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二)


   日期:2011/7/4 15: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二)

达真堪布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若是想证得佛果,就要认真学修《佛子行三十七颂》;然后依此内容、含义来纠正、衡量自己的相续。

  上一讲讲了珍惜人身就是佛子行,我们要珍惜人身,尤其是要珍惜暇满的人身,因为暇满的人身才是解脱的机会,才是成就的机缘。所以不能白白浪费,不能错过。珍惜这个人身,如理如法地学修正法,这样才能了脱生死,才能超出三界,这才是人身真正的价值,也是真正的珍惜人身。

  第二颂、抛弃三毒根源之故乡。

  贪恋亲方如沸水,嗔恨敌方如烈火,
  遗忘取舍愚暗者,抛弃故乡佛子行。

  真正要闻思修行,最好是远离故乡到一个寂静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故乡是一切贪嗔痴的来源。在故乡,在自己的家里,很容易产生贪、嗔、痴三毒等这些烦恼。有时候会对亲朋好友生起一些贪念;有时候会对怨敌仇人生起嗔恨,自然而然就会抛弃取舍因果的正念。所以,若是真心想学佛、真心想修行的话,应该先远离故乡,远离家乡,远离这些容易让心散乱的地方。但是如果要彻底这样做,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依靠正知正念来把握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生起这些烦恼,这个很重要。

  要彻底离开这些对境,肯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可以把握自己的心。这颗心是根,你若是掌握了这颗心,就等于掌握了一切。不让它随境转,不让它随境动,这样就相当于远离故乡,相当于远离昏沉了。尤其是你们这些居士,若是不上班、不工作,离开家、远离家人肯定有一定的困难,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真正的修行。
  我经常和大家讲,我们不能逃避现实,也不能因为修行就不去工作,不去生活;应该在修行中工作,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在工作中修行。把修行和工作,把修行和生活结合起来,这样不会让心散乱,也不会对亲朋好友、家人儿女生起如滚滚沸水般的贪心;也不会对怨敌、仇人生起如熊熊烈火般的嗔恨心;也不会抛弃取舍因果的正念;也不会被愚痴、黑暗所蒙蔽。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颗心,用正知正念来调伏这颗心。

  我经常跟大家讲:时时刻刻观察这颗心,调整这颗心。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善恶不在表面上,不在形式上。无论你今天所做的是善还是恶,主要看发心动机。如果发心动机是善,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善;如果发心动机是恶,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恶。所以说善恶的标准在心里。在这里也是,主要是证悟这颗心,别让它轻易生起贪、嗔、痴等烦恼,不要轻易随境转,为境动。

  若是你有这个机缘,有这个条件,就应该到寂静处——到寺院出家、修行。这样,既是为自己,也是为众生。这样学修将来不仅自己能解脱,而且还能帮助别人,让别人也解脱。这是利己,也是利他。这样更容易成就,成就更快一些。尤其是对一个初学者来说,刚学佛、刚修行的时候,应该远离繁华的城市,远离自己的故乡;不能经常想家人。应该在寂静处、在寺院,好好发心,好好出家学修。

  主要是看自己有没有这个福报,有没有这个机缘。若是没有这个福报,没有这个机缘,也不能勉强。否则也是舍弃家人,舍弃众生。自己自私地到庙里学修,也不一定是善事,是好事,也不一定是修行。所以,大家一定要随缘。

  我经常跟大家讲:各有各的缘分,各有各的机缘。你成家生孩子,也是一种机缘;我出家修行,也是一种机缘。各结各的缘,各了各的缘,这也是一种修行。有的人特别执着到寂静处出家,这也不是随缘,而是一种攀缘。这也是一种罪过,不会得到真正的解脱。一定要随缘,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因缘进行——不能勉强,也不能强迫。

  有的人说:只有到寂静处去出家、修行,否则不能解脱,不能成就。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事实不是这样,我们学佛就是为了了缘、了债、了生死。无论有什么样的缘,结什么的缘都要了;无论欠什么样的债都要还。能够了缘、了债,最后才能了生死,这个也很重要。大家一定牢记在心里,不要太勉强。

