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四篇动物趣闻


   日期:2011/9/10 10: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动物当医生

病了伤了找医生,这是基本常识。可在自然界中,有些动物也能妙手回春,为人治病疗伤。

墨西哥有一种狗,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凡患有气喘病的人只要将它抱在怀里十分钟,吸进狗身上的特殊气味,病人很快就会呼吸畅通,痛苦顿消。

在德国,患秃头症的人很多,但至今仍无有效的方法和药物能够治愈。有趣的是,德国巴伐利亚地区一牧场主和几位保健专家在进行一次合作实验中发现,用受过专门训练的奶牛舔秃头患部,竟能治愈秃头,可使患者重生秀发。后来,这位富有经济头脑的牧场主开了一家“奶牛诊所”,结果求治者蜂拥而至,络绎不绝。

牛皮癣是一种顽固性皮肤病,患者大多因难以治愈而痛苦不堪。但在土耳其加尔泉一热水塘里,却生活着一种有治愈牛皮癣和其他皮肤病绝技的神奇小鱼。这种小鱼有着很强的集体主义观念,替人治病时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病人一旦入水,第一批鱼就主动上前咬噬皮肤表面痂皮并清理伤口,第二批鱼则对有病的皮肤表面不断撞击,第三批鱼对皮肤做最后的治疗工作。如此几个水中疗程,患者的皮肤便完好如初,从此不再受病痛折磨。  

生活在南美洲玻利维亚茂密热带丛林中的土著印第安人,他们外出活动、狩猎时常会被野兽、毒蛇咬伤,或因其他意外而流血受伤。此时,他们首先要找的不是医生,而是一种名叫“波克”(意即神医)的猪。这种猪有一种奇能,只要让它用舌头舔舔流血的伤口,不一会儿伤口便会自动止血、去毒、消肿,而且伤口无论有多么严重,几小时后便会结痂,比用药还灵验。因此,当地的每户人家都要养上一头“波克”猪,以防不测。

  动物学雷锋

动物不仅是人类的好朋友,而且是人类的好帮手。更可贵的是,它们在帮助人类的时候并不索取任何回报。  

美国海岸警卫队驯养的鸽子,能在茫茫大海里搜寻遇难的飞行人员。鸽子发现遇难人员的准确率高达96%,而人仅达35%。  

在非洲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一家现代医院里有一个特殊的门诊部,接待头痛病患者的是一位乌龟“大夫”。乌龟被拴在水池旁边的树下,就诊者只要在其背上坐半小时左右,头痛病便会消失。  

每年5月至11月,美国森林管理局总要招聘数以千计的守林员监视森林火灾。由于这项工作枯燥单调,应聘人员寥寥无几。美国动物学家李杰经过1年的努力,成功地将4只性情温顺的金毛猴训练成为出色的“守林者”。这些守林猴在高塔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警惕地看着林中升起的每一缕可疑烟雾。如遇火灾,它们就会马上跑去按动设在塔上的无线电报警器。不过守林猴工作起来耐心不够,每隔两三个小时就得换班。

美国一头名叫普里斯希拉的母猪不久前因救活一个溺水男孩而获得勋章。当时,这个小孩紧紧抓住这头猪,猪从容不迫地把孩子从湖中心拖到岸边。  

在非洲桑给巴尔西部地区的内河口,有种乌黑发亮的巨蛇。它体力惊人,专门负责拉动一艘载有几十人的渡船。它性情温顺,从不伤害人畜或拉翻渡船。  

南非一牧场利用一只鸵鸟当牧羊“人”。这只鸵鸟身强力壮,其抬腿一脚的功夫,令盗贼望而生畏。3年来,它每天牧羊数百只,从未丢失过一只羊。  

布隆迪农村经常遭到三五成群的灰狼偷袭,当地农民使用一种鸟来对付灰狼。这种鸟体型似山鸡,羽毛鲜红,嘴巴硕大,且有一条极富弹性的舌头,喜欢用嘴弹石块,能将100克重的石子弹射出去,速度快如枪弹。因此,人们称之为“射击鸟”。这种鸟讨厌灰狼,一见到灰狼就弹石子击之,使灰狼不敢靠近。  

