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人生两大凶德,千万要戒掉

2017/3/1 13:11: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咸丰八年,曾国藩给国荃的信中说:“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两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嚣讼,即多言也。历观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 曾国藩在这里指出了普通人的两大凶德和弱点:傲慢和话多。某种程度上说,年轻的曾国藩犯过傲慢和多言的错误,但他都能在事后认真反省、改正,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人格,所以曾国藩说的“凶德致败者”是他从人生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宝贵训诫。

  1.傲,败亡之道。 但过于高傲自恋却让关羽败亡。关羽在樊城水淹七军,就有些得意了,东吴方面当关羽听说孙权拜陆逊为将代替吕蒙时,他说:“孺子陆逊代之,不足为震!” 而富于谋略的陆逊代替吕蒙后,又是写信又是送礼,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关羽更是麻痹大意。对于别人的话,关云长根本听不进去,每每都感觉自己下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而别人说的都是没用的。最终被杀害。

  2.多言,贻害无穷。 曾国藩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他不仅经常批评自己“每日言语之失,真是鬼蜮情状!”也经常反问自己“言多谐谑,又不出自心中之诚”,这种言语习惯、个性缺点,“何时能拔此根株?”他不仅对自己有这个“戒多言”的要求,还把它当成家训智慧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内容,尤其是对他的两个儿子和几个弟弟反复灌输、强调这一点。 曾国藩认为,如果想用言语超过压制别人,即使胜了,别人也不会服气,为人处世上,还是应当谦逊一些为好。争吵往往没有是非可言,结果常常会意气用事。一个人牢骚太多,结局必然抑塞,无故而怨天,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人必不服。抑郁不平之气,往往伤人害己。 “戒多言”的本质是在面临人和事的时候,要做到自我控制,避免祸从口出、乱从口出,在本质上,这是一种临事不纠缠、少争论的行动智慧。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