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希拉卓玛:思惟父母的恩德


   日期:2011/5/6 10: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在回向时一直说“上报四重恩”,其中一重恩就是父母之恩。我们常常感恩佛菩萨的慈悲,却忘了父母就是我们身边的活菩萨,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对待佛菩萨那样对待自己的父母,那才是真正的“孝顺”。 

    可是我们常常忘记了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忘记了父母也是凡人,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也会有老去的一天,也会有离开我们的那一天,我们会觉得父母对我们的好已经是很自然的事情了,父母似乎会就这样永远在我们身边存在着。我们会为他们对我们过度的关心觉得“有些心烦”,会为他们的“不听话”不耐烦,会为他们对我们的不理解而生气。 

    父母恩重难报,仔细想想,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到现在,如果没有父母,我们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子的?失去的人总是觉得心痛,没有失去过的人却不知道珍惜。 

    我从小就没有外公、爷爷,所以对于父母来说,没有父亲的日子是很艰难的。我的婆婆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她常常羡慕我外婆还健在,说我妈妈多幸福,她常常感叹自己命苦,从小没有父母疼爱。以前我并不太能体会婆婆的心情,现在想想,如果我从小没有父母,如果我的儿子失去了我,这日子该怎么过呢?难以想像。 

    想起了很多的往事。 

    记忆中很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很小的时候晚上突然生病,发高烧,父亲背着我上医院,也是冬天,记得我趴在父亲的背上,妈妈还搭了件父亲的蓝大衣在我身上。天好黑,好冷,父母急匆匆地送我上医院。虽然我病得难受,但是有父母作自己的依靠,在那样一个寒冷的冬夜,我只感觉得到好温暖,好安全。我完全不记得父母的焦急,也体会不到父母走了那样的夜路,身上是不是出了很多汗,累不累,我的病多久才好?让父母亲担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只记得我没有任何的恐惧,很安心。 

    从小就体弱多病的我,也给父母增添了不少麻烦。只要有父母在我身边,就算是住院我也是当成件乐事儿。 

    唐山大地震那年,我还记得父母陪我到职工医院输液,不是在病房里,而是在外面的空地上。护士扎不进针,从头扎到脚,把母亲心疼坏了。 

    好几次,如果不是妈妈反应迅速,我的小命有没了。 

    有一次吃糖,那年很流行的球糖,我一口卡在嗓子眼,话也说不出来,憋得我快OVER了,周围的人都没反应过来我咋了,只有妈妈立刻明白我的意思,眼疾手快,一巴掌拍在我背上,我才缓过气来。我想那也许就是母女连心。 

    初中有一年,输液反应,当时整个人完全昏过去,不能自控。幸亏母亲在我身边,她一边帮我按摩重要穴位,比如掐人中,涌泉穴,一边坚持当班医生立刻处理,不让转送大医院,直到我有所缓解才转院,否则我是早就见阎王爷去了。后来虽然因此对心脏造成了一些影响,但命保住了。 

    上高中那年,厂里不让我们上地方学校,子弟校的高中又没有好老师,眼看第二天就是报到日,厂里还不放人,母亲一夜急白了头。好容易做通了厂里的工作,到了学校,因为我是女生,没有老师愿意接收,母亲急得又去求人,还好一位刚毕业的老师愿意收下我,我才有书可读。全是父母跑前跑后,我自己没有出一分力,完全是坐享其成。 

    当我去外地念大学的时候,回家的火车半夜到站的,但不管什么时间,父母总是一起去接我。我一出站就能看到父母,心里虽然觉得他们接我太辛苦,但心里面还是十分高兴的。 

    走的时候,母亲总是给我带很多东西,她总是要落泪,那时年轻,豪情万丈的,总有些瞧不起妈妈,又不是干什么去,有什么好哭的嘛!现在自己也当了妈,自然就能够体会当妈妈的心情了。 

    后来结婚生子,孩子出生那天,是提前了好多天,因为自己不小心扭了腰而发作的,半夜十二点,妈妈赶到医院,和婆婆一起照顾我。当时自己十分害怕,肚子一疼,就狠命地掐人,把妈妈和婆婆的胳膊都掐青了。 

    后来就不必说了,从坐月子开始,一直都是母亲和婆婆帮我,直到孩子长大,相比那些自己带孩子长大的同事朋友来说,我真是幸福的了。 

    就是现在,我三十多岁了,每次有啥不舒服,妈妈还帮我按摩,她总是希望我身体好一些。她总是说怀我的时候没什么吃的,成天吃丝瓜,所以我先天不好,她常觉得很内疚。 

    父母当然也骂过我,也打过我,但是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如果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他们理你作甚? 

