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佛教典籍简介:大般涅槃经


   日期:2011/10/6 9: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又称《大涅槃经》、《涅槃经》、《大经》。北凉昙无谶(385-433)译。师中印度人,初习小乘教法,兼习五明,讲说精辩,应答善巧。后遇白头禅师,得树皮《大般涅槃经》,自感惭愧,改而专学大乘。后携《大般涅槃经》前分十卷、《菩萨戒经》、《菩萨戒本》等入罽宾,又至龟兹,然此二地多学小乘,遂东经鄯善,至敦煌。
  北凉玄始元年(412),河西王沮渠蒙逊迎师入姑臧,欲请译出经本,谶恐言舛于理,学语三年,方译写《大涅槃经》初分十卷。师以《涅槃经》品数不足,遂赴于阗,寻得经本中分,复还姑臧译之。后又遣使于阗,寻得后分续译。师谓此经梵本三万五千偈,今所出者,一万余偈。

  本经是四大部之一,全经旨在说明法身常住、众生悉有佛性、阐提成佛等教义。共分十三品:寿命品、金刚身品、名字功德品、如来性品、一切大众所问品、现病品、圣行品、梵行品、婴儿行品、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师子吼菩萨品、迦叶菩萨品、憍陈如品。兹将本经旨要梗概分述如次:


   一、佛身常住

  佛身在本经中是指如来之身,或如来、如来藏、佛性,也就是指佛的法身。

  世间一切有为法是无常的,所谓生者必灭,合会必离,盛必有衰,众苦流转,无有休息,常为诸苦所侵。因此,佛陀于拘尸那入涅槃之际,众生心大忧愁,同时举声悲啼号哭,咸谓世间空虚,众生福尽,从今以后,无有救护,无所宗仰。纯陀因此怀疑,何以世尊已证大果,不能久住于世;乃至迦叶亦怀疑佛陀寿命何以同于世间,如此短促。事实上,佛陀的示寂,是在说明佛陀的涅槃境界并非如油尽灯灭,或薪尽火息,一切无存。如《寿命品》,佛陀告诉纯陀:“如来已于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无有食身、烦恼之身,无后边身,常身、法身、金刚之身。”佛陀为迦叶说如来长寿,于诸寿中,最上最胜;所得常法,于诸常中,最为第一。如来是常住法,不变易法,如来此身是变化身,非杂食身,为度众生,是故现舍,入于涅槃。《金刚身品》说,如来身是常住身、不可坏身、金刚之身,非杂食身,即是法身。又如来之身,无量亿劫坚牢难坏,非人天身,非恐怖身。如来之身,非身是身,不生不灭,不习不修,无量无边,无有足迹。

  涅槃有诸多异名,如:无生、无出、无作、无为、归依、窟宅、解脱、光明、灯明、彼岸、无畏、无退、安处、寂静、无相、无二、一行、清凉、无闇、无碍、无诤、无浊、广大、甘露、吉祥。涅槃实义,是谓法身、般若、解脱等三德。譬如伊字是由三点组成,不一不异,非前非后。如《寿命品》说:“我今当令一切众生及以我子四部之众,悉皆安住秘密藏中,我亦复当安住是中,入于涅槃。何等名为秘密之藏?犹如伊字三点,若并则不成伊,纵亦不成,如摩醯首罗面上三目,乃得成伊三点,若别亦不得成。我亦如是,解脱之法亦非涅槃,如来之身亦非涅槃,摩诃般若亦非涅槃,三法各异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三法,为众生故,名入涅槃,如世伊字。”这是以伊字三点说明涅槃的法身、般若、解脱三德具有相即不离的关系。

  又常乐我净名为涅槃。《寿命品》说:“我者是佛义,常者是法身义,乐者是涅槃义,净者是法义。”“无我者名为生死,我者名为如来;无常者声闻缘觉,常者如来法身;苦者一切外道,乐者即是涅槃;不净者即有为法,净者诸佛菩萨所有正法。”又《高贵德王菩萨品》说:“常乐我净在何处耶?所谓涅槃。”“常乐我净乃得名为大涅槃。”“身不坏故,名为大乐,身若可坏,则不名乐。如来之身,金刚无坏,非烦恼身,无常之身,故名大乐。以大乐故,名大涅槃。”

  综观本经,无非处处在阐明佛身是常住不灭,是永恒存在,是常乐我净,是大涅槃。

   二、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本经的另一个重点是在阐扬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卷七的《如来性品》说:“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如是我义从本已来,常为无量烦恼所覆,是故众生不能得见。”又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以是性故,断无量亿诸烦恼结,即得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众生虽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后乃见。”“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烦恼覆故,不知不见,是故应当勤修方便,断坏烦恼。”

  既然一切众生悉有佛性,阐提能否成佛?据《梁高僧传》卷七载,昔时,竺道生见法显所译六卷《泥洹经》后,立“阐提成佛”之说,而遭学者非议,直至昙无谶译出本经后,此种说法才渐渐被接受。

  “一阐提”,《如来性品》说无信之人,名一阐提。又以焦种、无目、难治之病、生盲、非法器、不可治、聋人等,比喻一阐提。卷十九《梵行品》说:“一阐提者,不信因果,无有惭愧,不信业报,不见现在及未来世,不亲善友,不随诸佛所说教诫,如是之人,名一阐提。”

