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日常法师:十二缘起图


   日期:2024/6/16 23: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十二缘起图

日常法师

  “老”跟“死”并在一支,是因为“老”支不一定人人有,而有生则一定有死。这里的生是指结生,所以在母胎当中就死的,还是有生有死。生了以后,在增长的过程当中,其实是剎那剎那在衰变,那就是“老”所以经典中常讲到剎那生灭。以上就是整个十二支的支分差别。

  现在再简单地讲一下整个十二支的内涵。有一张十二因缘图,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总共有五圈,圈的最外面是阎罗王,表示只要在生死轮回当中,就决定永远在阎罗王的口中,他的力量非常的强大。这个图外圈的两边,一边是我们的世尊,另外一边是度母,表示实际上佛菩萨一直在救护我们。(有的图不大一样,一边是个太阳,一边是个月亮。)佛永远在为我们指出真实的道理,度母是行动来救我们。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图上六道当中,佛是无所不在的,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所以俗语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最外圈依顺时针方向,第一个图是一个瞎子,前面有一个小孩子带着路,我们无明就像这样,对事实的真相看不见,不了解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因果缘起。这个缘起又分内外两种,外在的比较简单,例如只要有水有土,把种子种下去,慢慢就长出那个芽,乃至开花结果,这就是外面的因果。现在最主要所说的是内在的因果,也就是十二因缘。由于无明,看不见所有的一切无非都是因缘,执着有一个我,以为这个我是可以自主的。实际上,我也是缘起,是观待种种因缘成就的,可是我们总觉得这个我是跟外面对立的,除了我以外,都叫做你或者他。然后我是永远恒常不变的,就算死掉了,还有一个灵魂的我到下一世去。事实上根本没有这个我,一切无非是由种种因缘而生。真正无明所指的内涵,前面已经说过了,后面还会更详细地说。

  由于看不见这个事实的真相,执着有一个我,为了保护这个我,造作种种的业,这就是第二支“行”,所以第二个图就是一个陶工在做陶器。作陶器需要几个条件:要土、要人工,还要用一个转盘;大概现在你们都没看见过了,以前做陶器的,都要把土堆在转盘上面转,在转的时候塑造出成品。譬如说制造圆的东西,像碗、瓶子,都是这样才形成一个陶器,也就是你怎么做,它就形成什么样子。所以因为我们无明,就有种种的造作,造了种种的业行以后,下面就有识。那个识在图上以一只猴子来表示,象征我们的心识永远是相续不停,像猴子一样。

  再下面名色的图是一艘船上载着两个人,名就是心,心理作用,这是无法看得见的,色就是物质方面的,这两个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由心执着父精母血这个色法,两个互相为缘,从前一生经过中阴身到下一生。就像人要靠船渡过河去,而船要靠人指挥它,两者是互依的,这个是名色支。下一个六处就像一间房子,有六个窗户,我们也是透过六根去面对一切境界。再下面的触支是以男女交合来代表,这在欲界中是最强烈的一种境界。

  受支则是画成一个人眼睛中了一支箭,眼睛是最敏感的地方,以此象征我们内心的感受。爱是对领受难分难解、永无厌足的相状,图上画的是醇酒美人,一个人在喝酒,而旁边有一个女人陪着,对于这个他是永远不会厌足的,我们就是这种状态。取是一只猴子在摘树上的桃子,我们也是一样,看见欢喜的就想得到。也由于这样而产生有支,图上是一个孕妇,一旦怀了孕就会生,所以再下面就是出生的景象,最后是老死,画的是一个人背上背了一个死尸,这两个是永远相随的,只要有了生,这个老死就一直跟着你。

  现在看一下我们在六道当中流转的相状。最上面的是天,天的左边是修罗。修罗和天之间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在天上的欢喜园当中,有一颗很大、很美的果树,可是果树的根是长在修罗的地方;就像说树根长在邻居家里,而果实都掉在我们这个院子里面,这完全是业力所感。修罗的福报很大,可是嫉妒心很强,一天到晚跟天战争。天的右边是人道,再下半圈的左边是畜牲,畜牲所处的世界跟人是共同的,有的在山上,有的在天空当中飞,也有在陆地上,而真正数量最多的是在水里面。右方是饿鬼,最下面是地狱,都是非常痛苦。

