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自我教言》讲记(一)


   日期:2011/7/1 9: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自我教言》讲记(一)

达真堪布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我们在这里学习《自我教言》。《自我教言》是华智仁波切造颂的,是华智仁波切给自己的一种教诲,一种修行的标准。华智仁波切是一位真正的大成就者,对他来说,做到这些并不难,他早已经做到了。虽然为了我们这些后学者,为了我们这些有缘的众生,他造颂了《自我教言》;但是他并没有说是为我们这些众生,或者是给我们这些人什么教诲。华智仁波切为什么这样说呢?这里也有一种谦虚的态度,佛菩萨、大德高僧们都是这样,尤其是华智仁波切。他一生当中非常谦虚,在表面上也非常普通,这些我们在他的传记里也能看出来。他这种行为本身也是对我们的一种教诲、一种教导,提醒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不能骄傲,不能有傲慢心。

    在修行的过程中,当我们有一点点的功德和成就的时候,不能骄傲也不能傲慢。我曾经也给大家讲过,若是有傲慢心,就无法能够看到别人的优点和功德,也无法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过患。这样,永远改正不了自己的毛病和过失,也永远学不到别人的优点和功德,这是修行道路上非常大的一种障碍。我们一定要去掉这种障碍,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恒时观察自己的相续,看自己的弱点和缺点,不看自己一点一滴的功德和成就。我们讲精进的时候讲过“不满精进”——自己有一点点功德与成就,就开始满足,开始傲慢了——这是一种障碍,所以必须要断掉、去掉。

    我们从字面上理解,这些教言虽然是华智仁波切给自己定的一种目标和标准,是给自己的一种教导和教诲;但实际上也是对我们的一种教导和教诲。他这样说,这样写,具有一定的意义和用处:华智仁波切是一位真正的大德,真正的成就者,他没有私心,完全是以慈悲为怀,完全是为了我们这些后学者,为了这些有缘的众生而造颂的。所以说我们一定要重视,一定要好好地学修,然后拿这些教导自己、衡量自己、约束自己。

    华智仁波切的《自我教言》,一共有二十个偈颂,虽然词句很少,但它是三藏十二部显密一切经典的精髓与精华。不能忘掉的这三种,是最最重要的。

    第一颂:

    切莫遗忘有三种:莫忘恩重善知识,
    莫忘大慈大悲佛,莫忘正念与正知。

    “切莫遗忘有三种”,意思是千万不能忘掉的有三种。第一个,“莫忘恩重善知识”。在这个世界上,从世间的角度来讲,父母对我们恩德最大,对我们最慈悲,任何人的慈悲都比不上他们对我们的慈悲。然而父母的慈悲是有限的、有漏的,他们只有慈悲,没有智慧,只能给我们一些吃的、穿的、用的东西,解决我们一些暂时、表面上的问题,他们没有摆脱轮回、脱离痛苦的方法,他们自己都在轮回当中,感受着这些无穷无尽的痛苦,更不能帮助我们解决根本问题。

    上师对我们的慈悲和对每一个众生的慈悲如父母——我们的父母对我们怎样慈悲,上师也对我们怎样慈悲,而且上师还有智慧,可以从基础、根本上帮助我们彻底解决所有的问题,让我们开悟、证悟。让我们永远摆脱痛苦,得到永恒的快乐!虽然我们不能说上师的慈悲远远超过我们的父母,但是我们可以说,上师的智慧与恩德远远超过我们的父母。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上师或善知识的恩德还大的,这个大家一定要认识。

    我们知道父母对我们有恩之后,要报答父母的恩,就是让父母高兴,让父母满意。我们知道上师、善知识的恩德有那么大之后,我们要报答上师的恩德,就是满足上师的愿望,协助上师的事业。上师的愿望就是利益众生,上师的事业就是弘扬佛法。身口意和上师相应,任何时候都要协助上师,任何时候都要帮助上师弘法利生,任何时候都要忆念上师的密意。

    认真学佛修行、弘法利生,这才是报答上师的恩德。若是不去报答上师的恩德,你只是知道上师的恩德也没有太大的意义。现在已经到了末法时期,很多众生根本不知道上师或善知识的恩德有那么大,有的虽然知道一点点,却根本没有报答上师恩德的这个决心。报答上师的恩德,就是自觉觉他,自度度他。我以前给大家讲过“念念不忘上师三宝,念念不忘父母众生,念念不忘如法修行”,与这里讲的“莫忘恩重善知识,莫忘大慈大悲佛,莫忘正念与正知”是一个意思。我们首先要知道,上师的恩德确实超越所有的恩情,然后要去报答上师的恩德。

