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行善积德

2016/5/21 17:40: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在中华民族的数千年历史中,「行善积德」作为做人应遵循的传统美德一直延续至今。

  道教经典《太上感应篇》曰:

  「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

  《尚书》有云:「惟德动天」。是说惟有崇高的道德能够感动天。

  《汉书》曰:「有阴德者,天报以福。」

  《周易》中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清代时的孩童启蒙经典《小学诗》教导说:「积德终昌盛,欺心越困穷。」多做好事多积德,家道终归会昌盛起来;做违背良心的事,只会越来越穷困。

  看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种好因,结好果」是学习如何做人的第一步。

  所以古代,人们敬天敬神,安分知命,积德行善。儒、释、道都告诫人们:信神敬天,从善惜福,感恩知报,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才能得到上天的庇护。

  传统敬天文化体现出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深刻认识,人们都相信善恶有报的真理:人积善,天降吉祥,积不善,天降灾殃。

  所以人们不断修正自身,回归正念,积累最诚挚的心意来感动上天的心。

  三国时期的易学家姚信曾以《戒子》一文训诫自己的孩子如何行善,以及行善的种种妙处。文中这样写道:(译文)

  「古代的人之所以行善,并不是为了谋求好的名声,也不是为了迎合别人,而是发自内心的意愿,认为这是自己做人的本分。因此,无论处境困难或通达,都不会减损自己的德行,自始至终都是一样。向前合乎神意,退后合乎人道。所以神明保佑他,众人尊敬他,他的名声自然显扬,光荣利禄自然来到,这是情势必然会如此的啊!

  人若能遵循善道,抛却主观专断,多观察别人的长处,就可以通达,无所蒙蔽;若能够去除专断及私心,多方为他人设想,远离滞碍凶邪,通往安泰吉祥,就可以恢弘广大。 」

  

  世间的富贵、长寿、平安等等福源皆由德而生。这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经无数人所共同见证的真象。

  很多的先贤祖辈不但用现身说法的方式教导子孙「善有善报」这一因果循环的真实不虚,而且更是不厌其烦的敦嘱子孙行善积德的重要。

  有的人会问:「为什么有的人心很坏,却得不到报应,还很红火;有的人心肠很好,却总是不顺,甚至有灾,这是为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复杂。

  人的灾福有前世种下的和今世所作的。前世造的福,就像在银行里存款一样,今生来享受。前世作的恶,就象欠的债一样,今生来偿还。

  有的人虽然前世行善积德存下了福份,今生不行善积德,就像银行的存款一样很快就会用完。有的甚至今生做坏事,他的福份就会减少或者抵消。

  有的人现在很坏,不但没有受到报应,就是因为他前世积下的福还未用完。当他的福一旦用完,他今生作的恶就会遭到报应,如果今生作的恶不遭到恶报,下世就会遭恶报。

  有的人现在心肠好,但总未见其运程顺,或者有灾,这就是他在前世欠下的债,如果他今生心肠好,一可抵消前世的罪孽,二可为老年甚至下世造福。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