美国警方训练出一种老鼠侦探,它对爆炸物品有特别灵敏的嗅觉。把它放在海关桌上的小铁笼内,当旅客过关时,如有人携带爆炸物品,它会不停地跳跃,发出警报。把它放到飞机、汽车和轮船上,它会在货物的缝隙里寻找恐怖分子放的易爆品和定时炸弹。

  动物的伪装术

在自然界中,每一种动物几乎都有自己的“面具”。

鹿、松鼠、刺猬以及其他一些哺乳动物的皮毛呈褐色(也被称为“地球色”),这种颜色能与森林地面上的树和土壤颜色混为一体。鲨鱼、海豚以及其他许多海洋动物的皮肤呈灰蓝色,这有助于它们与水下柔和的浅色环境融合在一起。当一只小鹿站在高高的草地上时,从远处看小鹿身上的斑点与太阳照射在森林地面上形成的光斑非常相似;海参栖息在海底,体色是灰色的,它匍匐不动时犹如海底的一块石头。  

只有一副面具的动物不算是伪装高手,有些动物的“面具”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北美雷鸟,秋为杂色,冬为纯白,因为冬季是个多雪的季节。比目鱼可谓是“变色专家”。它们生活在海底,身上布满杂乱无章的斑点,看上去就象是一堆海底碎石。更奇特的是,它可以根据不同的栖息环境随意移动皮肤上的色素细胞,使自己身体上的颜色根据不同的环境而改变。但是一旦比目鱼的眼睛不幸受损,它们就失去了改变身体颜色的本领。为了生存,比目鱼还有一套绝活,那就是索性将整个身子埋在海底的沙堆里,让谁也找不到。变色龙、章鱼、乌贼等体表色素发达,变化的频率又快了许多,它们会在一路行进中时刻不停地改变自己的颜色,在树上它是绿色,到了地面又成褐色,简直如变戏法一般。  

如果说比目鱼、变色龙是“以变应变”的行家,那么虾虎鱼、葵虾、水母则绝对是 “以不变应万变”的高手。海洋里的虾虎鱼,通体透明,观之若无,周围即使有敌人在看它,也会如透过一层玻璃看向远处视若无睹,觉察不到它的存在。葵虾则躲藏在珊瑚丛中,除了少数分散的黑、白、金色斑点标志着它体内重要器官所在之外,全身透明。无色透明的水母也是如此,它含有剧毒,隐身是为了更好地捕猎,它无形无状,拖着长须,游游荡荡,看似柔弱无力,随水漂流,实则是依靠自身力量,不断地游动向前,寻觅食物。舍去颜色的选择,免去变化的麻烦,使伪装才真正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还有些动物,能将身形的隐与显巧妙地结合起来。渔翁蜘蛛在树林中用枝干当“钓竿”,在竿端吐出一根长长的蛛丝,下面缠着一团乱丝,做成“钓线”和“鱼饵”。在森林中飞舞的昆虫,看到随风飘荡的“鱼饵”,便误以为是自己爱吃的食物。没有风的时候,渔翁蜘蛛就用脚拉动“钓线”,让“鱼饵”来回晃动,布下“迷魂阵”。一旦昆虫上钩,乱丝上的粘液就会捆住它的手脚。此时,蜘蛛便沿着蛛丝爬下来把昆虫吃掉。  

鱼有“海底渔翁”之称。它的嘴巴很大,牙齿十分尖利。这种鱼背上第一根棘刺细而长,弯曲在头部上方,这就是它的“钓鱼竿”。平时,它躺在海底深处,或将身体埋藏在泥沙中,却高高竖起这根“钓鱼竿”。“钓鱼竿”的顶端,有个会发亮的肉瘤。鱼儿见了,以为是美味佳肴,便一拥而上,急不可待地扑上去品尝一番。谁知鱼把大口一张,那柔软而富有弹性的“钓鱼竿”就立刻把上钩的鱼儿送到了嘴里。在欧洲、美洲、非洲以及我国沿海的海底,各种鱼的“钓鱼竿”是不一样的:有的插在上颌上,也有的长在嘴唇上,宛如一根白色的胡须。“钓鱼竿”上的肉瘤,有的像霓虹灯一般,一会儿红,一会儿白,刚变成蓝色,霎时间又成了绿色,五颜六色、光彩夺目。  