  本经卷九《如来性品》复说:“佛为众生说有佛性,一阐提辈流转生死,不能知见。”“彼一阐提虽有佛性,而为无量罪垢所缠,不能得出,如蚕处茧,以是业缘,不能生于菩提妙因,流转生死无有穷已。”可见一阐提若能袪除烦恼缠缚,仍是可以见性成佛的。又如来善知一阐提辈能于现在得善根者,则为说法;后世得者,亦为说法。今虽无益,作后世因。因此,如来世尊大慈悲,见一阐提者,仍为施法药。于是在卷二十一、二十二《高贵德王菩萨品》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忏四重禁,除谤法心,尽五逆罪,灭一阐提,然后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宝佛性无差别相,犯四重罪,谤方等经,作五逆罪及一阐提,悉有佛性。”

  总之,本经是主张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亦能成佛。而其基本思想是在于认为佛性常住而一切悉有,从而主张一阐提亦具有佛性,纵然是断善根,其佛性仍常住不变,最后亦能成佛。


  本经是大乘经典中,最富有文学色彩的经典。经中处处可见佛陀以巧妙的譬喻说理,例如:

  □卷九《如来性品》以先陀婆比喻如来密语甚深难解。“譬如大王告诸群臣:“先陀婆来。”先陀婆者,一名四实:一者盐,二者器,三者水,四者马。如是四法,皆同此名。有智之臣,善知此名。若王洗时,索先陀婆,即便奉水;若王食时,索先陀婆,即便奉盐;若王食已,将欲饮浆,索先陀婆,即便奉器;若王欲游,索先陀婆,即便奉马。如是智臣善解大王四种密语,是大乘经亦复如是,有四无常,大乘智臣应当善知。”

  □卷三十三《师子吼菩萨品》的“众盲摸象”喻,自古以来即闻名于世。“譬如有王告一大臣:“汝牵一象以示盲者。”尔时大臣受王敕已,多集众盲,以象示之,时彼众盲各以手触,大臣即还而白王言:“臣已示竟。”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善男子!如彼众盲不说象体,亦非不说。若是众相,悉非象者,离是之外,更无别象。善男子!王喻如来正遍知也,臣喻方等大涅槃经,象喻佛性,盲喻一切无明众生。”

  □卷十四《圣行品》叙述佛陀的本生为一婆罗门,住雪山,修菩萨行,为求“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一偈,不惜舍身以施罗刹。此举与《华严经》善财童子、《般若经》常啼菩萨的道行,同为佛子求法的典范。

  □卷十四《圣行品》以醍醐譬喻佛性。“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稣,从生稣出熟稣,从熟稣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佛亦如是,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犹如醍醐。言醍醐者,喻于佛性,佛性者即是如来。”

  全经中如上述所列举的精彩譬喻,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俯拾可得,是文学创作的最佳体材,深具文学价值。

  本经以《阿含经》、《法句经》为始,并援引《首楞严经》、《瞿师罗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法华经》、《城经》、《杂华经》等诸经,其思想受《般若经》影响颇大。本经由昙无谶译出后,传于南方宋地,经慧严、慧观、谢灵运等人对照法显所译的六卷《泥洹经》,增加品数,重修而成二十五品三十六卷,古来称之为《南本涅槃经》;对此,昙无谶译本则称为《北本涅槃经》。

  因本经的译出,使得研究《涅槃经》更为盛行而有,涅槃宗之成立,弘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之说,隋唐以前颇为盛行,其学者被称为涅槃师。至天台宗兴起,智顗以自家之教观为依准,而以《涅槃经》为《法华》的补助,且视之为捃拾教。尔后独立讲说弘布此经者日少,终至绝□。唯今韩国、日本犹存其余绪,然仅传其教旨,奉为一般的信仰,并未特别标举门风派别。

  又吉藏的《大乘玄论》卷三有道朗所著《涅槃义疏》,解说昙无谶的译本,提倡中道为佛性。梁武帝特宗《涅槃》一经,曾于同泰寺宣讲此经,并修涅槃忏。

  本经今收录于《高丽藏》第九册、《碛砂藏》第八册、《龙藏》第二十八、二十九册、《卍正藏》第十三、十四册、《大正藏》第十二册。此外,一八七一年,英国学者比尔(S. Beal)曾将本经卷十二、卷三十九译为英文出版。

  本经注疏极多,较重要的有:

  □涅槃论           一卷   元魏.达磨菩提译

  □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     一卷   陈.真谛译

  □大般涅槃经集解     七十一卷   梁.宝亮等敕集

  □涅槃经义记        二十卷   隋.慧远述

  □涅槃经玄义         二卷   隋.灌顶撰

  □涅槃经疏        三十三卷   隋.灌顶撰

  □涅槃经游意         一卷   隋.吉藏撰

  □涅槃宗要          一卷   新罗.元晓撰


□试论述涅槃义。

□试论述“阐提成佛”。

□试列举出本经各品中的譬喻。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教典籍       大般涅槃经)(五明学佛网:佛教典籍       大般涅槃经)  

 黄夏年教授:法显与小乘《大般涅槃经》 

 湛如法师:试析《大般涅槃经》的核心思想 

 永信法师:关于保护古代佛教典籍的建议 

 大般涅槃经:不食肉者,有大功德 

 佛教典籍中对外星人的详细描述 

 慧远大师: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一卷 

 慧远大师: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二卷 

 慧远大师: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三卷 

 慧远大师: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四卷 

 慧远大师: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五卷 

 慧远大师: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六卷 

 慧远大师: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