    我记得小时候我常常是很调皮,尤其是弟弟从成都接回来后,我总是不给他当好榜样,比如带他去喝自来水,或是翻到三楼的栏杆外显示自己胆子很大之类的,弟弟小不懂事,也要照着做,可不把父母吓得要骂我了。 

    有一回我欺负弟弟,什么原因我都记不住了,大概是非常严重的,我记得妈妈还在厨房里做房,当时就转身给了我一耳光,妈妈从来没有这样对待过我,就是爸爸要打我们,她也对他说:你打人不许打脸,打手打屁股都行,而且还不许他用东西打,得用手打,她说用自己的手打自己能知道轻重。那一次我是终身难忘,后来大概毛病是改了,妈妈再也没有打过我。 

    我一直有种很安心的感觉,就是觉得父母从来不会离开我,我从来没有想到过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在了会是什么样的。 

    记得高三那年,父亲病重,很严重,虽然妈妈当时没有告诉我,但去医院看爸爸,我能体会到这次病得和往常不一样,父亲很坚强的人,当时就没什么精神了,脸色惨白,非常吓人。有一天去看父亲,他突然发病,妈妈大概是需要风油精,可是没有带,她让我回家去拿。那时候根本没有公交车,路程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的,我沿着铁路跑回家,当时心里害怕啊,一边跑,一边落泪,心里祈祷着:爸爸,你可一定要好起来啊!那一刻真的感觉到我不能失去父母。 

    随着年龄的增长,想到如果有一天到了父母都不在了的那一天,就不知不觉会落下泪来。虽然父母也打过我,骂过我,甚至长大和我们会因各种各样的事情产生矛盾,但是有父母陪在身边的日子是那么踏实,他们渐渐地老去,但只要他们在,就始终是我们的依靠。 

    看《山西小院》,那些五六十岁的阿姨为了报答父母的恩情,讲述的那些故事,令我也想到自己的父母也会有那样的一天,他们会老去,会离开我们,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不再有依靠,如果不趁着父母活着的时候好好报答他们,那等到他们走的那一天,我们是后悔也晚了。 

    明愿师兄在她父亲去世后写的文章里说到,她深切地体会到,我们活着的时候有两件事情是必须去做的,一件是尽孝,一件是行善。我们大多数人会把时间精力功夫放在行善上,却忽视了对父母的行孝。 

    去福利院里看那些老人,心里真不是滋味儿,虽然他们的物质条件很好,但那种孤单寂寞真不会是幸福啊!我发誓绝对不会把自己的父母和婆婆送到福利院去,只要我活着,就一定要让他们享受到天伦之乐! 

    其实人老了,他需要的真得不多,无非就是几句温暖贴心的话,无非就是时时见到孩子们,和大家一起享受温情,我们能够给予他们的,比他们曾经给予我们的,是少之又少了。 

    有时候,年轻人可能会觉得老人烦啊,罗嗦啊,瞎操心啊,可是如果真的有一天,这些都没有了,我们也会觉得寂寞的。 

    我一位好友出国去了,她的母亲就常常一个人在家里,她非常羡慕我和弟弟家都是热热闹闹,三代同堂的样子,虽然我们的家庭有矛盾,但是还是其乐融融的时候多,尤其是有小孩子在身边,比起她的冷清来说,这份热闹就是她所得不到的。看看这位阿姨,我有时候觉得我比我的好友要幸福得多,因为有父母可以孝顺,随时可以见到他们,有任何身体上或是心里的问题我都可以帮他们排解,不必远在他乡瞎担心,这种实实在在的幸福以前没有体会到,现在才学会珍惜啊。 

