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成观法师:禅之甘露 第三章 禅观四法门


   日期:2023/8/12 10: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三章 禅观四法门

下面是四种比较深入的禅观法门。

一、四念处观

四念处的用意是要我们对身(身体) 、受(觉受) :心、法这四样东西作深入的观察与思惟。一般来说,我们所要观的是:身不净、1受是苦」、心无常、法无我四者。但也可将此四者作各种排列组合,从而作成各种不同的观法。例如,以身 而舌,我们可作如下的观法:

一、观身不净。

二、观身是苦。

三、观身无常。

四、观身无我。

五、观身不净、苦、无常、无我四者全部一起观,或只观其中的二项或三项(如观身苦、不净,或观身苦、不净、无常等)。

我们也可用同样的方式来观受、观心、以及观法。作观的时候,须先一项一项的别观(观完一项,再观下一项) ,最后再全部一起总观,这就要看你的功夫如何了!四种念处的排列组合可如下表:

(甲)观身不净

身代表眼、耳、鼻、舌、皮肤等身体各部分。不净」可指眼、耳、鼻、舌、皮肤等本身及其所排泄之秽物。身不净的更深一层含意,是指我们的感觉器官总爱贪取那些于人无益之物(亦即是尘垢) ,因而令我们迷失了清净的本心,故说身是不净。行者若了悟身不净,便不会贪着此身,乃至因此贪着而妄造诸业。

又,以上系小乘以及三乘通教中权教菩萨的四念处观之身念处的观法。至于大乘不共实教菩萨的四念处观之身念处观,则为观身不净、非不净,以四大身乃属无情,依大乘唯识学而言,身属于无覆无记之异熟生,故众生四大之身本身非善非恶,故亦无染净之可舌。而净与不净乃第六意识之分别,为依他起性及遍计所执性,非圆成实;菩萨以知是已,了知身为依他、遍计之性,是故不着,而得离于对身之贪爱取着。此即大乘唯识之身分别观。再者,一切众生之身若以大乘究竟之般若慧观之,则身似幻化不实,身既如幻,则此身之净与不净又更是幻化,此即是大乘般若之身假观。复次,一切身心、万法,本如来藏妙昙如性,故其净染本非屡,乃因缘变现:在凡为染,在圣成净此则为大乘无上第一义谛之身念处观,亦即是身员如观。以上即是大乘之身念处三观。

以下四念处之受、心、法三念处之观法,于下文中所迤者,亦是小乘及大乘权教之观法;至于大乘不共之实观,亦皆含如是三观:一 、瑜伽受念处分别观,二、般若受念处假观,三、第一义受念处真如观。学者可依此大乘三观,而于心念处、及法念处,亦如是应用作观,兹不复赘游,以避文繁。

(乙)观受是苦

受有三种:苦受、乐受、及不苦不乐受。佛所教导我们最为重要的道理之一便是:一切受皆是苦,因为一切受都不能恒久,皆是无常而不可捉摸的,所以一切受都不真实,都是虚幻而诳惑人的,故说受是苦,因此行者须如是信解,如是受持,如是观了,如是悟入。

(丙)观心无常

心是无常而不持久的,因为心本身并无任何1屡实自体」可言(亦即心的自体本空) 。凡夫所觉知的心,只不过是内五根与外五尘相互作用之后,所得到的影子或影像而已,它们就完全如同出现在电影屏幕上的影像一样——虽然那些影像实际上并不是奂的,但在屏幕上看来却都栩栩如生—它们是活生生的,有形状、有色彩、有音声、甚至还有几可引人垂涎欲滴的香、味、触等:更何况其中还显现有爱有恨,有战争有和平、有生有死,有欢笑有啼哭,有天堂有地狱等等。可是屏幕本身却依然是空白如初,丝毫不受这些影像之所玷染。因此,出现在屏幕上的一切影像全是瞬间生灭、虚妄不屡的,只是徒然惑人眼目而已。同样的道埋,映现在我们心幕上的影像也一样是虚妄不实的。凡夫的心,除了虚假不实之外,还有如猿猴一般,亦如风、如电、如朝露——势不久停,未曾暂住,无时无刻不在变迁之中。此为观心无常的观法之一斑。

