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陈星桥居士: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弘扬佛教文化——“文物天地”专栏寄语


   日期:2023/3/1 12: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弘扬佛教文化
——“文物天地”专栏寄语

陈星桥 

  大家知道,佛教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之一,即是遍布中华大地的地上或地下的佛教文物,诸如建筑、雕塑、经籍字画、法器用具等等,种类、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罕有其匹!
  据初步统计,建国以来,国家文物部门先后确认公布了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第一批是1961年3月公布的,共180处,佛教占62处;第二批公布于1982年2月,共62处,佛教占20处;第三批公布于1988年1月,共258处,佛教占55处;第四批公布于1996年11月,共250处,佛教占41处。以上四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总计750处,佛教文物保护单位多达178处,占23.7%。至于省市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的佛教文物保护单位就更多了。这些佛教文物不仅是社会变迁、佛教兴衰的见证,而且凝聚着佛教高僧大德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成为了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这是值得我们引为自豪的。对于佛教界来说,它们不仅是我们学习、认同祖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缅怀大德先贤的不朽人格与业绩,激发爱教热忱的良好教材,而且是我们从事佛学研究、弘扬佛教文化、开展对外友好交流以及旅游服务事业的宝贵资源。科技进步了,社会发展了,不是削弱了这些文物的价值,而是更凸显了它们不可替代的价值,这是为各发达国家所证实,也日益为我国各界人士所认识了的。我们的许多名山大寺和佛教事业得以保存至今或劫后重兴,一部分即缘于佛教文物所具有的特殊价值。过去我们仅仅从信仰的角度来看待身边的建筑、雕塑、法物等,然而在今天日益开放的社会,实有必要了解文物知识,增强文物保护意识,以更好地维护佛教界的权益、弘扬佛教文化,利国利民。
  要增强文物保护意识,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文物。所谓文物,即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一般包括:
  1。与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
  2。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
  3。各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4。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
  5。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由于佛教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和国际性以及寺院在历史上具有的特殊地位,使它成为各种文物荟萃的场所。因此上述各类文物都可能存在于寺院之中。这也是佛教文物特别多的重要原因。
  既然我们身边的佛教文物如此众多,无论从爱国和爱教的角度来说,广大佛教徒都应当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文物知识,掌握必要的文物鉴赏能力,以尽到文物保护之责。记得《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中即有管理、保护好文物这一条。基于上述认识,《法音》特新辟“文物天地”专栏。刊载内容包括:1。重大佛教文物考古发现介绍;2。佛教文物的基本知识;3。佛教文物赏析;4。佛教文物保护知识等等。欢迎有关专家学者和文物工作者、爱好者热心惠稿。
  (原载《法音》1997年第12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