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索达吉堪布:怎样将菩提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016/9/30 18:39: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问:佛教有句话叫“看破、放下、自在、随缘”,那么,是不是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宇宙人生的真相,再去放下,才能做到自在、随缘呢?

  答:不了解佛教的理论,一开始就想看破、放下,是不太现实的。而且,“放下”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行持善法、断除恶法,这些就不能放下,否则,很容易变成善恶不分,误入可怕的歧途。

  其实,看破、放下,是修行比较高的一种境界。如果真达到了这种境界,对世俗完全看破了,那出家也可以、不出家也可以,一切都自在随缘,没有任何执著。

  但如果是一个初学者,没有系统地学过佛法,也不知如何对治自己的烦恼,光是喊这样一个口号,在日常生活中却是烦恼、执著一大堆,这可能会有点矛盾。

  所以,能否做到这一点,需要分个层次。

  问:我虽然读了一些佛教书籍,但在生活中,经常第一念想的还是自己,到头来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对此我感到挺苦恼。请问上师,怎样才能真正将菩提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呢?

  答:将菩提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但即便如此,慢慢训练自己也很有必要。

  我个人而言,学佛那么长时间了,但也经常第一个念头就是“我”,对此感到特别惭愧。所以,我们应经常看些像阿底峡尊者等前辈大德的传记,一点一滴学习他们的行为,逐渐减轻对自我的执著。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天天想着“我”,但通过了解利他的重要、自我的毒害,对“我”就不会那么看重了。

  当然,这不是一天两天或者一年两年,就能修成的。只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最终才会做到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自然而然想到众生,而不是“我”。

  其实,古往今来许多大德都是如此。包括我们学院的一些大德,最初也是下了很大功夫,长期训练自己不管是说话也好、做事也好,时时把利益众生放在第一,久而久之,菩提心的境界才能运用自如。——索达吉堪布山东大学问答

  问:我是中科院微生物所的,做基础研究。我曾经想过,我这么研究一辈子,也不一定给人类带来多大好处,解决什么问题。我正在学《入行论》,所以想问您,怎么能在工作中也修行菩提心?

  答:你能学《入菩萨行论》,我非常赞叹,这部论对于爱心的传播,确实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作用和力量。

  修习菩提心,不一定非要与你的研究和工作有密切关系。一个人生存于世,即使交游不广,但只要怀着一颗助人之心,对你的亲人、同事以及你所接触的动物之类,时时刻刻奉献无私的爱,生命就是有意义了。你的奉献不一定会载入史册,但它在你意识的“蓝本书”里,一定会被记载的。——索达吉堪布中国社会科学院佛学问答

  问:发菩提心时,怎样提高心力和能力?

  答:愿大力大。龙猛菩萨说,真有菩提心的人,即使行为上没有在利他,也是真正的大乘行者。

  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根本,我们心力弱,主要是因为自私自利心的牵制,多了解利他的功德和自利的危害,心力慢慢就大了。心力一大,能力也就大了。

  我有这种感觉,不管是做慈善还是办学校,一发大心,好像各种资源和因缘就来了;不发心的话,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什么都做不成。——《只为一颗“心”》(大学演讲系列14)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