    第二,“莫忘大慈大悲佛”,没有佛陀的教导与教诲,没有佛的教言,我们无法能够解脱、成就。真的,我们非常非常幸运,能够遇到佛法,能够得到佛的教言,这些远远胜过如意宝。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真正的如意宝,只能给我们一些暂时的利益,世间的福报,却无法能够让我们解脱、成就。佛的教诲、教言,不仅能给我们暂时的利益,还能给我们究竟的利益,能让我们解脱、成就。所以大慈大悲的佛陀赐予我们的是佛法、正法如意宝。

    真正懂得道理、懂得佛法的人,还能忘掉佛陀的恩情吗?无始劫以来到现在,我们沉迷在轮回中,感受着无穷无尽的痛苦,无法能够摆脱、解脱。这个时候大慈大悲的佛出现了,给我们传授了佛法如意宝,让我们再也不要流转轮回,再也不要感受痛苦。就好比我们非常艰难的时候,有个人送给我们一个宝贝,帮助我们解决了困苦,我们一定会非常高兴、非常激动、非常感恩的,会一辈子记住这个人,不会忘掉的。那么佛陀呢?在我们最最痛苦、最最煎熬的时候,给予了我们佛法的如意宝,帮助我们彻底的解脱,给予我们永恒的快乐。真的,我们若是忘记大慈大悲的佛陀,我们连一个真正的人都谈不上,还能说是学佛修行人吗?

    很多人还没有明白佛法真正的价值,没有明白大慈大悲的佛陀对我们真正的恩德与恩情。真没有啊!你看,在一天当中,我们忆念了多少次大慈大悲的佛陀?有的人根本没有想到大慈大悲的佛陀。有的人不要说一天当中,连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当中都没有想到过;没有忆念过大慈大悲的佛陀,然后还说自己是修行人。如果我们不忆念大慈大悲的佛陀,我们就是无情无义、忘恩负义的人。

    为什么说是“大慈大悲的佛陀”呢?因为佛陀对每个众生的慈悲是平等的,对每一个众生都有如母的慈爱,对每一个众生啊!

    我们这些凡夫也有一点点的慈悲,但不是大慈,也不是大悲。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的慈悲是有限的,有漏的;是自私的,自利的。佛的慈悲才是大慈大悲,因为佛的慈悲是平等的、无漏的。对每一个众生,包括地狱的众生、饿鬼的众生、傍生道的众生,如蚂蚁、苍蝇等都一样平等地对待。所以大慈大悲的佛陀对我们的恩情真的难以表达、难以形容,我们真的不能忘掉啊!希望每天、每时、每刻都忆念大慈大悲的佛陀。我们还要下决心、做决定,要报答佛的恩德。

    怎样才能报答佛的恩德呢?就像刚才讲的那样,佛和上师是一体的、不二的。所以报答佛恩和报答师恩的方式,也应该是一样的。我们要认真学修佛法,让自己解脱,然后帮助众生解脱;并且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不能有虚情假意,一定要真心实意。我经常讲“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学修佛法”,这就是报佛的恩。无论是佛,还是上师,对我们唯一的期望与希望就是这样,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这一点。

    “莫忘正念与正知”,学佛修行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正知正念,若是没有正知正念,自相续一定会和佛法脱离,修行一定会和生活脱节,这样的话永远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表面上再精进,再用功,也不会有任何的成就。表面上、形式上,是在学佛修行,实际上是在造业。这样,不但没有功德,反而会有很多很多的罪过,会积累很多很多的罪业。佛在经中讲了,很多大德高僧也说过,“学法不如法”实际上就是造业。佛法是摆脱轮回、摆脱痛苦的一种方法,但是如果修行不如法的话,不但不能解脱,反而还会堕落恶趣,所以一定要有正知正念。

    我经常跟大家讲,善恶不在表面上,都在心里。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不管什么时候,如果有一个正确的发心、动机、心态,做什么都是修行;否则无论做什么都是造业。不管你是磕头、烧香、诵经还是打坐,都一样。所以说正知非常重要,清净的发心,正确的心态非常重要!

