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皈依戒


   日期:2011/6/29 13: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善者戒行·皈依戒》

达真堪布


    在正式开始四外加行和五内加行的修习之前,我首先为大家传讲戒律的内容。三学“戒定慧”,有戒才有定,有定才有慧。这里的“定”是禅定,“慧”是智慧。智慧从哪里来的?从禅定里来。禅定从哪里来?从受戒持戒里来。有清净的戒律了,才有禅定,有禅定才有智慧,有智慧才没有烦恼和痛苦,才能解脱。所以,解脱的境界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

    戒,大概地说简单,详细地讲很复杂,但是只要真正弄明白了,受持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戒律有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别解脱戒有居士戒、沙弥(尼)戒和比丘(尼)戒。居士戒是在家佛弟子受的戒,共五条。沙弥戒是十条,比丘戒有二百五十三条,比丘尼戒有三百六十多条,这三种是出家佛弟子受的戒。

    皈依是一切戒律的根本。如果没有皈依,就不能受戒;即使受戒了,也得不到戒体。受什么戒都一样,居士戒、八关斋戒、沙弥戒、比丘戒、大乘菩萨戒、密乘戒,都要有皈依的前提,才能得到这些戒体。仅仅受持一天八关斋戒,也必须要先皈依。所以,我们首先来学习皈依的基础、皈依的分类、皈依的方法、皈依的学处以及皈依的功德。

    皈依的前提条件是对上师三宝的信心,这也是皈依的基础。没有信心,皈依也只是表面上、形式上的皈依,不是真正的皈依。信心分为清净信心、欲乐信心和胜解信心。

    清净信心是最本初的信心。现在很多人都容易对上师三宝生起欢喜心,比如喜欢佛像、佛塔、佛经和佛歌,喜欢僧人,喜欢上师,这些都是清净信心。不仅如此,你还对上师三宝的功德生起欢喜心了,你喜欢上师三宝无伪的慈悲心、广大的智慧,你还喜欢有无伪的慈悲心、广大的智慧的人,这些由清净心引发而生起的信心称为清净信心。

    欲乐信心是对上师三宝的功德生起欢喜心,自己也想得到这些功德。上师三宝所有的功德都包含在无伪的慈悲心和广大的智慧里——大慈大悲和大彻大悟。你喜欢上师三宝无伪的慈悲心、广大的智慧、清净的戒律、精通显密的学问。不仅喜欢,还想得到,想把自己的相续也变成上师三宝的相续,在自己的相续中也生起那些功德,这些都是欲乐信心。

    胜解信心是从心里做个决定:我一定要把自己的相续变成上师三宝那样的相续,我一定要在自己的相续中也生起无伪的慈悲心、广大的智慧,我一定要得到诸佛菩萨、上师三宝的一切功德和福德。在相续中有了这样坚定不移的信心,就是胜解信心。

    皈是归投,依是依靠。皈依上师三宝,就是依靠上师三宝。不管在什么处境中,顺利的时候也是,受挫折的时候也是,快乐的时候也是,痛苦的时候也是,都不离开上师三宝、不舍弃上师三宝。从内心里立下真实不虚、坚定不移的决心:从今以后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跟随上师三宝学佛修行。这种决心才是真正的皈依。

    皈依分因地的皈依和果地的皈依。以佛为导师、以佛法为道路、以僧众为道友、以上师为真正怙主,这是因皈依。上师三宝的相续中有很多无漏的、圆满的功德,你希望得到这些功德,也愿意获得上师三宝究竟的果位,这是果皈依。

    上师三宝有世俗的上师三宝,也有胜义的上师三宝;因皈依的对境是世俗的上师三宝,果皈依的对境是胜义的上师三宝。最后的皈依处是一个——是佛,也是上师。上师是佛、法、僧的总体,也可以说就是佛。