  再内圈是中阴身,右半边暗暗的代表向下堕,左半边亮亮的就是向上升。前面说过中阴身如果有福,是光明而且向上的,反之则黯淡而且是倒行的。最里边那一圈是指三毒--贪、瞋、痴,用鸡、蛇、猪来表示,这三者是辗转相生、不相舍离的。

  我现在把十二因缘怎么从因感果的过程简单说一下,了解了以后,我们再看下面的分支略摄、几世圆满就很清楚了。我们因为在无明当中,不了知事实上一切都是缘起而没有我、我所的存在,由于执着这个错误颠倒的我,而起种种的虚妄分别,造种种的妄行。反之,当我们了解了以后,如理地去思惟叫正分别,由正分别而起的是正行。妄分别及妄行是轮回生死的,正分别跟正行是从生死当中还灭的,这二者截然不同、背道而驰。

  妄行分三种,如果对于业果不了解,所造的是非福业,了解了业果而不了解真实义(也就是性空缘起,无我义),那这个时候所造的会是善业。不过我们在这里应该要策励自己,像袁了凡先生、俞净意公这些人,他们仅仅了解业果,尚且肯去做种种善事。特别是俞净意公,他起心动念都是为了别人,虽然别人看不见,但是他仍然会这样去做,《了凡四训》中所说的也是这样。我们现在学了佛了,所了解的比他们更多,但请问我们平日内心当中,起心动念的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上面说由于妄分别,我们就造了种种的业,这些业都是与无明相应的行,包括恶业或者叫非福业,以及福业跟不动业。造了业以后,自然而然会熏染我们的内识,留下一个力量,这个力量叫识种,这是由无明萨迦耶见而来,如果继续增长,就会感生死轮回的果;但如果不增长它,就不会感果。它是怎么增长的呢?当我们对境的时候,自然而然会对这个境界生起不同的感受,如果是跟舍受相应的,既不是不离爱,也不是乖离爱;换句话说,既不是贪,也不是瞋,这种业它不会增长。如果是很强烈的执取——不离爱,或者是瞋——乖离爱,而且让它继续地增长,越来越强,那就是取。这两样东西都是一种跟心相应的行,会使得前面的这个因位识不断地增长而感果。所以在下士道我们曾经讲过,业有定业跟不定业,定业就是作已增长的业,这个增长也就是经由爱取的滋润而生的。

  坦尼沙罗尊者说:缘起法教导的是从无明到苦、从渴求到苦的相关性。那是心智内部活动的相关性,是需要切断的相关性,因为它使苦连续不断,周而复始。

  在众生的心中,无明是一种非常顽固的心理状态,它是时刻存在的,正是它的存在,使后面的缘起流转呈现出一系列的发生过程——从无明到苦。对于内在无明尚未消除的心,这种缘起的过程会无休无止地接连发生,制造出无尽的痛苦。佛陀称其为缘起,是指这种因缘的发生是一组必然的过程,只要最初的“无明”存在,在任何外境下,都会引生这种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 从这种缘起关系中可以看到,无明只会引生痛苦,断除痛苦必须要先断除无明。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十二种因素的连环发生,直到最后制造出痛苦,这是非常明确的发生于内心的一个系列过程。佛法的目的是揭示这种缘起关系并止息由它而引发的痛苦,修行者了解和学习十二缘起,可以了解痛苦生起的来龙去脉,以及消除痛苦的正确路径。当苦的发生和它的因缘关系被修行者清晰地发现,彻底灭苦就成为一项很现实的事情。

  十二缘起是一组当下的发生,它发生于心的内部,而不能被解释为发生在三世。反思俗世所说的三世轮回,可以清楚地了解三世的意义。在人们的观念中,三世是指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这种说法是俗世的说法,而不是究竟法的说法。

  究竟法对轮回的定义是名与色以及它们的生起消失,是无常、苦、无我。如果能够看到世间法究竟法的区别,修行者就可以知道,究竟法是从最终的高度来定义身心的本质,是从俗世的身心现象中抽象出它的究竟本质。因为深陷世间法之人并不了解究竟法,因此一再地在轮回中受苦;而佛陀发现究竟法时,他明确地指出这是真实之法。在此法中没有人与我的错觉,而只是名、色与涅槃,也因此而没有痛苦。

