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郑石岩教授:寻找著力点 第五篇 做创意的思考


   日期:2022/10/3 19: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寻找著力点

郑石岩

第五篇 做创意的思考   

  [篇头语]

  在无常、变迁和无尽的挑战中,我们唯智慧是赖。

  我们生活的情境是无常变化的,无论是生产的技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结构、文化与教育等等,无时不在变迁。因此,既有的知识和技能,不足以应付新的需求和挑战。为了有更好的创意,去解决诸多问题,我们开始重视创造力。也就是说,我们应著重于如何开展智慧,让自己更有能力面对变迁,去过成功和喜悦的生活。

  创造的心理历程,是个人内在的心理特质与其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所引发全新解决问题的创作。创造的内在条件包括:第一,心灵的开放;这时开放自己和心灵,不再被防卫性或焦虑感所束缚,而能让每一个经验,自由神驰于内在世界,这能孕育创意。其二是保持自主的评价态度;容易被外界批评所左右的人,不容易有真知的创意。其三是能够把点子和观念组合成有用的创造。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提升创造活动,首先要从建立心理安全感入手,包括:

  ·无条件接纳个人的价值,对个人的意见、情感和表现予以尊重。

  ·排除介入批评气氛,让个人得以自由思考。

  ·要从个人的观点和感受,去了解神往,从而接纳欣赏,而鼓励个人的创造活动。

  除了上述培养个人心理安全感之外,还要重视心灵的自由。透过自由的遐思和想像,创意的点子才会自然流露出来。很明显地,慧是一种超越性的心智活动,不是知识性的组合和思考,它是对事象的检验、分析和认知,透过自由思考,所产生的创作。因此《成唯识论》上说:

  “云何为慧?

  于所观境,

  简择为性,

  断疑为业。”

  简择就是观察、分析和判断,断疑就是使事理明朗,获得解决问题的行动。经上又说:

  “由慧推求,

  得决定故。”

  只有透过智慧的运作,想像推求,才能看到决定性的真理。

  我们在前一篇中已经说明。慧与定息息相关,创意的环境就是心理安全,而创意的点子则是自由心灵的表现。因此,创意思考包含甚广,它是心灵活动中最令人惊奇的部分。由于篇幅所限,仅就几个普遍使用的课题,加以陈述。

  首先,要善用自己的创造力。它是一种水平思考,也是一种非限定性的思考方式。我们该注意的要点是:

  ·碰到问题时,你可以选用的答案不会只有一个。

  ·要懂得跳出成规的枷锁,创意才有萌芽的可能。

  ·要有努力,也要有悠闲,创意总是在悠闲中浮现。

  ·他山之石可以攻错,不同领域的激荡可以产生创意。

  ·不要妄自菲薄,其实你的潜能无限。

  ·不要怕错,不要担心别人见笑。

  其次是在生活的现实中,潜藏著许多发挥创意的机会,特别是做抉择的时候,要善用创意。要避免二选一的刻板思考,要超越是与非,跳出接受或拒绝的窠臼。把现实摆在全新的思考台面上,重新看出它的价值、目标和处理方法。在现实生活中,蕴涵著创造的乐趣和契机,要善于把握它,发展成新的决定。在这一章里,特别指出要当一位实现者,才会显露创造的天赋;至于如何实践它,则提出了五个要素供运用参考。

  其三是发挥生命的活力。人注定要参透生命的意义,唯有参透为何而活的人,才能迎接任何挑战。参透就是一种智慧,禅者的开悟就是智慧的展现。在这一章里,引用宗教谘商对于面临生离死别沉痛打击的人,所做的启发和指引,令人看出创意智慧所发生的钜大影响力。“一个人找到生命意义时,所绽放出来的生命力,不只是一种潜能的开放,而是本真智慧和创意的流泄。它超越一般的意识观念和思考,形成一种单纯而伟大的光明性。”

  其四是实现希望的智慧。希望和愿望是与生俱来的,实现希望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过,从谘商经验中我们发现,不少人实现生活的创意被压抑下来,不敢正面去实现它,反而逃避或扭曲自己的希望或愿景,而造成精神的痛苦和症状。因此,我们要学会,“将自己的希望澄清,设法去争取和实现,就是创造生命,同时也是生命智慧与创造力的流露。”

  其五是活下去的智慧。造化赋予我们生命,是要我们活下去,并透过生命的活动而学习、成长和进化,完成心灵的圆热。它就是智慧和慈悲,是创造力和生命的爱。生命发展的最终意涵,就是慈悲与智慧的圆融。它是最高层次的欲,是超越生命现象的光明和希望。

  于是,无论人的遭遇如何,生命总是学习和成长的凭藉。人的受苦的挫败,正是牵引他去克服,促进自己发展智慧和慈悲的关键。人所面对的,正是他来人间,必须设法回答的问题。这一来,就不能抱怨自己的不幸,而要心甘情愿去承担它,从中寻找心智成长的光明路。

  因此,在这短短的生命历程中,你是什么,拥有什么,这些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自己的心灵是否从不安、焦虑、卑怯和无知中解脱出来,步向智慧的光明之路。在这条路上行走的人,都得到生活的实现和幸福。

  创意像生活的阳光,在一般生活与工作中,它照亮事理,给我们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命的历程中,它带给我们新的领悟,参透它的意义和价值,让我们知道为何而活,而不再逃避困难,心甘情愿地活出意义,使人性更接近佛性。

