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车匿排除傲慢和瞋恚的心 证得圣者果位


   日期:2011/6/4 20: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陀故事会:车匿排除傲慢和瞋恚的心 证得圣者果位

车匿排除傲慢和瞋恚的心(图片来源:资料图)

编者按:在禅修的过程中,要排除傲慢和瞋恚的心理。傲慢是一种看低别人的心理。瞋恚是一种生气的心理。

当年印度的悉达多太子,小时候有一位玩伴,名字叫做“车匿”,或叫做“阐陀”。

当悉达多太子离开王宫出家时,由车匿一人驾车送行。等到太子成佛后,车匿也来出家修行。

但是车匿跟所有的比丘们都相处得不好,因为他认为自己很早就伴随佛陀,交情比别人深,因而生起了傲慢的心理。他对佛陀的上首二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特别看不顺眼。

佛陀劝了车匿几次,仍然改不了他的傲慢与瞋恚。

佛陀入灭后,比丘们依照佛陀临终前的指示,对车匿施行“梵罚”。梵罚就是大家都不跟他说话。

车匿只好自己在鹿野苑附近精进修行,但是证不了果。这时他的傲慢与瞋怒开始降温,想起了阿难尊者,便去找阿难指点,他问道:

“阿难尊者!身心一切都是无常和无我的。那么,做了善恶业后,是谁承受果报呢?还是没有人承受果报呢?”

阿难尊者看到车匿的傲慢与瞋恚已冷却下来,知道他已是接受佛法的好根器了,便向他解说甚深的“缘起”的道理:

“在身心的连续变化中,并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我,由于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我在承担果报,所以不落入‘常见’。另一方面,在身心的连续变化中,有一后续的身心存在着,

这个后续出现的身心承受着果报,所以不落入‘断见’。”

经由阿难的指点,车匿以强大的觉性看清身心现象的缘起过程,灭除了常见和断见,处在中道而证得了圣者的果位。

所以,大家要好好守护自己的心,不要给傲慢、瞋恚或无明所占据。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傲慢       瞋恚)(五明学佛网:傲慢       瞋恚)  

 梦参法师:嫉妒瞋恚与发财 

 宽运法师:十善业道之不瞋恚 

 雪漠:愤怒与傲慢是自由的绊脚石 

 蔡礼旭老师:好话听多了长傲慢 

 蔡礼旭老师:从小要注意引导防止孩子傲慢 

 陈大惠居士:祸患的先兆——傲慢 

 永本法师:天台小止观 对治瞋恚的慈悲观 

 传喜法师:破傲慢佛光入心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P 1309经:本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C 1107经与11 

 嘎玛仁波切:傲慢招苦,任由“自我”的放大,就是自伤自毁 

 嘎玛仁波切:傲慢,这种优越感错觉,不仅让人很难进步,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