    再说说我的公婆。 

    我和婆婆从来没有吵过架,但说实话,以前和婆婆之间还是有矛盾,说到底,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无非是生活习惯不一致,生活方式不一样。但那时候年轻,不懂事,我觉得我对公婆已经挺好的,但你们为什么还要挑我的不是呢?后来又为孩子的教育和公婆发生分歧,我那时候和很多年轻的父母一样,自己没有受过传统教育的影响,一味地相信科学育儿的观念,这个要按书上写的做,那个要按专家说的做,对公婆对孩子的宠爱看不惯,受不了。 

    现在想来我都后悔得要命,那时候孩子刚学会走路,我看书上说,这个时候要让他多走,不要宠他,总是抱他,免得孩子得不到锻炼。而那时候公公刚刚退休和我们一起生活,他特别喜欢这个大孙子,他身体又很棒,一出门儿就把他扛在肩上,我看了就特别不开心,和公公的矛盾从此开始。虽然我没和公公吵架,但是脸色很难看。 

    其实我后来才想通了,这世上有腿的人他能学不会走路吗?小孩子到了后来,你是抱也抱不住的,他想走了自然会自己走,没听说过孩子被人抱得学不会走路了。我真是糊涂啊! 

    后来孩子大了,但他是小月生,没有到上幼儿园的年龄,还差一个多月,我当时就想不能让孩子在家被公公宠坏,一意孤行把孩子送去上学,结果孩子其实还不适应,另一方面,没有孩子陪伴,公公在家也很寂寞,他又不愿意到外面去和同龄的老人交往,因此和婆婆也有些不和,趁着回家看望他的父母,他就没有回来和我们一起住。 

    后来没有想到的是,2002年的5月,公公突然就去世了。 

    我从小到大,虽然也经历过死亡,但自己的亲人中还没有碰到过,可以说,公公的去世给了我很大的打击,也改变了我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那时我们真是措手不及,因为公公的身体很好,年纪也不大,事前一点儿征兆也没有。我们一家人,真是千里奔丧啊。我第一次有这样的经历,感受太深刻了。一听到这个消息,我整个人都呆了,我不能接受,虽然和公公有矛盾,但我和公公并没有深仇大恨,我们平时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公公对我也很好,一家人也有开心的时候,他说没就没了,当时我就后悔,觉得对不起公公,如果不是我小心眼儿,他也不至于在老家待那么久。 

    为公公送行,我头一次看见婆婆、老公、小叔子那样的痛哭,我在一边,搂着孩子也泪如雨下,我当时想,如果这世上有后悔药吃,能够从头再来,我一定一定让公公爱怎么宠孩子就怎么宠孩子,他愿意扛多久就扛多久吧。 

    现在想来,公公没有享几天福,他觉得快乐的时光是那么短暂,而这一切,都和我有着莫大的关系。 

    可以说,我是因为公公的去世才开始走上学佛的道路的,那时候觉得人生太脆弱,人生太痛苦了。后来有一次,梦见公公,在一个山谷里,他微笑地看着我说,我要走了,他指了指那条通往山谷的小路,然后问我:你到现在还不原谅我吗?我怔住了,啥也没说,然后看见他转身离开了。我想,我哪里有资格说原不原谅公公的话呢?明明是我不对,应该求得他的原谅才是。 

    后来一直是婆婆和我们生活在一起,说一点儿矛盾没有是不可能的,我也是个倔得死不认错的人,婆婆也是个很要强的人,她从小没有父母,全靠自己拼搏出来,不要强怎么行? 