    皈依的对境是上师三宝。自己的根本上师,还有很多传承上师,所有的具德上师都是师宝。佛的法身、报身、化身都是佛宝。法身具足圆满、无量、无漏的功德,佛圆满的智慧就是法身。报身是佛为了度化众生,从法身里化现出来的。十地菩萨所见的无量光佛、金刚萨垛等五部佛都是报身佛,十地以下的菩萨和凡夫都见不到。释迦牟尼佛等十方三世的佛陀都是化身佛,也是从法身里显现出来的。三身佛,就是三宝中的佛宝。法宝是教证二法,三藏十二部一切显密经典和续部都属于教法,戒定慧三学是证法。在小乘里,僧宝是四位比丘以上的僧团,单独一个人不能称为僧宝;在大乘里,僧宝是登地以上的菩萨,单独一个人也可以是僧宝。以上这些就是皈依的对境——上师三宝。

    皈依分为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的皈依。下士道的皈依是为了逃避三恶趣的一切痛苦,为了享受富贵名利、健康长寿等三善道的福报。中士道的皈依是为了摆脱三界轮回的一切痛苦,获得寂静涅槃的安乐,为了获得声闻、缘觉的果位,为了自己的解脱。上士道的皈依是为了救度一切有情众生脱离三界轮回,而证得圆满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

    皈依的本体是对上师三宝的四种决心:以佛为导师的决心,以法为道路的决心,以僧为道友的决心,以上师为真正怙主的决心。想皈依上师三宝,先观察自己相续中有没有对上师三宝生起这四种决心。如果有,你才算是皈依上师三宝了。修持皈依时,首先要观想皈依境。我们必须通过如下的观想方法,才能真正皈依到上师三宝。

    观想,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七宝严饰而成的清净刹土。面前有一棵如意宝树,五条枝干遍满东西南北整个虚空界。正当中的树枝上,有铺着日月座垫和各种莲花的八大狮子宝座,上面端坐着莲花生大士,其本体为三世诸佛的总体——自己的根本上师,这是皈依最重要的对境。上师的上方,大圆满法十八代传承上师层层安坐。前方的树枝上有释迦牟尼佛等十方三世诸佛;右面的树枝上有观世音菩萨等所有菩萨摩诃萨;左面的树枝上有阿难等所有声闻缘觉;后方的树枝上是所有的经藏和续部。一切善神护法围绕在上师三宝的周围。全部男相护法朝着外面,阻止一切违缘障碍进入皈依境里;全部女相护法朝向里面,使佛菩萨的事业永不失散。一切上师三宝、善神护法身上都放射出无量的光芒,彻照整个法界。

    再观想,父亲在自己右边,母亲在自己左边,前面是所有的冤亲债主、怨敌魔障,后面是一切父母众生,他们与自己一起跪在皈依境前,身语意恭敬顶礼。身恭敬,磕头礼拜;语恭敬,念诵皈依偈、赞叹文;意恭敬,下决心:从今以后,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处境,都完全地依止你们,虔诚地祈祷你们,直至证得无上正等觉的果位;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我唯一的皈依处就是上师三宝,唯一的怙主就是上师三宝;我要跟随上师三宝修学无上法门,为救度一切众生而早日圆成无上佛道!同时,心里还要立下前面所说的四种决心。

    皈依以后,相续中就有了皈依的戒体,我们一定要认认真真地修持皈依的学处,护持戒律。皈依的学处,有三所断之学处、三所修之学处、三同分之学处、五共同之学处。

    (一)三所断之学处

    三所断之学处是皈依三宝以后要断除的三种行为。

    1、皈依佛,不皈依天魔外道、世间鬼神。

    皈依佛以后,不能皈依天魔外道、世间鬼神。不是佛有傲慢和嫉妒,而是因为天魔外道、世间鬼神不能让你解脱、成佛,他们自己还有烦恼和痛苦,他们不是不想断除这些,而是因为没有方法。我们皈依佛的目的是为了解脱、成佛,谁能让你解脱、成佛,你就可以皈依谁。只有佛才有这个方法,因为佛已经解脱了,功德福慧已经圆满了。佛讲的是佛法,佛法是脱离痛苦的方法。鬼神没有脱离痛苦的方法,所以不能以他们为导师。

