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金刚经》知识4

2014/3/4 20:48: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1.正确对待不良心态:对于不良念头,我们往往是压制,但是压制也是错误做法(就像压制敌人一样),是不良心态(做人要以善为根,不要用不良心态做事),所以越压制,不良心态越积越厚。当有这个心态时,首先我们不应该逃避这个心态(说自己没有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去勇敢承认(去勇敢承认对别人非分之想也是对的),然后认识这个想法是从空出生出(让人不舒服),应该复归于空(这个让人舒服)。可读《金刚经》了解这种错误想法的产生来源与根治方法。

这是不是无生法忍呢?

2.不住相拜佛: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对于想见如来的态度: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不执著于如来的相而生起拜佛的心,因为执著会生烦恼心。

人们往往拜佛是为了名利,升官,但何时清净过?拜佛是为了达到唯心目的,是为了从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个清净心。

用清净心来享受物质生活,内心平静下来才能知道物质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这才是享受。

3.不住相生其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因为所有相都是虚幻不实的,即使住而生其心也是非住。

4.方法不实:方法也是会成住坏空的,所以方法也是虚幻不实的。佛祖当年讲法,现今佛法被世人遗弃,已经不怎么管用了,佛祖留给我们平凡人最多的只是印象好。所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5.干事首先有颗平常心:人们读其他的佛经往往是能更快成佛,但佛门万相为空,贪执佛经也是错误的(所以佛祖说法尚应舍)。所以没有一颗平常心对待读佛经,即使读再多的佛经,只会陷的(贪著)更深罢了。把读佛经认为是自己的平常事(这句话是从诸菩萨不受福德故中悟出——菩萨读佛经那是平常事)。

6.事与愿违(告诉我们要有个好心态):为什么我们会事与愿违,应为不想事与愿违,但不想(厌恶)也是罪,也要有惩罚。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要执着而生其心,就会不厌恶而生其心。不厌恶,自然对这件事的结果不那么在意了,事与愿违的心态就消失了。

高兴(好心态)做事,好心态等结果,我们自然不会事与愿违。

执著回生厌恶心。

7.听法:佛祖讲事实,不讲故事。佛法难讲,也不能全怪佛祖,不取于相其实也告诉我们听法时也要不执著于法相。

佛祖讲佛法也是尽自己的本分而已。

如何讲法:想着这只是自己的本分之事并且不执著于法相,就能达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要知道佛祖讲法只是为了救众生而已,没有私欲。

8.万法有度渡有情:佛法有度,个人所悟的清净心有度,同理般若法有度,我们应依照个人的能力需求而各自选取其度。有度是指每个人悟性有深浅,渡有情是指不论这能力深浅都能得渡。

9.唯心主义心法:佛教在讲唯心主义,可以从这一点可以很快了解出色相皆空(既然是唯心的,就不要执著于色相了),首先不要被外在事物扰乱你的清净。然后通过修炼心法,练到内心一丝不乱(万相皆空),练到般若智慧。

不出世修炼心法能让我们更好的享受物质生活,同时也能达到修炼目的。

有一个唯心主义的意识,是读所有佛经的基础。

10.真菩萨: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明真是菩萨:若成为了菩萨,但并不认为自己是菩萨,认为自己只是普通人,只是众生。这样戒骄戒躁的菩萨,如来说他才是真正的菩萨。

11.《金刚经》中住就是著的意思,执著会生厌烦心,所以我们不要执著于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了。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