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营造好的薰习环境


   日期:2011/5/17 17: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孩子没有志向,我们做父母的要反思,我们有没有在孩子的心里表现出有志向的态度?因为要培养孩子有志向,是要在父母、长者立志的环境中去薰习。我在高中念书的时候,对中文很惧怕,因为在念初中时,有一次老师发了一篇作文范本,让我们做参考。我的老师介绍这篇文章时说:“这篇作文的作者是我们初三的学生写的,她叫蔡蓉青,在同一个家庭里面教出来的孩子,语文程度为何如此悬殊?”我听了老师的话,真是无地自容,因为蔡蓉青是我的二姐。老师这么说,对我的内心是很大的冲击,从此我上国文课,头都抬不起来。所以,当老师的人不能用很犀利的言词对待学生,否则会伤害他们的自信心。

    我从念初中起,就一直对语文没有信心。上了高中,有一次上课,我的老师叫着我的名字说:“蔡礼旭,你站起来,上国文课再打瞌睡,我就记你旷课。”确实在求学过程中,我的语文一直都不好,但是在学习古文当中,我对两篇文章的印象特别深刻,就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孔明的《出师表》。当我读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千古名句时,本来还不大清醒的我,突然立即感觉到眼前一片光明,但这个光明只有几十秒的时间就熄灭了。当我又读到孔明的《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时,眼前又放光明了,但还是几十秒又不见了。虽然这个光芒没有持续,但是我从此喜欢上了圣贤学问,所以在十多年之后,当我又重新学习圣贤之教时,真的是法喜充满。因此,当孩子没有志向的时候,做父母、做老师的就一定要营造机会,让孩子去薰习圣贤的风范,孩子才会有远大的志向。

    我想,假如从小老师就把范仲淹的故事、孔明的故事告诉我,我今天的成就一定更加不同。我们都是在升学主义、应试教育之下长大的,愈读书心量愈狭窄。回想起求学的过程,看到同学考得比我们的分数高时,自己的内心就不舒服,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之下,把我们的心胸变小了。

    在深圳有些孩子从小就读诵经典,他们在这种圣贤胸怀的氛围中薰习。有一天,老师问这些孩子说:“假如你有一亿元,你要做什么事情?”第一个,孩子说:“我要盖一间学校,让更多的人能得到圣贤的教诲。”第二个,孩子说:“我要盖一间医院,能让病苦的人得到好的医治。”第三个,孩子说:“我要成立一个电视台,能播放好的教育影响更多的人。”第四个,孩子说:“我以后要当蔡老师。”因为这个孩子六岁多的时候,我到深圳讲课,他常常都来听。有一位母亲听到她孩子的志向之后,也没有表现得很高兴,而是立刻问孩子:“你一定要有一亿的时候才能做这些事情吗?”让孩子去思考,是不是一定要等到有钱的时候才能做。接着母亲又说:“请问蔡老师有没有一亿?”孩子就明白了,很多事你当下觉得可以做的,就要立刻去做。所以,我们引导孩子立志,绝对不是让他的志向立得很遥远。我们会告诉他,你可以当下立志做个孝子,当下立志做个好学生,当下立志做个好公民,这些都是让孩子有个人生目标,他就会积极学习。

    您的孩子有没有这样的志向?为什么这些孩子有这样的志向?环境的薰陶,环境的教育。因为他们的父母让孩子所接触到的,都是这些学习圣贤学问的长辈和小朋友,孩子们自然而然就有这样的志向。教育有言教、身教,还有环境的薰陶也很重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五明学佛网: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  

 蔡礼旭老师: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 

 蔡礼旭老师: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谦卑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定是以身作则 

 蔡礼旭老师:夫妻相处不好怎么办? 

 蔡礼旭老师:伦理道德教育影响一个人 

 蔡礼旭老师:夫妇关系要慎于始 

 蔡礼旭老师:学贵力行 

 蔡礼旭老师:相夫教子的心境就是去成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