    佛和鬼神的区别是什么?佛有饶益众生的菩提心和救度众生的能力,鬼神只有神通和神变,不会断除烦恼,也不会救度众生。如果你跟他们学,只能学会神通、神变,只能学会世间八法,你相续中的慈悲心、菩提心也会慢慢退失,剩下的都是自私自利,这样你的相续不是毁了吗?你用这些神通、神变、世间八法去造业,死后就会变成鬼,这样你要永远辗转轮回,永远痛苦下去,永远也解脱不了。

    2、皈依法,不恼害众生。

    皈依法以后,纵遇命难也不能做出恼害众生、伤害众生、舍弃众生的事。这样的要求虽然有点难,但也一定要尽心尽力,做错了要立即忏悔。佛法本身是饶益众生的,如果你让众生起烦恼、让众生痛苦,那个时候你已经违背佛法了,已经犯了皈依戒,皈依戒体就没有了。

    对一切众生,包括自己的亲人和敌人,都不仅不能恼害、不能舍弃,甚至连这个念头都不能有。那些不好的念头,要慢慢断除,我们只能饶益众生,好好地对待人,好好地处理事。佛会待人,对所有的众生都一样对待;佛会处理事,所有的事情都会处理好。我们会待人、会处理事的时候,就是会学佛了。

    现在还有很多学佛的人,用佛法来伤害众生。“我学佛了,我要修行!”然后把自己关在佛堂里念经拜佛,家也扔了,孩子也不管了,给亲人带来很多烦恼。这就是拿佛法来伤害众生,这个罪过特别严重!你念佛就应该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念,在日常生活中念。多做好事,让他们高兴、满意,这都是念佛,都是诵经。另外,也不能伤害那些恼害我们的鬼神,你总想让他们离开,这都是舍弃众生,都是伤害众生。

    3、皈依僧,不与外道、诽谤上师三宝的人交往共处。

    皈依僧以后,不能跟修习外道、诽谤佛法、诽谤上师、诽谤密法的人有太多交往。他们的相续中有邪知邪见,他们的行为都是造恶业的。如果你跟他们接触久了,就会逐渐被他们影响,慢慢你也随顺他们了,这样会给自己的修行造成障碍和违缘,甚至退失道心。

    (二)三所修之学处

    三所修之学处是我们应该做的。

    1、皈依佛以后,要恭敬佛像。甚至佛像的碎片,也应该当成真正的佛宝,供养在高处、清净的地方。

    2、皈依法以后,要恭敬佛经。佛经里的字字句句都要当成法宝,信受奉行。佛经、佛书都不能随便压、随便跨,要恭敬地放在高处顶礼供养。

    3、皈依僧以后,要恭敬僧人。僧人的法衣、用具都要当做真正的僧宝,恭敬顶礼供养。

    (三)三同分之学处

    1、皈依佛,把自己的上师当作真正的佛陀,要恭敬。

    2、皈依法,把上师所有的开示都当作真正的法宝,不能违背。

    3、皈依僧,把上师的眷属和弟子、自己的同修金刚道友们都当作真正的僧宝来恭敬、尊重,和睦相处。

    (四)五共同之学处

    1、纵遇命难也不能舍弃上师三宝。如果有人让你选择舍弃上师三宝还是舍弃生命,那个时候你宁可舍弃生命也不能舍弃上师三宝。

    2、纵使获得大利也不能舍弃上师三宝。如果你舍弃上师三宝就能成为转轮圣王,也不能舍弃上师三宝;如果你舍弃上师三宝就能得到巨大的财富,也不能舍弃上师三宝。

    3、遇到危难的时候,不寻求别的依靠,只祈请上师三宝加持;处在逆境中也不能忘记上师三宝,祈祷上师三宝遣除自己的违缘,消除自己的业障,不能求助于算命之类的世间的方法。如果有病需要治疗,要把吃药、打针、手术这些医疗方法,都观想成上师三宝的化现和加持。