有些动物本性“善良”,但为了防止外敌伤害,于是不惜借一副“凶残”的面孔用以自卫。蝴蝶、蛇、蓝环章鱼等动物都是以体色来警示敌人的。这类动物色彩越鲜艳,毒性越大。在自然界敢于大胆张扬自身存在的,必然掌握有强大致命的武器。因为拥有绝杀的手段,所以令敌人望而生畏,不敢轻易妄动。一些无毒蛇会有意模仿有毒的同类,它们招摇过市,以相似的色彩花纹吓阻对手。一些无毒的蝴蝶经过进化,会长出与有毒蝴蝶一样的花纹,从而震慑它们的天敌——鸟类。英国博物学家HenrryW.Bates1862年在南美观察到某些具有鲜艳色彩的蝴蝶从外形上看几乎完全相同,但有些是有毒的,而另外一些却是完全无毒的,他由此推测这些无毒的生物伪装成有毒的,是为了逃避被捕食的厄运。他称这种现象为“拟态”,这就是著名的贝氏拟态。有种蜥蜴,无腿,身形细长,游动时谁都以为这是条蛇,可它的眼皮却会眨动,这是惟一可以识破它身份的地方。  

为了生存,动物的伪装技法不断突破,有些种类还达到了仿形与拟态的境地。它们模仿的对象多为植物与岩石,如竹节虫、草叶虫、枯叶蛾,就连动作也是悬在树枝上一摇一摆,如风中的叶片抖动不已。大洋中的海龙,形似长长的绿叶,在水中左右漂浮,若不是两只小眼睛滴溜溜地转,谁看得出它竟是海底动物?有种蜘蛛,如花,爬在黄花丛中,它也是其中的一朵。若在白色花朵中,它又成了白色。还有兰花螳螂,身形极似兰花,甚至将兰花的细节都摹仿得难分真伪,让你无法用常规的观念去寻找它的脑袋和身子,这就是一朵盛开的兰花,美轮美奂。然而当这朵“花”悄悄地靠近猎物时,对方稍有觉察,它便保持不动,在对方不注意时才闪电般迅猛出击,很少有昆虫能逃过这个美丽的谎言。  
科学家说,动物们带什么样的“面具”,是遗传基因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长期的物种竞争中,大部分动物都进化出了某种能帮助它们寻找食物或躲避敌害攻击的自然伪装。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伪装色,伪装色是一个物种通过自然选择过程一点点逐渐进化出来的。在野外,一只动物的毛色与其周围环境越接近,它被食肉动物发现的概率就越小,因此它的寿命就越长。结果,那些能与周围环境密切融合的动物比那些融合程度较差的动物拥有更多的子女。继承父母基因优势的子女会长出与父母一样的伪装色,然后,它们会把这种伪装色一代代传递下去。最后的结果是,整个种类都会进化出能与周围环境密切融合的理想的伪装色。

  动物也会做梦

人类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梦中度过,常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动物们是否也会和人一样,拥有七彩梦世界呢?科学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科学家一直对动物是否做梦颇感兴趣。巴西和美国的3 位科学家测定了三趾树懒的脑电图,发现这种动物会做梦。它做梦的时间大约为2个多小时。在动物世界中,三趾树懒还不是做梦的冠军,因为松鼠、豪猪、袋鼠和犰狳等动物每天做梦的时间可长达五、六小时。  

长期研究证明,大部分爬虫类动物不会做梦,大多数鸟类只做短时间的梦,各种哺乳动物多有做梦的现象。   

科学家们通过仪器观察动物在睡眠时脑电波的变化。他们发现不同种类的鱼、昆虫、鸟和哺乳动物睡眠的规律都不一样。有的动物每天睡眠的次数很多,但每次睡眠的时间很短;有些动物每天只睡一次觉。兔子一天只睡2分钟,但它一天要打3次盹,每次大约只有几秒钟。大象睡眠的时间一天不超过两三个小时,而且可以连续两天不睡觉。狮子喜欢睡大觉,如果吃饱了喝足了的话,足足可以睡上18个小时。马一天只睡2个小时,但能够一边走路一边打瞌睡。   