  世俗法是暂时的,是错觉形成的,是由无明而造,是一种受苦的法则。如果修行者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一点,他会明白佛陀所说的究竟法的含义,进而藉此把心从无明中解脱出来。于是这个解脱的过程就是消除无明的过程,当无明被消除时,整个的缘起链不再生起,苦被永恒地止息。缘起的语言很难理解,一般人容易把与它与日常所用的语言混同在一起,但其实缘起的意思不是日常用语的意思,这也是缘起难以理解的地方所在。例如十二缘起中的“生”,它的意思是指心理上“我”的出生,而非指这个肉身的出生。

  当“我”的意识被滋生出来,受苦就成为一项必然。“我”是一种顽固的意识,存在于心中,而不是指从母胎中出生的肉身。例如佛陀与阿罗汉,他们有着人类的肉身,但他们没有我的意识,于是他们没有苦。这也是佛法中的核心“无我”。其实,“我”只是一种错觉,而“无我”是一项事实,这是佛陀教导的核心法义。

  人们都是从母胎中出生的,这是世间的意识,是有人有我的说法,而不是佛陀所教导的无我的究竟法义。佛陀在十二缘起法中所说的“生”是指“我”之意识的出生,而不是指世间层面上这个肉身的出生。肉身的出生是大家都知道的知识,在佛陀之前就早已存在。一个孩子出生之后,先由他的父母照看,然后成年,成家立业,等等等等,这是世间意义上的常识,大家都知道,这一点无需佛陀来教导我们。

  但要从最究竟的层面上认识到“我”的意识的出生,则是必须要借助佛陀的智慧。没有佛陀对十二缘起规律的重大发现,人类会一直处于黑暗之中,无法摆脱痛苦的周而复始。所以,理解缘起法必须站在究竟的法义上,这虽然有一些困难,但要学习佛法,体证无我,是需要看到所谓的“我”只是诞生在个人的意识之中,它并不是一项真实的存在。

  当我的意识出生之后,就要面临受苦,这是指无明之心错把身心当成自我,于是背上沉重的负担。但身心终究只是自然的元素,是不以无明之心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身心终究是无法保护的。当意识与身心的自然规律相冲突时,苦就会被制造出来,这就是“我的意识”的出生以及痛苦产生的根源。

  在人类的心理深处,“我”是一种非常顽固的潜在意识,它从无始劫一直牢固地盘距在众生的心中。从十二缘起中可以看到,当无明存在时,我的错觉就会被制造出来,而众生是一直藉着这种错觉来安排自己的诸项行为。从究竟的法义来看,在错觉之下的行为势必会与宇宙的法则相冲突,于是苦就成为一项必然。这是佛陀的伟大发现,他发现了藉由无明而生出“我”,于是引生无穷无尽的痛苦。

  佛陀与众阿罗汉们,当他们断除了无明,缘起的法则在他们的心中不再生起,痛苦的制造归于止息。于是他们称这是完全的解脱,完全的自在。藉此可以知道,断除无明可以消除痛苦,因为无明的被消除,使“我”的错误意识不再出生。虽则断除了无明的阿罗汉,依照世间的解释,他们还会生活于此世,但他们通晓究竟法,他们没有我的错觉,因此而不使心受苦。

  藉由无明而引生的十二缘起中的“生”,是指“我”的意识的出生,而当此“我”的意识出生时,人们就会执着身体、心境、财产、知识等。人们会把身体认为是自己的,也因此而滋生恐惧,担心身体会受到伤害,以及最终所要面临的那个必然命运,这就是由无明而导致的痛苦。

  一旦心中有了这种“我的出生”,老、病、死就会成为一项必然;相反,如果藉由佛陀的教导而断除了无明,并因此而断除了这种“我”的出生,则无尽的担心、忧愁、悲伤、恐惧可以永恒地消失了。有生必有死,有死必会引生担心忧愁;但是,当生死的错觉消失时,修行者就可以脱胎换骨,成为一名圣者。所谓圣者,是指成功的禅修者藉由对缘起法的认知而断除了无明,于是有人有我的错觉不再生起。

  《菩提道次第广论》云:摄德宝中作是说故:‘故诸勇求胜菩提,智者定应摧我慢,如诸病人亲医治,亲善知识应无懈。

  日常法师如是说:

  真正要求无上菩提的这种人,应该怎么办呢?勇求。修学佛法两个必要的条件,第一个正知见,第二个精进行,没有这两样东西谈不到。正知见的确难,你有了正知见,前面的那些道理都容易解决。譬如我们前面说过了,我们平常看见的这种觉得做不到的事,你有了正知见,理路上都清楚的事,怎么会做不到呢?必然做到的。就像刚才说的,你一天到晚看人家不是,你了解了正知见的话,怎么可以看人家不是,眼睛专门看著自己,就怕出一点点小毛病,道理很简单!现在在这个娑婆的恶世当中,一下不小心就出大毛病,就像现在遍地盗贼,你在这地方眼睛瞪大了就看一个小偷把你东西拿走,就怕一个强盗来把你东西抢走,你怎么可以东张西望?这个很明白的事情!你一望别的,你就完了!所以听懂了,一点都没错,可是你得到了正知见没有?还没有,这是人家告诉你的,你思相应慧生起的时候,你就有了正知见,这个道理下面会讲。下面呢要精进行。

  你懂得了,就是你相应了,如果不精进,还是没有用,你原地踏步,何况我们现在在门外,不晓得在那里,目标都没有做到。真正求法,一定要勇悍。

  我们不必说那个大善知识如何,所以一跑到这里来,我感动不已,我已经久已仰望我们这老和尚,来了以后,果然不错。我那天跑到医院里看到病房里面,他昏迷不省,张开了嘴巴在那儿念,听听干什么?他一下念念赞佛偈,一下念阿弥陀佛,一下念这个,表示他脑筋一直想这个。回来以后,我们说,老和尚,现在这里你是我们的精神支持,你好好休息!唉!他早晨一听见铃声,睡不著了,要去上早殿。那我们现在这个早殿,最好摇了铃再睡一下,这么早起来,这个就是真正的原因,在这地方。叫你做一点事情,委曲得不得了,总觉得营养也不够,叫你早一点进去,觉得空气又不好,不晓得在想些什么!心里面啊,问题就在这里。真正有正知见,真正精进行的人,这个是智者,真正有智慧的人。

  现在我们要学的,最主要的、难克服的─摧我慢。这个我慢倒不一定是说,处处地方我对,你不对,就是当处处地方你以我为主的这种心理,障碍著你,这个是我慢相,这个我慢、我见、我爱、我痴!见解固然是我,然后我爱、我痴,你保护著我,也是我!总觉得这样子受不了,你要弄这个东西,这叫作我爱,这个无非都是在痴相当中。你真正修学佛法,这个东西彻底要扫除,彻底扫除了,你就成就了,现在因地当中你怎么办呢?我懂得多少就下多少功夫,随时注意,它又来了,拿掉它,你能够拿掉几分,你就跟法相应几分。因地当中这样去,慢慢地果地当中慢慢地来了。现在大家总觉得修行很难,就我现在了解,天下没有比修行更容易的事情。

  大家听了话,觉得怎么会啊?我马上理路告诉你。你要学开汽车,现在很容易,到处有,对不起,没有汽车,你能吗?有了汽车,没马路行吗?有了马路,没汽油行吗?有了汽油,没人教你行吗?你还在这种条件!乃至于骑脚踏车,对不对?可是修行,你自己的事情,脑筋坏了,不行!脑筋坏了做什么事情不行,你只要脑筋好的人,你起心动念,莫非是这个,对不对?那一样事情比修行更容易的,它不要任何条件,就坐在这里也在修行。你做别的事情的话,白天忙完了,晚上总要休息吧!修行!睡觉你也在修行,做别的事,你吃饭总要停下来吧!它吃饭也在修行,所以你真正懂得了,二十四小时,无处不在修行,二十四小时无处不在净除罪障,积聚功德,修行这么容易!为什么原因得不到?没有正知见!没有精进行!现在我们要怎么办呢?第一个摧我慢,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思惟,不是说四个步骤分段,你任何四个当中走到一个,你就在修行当中。所以现在我的感觉,大家最难的就是求到善知识,而求到善知识真难的是伏这个东西,你只要这个找到了,下面问题都解决了,净土法门,也就是这个原则当中的一个特例,这个以后再讲。如诸病人,像病人亲近那个医生,这个善巧的医生遇见亲善知识,应该不要懈怠,真正亲近善知识不要一点懈怠。