1善用创造力

  创意来自一种弹性的思考,弹性就是非刻板,非限定性的想法。创意好的人,适应力好,他们能弥补许多生活中的缺失。

  大部分的人以为,只有在解决专门性问题时,才会用到创造力。其实,创造力是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的。由于世事变得太快,单靠一套刻板的办法,不足以应付需要。所以现代人必须善于应用创意,在家庭、生活和工作中,想出崭新的主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创造力并非神秘莫测的,而是生命潜能的发挥。它给我们新的点子,新的观念和方法,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比如说,现代家庭由于妇女就业,夫妻财产由原来的共同财产,衍生为分别财产制,于是有些夫妻陷入两种不同财产制的争辩。我的一位朋友,却创出一套适合他们的理财之道:夫妻有各自的财产,又有共同经营家庭的基金,其实这就是创意。

  就拿教育子女而言,一般的方法是督促孩子用功。这没有错,但是每天都在督促孩子,耳提面命,庭训孩子的人,往往不能把孩子教好。原因是刻板使用督促,没有发展出活泼的谈话,幽默的互动。父母亲所以失掉风趣,使气氛变得僵化严肃,是因为失掉创意,看不出读书用功之外,还有许多价值欣赏、赞美和学习的东西。

  创意来自一种弹性的思考,弹性就是非刻板,非限定性的想法。你如果只有一个想法:“读完大学才找工作或做事。”那么役男没有考上大学怎么办?是把身体养得痴肥来逃避兵役,用健康来换取重考的机会?抑或换个新主意:“反正要服兵役的,服完兵役再考大学,或者那时还可以采取半工半读的策略。”创意好的人,适应力好,他们能弥补许多生活中的缺失。

  人最怕只有一个点子,抱著它从一而终。那对生命是一种压抑,而不是成长。心理谘商大师卡尔·罗杰斯(Carl R·Rogers)指出,创意是实现自己的倾向,是一种潜能的开展。

  创意是思前所未思的现象。它是一个全新的想法或行动,源自于个人独有的内在特质,和生活所面对的人、事、地、物的激发。就内在的心理世界而言,必须有实现的动机,开放的心境,悠然安全感的心情。一个成见很深,刻板观念很重,防卫性和焦虑感强的人,是不容易开展出创意的。

  一个防卫性强,焦虑不安,墨守成规的人,一遇到失业,可能陷入无助。因为他想不出别的出路。如果有,那唯有“另谋一份差事”一样,并相信这是最正确的点子。这种事情,换了心境开放的人,就有不同的主意。他除了找工作的想法之外,还有“去学一技之长,另谋新的发展”,或者“努力自己创业”等路子可以选择。

  要发挥创意,必须注意两个层面: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前者是对于个人尊严的无条件尊重,不受他人批判的干扰,和对事物做自由神往的想像;后者则是表达的完全自由。因此,为了激发创意的潜能,必须特别注意:

  ·面对问题,答案不会只有一个。

  ·跳出成规的枷锁,不被刻板的印象绑住。

  ·他山之石可以攻错,激荡可产生创意,好点子往往从另一事物引发。

  ·要有努力也要有悠闲。创意往往是在悠闲神驰中出现。

  ·别怕错。没有错误的尝试就不会有正确的发现;有时别人说是错的,但事实上是对的。

  ·别妄自菲薄。如果认为自己不行,创意的火花才真正消灭。

  首先谈答案不只一个。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经常强调标准答案。这使一般人以为,这个正确的答案,是无可取代的新方法。事实上,新答案和新方法层出不穷。过去企业界认为,只要增加工作时间,就可以增加生产;后来发现人性化的管理,比传统的方法更为有效;现在我们正流行圣吉所谓学习组织的策略,以增加企业经营的效能。

  就心理健康而言,早期佛洛伊德发现,从压抑潜抑是心理症的主要原因。后来,心理学的不断研究,发现不能自我实现,缺乏生活的意义,乃至伦理能力的败坏、空虚及自我认同不完整等等,都是导致心理疾病的原因。所以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会只有一个。

  别忘了,晾衣服不见得非用竹杆不可;可用绳索代替,可以用衣架挂在窗檐下,也可以披在椅背上,这是你知道的。那么,子女在面对生涯时,你为什么会说,“你不用功读书,将会走投无路呢?”读书无非要学习做人做事,发展其生涯,我们怎么可以把读书变成生涯的唯一之路呢?

  其次是跳出成规和成见。在成规之外,试著去看看:习惯于吃米的人,何不试试吃面麦、杂粮?穿衣服时,你惯于先穿右手臂,何不试试从左手臂先穿会怎样?进一步言,一般人思考都是用实证逻辑来思考。我们常听人说,“嗯,这不合逻辑!”因而排斥一个看似乎矛盾的主意。不过,意义治疗的创始人佛兰克(Viktor E·Frankl)却因为使用反向逻辑(paradox logics),而发现了独特的心理治疗技术。就一般人而言,羞于见人而发抖,要尽量抑制发抖的行为,以免现场难堪。但是,越想抑制它,症状就越严重。他利用反向逻辑的方式,要病人在众人面前,说出他惧怕而发抖,而且要抖给别人看。结果,想要抖给别人看的想法,却治愈了发抖的症状。

  我在国内外参观过许多学校,从国小到中学,甚至大学,校舍建筑都很制式化。但宜兰县的中小学就是不一样,在游锡堃担任县长期间,利用教育部国教改进计画的经费,把校舍盖得人性化,很温馨,像个美丽的家庭,而且各个学校不一样。 其他县市的学校,则用了相同的经费,盖出制式的校舍。很明显地,宜兰县的校舍盖得颇有创意。

