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原来大成就者是这样对待念头的!

2017/3/16 15:03: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如果念头生起,就让它们来,并让它们自行解脱。如果念头不生起,那么就让它们如此,并松坦地住于这自起自现的状态中。如果禅修的违品——昏沈和掉举产生,便在当下的那个时点加以驱除。

  ——敦珠法王

  广阔的海面上,起伏的浪花和大海看似分离,但其实它们从未真正分开过。心里的念头就像这些浪花,证悟空性以后我们就会明白,念头虽像大海里的浪花一样此起彼伏地不断冒出来,但这其实和心的本性一体无别。

  ——丹真绒布仁波切

  一切心里的念头都跟阳焰一样,观察时得不到实体,不观察时似乎有一个心。所以要住在观察里,否则会发生迷惑。而观察就是要认识到,凡是心里起的念头,全都跟梦和幻一样。

  ——益西彭措堪

  首先要把眼睛所见的色境全部观空,对色法的态度就是不加选择、分别,其次知道纯粹是假的以后就保持这个正念,这就是观和住。怎么练习呢?在日常生活当中,处处都要这样先观再住。也就是处处观如幻如梦,之后保持这个念头不动。

  ——益西彭措堪布

  发心,就是在纷杂众多的念头里,引发出特别的念头,也就是动机。

  ——嘎玛仁波切《大圆满前行》开示

  不论这些念头有多么强烈,它们毕竟只是念头,终究会消逝于空性中。当你认识到心的本性,这些似乎随时在出现于消失的念头再也无法欺骗你。就如同云会形成、停留片刻,然后又消失于天空中,同样的,妄念生起、停留片刻,然后又消逝在心的空性中。事实上什么都没有发生。

  ——顶果法王仁波切

  措嘉佛母向上师问道:“是否存在着让人可能下堕的深渊?”上师答道:“下堕之根,为你自己的念头。下堕之处,为「你」这深渊。惧于下堕,为你自心的怀疑。轮回,是你自心的迷妄之相。因此,看见自心乃为法身的广袤时,六道众生之界,无非就是佛的净土。”

  ——莲花生大士《松岭宝藏》

  要想征服自己的妄念,不能靠打压念头,而要靠认识念头。当我们认识到心念在生起的一刹那,当下即灭,各种执著会自动瓦解,各种不忿会烟消云散。这是消除痛苦最强大的武器。

  ——索达吉堪布

  最远的轮回开始,位于轮回诞生之际;其次的轮回开始,位于众生每次死亡之后;再其次的轮回开始,位于众生每天的深度睡眠之后;最近的轮回开始,则位于刹那刹那的念头之初。这些轮回的开始,既不可能用任何仪器来测量,也不可能用世间逻辑来推理,只有通过修行人自己的内证才能找到。

  ——慈诚罗珠堪布

  寂天菩萨说:“在念头与念头之间,那里就有佛。”然而我们不相信,就这么简单,我们到处去寻找佛,我们要找那发光的、伟大的、灿烂的佛。我们不知道,因为佛离我们太近了,所以我们根本看不到他,就像我们看不到自己的眼睫毛一样。

  ——宗萨仁波切

  我们现阶段要努力训练自己,在各种念头产生时,如何尽快认出它们,如何尽快把他们断除,这就是修行。因为任由不好的念头一再延续下去,痛苦还是会无止境的产生,只有看清心的真面目,我们才不会被痛苦所纠缠。

  ——嘎玛仁波切《快乐之源》

  当你过于关切、着意于念头时,实际上是在助长他们,因为念头需要你的注意方能生存,一旦你开始注意它们、区分它们,念头即变得强而有力,是你在供给它们能量,因为你不把它们看做单纯的现象。

  ——创巴仁波切《自由的迷思》

  【显相即是心】无论你的注意力转向何处,你了解并且了悟,它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见念头是自行显现的,投射出去又折返回来,且你了解念头完全没有实质,有如虚空一般。这些是已经藉由见地而确认显相即是心的征兆。

  ——莲花生大士 《松岭宝藏》

  一旦我们追逐心念,我们就好象狗咬木棍,每次丟木棍出去,狗就穷追。假如我们替之以觉悟之智而观察心之根源,我们会看到每个念头生起和消融在本觉的空间之中,从而不引发后续的念头;就好象狮子,它不追逐棍子,而是面向投棍子的人;对着狮子,你只能投一次棍子。

  ——噶举祖师密勒日巴尊者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