  华严上面特别示给我们看,这是所以善财童子一生取办的原因。佛法不难,千真万确,一生可以成功!问题在你如理不如理。想想看,别的东西都那么难,修学佛法这么容易,别的东西都可以间断,修学佛法可以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当然一生取办。问题在那里?就是前面那些关键。你整个关键,一步步克服,每一个人都是善财童子,华严当中,真正圆满的地方,就在这里。所以我前面一再说,你懂得了这个佛法─本论,你就晓得了,法华、华严的差别在那里?佛出世的精神在那里?其实法华真正的意趣,还是通于华严的,我那天提了个头,这地方顺便说一下。法华里边那次公案,我随便提出来,大家如果没有听过的,以后慢慢的回味,如果晓得法华的,马上懂得这个公案。法华经一开头的时候,授记那些声闻等等,一个一个,乃至于凡夫,小低头,一合掌,皆已成佛道,授记这个,但是都是远得不得了,所以这个才是佛出世的究竟意趣。为了证明这件事情,那么多宝如来那个塔来证明,然后透过所有的化身释迦如来的语意以后,开了这个宝塔的门,最后那个跟这个来的人说,那好了,我们现在回去了吧!那个时候释迦如来怎么说?慢慢的,你先不要回去,看看我们这个世界上面宏扬法华经的效果如何?说完了以后,文殊师利菩萨来了。从那里来?从龙宫,是无量无边的人!那是干什么啊?他在说法华经。“你在干什么?”“我在龙宫当中说法华经。”“那么你在这地方说法华经,说的效果怎么样啊?”“你看!”结果他说完了,龙女出来了,“八岁成佛”这个公案,大家晓得吧?晓得,马上转过来。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关键,说明了我们从这地方看,就是说,文殊师利菩萨就在那个龙宫,给他们说佛出世的─法华的真正意趣的重点、概念,你要把握住─佛出世的真正重要的关键,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把他无量无边证得的真实内容和盘托出,告诉众生,也教你去做这个,这个才是法华的真正意趣,所以实际上,就是最直接的成佛的这个。文殊菩萨说:“我在龙宫里面讲这些,效果呢?你看!”马上就有一个龙女她听了发菩提心,当下成佛,不是吗?我们真正了解了,你要从这地方去著眼,才了解佛法的真正圆教可贵的地方。这个绝不是说单单圆教,通于我们一切众生的。这里还有一个妙呢!就是佛在这地方说法华经,那些人都是转了个半天,结果另外一个人说法华经,还不是佛,是菩萨讲的,在龙宫当中,讲了半天,就一生取办,你们有没有注意,有没有疑问啊?这都是大关键的问题!这个公案,就在华严上面得到了最佳的答案。华严是最了不起的经,但是佛没有说!刚开始的时候,世主妙严品,拿我们世间来说,也可以说土地,神王,一个一个都在说,什么地神、天神,那一个神那一个神,乃至于通到菩萨,佛没有讲,一直到最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的人也是一样,第一个是和尚,第二个是和尚,下面后头都是在家人,最后一个是和尚,当然里边还包括这个比丘跟比丘尼,尤其是后面那个什么地神,主林神,主风神……主什么神,也是这些!奇怪!佛亲口讲的,大部份的弟子就是罗汉。结果那个地方佛没有讲,就让善财童子一生取办,这么一个内容。然后在法华里面,也是同样的,佛在那里说了那么多,他就说:“我多生多劫教你们,你们总是不能听我的。所以我虽然那个甘露雨下来,可是你们只能接受一点点。小草嘛,吸收一点点,长一棵小草。中草嘛,吸收多一点,长个中草。大草嘛,吸收多一点,长个大草,乃至于树也是如此。所以,虽然我是把最好的法给了你们,你们就转了大圈子!”

  你们说,这个对我们有用吗?有用。我们就仔细反省一下,善知识给我们讲了以后,我们是不是依教奉行?我们知道不行,我现在是个凡夫,教我做这个,做不到!那是什么?你完全排斥在外头。那时我就是吸收我那一点点;所以这是小草,或者是中草,或者是大草,你能够依教奉行,恭敬承事,能够勇求的话,那对了,你一生取办,概念就在这里,清楚明白,想想看,对不对?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