的,可以被强烈感知的。
    受到传统的美国基督教的影响,新时代运动认为人类的处境是有缺陷的。人类的“病态”类似于“原罪”,有时候它能以物质的、肉体的状态存在,更多时候则反映为精神性的,人只有通过“治疗”才能达到完善(美)的状态。如果微观反映宏观,人类社会包含并反映宇宙的能量,人的躯体类似于地球的躯体,那么,“新时代”人的正确的行为应当是服从宇宙的自然和谐原则。而和谐的伦理原则又是改造的原则,因为精神的进步永无止境,完善(美)就如“天路历程”那样永远不可能完全达到。新时代运动的这一伦理强调个体对自己的生活与选择的责任与反省,所谓的反省,就是汲取一系列教训。24
c.学者罗伟红认为新时代运动来自六类影响:
1.催眠术、瑞典的斯维登堡主义与Andrew Jackson Davis的唯灵论。
2.埃默森的超验主义,新思想运动和Helena Blavatsky和Henry Olcott创立的神智论。
3.降神运动。
4.占星术。
5.东方宗教。
6.印第安人土著宗教。25
d.学者卓新平认为欧洲、美国新时代运动七大特色:
    第一,“新时代”运动宣称“现代”已经结束,“后现代”时期已经开始。它代表着对工业化社会的一种清算和反思,以及对文明进程所带来的自然损害与破坏的不满和抗议。
    第二,“新时代”运动表现为一种神秘主义、唯灵主义的复兴。其对东方神秘主义的赞誉和推崇,归根结底不是寻求其理性智慧,而是对其神秘智慧的憧憬与渴求。与此同时,基于西方神秘主义传统的神智学、人智学也有较快的发展。在这种意义上,人们亦将之称为“新诺斯派”或“新神秘主义”。
    第三,“新时代”运动追求一种综合或折衷主义,其对趋同现象的强调就是要实现外在宏观宇宙的统一和内在自我世界的和谐。这种精神倡导“互补”、“协同”、“系统”等原则,并把综合东西方智能的阴阳系统论作为其理论框架。
    第四,“新时代”运动推崇绿色和平、生态平衡观念,将之视为人与自然界的正常关系和协调状况。在看到现代社会的危机和工业化生产的破坏之后,它反对人对自然的无限占有和滥用,而希望人类能够返朴归真,重建自然原初本有的和谐秩序。
    第五,“新时代”运动重新运作古代占星术、星象学理论,并试图从东方天人感应、宇宙一元观来解释人与宇宙的关系。其对“后现代”时期的解释,如“宝瓶宫”时代取代“双鱼宫”时代、阴取代阳、水取代火、东方取代西方等理论,并没有脱离传统星占学的窠臼。
    第六,“新时代”运动亦与对人体的神秘理解及秘术修行实践相关。一方面,它从观念上对传统中的道成肉身、轮回转世等说教重加诠释。另一方面,它注意对瑜伽、气功、打坐、禅定、悟道等东西修行方法加以研究和采用,以求东西方秘术的交流互渗和融会贯通。这种意趣在当代导致了西方灵学的复活、对人体特异功能的觅求,以及东方传统练功与修行方法在西方社会的流传。
    第七,“新时代”运动力求与西方文化传统和基督教信仰分道扬镳。这种反传统文化运动孕育出各种精神的颓废与自然的清新复杂交织的新文化运动,而其反基督教信仰倾向则给传统教会带来危险和警告。“新时代”运动称“行将过去”的“鱼的时代”为“基督教时代”,正表明其与基督教传统决裂的态度。与此同时,在其时代氛围中滋生发展出各种新兴宗教。但这种意义上的宗教复兴却使传统基督教会感到忧虑和担心。西方宗教“正统派”认为,新兴宗教运动会带来宗教的退化,引起人们宗教信仰观念和实践上的混乱与茫然。所以,它们不承认这些包括由基督教嬗变而来的新兴宗教为其传统延续意义上的正常教派,而称其为一种“新异教”现象。
从以上概述来看,“新时代”运动的内涵并不十分明确;它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思想灵性运动,尚未形成其确切的意义概念。正是这种内涵的不清,才使人感到它有着极广的外延。许多新兴宗教也都将自己的组织形式及思想内容冠之以“新时代”运动之名,以便扩大其影响和作用。但“新时代”运动并不专指某一具体的新宗教,而是代表着目前的一股新思潮。在这种意义上,“新时代”运动几乎可以等同于某种宣传性概念。不过,这一运动的普遍存在和迅猛发展却是人们有目共睹的铁一般事实。它不仅席卷西方,而且影响东方,其观念和实践近几年甚至在中国也时有所闻、偶有所见。26 (笔者注:印度奥修大师的自由、静参成长、负责任人格,颇具新时代特质)

七、参考文献:
1.南怀瑾:《代序——密宗六成就法前叙——1961年》,台北晨曦文化公司,1994年版,《那洛六法》一书序言。(全书出自诺姆启堪布道然巴洛布仓桑布大师讲述)。
2.陈麟书、陈霞:《宗教学原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p.303。引自《教皇的学者们》,法国《快报》周刊,1993年9月23~29日文章。
3.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p.825-849。
4.同上,p.850-p.858。
5.同2,p.304。
6.[美]欧文·拉兹洛:《微漪之塘—宇宙进化的新图景》,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p.99-p.101。闵家胤主编,广义进化研究全书第一辑,钱兆华译。
7.[美]卡洛·鲍曼:《我家小孩的前世》,台北智库文化公司,2000年版,p240-p241,p252-p253。
8.同6,p.101-p.102。
9.同6,p.109。
10.李嗣涔、郑美玲:《难以置信II-寻访诸神的网站》,张老师文化公司,2004年版,p.43-p.44, p.46-p.47。
11.同上,p.226-p.228。
12.郭耀华:《外星人与天帝教》,台北千华出版社,1996年版。(笔名:静主)
13.张力可:《寻子悠悠18载圣杯指引开棺》,台北中国时报,2004年11月5日C1版。
14.同6,p.214-p.217。
15.王大有:《宇宙全息自律》,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版。
16.同6,p.175-p.178。
17.同10,p.199-p.217。
18.同6,p.188-p.189。
19.尕藏加:《雪域的宗教(上)》,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p.311。
20.足立育朗(Ikuro Adachi):《波动的法则》,台北咏盛文化公司,1997年版,p.132- p.133。p,120,日本原著1995年版。
21.大川隆法(Ryuho Okawa):《太阳之法》,台北商智文化公司,1999年版。(日本东京可买到大川隆法著作)
22.孙维新《在科学的边陲开疆拓土》,张老师文化公司,2004年版,出自李嗣涔教授著作《难以置信II》的推荐序一。
23.戴维·赫斯:《新时代科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1页。
24.罗伟虹:《美国的新时代和新宗教运动》,时事出版社,宗教与美国社会第二辑,徐以骅主编,2004年版,p.249。
25.同上,p.243-248。
26.卓新平:《当代西方的新时代运动与新兴宗教》,东方出版社,出自戴康生主编的当代新兴宗教一书,1999年版,p.290-p.292。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