(丁)观法无我

法的梵文为达摩(q;f,罗马拼音为Dharma ),这个字在梵文中原义为法则、轨则之意。在佛法中,法有两层含意:一、广义的法:凡世间每一样东西,不论是身体的或心理的,物质的或精神的,不论是看得到或看不到的、摸得着或摸不着的,全都叫做法——这是因为世间每一事物,皆必然有其本身的规则可循之故;所以世间一切事、物,皆可称为法。二、狭义的法,专指佛法:佛所教授的一切法,称为佛法,或简称法。当然,佛所教的法也像一般的法一样,有它自己的规则可循,也因此而得称之为法,此自不待言。不过,在四念处中所提到的法,却是指第一层意思的法而言,亦即是广义的法。诸法无我中的我,以世间及外道而言,皆说我是指有一独立自主之个体。然而我们都知道,这世间任何一物,皆不可能完全脱离他物而独立自主地独自存在:因为物物相依,方能起种种作用。犹如一丛芦苇,如果将其各各分开,则没有一根芦苇能够独自挺立而存活。这种诸法互相依存而无独立自体的性质,佛称之为诸法之无我性。一切法分析到最后,皆离不开这种互相依存的现象:因而一切法皆不离他法——所谓完全离于他物而独立存在——其必然的结果便是:一切法中皆找不到一个独立存在的自我之体。此即观法无我之一斑。

二、观四大种——地、水、火、风

对四大(地、水、火、风)的观法之一 ,是将一切物皆观想成为具有相同的颜色:如果万物都成了同一颜色,则万物看来便相差无几、而不再有特别吸引人之处。如此一来,我们便会渐渐失去对外物原有之偏爱与贪恋:行之既久,则心申所起之一切分别与判断,亦终将以其无味而弃舍。于因地修行时,既然观了外物皆悉平等,则于果地时,便可依此进而成就平等性智。

对四大的另一种观法是:总观地、水、火、风四大,以及别观四大中之每一大,皆是变幻无常、不能恒久的。又,由于四大之性,本系无常,故可知四大亦皆无我,其原因是:在地、水、火、风任何一大之中,都找不到一个常住不变的本体 (我性) ,可让人抓住而指称说:诺,就是这个」如是观已,我们对内四大(自身)或外四大(世界)便不会如胶似漆地恋着不舍了,从而于究竟解脱道上更迈进一步。

三、观心

除了观佛性以外,观心是最艰深的禅观法门了;其理由是:心既无形、又无相,彷佛抽象的概念一般,而且唯具有心眼——所谓智慧之眼——才能看得见它。以此心之相须臾不住、乍生乍灭,故极难观察。我们若时时刻刻都能了知自心,便不会犯错,也不会做出伤人不利己的事来、或说出伤人害己的话。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观心品』中说: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心者永处缠缚。可知观心在佛法行门中的重要。

四、观佛性

佛性又称为本性。在此打个比方,且用金矿来说明这两个诃的涵义。所谓佛,是指已经挖掘出他本性的金矿、并且已把那金矿提炼成纯金的人。我们虽身为凡夫,但也有与佛等质的屡金,贮藏在我们佛性的金矿里,只是我们还没把它挖掘出来,更未提炼。所以,虽然我们也有与佛同样多、同样好的珍宝,却依然穷苦不堪,这是因为我们还没着手去挖掘、提炼的缘故!

我们应常常思惟如上这个比喻,且应把一切现象都看做是自己佛性的显现(正如楞严经所说的:本如来藏妙昙如性) ,如此,则不但能增益我们的究竟智慧,同时也会加速我们迈向菩提的步伐。

—一九八八年八月廿七日

讲于纽约•庄严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成观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成观法师)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后记—护法破魔分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四、地藏法门修行自我鉴定及成就次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三、修行魔障与对治法门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二、地藏本尊十观法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为何要修地藏法门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目次 

 成观法师:修福、惜福与檀波罗蜜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九、二种无我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八、无为法(六种)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七、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种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六、色法(十一种)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五、心所有法(五十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