    但我对婆婆也是慢慢转变的。一开始是从道理上对待她,就是自己明白我应该对婆婆好,但是心里还是产生不快,不过是压着。后来慢慢地理解她,她说我什么,我心里虽然有不快,但尽量压着,顶多是不支声,少说话。也有一段时间,家里的气氛比较冷。 

    后来为婆婆求治高血压开始,我们的关系渐渐缓和了,我以前总觉得婆婆是很可怜,但是她太要强我受不了,她挑剔我,我也觉得委屈。尤其是有时候她偏爱我老公,我竟然会吃婆婆的醋。她的心情也时好时坏。后来经过中医治疗,她吃了近二十年的降压药可以完全停了,血压也不高了,也跟我们一起学佛了,她也开始慢慢改变自己的脾气,有时候也说自己做得不对。尤其是去年年底开始,我接触了王善人的书,在很多善知识的帮助下,我开始学会认识自己的错误,和婆婆的关系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我回过头去看和婆婆生活的这十几年,真是感恩不尽。 

    生完孩子刚上班那会儿,早上起来忙完孩子我就走,自己的被子都是婆婆帮我叠的,回到家后,饭菜都做好了,衣服也洗好了,公公在的时候我连碗都不用洗,基本上过的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不当家不知道家务事的繁琐,现在我做家务了才知道婆婆十几年如一日地为我们买菜做饭是多么地不容易。 

    婆婆没有女儿,她对我就像对自己的女儿,我想就是自己的亲身父母不也是要教育我们的吗?为什么婆婆说我的不是我就接受不了呢?自己不做事情难道还不让别人说你两句吗?抱怨你也是应该的,是自己做得不好嘛。何况婆婆不管对我怎么有意见,但她从来没有说随你们去,不管你们了,还是帮我把家庭照顾得好好的。 

    尤其是我记得我要生孩子的那天,婆婆是刚到我们这里,本来还说趁着国庆节带她到处看看,谁知她到的当晚我就生孩子了,婆婆是一天也没歇,就照顾我坐月子。我那个月子坐下来,人养得白白胖胖的,全是妈妈和婆婆的功劳。 

    婆婆对老公好,这本来就是正常的,毕竟儿子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何况老公孝顺,当妈妈的为什么不喜欢呢?我这个当儿媳的,才是横刀夺爱呢,要把人家养了二十多年的儿子分掉一半儿,还对人家的母亲有意见,天底下哪里有这个道理呢? 

    想想我自己也是有儿子的人,以后也要当婆婆的,如果换个角度去想,不就能够体会到婆婆的心情了吗? 

    我最近真是下定决心痛改前非,下定决心要做得更好一些,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来,让婆婆能够生活得更舒心。平时多嘘寒问暖,多做家务,勤快一些,多陪婆婆聊天,晚上我们一起泡脚,看看她喜欢看的节目。如果她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就多检讨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不要和她生气,不准给婆婆脸色看。 

    我想婆婆当然也能感受到我的这些变化,她发自内心的快乐我也能感受到。 

    再说,我自己的父母也是有儿子有媳妇的人,我当然也希望弟媳妇能够对我的父母好一些,一家人能够和睦相处,我这个当姐姐的如果不能做好榜样,我怎么有资格要求人家对我的父母好一些呢? 

    我非常感谢那些指出我缺点的善知识,如果不是他们的帮助,我到今天还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会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痛苦的人生。我们学佛的人常常说要放下放下,放下什么呢?放下对自我的执著,那个有着贪欲,喜欢享受,自私自利的“小我”一定要放下,放下没有放下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呢?看看你对你的父母,你身边的人有没有转变?有没有真的把他们当成佛菩萨来供养?做到这一点,我想算是放下一些了吧? 

    我真心地希望所有学佛和不学佛的同修朋友们能够常常思惟父母的恩德,趁着自己能够的时候对父母长辈尽孝心,给他们快乐幸福的生活!千万千万不要等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才痛心疾首啊! 

    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父母       恩德)(五明学佛网:父母       恩德)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四篇 孩子的心理卫生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三篇 教导的原则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二篇 激发孩子的潜能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一篇 培养健全的精神力量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自序 

 仁焕法师:孝顺父母是福德 

 仁焕法师:孝是原谅父母的过 

 仁焕法师:老祖宗与父母的定位 

 仁焕法师:老祖宗与父母对后代的影响 

 仁焕法师:父母孝顺对后代的影响 

 仁焕法师:信仰天地父母 

 道坚法师:父母亲的信念——苦谛思维修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