    4、去任何地方,都要礼敬、祈祷那个方向的上师三宝。比如说你要去西方,就要礼敬、祈祷西方的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

    5、常常忆念上师三宝,要时刻想着上师三宝的功德。走路时把上师三宝观想在右肩上,做为绕佛的对境;吃饭时把上师三宝观想在喉间,做为供养的对境;安坐时把上师三宝观想在头顶,做为祈祷的对境;睡觉时把上师三宝观想在心间,做为增长智慧的对境。任何时候都不离开上师三宝的光明,任何时候都不忘记忆念上师三宝的功德,一切好的意乐都供养给上师三宝。

    这些都是皈依的学处,这是简单地说,详细说起来还有很多。很多人虽然暂时做不到这些,但是一定要尽力去做。逐渐能做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成为真正的佛门弟子了。重要的是任何时候都祈祷上师三宝,忆念上师三宝的功德,好的时候要观想成是上师三宝的加持,不好的时候要观想成是上师三宝给我们的考验,帮我们消业。

    现在,我们的相续中都有人我执和法我执,不用特意去想,它们就自然而然地存在,刹那都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相续。所以我们所有的念头、所有的行为都不离开这两个执着的本性,都超不出这两个执着的范围。

    皈依也一样。我们真正能从内心里皈依了,那个时候皈依的心和为众生的心自然而然地在我们的相续中存在,我们一切起心动念都是祈祷上师三宝,我们一切所作所为都是饶益众生。现在有的人怀疑:不是每时每刻都不能忘记上师三宝吗?那我吃饭的时候怎么办?我肯定有吃饭的念头啊!那个时候的心是不是发错了?不是的。现在你吃饭的时候也没有特意去想两个我执,但是它们在你吃饭的时候也存在,因为你的相续中有这些。如果你的相续中有了皈依上师三宝,那个时候一切行为都会被这样的心摄持。

    皈依是佛教和外道的界限。皈依了,才是进入佛门,才属于佛教徒,才能成为佛弟子,之前无论你心地有多善良、善根有多深也不是佛门弟子。

    皈依是一切正法的基础。没有皈依就不能修持正法,其他的修法暂时都不重要,首先看看自己有没有真正皈依到上师三宝的门下,对上师三宝有没有四种决心?如果有,你就已经皈依上师三宝了;如果没有,即使在形式上做过皈依,但实际上还是没有皈依,没有进入佛门,也根本得不到佛法中的这些功德和福德,更不可能解脱、成佛。

    皈依是一切功德的来源。佛法里讲的所有的功德都是从皈依里来的,真正能够皈依到上师三宝,这些功德都能产生在你的相续中。首先,皈依就代表你进入佛门了;第二,哪怕是仅仅皈依了,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能播下解脱的种子,一定会逐渐远离恶业,增长善业,死亡以后也不会堕落恶趣,一定会投生为人,遇到佛法,最终一定能解脱、成佛;第三,时时刻刻都能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随时随地能得到善神护法的帮助,一切恶魔都会恭敬、顶礼你,都会远远地离开你,而不会给你制造障碍。皈依上师三宝的人不用怕一切鬼魔。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皈依戒       达真堪布)(五明学佛网:皈依戒       达真堪布)  

 陈兵教授:如法的皈依是什么?怎样皈依才能获得皈依戒、皈依 

 达真堪布:末法时期的众生有两个特点 

 达真堪布:六度新解(二)疫情期间如何修持安忍、静虑、智慧 

 达真堪布:若是你有智慧到处都是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 

 达真堪布:疫情期间如何修持佛法? 

 达真堪布:让隐身的化身佛切换到在线状态 

 达真堪布:拜财神灵验的关键是什么? 

 达真堪布:透过无常找到永恒 

 达真堪布:认真不是执着,放下不是放弃 

 达真堪布:为了平安幸福,不要吝惜你的祈祷 

 达真堪布:今年,你要集的福都在这儿 

 达真堪布:相爱何必要相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