  第三颂、依止功德源泉之静处。

  离恶境故惑渐轻,无散乱故善自增,
  净心于法生定解,居于静处佛子行。

  三毒的根源就是贪恋、执着故乡。在这里讲的主要是要到寂静处修行:第二和第三一个是从正面讲,一个是从反面讲,这两个在意义上没有太大的区别。正面强调的是要到寂静处修行,这样就远离了生恶的对境,烦恼自然就会减轻,甚至会断除。因为心没有太多的散乱,善根自然就会增长,心自然就能够清净。“于法生定解”,容易对法生起一种定解。“居于静处佛子行”,居住于寂静处以后坚持学修,这就是佛子行。

  以前也跟大家讲过,我们讲的寂静处不一定是必须要到山洞里或是到庙里。对修行有利、有益、有意义、有帮助的环境,才是真正的寂静处。——不管是自己的家还是其它的道场都是一样!

  寂静处有外在的寂静处,也有内在的寂静处。外在的寂静处包括这些清净的道场、坛城,清净的山洞、寺院;也包括自己的家,以及其它禅修的地方。还有内在的寂静处,就是心能够安住、不散乱,能够进入禅定状态,这才是内在的寂静处。“禅”就是心专注于一个目标或者是一种意义上,“定”就是不散乱。能够把自己的心安住于本来具有的觉性当中,这才是真正的最究竟、最了义的禅定,也是最究竟、最了义的寂静处。

  外在的寂静处也很重要,但主要是内在的寂静处。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靠外在的寂静处,最后才能达到内在的寂静处。所以,对我们这些初学者、这些刚学佛的人来说,外在的寂静处也很重要。

  外在的寂静处并不是一定在一个山洞或者庙里。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家、自己的小屋也变成寂静处。这个怎么理解呢?我们可以遣除修行上的一些违缘,尤其是家里的一些违缘。家庭内部的关系搞好了,能够与家人相处好了,这样他们不会给你制造违缘,甚至还会帮助你、支持你。你在家里也可以认真学修,也可以解脱成佛。这样说来自己的家也算是寂静处,但是这个要靠你自己。

  现在,有的人修行家里人支持,有的人修行家里人不支持。这是什么原因?没有别的,主要是自己没有处理好,自己没有如理修法,让家人生了烦恼。如果给家人造成了伤害,他们肯定会反对,会给你制造违缘和障碍。这样你的家就不是寂静处,也不是修行的地方了,你就应该远离,应该出离。但这也不是让你离开家,或者去离婚,或者舍弃家人,而是让你处理好与家人的关系。

  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所以要从自身做起,功夫下在自己身上。去改变自己,这样才能改变环境,才能改变别人。这样坚持做下去,家人也会逐渐地理解你,甚至会支持你。有办法的,大家一定要这样做。你们作为居士,作为在家修行人,要远离自己的故乡,远离自己的家庭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家变成寂静处,变成道场,变成坛城。

  什么叫道场?有道的地方、场所就是道场。在家里能够认真、如理如法地学法修行,没有任何的障碍和违缘,具足了很多修行的条件,甚至还会得到家人的帮助,你的相续中有道了,那么你的家也属于道场。

  什么叫坛城呢?坛城就是佛国,就是诸佛菩萨所在的地方。若是你自己有信心、有智慧的话,你自己的家也是净土,也是佛国,也有不计其数的佛、上师、本尊与菩萨——自己的家也是圆满的坛城。要这样去学,去认识,去转变。不离开自己的家,不离开自己的小屋也可以了脱生死,也可以解脱成佛,这样,对你们来说更方便一些。主要是靠你自己的修行,靠你自己的定力。

  我们所说的寂静处,很多人都认为是在山洞或者寺院,只有畜牲没有人类的地方。这个概念不是很正确。所以刚才说的,主要是具足修行的条件,对修行没有障碍、违缘,这样到处都是寂静处。若是你到庙里,到山洞里,到只有畜牲没有人的地方去学修;可是没有正知正见,把握不住自己的心,心经常散乱。或是生起一些非理作意,这样的地方也不是什么寂静处。主要是看自己的心态,看自己的定力,这也是很重要的。

  第四颂、忆念无常而放下今世,把握两个方面:

  一、念无常;二、放下今生。

  长伴亲友各分离,勤积之财留后世,
  识客终离身客店,舍弃今世佛子行。


  “长伴亲友各分离”,有聚就有散,现在我们在家里是夫妻、父母、孩子相聚,在道场是师徒相聚,在寺院是僧众相聚;但这都是无常的。有相聚就有离散;没有恒常,没有不变,都会变的。夫妻、父母、子女、亲朋、好友,其它包括师徒、道友,因为一些因缘暂时相聚了,但最终还是要离散,所以没有什么恒常不变的。因此大家不要留恋,也不要贪着,不要执着,一定要放下。

  “勤积之财留后世”。我们所积累的这些财富也是无常的,最后都要留在世间,一分钱也带不走。所以对财富,对金钱也不能有太多的贪念,也不能贪图于这些。

  “识客终离身客店”,我们的身体像个客店,我们的神识、灵魂像个游客。他们两个只是暂时的相聚,最后神识要离开这个肉身。到临终的时候,连自己的身体都带不走,何况那些眷属、财富等别的东西。所以对今生、对这个世间没有什么可留恋的,这些都是不净的,都是痛苦的,都是无常的。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要深信这个道理,然后才能超出轮回,才能摆脱这些痛苦。

  刚才说的是这些亲朋好友、家人包括儿女都是无常的,最后都要失去,都要离开,都要分离。所积累的财产也是,最后连一分钱也带不走,都要留在世间。

  若是你开悟了,证悟了,达到牛粪和黄金、手掌和虚空等同的那种境界的时候,有再多的财产,有再多的金钱也不会影响、障碍你的解脱。若是没有达到这种境界,没有达到这样的层次,不能积聚太多的财富;否则会变成你的障碍。到时候你放不下,一定会留恋的。自己没有用了,也舍不得给别人,到时候一定会产生这样的一些贪念。这样的话,你根本解脱不了,暂时会转生为一些小饿鬼或是小傍生,然后去守护自己原来的财物。所以大家一定不要太执着于这些钱财,不要太贪着于这些财富。

  “舍弃今世佛子行”,舍弃今世的什么呢?舍弃今世并不是不让你生活,不让你工作。在这里所说的舍弃,指的是要放下。要放下对今生的一些贪念或者贪着,要看破今生。

  什么叫做看破呢?怎么才能看破呢?佛讲六道轮回只有痛苦,没有安乐,就像火坑,就像苦海。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今生也是痛苦,也是火坑,也是苦海。

  从无常的角度来讲,佛在经中强调:诸法的本性是无常的,诸法不离无常,所有的这些缘法都在刹那当中生灭,不会停留一刹那。所以没有什么可靠的,也没有什么可贪恋的。

  从空性的角度来看,诸法都是虚假的,都是虚妄的,没有事实存在的东西。因此更是没有什么留恋的,没有什么可靠的。所以我们要看破,要放下,不能去执着,不能去贪念,尤其是不能贪图今世,这就是佛子行。

  对今生的贪念有什么放不下的?家人、父母、儿女,其它亲朋好友,包括自己的财富、金钱,还有自己的身体,都是无常的,最后都要分离,都要舍弃。所以说,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对今生不能有太多的贪念,这些就是佛子行。佛子行就是佛子、菩萨应该要做的。

  今天就讲到这里。祝愿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达真堪布:《佛子行三十七颂》       达真堪布)(五明学佛网:达真堪布:《佛子行三十七颂》       达真堪布)  

 达真堪布:末法时期的众生有两个特点 

 达真堪布:六度新解(二)疫情期间如何修持安忍、静虑、智慧 

 达真堪布:若是你有智慧到处都是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 

 达真堪布:疫情期间如何修持佛法? 

 达真堪布:让隐身的化身佛切换到在线状态 

 达真堪布:拜财神灵验的关键是什么? 

 达真堪布:透过无常找到永恒 

 达真堪布:认真不是执着,放下不是放弃 

 达真堪布:为了平安幸福,不要吝惜你的祈祷 

 达真堪布:今年,你要集的福都在这儿 

 达真堪布:相爱何必要相伤 

 达真堪布:当下的美,你感受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