    然后是正念。我们经常讲闻思修——反复听闻,反复思维,反复修持。现在很多人都不是这样,都是偶尔性、空闲性地修行。华智仁波切讲过,这样修行不会有任何成就。

    什么叫偶尔性?就是偶尔地学一学、念一念。什么叫空闲性?就是空闲了,没什么事儿做了,念一念、修一修,一有事儿就忘了,一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不学了。有一种说法,在温饱的时候都像个修行人,一遇到磨难的时候都是凡夫。我们就是这样,在好的时候像个修行人,一遇到事情的时候,就暴露出真正的面目了,就是一个凡夫俗子。不能这样啊!

    这里的“莫忘”,是指不要忘掉。我们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的心态,一定要把心态放平,放正。你把心态放平了,一切都会风平浪静;你把心态放正了,一切都是正确的,都是修行。任何时候,作为一个修行人,都要观察自己的心,调整自己的心态,这个非常非常重要。

    第二颂:

    恒需忆念有三种:恒念传戒之上师,
    恒念示道之佛法,恒念律仪与誓言。

    恒时需要忆念的其实有好多好多种,但是这三个是必须的,不是偶尔的。“恒”是恒时,“需”是需要。

“恒念传戒之上师”。上师分好多种,这里指的是给你传授戒律的上师、善知识。他对你的恩德也非常非常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戒是基础。作为出家人,不管是沙弥还是比丘,都是通过传戒上师的摄受和教导而受持戒律的。若是没有上师的摄受与教导,我们怎么受戒,怎么能得到戒体,怎么能受持这些戒律呢?若是没有受戒,没有持戒,无法能够学法修行。没有戒哪有定,没有定哪有慧?

    佛法讲“戒定慧”,所有的佛法都可以纳入、包含在“戒定慧”三学里,想学佛就要学这三种。但是现在很多人根本不想受戒,不受戒你怎么能成就呢?一说今天要传什么戒了,就都跑了。都不懂戒律,都怕犯戒;怕犯戒而不受戒,相当于怕解脱呀!我们难道还不愚痴,还不颠倒吗?受戒、持戒是一种解脱,你害怕受戒、持戒,甚至跑了,实际上你这是怕解脱——你快要解脱了,但是却害怕了,然后跑了——这就是佛经常在经中提到的:众生不明真理,不懂真相,愚痴颠倒。

    “戒定慧”是解脱的方法,为什么要害怕呢?不同的根基有不同的戒条,在家有在家的戒,出家有出家的戒。在家有皈依戒、居士五戒——佛够慈悲的了,为我们这些愚痴的众生,传授了好多的戒条,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因缘、福德去接受。出家也有沙弥、比丘等等戒律,也并不是你必须要受比丘戒、具足戒。居士可以受三皈五戒,哪怕你只受五戒当中的一条戒也可以。为什么不受呢?

    根据自己的因缘与福报去受这些戒条,如果犯戒了可以忏悔。佛在经中讲的不仅是受戒的方法,还讲了忏悔的方法,怎么受戒、持戒,怎么忏悔。首先我们要受戒,然后要认认真真地护持这些戒律。你实在因为烦恼多,习气重犯戒了,也可以忏悔。佛也讲了好多忏悔的方法,每一条戒都有各不相同的忏悔方法。作为凡夫不可能不犯戒,但是通过忏悔可以清净、恢复。真的,不要再这样愚痴颠倒。我希望大家从这以后多受几条戒,认真地去受持,然后认真地去护持。

    佛讲的三种犯戒的原因:不知道,不相信,烦恼多、习气重。我们很多地方还不懂,因为以上原因就会犯戒;有的懂一些,但懂得不彻底,所以不是很深信,因为这个也会犯戒。有的也知道,也相信,但是烦恼一起来没有控制住,然后就犯了;有的因为习气,不知不觉地犯了,都有可能。但是我们通过忏悔可以消掉、恢复。我们尽量不要犯戒,但万一犯戒了,要尽快忏悔,这样一定能清净。

    佛在经中讲过,两种人一样可以解脱:一个是不犯戒的人,一个是犯戒知道忏悔的人。你要是从未犯戒的话,肯定成就的速度快。你要是经常犯戒的话,可能速度慢一些,但是最终也能解脱,也能成就。最好做第一种人,始终不犯戒,最起码也要做到事后忏悔。

