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杨惠南教授:对《妙法莲华经玄义研究》的看法


   日期:2023/5/10 19: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对《妙法莲华经玄义研究》的看法

杨惠南

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法华经》在中、日等佛教北传的地区当中,向来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影响的范围也很广。很多经典经过翻译来到北传地区之后,几乎就等于是死了的经典,因为很少人读,甚至完全不知道有这些经典。但是《法华经》却不然,它一直以不同的形式活着。

尤其是一些特别的品,不断为信徒与研究者所青睐,例如〈观世音普门品〉,是很多信徒早晚课诵的功课,而〈药王品〉里所赞叹的焚身、燃指、燃臂供佛等现象,也仍在佛教界出现。由此可见《法华经》仍存在,以及它的重要性。

法华经是活的经典

而无论是中国的天台宗、日本的日莲宗、日莲正宗,也都以此经为该系统里的重要经典,它的影响力十分强大。历代也有很多高僧研究它,例如早期法云的《法华经注》,吉藏更有玄义、统略、注解。

连唯识宗的窥基,也有关于《法华经》的注疏。到了宋、明时代,又因为当时佛教界宣扬三教合一,各宗融合,所以也将这些思想表现于《法华经》的注解中。

而智者大师的《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更是受到极大的瞩目,尤其智者大师更因此建立天台宗,使得这些注解更形重要。

此次由李志夫教授申请,由行政院国科会补助,经过两年的研究、汇编,并透过慧岳法师所主持的“中国佛教文献编纂社”印行的《妙法莲华经玄义研究》终得完成。

这部作品的完成,可以让一般读者对智者大师的《法华玄义》,有比较清楚而深入浅出的理解,对学术界可谓一大贡献。

因为想对《法华经》的意义深入了解,其实并不容易。看起来好似每一品都在讲故事,内容以救苦救难为主,变化无穷,好像一看就懂了,但是在文字之后的意涵却极深远,必须透过历代高僧的注解,才能进一步了解。

页536

“以指见月”的经典需要注解

因为佛经与一般文字作品不同,它以“以指见月”的形式指引我们,所以我们如果只注意了手指,就看不到月,要透过手指看到更深的明月。所以如果只停留在故事层次,或只读浅显的文字,很难深入其中。

例如有一段文字:“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很多寺庙就把这段偈抄录出来,张贴在墙上,结果很多人抄成“皆共成佛道”,很多人引用时,也会用这句改写过的文句。为何会有这种改变,就是因为很多人不了解其中的深意,而认为原句不合理、不可能,成佛道哪有那么容易;相反地,改成“共成佛道”,就变成一个易显的句子了。

事实上,这与原经文不符合的地方,是需要透过高僧的诠释才能理解的,而智者大师在《玄义》中的思想,就是帮助我们了解的重要指引。

在《华严经》中也说:“初发心即成正觉”,很多人不愿意相信,认为哪那么便宜,不可能那么快,而这些都要透过注解才能知道为什么,而不是就表面来看字义。

虽然天台宗不是研究《法华经》唯一的思想系统,但可谓在诸家注解中最重要,也最受重视的,所以《法华玄义》也成为一部研究《法华经》最重要的典籍。

然而这部卷数极多、文字将近二十万字的注解,篇幅既大,文字又深奥,加上是隋代的作品,与现代白话文相去甚远,所以一般人真的不易阅读。何况一千多年来语言思想的变化很多,因此想要了解其中的用词也很困难。

集注为后学者带来方便

所以这样的工作确实需要有李教授这样的专门研究学者,重新加以分段、标点、说明,以及最重要的集注。将历代重要的注解加以拆开、重置,帮助读者不必到处搜集参考书,因为书里众多参考文献的整理,确实给后来的研究者带来许多方便。

本书的汇编人员,也顾虑到阅读的困难,重要处都为读者加了引言与说明,这以上种种,都是本书的特色,对当代研究者而言,真是贡献很大。

虽然古代也有所谓的集注,但是古人注解的目的又与现代不同,历代高僧居士做经论的注解,几乎都是从宗教信仰着手,选择他们认为的好经论来注,最多到疏或集注,或结集历代重要注解同时出版。