  一般人会认为,学校怎么可以没有围墙。“这一来,闲杂人不是很容易进去破坏公物吗?”宜兰县的大部分中小学,却把围墙壁拆除,更有趣的是把民众用的集会所和社教机构,盖在学校旁边,好共同使用。结果,住在附近社区的居民,反而更珍惜爱护学校,学校也就成为社区文教的中心。这也是打破成规,走向创意的尝试。

  其三是不同领域的激荡,是引发创意的契机。不过你不能等到要解决问题时,才开始忙著接触不同领域的经验。我年轻时做水果生意,每天从产地购进,次日载运到市场批发。当时我念高中,必须清晨四点半出发,卖完后,要赶在上午八时回学校上课。来回二十六公里,用脚踏车运送,速度慢,容易迟到。不过,我每一次送货时,总会跟水果摊建立交情。进一步观察出戏院附近的水果店,卖的是上品货;一般菜市场卖的是普通货;学校附近的商店,卖的是颗粒小的下品货。后来,我说服他们同意,直接运销所需品级水果,只收运送费,结果生意从市场的议价买卖,发展成运销方式,节省许多时间,每天可以顺利回学校上课。

  医学和工程的人在一起,就发展出医工科技,研发出令人赞叹的医学新技术。有一次,我和台大心脏科名医廖朝崧教授一起登山,边走边聊,他很有耐心为我解释,冠状动脉阻塞的治疗技术。他说,我们可以从血管进去,把阻塞的那一段撑开,或者装上一个金属环管,以保持血液流畅。我对这种医疗科技极为欣赏,也请教了许多问题。最后我问,“这点子不知怎么想出来的?”他告诉我说,“当研究人员想到工人怎么修水管时,他们于焉有了点子。”

  他山之名可以攻错;不同领域的知识,因为偶然的经验和观察,都会在心理世界形成另一个启发的灵感。我们知道塑胶袋的封口,是从植物的荚壳中得到的灵感;攻木蛉蛀蚀木头的行为,却启发隧道开挖的技术。

  其四是努力后的悠闲。人在经过专注努力,设法解决问题之后,要留给自己悠闲的时间。依我的写作经验,总是在努力阅读、研究和思索之后,去登山或散步,这时灵感源源不绝而来,许多疑问也豁然贯通。其实,我写作的点子,都是在散步或旅途,在飞机或舟车上浮现而记录下来的。

  悠闲使人超越现实,能让自己神往天事理之中,这时一种自然的启发,像天启一般进入心灵世界。你得到全新的态度、想法或灵感,它通常是很好的点子。

  创意往往要突破现实的规范,它会令人暂时感到不敢苟同。于是批评、非难、排斥随之而来,如果你在性格上有了惧怕的倾向,有了焦虑的心结,就会从创意中弃守。于是,怕成了创意的克星。尤其是怕错,怕别人嘲笑,怕下不了台,这些习气会令创意夭折。因此,敢于尝试,勇于发表,是敞开创意的必要途径。

  最后,要指出自尊的重要,不要妄自菲薄,不要怕自己外行,而自以为没有创意。我相信认真的工作、努力思考和研究,在悠闲的时候,创意自然流露。创意免不了受人嘲笑,免不了出人意表,你不要被这些外来的批评打垮,那么美丽的点子自然会出现。

2藏在现实中的创意

  要用自己的特质、价值观和机缘来订目标。行事有较多的弹性,不容易陷入不成则败的僵化思考,因此比较有创意。

  人每一天都在现实中创造和抉择。它化作目标,化作行动,形成新的趋势,更创造新的未来。生活的本质是承担,要面对生活现实,并为它负起责任;要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能做什么,价值在哪里。你越能把这些问题结合起来想,越能有创意的行动和抉择。

  抉择不能脱离现实,更不能没有创意。对于当下的现实,必须弄清楚,对于自己的决定必须有创意,并切忌意气用事。如果你容易受情面干扰,那要避免急做决定;容易听信别人意见,就要培养追根究柢和把事情弄清楚的习惯。要注意的是,所做的决定都必须由你来行动和承担,而不是别人,绝对不能人云己云,而要在现实中寻找创意。一位企业家朋友说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外国制鞋企业家的第二代年轻人,来我们公司和工厂参观学习。他要求跟著师傅实习做鞋样。年轻人很认真,很投入,几乎废寝忘食,把师傅交给你的功课做完。要搭机离境之前,我的朋友问他:

  “你对工作的投入和专注令我敬佩,相信你在决定制鞋行业之前,一定有过深度的思考和抉择。”年轻人说:

  “是的。起先我打算自行创业,不理会父亲的建议,不继承他的衣钵,不经营他的产业。我在大学主修企业经营,准备走自己的路;我压根儿就对父亲的制鞋事业没什么兴趣。可是,有一天父亲建议我,即使要创业也应该多参观,多学习。他给了我一个机会,对世界各地参观访问。

  “当然,制鞋业是参观访问的对象之一。我访问了几家制鞋企业之后,对制鞋的技术,各国发展的特色,有了浓厚的兴致。同时,对于鞋子与脚的关系,有了更多的认识。我看出鞋子不只是一项工业产品,不只是民生的必需品,而且是给人带来生活品质、舒适和愉快的东西,它同时是一种艺术。