    “恒念示道之佛法”。佛法是佛、菩萨、大德高僧们走过的路,他们通过佛法最终成就了、解脱了,现在上师慈悲,把这个解脱之道——佛法如意宝传给我们了。佛法广大奥妙,我们这样的一个凡夫俗子,要靠自己的一些知见或者力量,要领悟佛法非常艰难。可以说是没有佛的教言,没有上师的窍诀,无法能够领悟佛法的真理,无法能够解脱。

    华智仁波切在这里强调的是“恒需”,就是恒时需要。作为一个修行人,作为一个佛门弟子,作为一个真正想解脱、想成就的人,恒时不是偶尔,一定要深深地思维。因为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恒时需要,就是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忆念佛法,忆念佛的教言,忆念上师的窍诀。

    “恒念律仪与誓言”。进入佛门,接触佛法,甚至我们现在修持密法,有很多戒律与誓言。显宗里讲戒律,密宗里讲誓言,都是一样的。我们首先皈依佛门,同时接受了皈依戒。皈依戒有所断、所取好多种。每一条自己有没有做到,要反省啊!然后受别解脱戒、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居士戒,就是优婆塞、优婆夷受的戒;然后就是沙弥、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

    居士最基本的戒有五条,沙弥最基本的戒有十条,比丘最基本的戒有二百五十三条,比丘尼最基本的戒有三百六十多条。这些戒条都有没有认真护持?我们每天都在祈请上师三宝作我们的见证,然后在上师三宝面前发愿、行菩提心。我讲过什么是菩萨戒,什么是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学处。菩萨戒一共有好多种,这些都做到了吗?密宗,外密、内密共同要受持的十四条根本戒,还有成千上万的戒条,都做到了吗?若是没有做到,要不要忏悔?你有没有忏悔?

    我要求大家每天最少要念诵二十一遍百字明,好多人根本都没有在乎,根本没有注意,根本没有做到。连这个都没有做到你怎么忏悔啊?难道你一条都没有犯吗?不可能吧?佛才能做到一条也不犯,除了佛,谁也做不到。不管是在印度还是在藏区,阿底峡尊者都是戒律最清净的一位大德。他说,他受了别解脱戒,可以说是一条也没有犯。然后他又受了菩萨戒,但是每天都犯,可他说,他没有不忏悔而过夜的。他进入密乘以后所犯的戒,数不胜数、不计其数。连阿底峡尊者都是这样,那我们作为一个凡夫,不可能不犯戒吧?你所犯的这个戒,所造的这些业,如果在自己的相续中没有忏掉,突然死了,就要感受这个果报啊!你为什么不忏悔呢?

    我们还是不相信因果,不深信因果么!真正深信因果的人,不会让自己的相续和这些罪业共存。我经常强调四外加行,若是没有修好四外加行,没有这些牢固的基础就是这种状态。

    密宗的誓言要求很严,犯戒了要忏悔,而且要不过夜、不过月、不过年。如果你没有忏悔的摄持,过了三年以后业障就无法彻底清净了,这都非常重要。修密法的人就像是蛇钻到竹筒里一样,只有两个出口,一个是上,一个是下。上就是佛国,下就是金刚地狱。所以尽量不要犯戒,万一犯戒了要尽快忏悔。我们非常幸运,遇到了金刚萨垛除障法,它是忏悔之王。通过金刚萨垛除障法,所有的业障都可以立即忏掉。希望大家具足四种对治力去修金刚萨垛除障法。

    今天就讲到这里。祝愿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达真堪布:《自我教言》       达真堪布)(五明学佛网:达真堪布:《自我教言》       达真堪布)  

 达真堪布:末法时期的众生有两个特点 

 达真堪布:六度新解(二)疫情期间如何修持安忍、静虑、智慧 

 达真堪布:若是你有智慧到处都是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 

 达真堪布:疫情期间如何修持佛法? 

 达真堪布:让隐身的化身佛切换到在线状态 

 达真堪布:拜财神灵验的关键是什么? 

 达真堪布:透过无常找到永恒 

 达真堪布:认真不是执着,放下不是放弃 

 达真堪布:为了平安幸福,不要吝惜你的祈祷 

 达真堪布:今年,你要集的福都在这儿 

 达真堪布:相爱何必要相伤 

 达真堪布:当下的美,你感受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