动物的睡姿也各不相同。大象、长颈鹿站着睡;马站着或趴着睡;蝙蝠倒挂着头朝下睡;鱼则漂在水中,一动不动地睁着眼睛睡;海豚一边游泳一边睡;雨燕甚至在飞翔时忙里偷闲地睡;狐狸则会在睡前来段“舞蹈”。  

各种动物的睡相不一,梦中的故事也会不同。猫在睡眠的时候,总是高度地警惕着:竖起双耳,触须不停地颤动,甚至还会发出犹如正在捕捉猎物时发出的呼呼声。山羊可是最不易入睡的动物。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它就睡到土拨鼠那里。情况危险时,土拨鼠尖叫的声音,就是山羊逃跑的“信号”。鹦鹉睡觉的时候,常把头裹在双翼下,同时不断地发出和猫一样的打呼声。而猩猩睡的时候则像人一样,猿猴靠墙坐着睡觉,脑袋垂下,猴类较惊醒,稍有情况,就会醒来。  

动物的梦是否与我们人类做梦一样是某些场景的回放呢?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当老鼠进入“梦乡”时,它在这一天所经历过的种种场景会像放电影一样不断地从其眼前掠过。科学家们认为,这种现象与人类做梦时所产生的效果非常相似。这项研究证实,动物们的大脑同样也会回忆“往事”并且在梦中不断地将它们回放。  

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的麦特尤•威尔森表示:“这项研究成果使得我们更加接近于了解动物们做梦的本质,并且使我们掌握了有关梦景在处理对往事回忆过程中的作用。”在先前开展的类似研究活动中,威尔森曾确定了老鼠大脑中海马区(大脑中一处参与情感形成和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区域)在睡眠和夜间活动时的运动情况。研究显示,啮齿类动物确实会保留对过去事件的记忆。试验过程中,处于睡眠状态的老鼠所经历过的种种刺激又被重新“唤起”。不过,威尔森等人当时并未弄明白,这些刺激与老鼠们所经历过的现实场景之间到底存在着多大程度的联系。人类在睡眠中所看到的通常都是非常清楚的影像,其特点就像是在放电影。为了确定在老鼠大脑活动的过程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现象,科学家们进行了一次专门的试验。 

研究人员测量了当身处不同实验迷宫时,老鼠大脑中海马区和视觉中心的活动情况。当所处的迷宫发生变化时,老鼠大脑中上述区域的活动情况也发生了变化。之后,当老鼠处于睡眠状态时,科学家们又对它们的大脑进行了重复测量。结果显示,老鼠大脑中所反映出的“生活场景”恰好是在迷宫中奔跑时所看到的。有关老鼠大脑活动情况的数据显示,它们同样也能记住所看到的画面。  

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记录了老鼠大脑中不同区域神经细胞的活动情况。结果显示:这些在老鼠身处迷宫期间表现活跃的细胞在睡眠过程中同样也表现得非常“兴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动物       趣闻)(五明学佛网:动物       趣闻)  

 单培根居士:从动物看生死根本我执 

 戒法法师:动物解放与动物生命伦理——读《动物解放》有感 

 空海(惟传)法师:分享《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药师山·紫虚居士:要善待畜生道的动物 

 昭慧法师:「护生」精神的实践举隅——台湾动物现有的处境与 

 昭慧法师:拒看马戏团动物表演 

 昭慧法师:动物保护法令,不应“一国两制” 

 昭慧法师:马戏团惨剧何时休?——呼吁官方禁演,民间拒看动 

 昭慧法师:“环境伦理与动物伦理”专题引言 

 昭慧法师:环境权与动物权——“人权”观念的延展与“护生” 

 性广法师:动物保护的本土问题 

 性广法师:医药用途的动物实验——儒家观点之伦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