  “父亲鞋厂所制造的产品已颇富盛名,相信我可以继续精益求精。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学习世界各地制鞋师傅的技巧,针对穿鞋的习惯和需要,设计出更令人满意的鞋子。同时,对于生产、销售和经营,体验新的观念。”

  我的朋友谈到这里,若有所思地停顿一下。然后接著说:

  “像这样的年轻人,明白自己的决定和意义,努力投入其中,我不认为他是继承你亲的衣钵,而是正在做一个人生和事业的创造。我很佩服他,赞赏他。我相信正确的抉择,能产生热情、意愿和行动。依我看,在企业界里,能崛起、发展、永续经营下去的是属于这种人。”他转身过来问我:

  “你认为抉择是一种创造吗?”我说:

  “正确的抉择应该有其基本特质。就人的性格而言,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实现型的人,他们对人与事抱著热心与挚爱,他们关心、负责、真实和了解自己所要做的事,构成一种成长和学习的态势,他们有朝气,也有创意。另一种是操纵型的人,他们把人与事当手段,为了暂时的利益去炒作,缺乏人道的目标和价值观,而显得冷漠、短视和激情,容易陷入失衡和冲突之中。

  “错误的抉择,不只思考和判断出了差错,最根本的问题是基本态度出了差错。所以,要学习正确的决定,必须从自己最根本的性格和态度去努力。也就是说,要拒绝当一位操纵者,只想赢取一时的快意。要当一位实现者,他们的待人处事特质是:

  ·要用自己的特质、价值观和机缘来订目标。

  ·要有必要的资讯做判断的参考,不是赌一时的意气和冲动。

  ·透过不断学习,延伸自己的经验和意志,来达成目标。他们不做一步登天的梦,但却用毅力去实现他们的梦想。

  ·行事有较多的弱性,不容易陷入不成则败的僵化思考。他们知道这条路行不通,还有替代方案,因此比较有创意。

  ·较少感情用事,不受制于情面;但却能认真地聆听别人的建议。

  “你不觉得吗?那位年轻的老外,具备许多上述的优点,所以能发展出特有的工作和生活情操。当一个人做了抉择,能对它产生情绪与情感,产生融合效应,就能达到你所谓的认真、投入和创意。这本身又开启了学习的动力,促使他成长和实现。”

  “我能鼓励子女学习它吗?”

  “当然可以。不过,要特别注意避免越俎代庖、替子女做决定。生活的抉择是勉强不来的,有些企业家的第二代,并没有承继他们的衣钵,而在新的领域崭露头角。”我的朋友听了这些话,点头表示赞同。

  谈到这里。我想起一对经营花卉的夫妻。他们的事业经营得称心顺利。请注意,称心顺利的事业规模未必大,而是从工作中衬托了生活的价值,从事业中实现了人生的理想。在一次展示会上,我看他们表情愉悦,信心满满,我问:

  “你们怎么能经营出那么好的花园和产品?”

  “因为我们喜欢花,所以莳花接木,松土施肥,毫不以为苦。事业虽不大,但对我们而言已够充实。”

  “你们怎么会有丰富和知识的技术,经营好你们的事业?”

  “喜欢它,就会认真学习和尝试;经验累积越多,就更懂得研究和创新。成长与创造是乐于工作者很自然的结果。

  “你们怎么做生意的?”

  “啊!心情很重要。心情好就有劲儿去开拓市场,结下更多的人缘;有许多朋友帮助提携我们,给我们成长的机会和启发。”

  我总觉得,无论做什么事,决定正确就能带来成长的机缘和条件。当然,必须配合并创造有利的条件,才能逐行正确的抉择。有人以为决定只是做个抉择,这是错误的。事实上,在你做决定之前,一定要有创意,并培养做抉择的气势,然后所做的决定才能付诸行动和实现。

3发掘生命的活力

  透过悲智双运的佛教信仰,透过博爱与知识的基督诫律,透过儒家仁智双修的道统,都不难发现道德不只是为了约束和规范,而是承袭了心灵世界的光明智慧。它给我们生的力量和承担的勇气。

  在生活与工作的遭遇中,领悟个中的价值和意义,是生命世界中极为美妙的智慧。

  人活著必然要遭遇许多艰辛,承受许多挫折、打击和委屈。但有些人在面对痛苦时,却能孕育良好的精神力;有些人则在挫败之后,一蹶不振,再也站不起来。

  意义治疗法的大师佛兰克说:“人能为他的理想和价值而生。人生意义的追求,是生命之中一股主要的力量。这个意义是唯一的,特殊的,是他独个儿要去完成的。只有等到成就时,他才得到满足。”他引用存在哲学家的话说:

  “参透为何,才能迎接任何。”当一个人能从生活挫折和痛苦中,找到它的意义和价值时,就有力量去承担,去负起责任,而不再寻找藉口来逃避。

  其实,人性含藏无限的潜能。你看到空难时,一位母亲竟能抱著婴儿,在严重的冲击火烧中,自己粉身碎骨,而婴儿得以幸存。她透过爱和意志,把人的潜能发挥到无上的力量。我深信人类透过爱和责任完成生命意义时,会使天地感动。我也深信精神世界的力量,就是来自这种崇高的生命力和纯粹的智慧。它们都是本真的我(subjective self)的实现。

  透过悲智双运的佛教信仰,透过博爱与知识的基督诫律,透过儒家仁智双修的道统,都不难发现道德不只是为了约束和规范,而是承袭了心灵世界的光明智慧。它给我们生的力量和承担的勇气。