但是这部作品不同,它除了有佛教团体的资金补助,由信仰的动力来推动,另一方面也得到国科会的资助,所以必须符合严格的学术要求,才能通过国科会三年的审查,所以这个计画本身即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历代的注解因为缺乏学术上的作法,所以关于名相、背景说明、注解的出处就没

页537

有加以标示。而智者大师注解这部经时,曾引用相当庞大的参考书籍,《法华玄义》一书中就用了七十九部经的内容。而这部作品,对七十九种经的出处就查到了七十四条,并将所引用的该段经文或佛典出自何部经的第几卷、第几品,在大正藏的第几部第几页第几栏都详细列举,对读者而言,真的非常方便。

这种研究成果,不但对宗教信仰者极有帮助,也对那些想研究天台宗,却找不到门路的人,或不想一一搜索、查阅的人提供很多线索。虽然李教授的做法看起来是死功夫,但这种愿意自己做死功夫,而点燃后继者的作法,相当值得敬佩,尤其他所做出的成绩又合乎严格的学术规格,与古代注解者有很大的差异。

此外,本书的另一大特色是表解的部份,这些表解可以将纷杂的思想线索做一提纲挈领的整理,让读者一目了然,是很重要的工具。

虽然这种作法在日本也许有相当多的案例,但似乎台湾的学术界、宗教界缺乏这种愿力,这部作品可说是台湾第一部。因为这种扎根的功夫,既辛苦,又不能得到学术成就,但对后人很有助益,所以应该鼓励更多人投入。

除了这部已完成的作品之外,李志夫教授目前还在进行《摩诃止观》的整理,希望天台三大部(编按:另一部为《法华文句》)能在李教授领军之下继续完成,而除了希望国科会继续补助之外,也希望宗教界有人能持续支持,对佛教界而言,也是意义重大的。

止观双修教观双美的天台宗

因为天台宗的教、观双修,就如一鸟之二翼,所以不但对教理研究有帮助,对修行也有极重要的意义。虽然很多人以为这种研究工作对信仰没有好处,会障碍修行与信仰的信心,其实是似是而非的论点。佛法有两个火车头,一个是修行,一个是义理,如果不要义理的研究、厘清,可能会造成盲修瞎练,修出个外道来。而且确实也有由教入手,而修出大成就的。

再看看中国佛教最鼎盛的隋唐时代,一直也是讲究教观双美的,隋唐以后中国佛教的逐渐没落,与后来发展出来的反智思想也有很大的关系。大家如果不再研究佛典,只想简单的修行,只想贪便宜,种了这样的因,当然会得到不好的果。佛法是讲因果的,简单方法就想得大成就,或读一部经就想得一切智,不也是一种违反因果的想法?智慧的开发不能只是享受一些喜悦之感,意义深远的佛经典籍,是不能偏废的。

所以如果后继的学者有人愿意以此为基础,继续努力,相信对后人将有很大的贡献。

在台湾教界像李志夫教授这样的研究学者,得到的掌声与鼓励太少了,希望以后

页538

有更多单位支持这种整理工作,最好各宗各派都能挑出重要的几部经典,一一来整理,这样台湾的佛教界也才有机会立足全世界。我们要知道,日本佛教界一百年前就已经开始这样的工作了,我们虽然起步晚,但也必须开始做了,我想这也是这部作品值得赞叹的一大原因。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杨惠南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杨惠南教授)  

 杨惠南教授:龙树‘回诤论’中的“空”之研究 

 杨惠南教授: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 

 杨惠南教授:论前后期佛教对解脱境的看法 

 杨惠南教授:禅净双修的类型及其理论基础 

 杨惠南教授:以阿含经为主的政治思想 

 杨惠南教授:智顗的二谛思想 

 杨惠南教授:《中论》里的“四句”之研究 

 杨惠南教授:成唯识论中时间与种熏观念的研究 

 杨惠南教授:山色岂非清净身 

 杨惠南教授:“实相”与“方便”——佛教的“神通”观 

 杨惠南教授:解严后新兴台湾佛教教派的理念及其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