  日本已逝的导演黑泽明,在其创作《生之欲》中,揭露了生命意义和精神力量的本质,就在于实践爱和责任。当剧中的主角渡边发现自己罹患癌症时,他开始恐慌起来,因为他自知没有好好实现生命的责任。当他对此有所觉醒时,他努力去完成一件艰钜的任务:做一位尽责的公务员,完成搁置多时的计画——建造一座儿童公园。由于他的坚持和努力,许多困难克服了,公园终于落成。然而,渡边却在落成典礼上与世长辞。后来,在追悼会上,一位警官说出渡边人生旅途最后的感人故事:

  儿童公园落成的前一天晚上,夜深人静,月明星稀。渡边独自一个人在公园里,他在荡秋千,愉快地唱著这首歌:“人生如此的短,姑娘!你去谈情说爱吧,趁著你嘴唇仍鲜红,趁著你身体没冰冷,因为明天不会有。人生如此的短,姑娘!你去谈情说爱吧,趁著你头发还黑,趁著你心脏未停,因为今天不再来。”

  渡边所说的去谈情说爱,是指生命之情与爱,是人生责任的实现。人从生之爱与责任中,得到意义,得到幸福,并创造了生活的光与热。无论在家庭、婚姻、工作与事业,它的道理至为明显。

  人终其一生,不可能带走自己的事功、财物和地位。无论你是亮极一时的明星,是权高位重的政治人物,是显赫不可一世的财主或企业负责人,生命之戏一旦落幕,一切都成过去。不过,人的高贵德行却是存在的,人的智慧与爱之性灵是长存的,人将用自己的光明,继续走下去,那是光明之路。也是天堂之路。所以,人须能弘道,实践高贵的德行,而非名利是图,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来。

  人的道德责任是生活幸福及心理健康的基础。因为透过爱与责任,让我们坚毅地去面对真实,清醒地活下去,并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另一方面,道德责任促进了性灵的成长与开启,让自己参契存在的意义。

  有一位中年妇人,来向我叙述一生的不幸;她从小就失去母亲,后母并不疼爱她。由于家境不好,所以在国小毕业后就辍学打工。她自立自强,学习营生本领,后来成家,有了子女,但好景不常,先生过世,还是要自己独撑生计大梁。在最近的经济不景气中,她的事业受到严重打击。

  “我的命运多舛;对人生万灰俱灰。”

  “可是你克服了许多困难,学会了一身本领,又乐于助人,我觉得你的人生是丰收的。”

  “不,我很绝望,因为我一直都在受挫折。”

  “人生如戏;每个人都在演一个角色,你演的是苦旦的角色。在戏台上你演受苦的剧情,一把眼泪,一段辛酸;但下了戏台,大家都说你的演技第一,是大明星。”

  “谁会说我是大明星?我为什么时候会从苦难的戏台上下来,不再有痛苦?”

  “人生结束时。阿弥陀和极乐圣众将现在跟前,赞美你这苦旦演出者是位大明星,成就非凡,而迎接你往极乐世界,得人生正果。所以,你要坚持下去,不要气馁。”

  “啊!我现在有些明白受苦的意义了。我不该起退心,要打起精神活下去。”我看著她从倾诉、净化,到全新的信念。

  全新的人生观,带给她新的力量,带来活下去的坚毅和勇气,更能衍生人生的意义和希望。因此,每一个注定要在他的生活中,不断发现正确的胜解,建立生活的信念。这使一个人健康快乐地迎接新的挑战。

  一位丧子的年轻妈妈,陷入精神崩溃的状况。她哭,她痛苦,无法抑制心中不断涌现的悲伤和心疼。她坐在我的面前,只顾流泪和埋怨,她说:

  “那么好的孩子,为什么上苍要夺走他的宝贵生命。”

  “不过,他已走了!”

  “我信佛,每天修持,难道都保不住他的生命?你知道吗?这孩子聪明、活泼、善良,一岁多就会念佛,为什么佛不能保住他的生命呢?”她痛哭失声。

  透过倾诉和净化的过程,心情平静下来时,我开始协助她,透过她的信仰和基本信念,去建构一个全新的胜解,寻找遭遇的意义。我说:

  “你学佛应该听过四果中的斯陀含果吧?它叫什么?”

 “它是一来果。”

  “这是已经修得差不多,还有点馀习,再来一趟就完成圆满的性德者。这样的再来人,都表现得很善良,与佛有缘,但其寿命有长有短。有些只到童年或少年就超生,因为他已完成了全部性德。他的来临只是跟你叙个缘,并告诉你人生很短,一刹那就过去,人生难得,要好好珍惜成长,用悲智双运完成生命的圆融。”

  “他回去了,我伤心。”

  “是的,但你要认清,他已完成了性德的圆熟,超升到极乐世界;你是为他伤心呢?还是很庄严地认识这件事情,节哀顺变,从中看出它的启示呢?”她沉默了一下,拭去眼泪,然后抬起头来看著我,点头表示她的领会。我继续说:

  “你的孩子留给你无限的温暖和怀念,要从积极面去想,把它当做一种天赐,一项值得珍惜的福。不要用悲伤去看待它,要感恩你们的一段深情,更要明白往后你必须独自去完成生命的责任。你坚强起来时,在天国的孩子也会感应而欢喜,得到会心的安慰。

  “孩子受你的爱,跟你结了善缘。但他该回去了,却也教你如何看清生命的有限性和性灵的存在与成长之理。别用优伤和失去爱子来看待它,要用更宽阔的爱和智慧去看待它。由于你看出它的意义,你的心灵就是更具爱与光明。”

  人要懂得在自己的生活和遭遇中寻找价值和意义,这能使一个人提升受苦的能力,从而克服它,并从中得到心智成长的机会。从自己生活中看出价值和意义,看出光明和希望,便是智慧的表现。它的线索如次:

  ·生命的意义是无限的,在自己当下生活中就能发现;它不是外来的,而是内省的。即使在痛苦中一样可以找到意义。

  ·透过宗教的信仰和实践,能从教养中领受到活下去的智慧,从而得到安全、喜悦和幸福之感。

  ·对挫折、不幸和痛苦的承担,会使人因而坚强,从中孕育生命的活力和价值感。具备道德勇气和信念的人,普遍生活得健康;道德本身源源不绝提供了光明的智慧,使人有能力克服种种冲突、引诱、不安和犹豫。

  在谘商工作中,我发现人若有一个光明的意志,他的心理就健康。反之,若采取防卫和执著,就会陷入困境,看不出价值和意义。其实,一个人找到生命意义时,所绽放出来的生命力,不只是一种潜能,而是本真智慧和创意的流泄。这超越一般的意识观念和思考,形成一种单纯而伟大的光明性。

4实现希望的智慧

  你必须清楚自己的希望是什么,把握它的合理性,朝著它做积极的回应和行动,才会获得成功。对自己的希望保持真诚的态度,并应用创意去实现它。

  能肯定自己的意愿和希望,努力实现它,就是一种生活智慧。

  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它是生命现象的起点,也是心理生活的动力。人要懂得看清它,理清它,实现它,它是智慧的表现。

  我们能维持健康、喜乐和丰足感,是由于我们有希望、目标和活力。有了它,我们才有未来感,才不致迷失,才能改善生活,让自己不寂寞。佛经上把欲列为达成如意足的因素之一,足见希望的重要性。

  希望是与生俱来的心理现象,它是不容否定的。人在必要时可以修正它。做适当的调整,但不可以压抑它,或摒弃它,否则会落空、苍茫和完全的沮丧。我们对希望所做的压抑,最通常的形式就是不真实。

  当一个人不愿意实现自己的目标,不肯维护自己的意见,或者不肯坚持他认为该坚持的立场时,这个人便失去了肯定自己的能力。这样的人,当然也没有勇气维护自己的权益和道德责任,他的生活智慧变得苍白,人生变得黯淡,缺乏生机。

  在会心团体谘商中,有一位成员说:“我去理容院理发,理完发要付钱时,照照镜子,才发现头发剪得一边高一边低。我很不满意,希望能剪得好一些,但是我没有争取,只是一肚子火付了钱,边走边咕哝回家,整个晚上对太太抱怨这件事情,结果还跟太太吵了一架。”

  另一位成员听了,感同身受。他发现自己也有不能肯定自己希望的经验;“天啊!这种经验我常有,所以常常陷于纷扰。你的经验还不够糟呢!”他情绪有些激动地说了更生动的经验,他说:

  “几年前我搬新家,请了一个室内装潢的包商来为我们设计、装潢和施工。花了半个月,工程完成后,我认为橱柜的颜色和墙的颜色不协调,我希望包商能重新粉刷过;但是我没有坚持我的希望,就在不满意中验收付款了。

  “从那一天开始,我常常抱怨包商是笨蛋,埋怨他们不尽责,没有良心。朋友来家里作客,也会抱怨一番。太太觉得我啰嗦,说我不该在朋友面前抱怨,她说‘朋友来作客,不是来听抱怨的’。于是,我们为那扇墙的颜色,常常闹得不愉快。最后我索性不说,却跟太太闹冷战。

  “你知道吗?我们为这斯小事,不愉快了一年多。太太觉得烦了,就找来原来那家公司,把它重新粉刷了一遍。只花了一点钱就解决。啊!不正视希望的后果就是愚蠢。

  “你知道吗?我好像有这种对希望不真诚的恶习。也许个中还带有一种不能坚持去实现希望的勇气。我容易退却、弃守和自我放弃,然后我抱怨、愤怒、心中不爽。这种事发生在买东西、教育子女、夫妻的相处等等事务上,从而产生困扰和冲突。“

  人能肯定自己的希望,才能让合理的希望得到实现。你得先表示自己的期待,再与别人沟通协调,形成一个可行的目标,以之做为希望,那么其可行性方可获致保证。当希望实现时,会有著满足和成功的感觉。那时的心境就得到平衡,不会变成抱怨或自觉委屈。

  我做了上述简单的解释,帮助团体成员有效分享彼此的处世经验。于是又把问题丢回他们,“还有谁有类似的经验,说出来大家分享?”另一位成员说,“我也常玩事与愿违的把戏。比如说,我对念国中的儿子怒斥‘我对你绝望,给我滚出去’。他离家出走,我又急切地想念他,希望他早早回家。类似的状况重复上演,他在外头不回家的日子也就拉长。我想念他,为他好,可是一看到他就骂他。”话说到这里,他哭了,表情现出无奈和自责。在场的伙伴回应:

  “你何不告诉他,你多么想念他和爱他,好好劝他改进?”

  “没有办法,”他凄然噙泪接著说,“我说不出来,因为他的行径令我伤心,态度恶劣得令我发火。明明知道处理方式悖离我的希望,但当时就是控制不住。”另一位伙伴则说:

  “我们在处理事情时,常常忘了自己的真正希望。不,或许应该说,当希望受到挫折时,有一种情绪性反应,让我们脱离真实;这时的反应,即非真正的希望,也非爱子女成器的情感。在那一刹那之间,我把希望给压抑下去了。”

  这样的讨论,让他们有机会真诚地分享处世的经验。他们反省觉察某些行为的盲点,开始看到问题的真相,而陷入短暂的沉默。接著,一位女士说:

  “我很希望老公能早点回家,不要在外头逗留得太晚。我曾表明心意,但他还是晚归。我以不收拾家力来抗议,大声责备孩子来发泄,他回家来时便跟他赌气不说话。我们互相交恶,陷入冷战,婚姻也陷入危机。

  “后业,我们找专家进行婚姻谘商。谘商者反覆地问我,你的真正希望是什么?你要的是什么?你做了些什么?你做的那些事能达到你的目的吗?我不断检讨,发现我做的事不是在实现我的希望,而是不忠于我的希望。

  “我很快就明白,必须改弦易辙,真实地抓住自己的希望和目标。我们一起在那儿进行谘商协谈,彼此做了一些积极性的回应,共同去实现幸福家庭的愿望。我们最大的心得是把握目标,常常告诉自己,不许用负面行为去面对挫折,而是积极地思考如何沟通、了解、互助,才能实现健全婚姻的希望。”

  不错,人要对自己的希望真实。你想要在生涯上有成就,在日常生活中实现预期的目标,就不能找藉口逃避。人要忠实于自己的希望和目标,培养肯定自己的态度。这能使自己坚强起来,发挥创意和潜能。它的要诀是:

  ·要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意见,感受和希望;表达的方式要坚定,有礼貌,态度要诚恳。

  ·能够婉拒违背意愿、行事原则和道德信念的要求。

  ·语言和态度必须坚定清楚,但要避免冲动、指责和批评。

  ·要避免犹豫不决,让最好表示意见的时机流逝;也要注意不在不当的时机表示意见。

  ·对自己的决定,要有坚定信心去实践;只有面对现实才能走出希望之路。

  逃避现实的人,往往会采取一些心理症状当藉口,那么希望就泡汤了。你希望子女进步向学,就不能以发脾气来回应,而是思考如何协助他们成长和发展,你的希望才会实现。在婚姻、人际关系、身心健康等各方面也一样,你必须清楚自己的希望是什么,把握它的合理性,朝著它做积极的回应和行动,才会获得成功。所以人必须对自己的希望保持真诚的态度,并应用创意去实现它。

  成功的人生是先将自己的希望澄清,怀抱它、肯定它,再设法去实现它,这能引发生命智慧与创意的开展。别把希望看成一种负担,而要把它看成一种生命的自然表现与享受。

5活下去的真谛

  生命世界是一个无限的舞台,如果你执迷于生命中的情与欲,疯狂地演下去,就像痴迷的玩客,流浪而不知返。如果你能体认这个生命的有限性,那么就得好好地演它,曲终要安宁欢喜知返。

  生命的本身,伴著与生俱来的动力,那就是活下去,而且要活得有意义。正因为如此,生命的活动与表现,总离不开目标。我一直认为,人想要活得好,就得了解自己的目标;透过它来表现价值,得到满足和喜悦。这就是生命智慧的崇高表现。

  我们要活下去,维持生命是基本的目标;你需要食物、温暖、御寒、安全、爱情、自尊和社会支持,也需要金钱、地位、尊荣和信仰,这些都是很现实的条件。你无需隐瞒和道学,任何人和这些生理、心理、社会及信仰,都脱离不了关系。所以我们应该安静下来,想想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这些基本需要和欲求。

  我们因为要活下去,要活得多采多姿,有丰富感,所以要努力去实现生命,从中得到喜悦和创造的满足感。不过,我们必须认清,生命一旦结束,所扮演的这出戏也就结束。这么一来,我们不得不说:

  “人生有如一出戏,

  我会心甘情愿地扮好自己的角色,

  这是生命的任务。

  我也知道:

  在生命圆熟时,我将回到祂的国度。”

  所以,你无可逃避,必须努力工作,正当的做人;除了求个温饱之外,要创造彼此的爱、自尊和干喜悦。当然,也必须清楚,曲终人散之际,你应该回到极乐世界或天国,安详地与天众们闲聊你演了不错的戏码。也许你很辛苦,但苦旦的角色总是需要大牌的明星来演。也许你演的是一文不名的小角色,你应该乐得轻松,因为你已然回到自己的老家,丝毫没有损失。也许你演的是领导人,地位高、威望大,但下了戏台子,众生彼此还是平等。所以《中观论》上说:

  “因缘所生法,

  我说即是空,

  亦名为假名,

  亦是中道义。”

  谈到这里,又不得不体认:生命世界是一个无限的舞台,如果你执迷于生命中的情与欲,疯狂地演下去,就像痴迷的玩客,流浪而不知返。如果你能体认这个生命的有限性,那么就得好好地演它,曲终要安宁欢喜知返。

  造化赋予我们生命,是要我们透过生命的活动而学习、成长和进化,完成心灵的圆融;它是智慧和慈悲,是创造和慈爱。生命发展的最终意涵就是这个。它是最高层次的欲,是超越生命现象的光明或希望。

  于是,无论你的遭遇如何,它总是心灵成长的凭藉;人的受苦和挫败,正是牵引自己克服障碍,发展智慧和慈悲的关键。人所面对的正是他来人间,必须去回答的问题。所以,无需抱怨自己的不幸,要心甘情愿去努力、去克服,从中走出光明的路。一位丧偶的妇人,贫病交迫,子女年幼,生活顿陷困境。她悲伤沮丧地说:

  “为什么会这么悲惨,我实在活不下去了。”她痛哭失声。我了解她的处境,对她说:

  “你不是说,已经有民间团体正在协助你吗?”

  “靠别人接济也是一种痛苦,我真歹命。”

  “你是一位虔诚的佛弟子,我知道你一定能站得起来。你可体认到现在的遭遇,正是你来人间走一趟,必须学习的课题吗?我看你那般虔诚,念佛不辍,像是来人间修果位的行者,现在要透过新的遭遇,修习圆融的智慧和慈悲。你要看清它的本质。”我一谈到宗教与修行,谈到心灵的成长,她开始镇定起来。我接著说:

  “你那么赞叹先生,因为他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在你的陈述中,你们像是再来人,是来修‘一来果’的。现在,他修毕课程,必须先行往生。你是为他痛苦呢?还是为他居丧,坚强地把孩子带大呢?”

  “这我是愿意的;只是我很茫然、无助、孤单又生病。”她优苦地说。

  “你会继续修行,实践佛的教导吗?”

  “当然,我愿意!”她坐直并试干眼泪。

  “你现在的功课,就是学习经上所说的承担。我们都会支持你,设法帮忙找个工作,就能维持生计。你要从自己的遭遇中,开展更多智慧慈悲,成就圆融的般若智慧;你先生在极乐世界,必定会欣然赞叹!佛菩萨也会赞叹、护法。

  “你现在的痛苦和遭遇,要把它看做累世馀习,是你现在正要克服的功课。能看清它的意义和本质,就不会退却和不安。然后你会发现,它正是你成就人生的必然磨练,也是你今生完成佛道的主要课程。”她专心地听著,点头表示接受和了解。

  经过一番交谈,我看到她渐渐挺起身子,不再弯腰驼背,颜面泛著坚定信心的表情。我知道,人的最高精神防线,是正确崇高的宗教信仰。人若能建立与本体世界相关联的信念,就能从中流泻出光与滋润的清泉,走在荒漠则不再孤单,面对干旱也不怕没有泉水。

  每一个生命,都是唯一独特的因缘;有其殊异的考验,不同的磨练,当然也就有不同的喜乐和圆融之路。它的重点是真实、不造作,去面对它的现实,并用智慧与慈悲开拓与建构,令其发皇绚烂。

  你如果是一位工人,请不要以地位卑微来看待自己。因为它是你实现生命意义的方式;你奉献得多,能忍受的磨练就比别人强。不管别人怎么看待你,你要保持信心,维持在现实中承担、成长和喜悦,这本身就是心灵的进化,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如果你是一位小职员,每天忙碌,受别人颐指气使,请不要难过气馁。要保持认真的态度,这才能令内心安宁,有智慧毅力去实现你的人生。人越是不喜欢自己,就显得严重的颓废;越是懂得在现实中成长,就越能摆脱坏心情,而有馀力做生活的创造。

  别拿自己跟别比,那会扭曲人的生活本质;要依照自己的因缘和本质,努力去创造,去开展智慧和慈悲的花朵。你要注意,有创意的塑造艺师,不因为他手中拥有的是泥土或金子,他们总会用创意,塑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人要活得好,就得对自己的生涯和生活,赋予价值;而不是添加自己的享受,享受多了,就形成依赖,就需要更多的享受。更不能逃避痛苦,逃避一旦成习,就会变得空虚。你需要以全新的智慧去面对这有苦有乐的人生。它的线索是:

  ·把心灵的圆熟当目的,那么苦与乐,顺境和逆境,都会成为精神成长的资粮,都变得有意义。

  ·每个人的生涯都有绚烂的价值。它是特殊的、个别的,不能拿来跟别人比较;比较会令人失去承担的勇气和欢喜。

  ·在不同的价值领域里,存在著自己际遇的崭新价值;生之于此,得之于彼,仔细去领会,必有一番新发现,禅家所谓“从垃圾堆中找到了明珠”是真实的。

  ·人生不因为财富、地位、学历的差别而影响生命的欢喜。不欢喜的心情源自比较,放下比较的心态,去为生命欢呼,穷困之人一样有欢笑。

  人生是一个学习爱与智慧的历程,它的关键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是你的心灵变成了什么。在这短短的生命历程中,你是什么,拥有什么,这些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是否从不安、敌意、卑怯和无知中解脱出来,步向悲智双运的生活之路。因为在这条路上行走的人,他们必然得到生命的实现、喜乐和幸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郑石岩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郑石岩教授)  

 郑石岩教授:禅悟与实现 第十章 无住的生活艺术 

 郑石岩教授:禅悟与实现 第九章 禅悟的历程 

 郑石岩教授:禅悟与实现 第八章 超越与中道 

 郑石岩教授:禅悟与实现 第七章 悟、醒觉与解脱 

 郑石岩教授:禅悟与实现 第六章 清净与自由 

 郑石岩教授:禅悟与实现 第五章 直观的智慧与自在 

 郑石岩教授:禅悟与实现 第四章 禅在精神生活上的意义 

 郑石岩教授:禅悟与实现 第三章 禅的本质与内涵 

 郑石岩教授:禅悟与实现 第二章 现代人的精神症状 

 郑石岩教授:禅悟与实现 第一章 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情境 

 郑石岩教授:禅悟与实现 自序 

 郑石岩教授:觉·教导的智慧 第九章 结语——对生命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