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仁清法师:如何正确认识戒律

2017/9/14 13:18: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问:佛陀制定的很多戒律,是不是要求我们不做哪一些事情?

  答:关于戒律方面,很多佛弟子懂得不是太多,我们要正确理解戒律的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就是止持,停止的止,坚持的持。第二层的含义就是作持,作业的作,作文本的作,坚持的持。戒,他有这两层含义。

  经典上有一首著名的偈语,叫“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前面的那句话,“诸恶莫作”,实际上是偏重于佛教戒律的止持的层面。第二句,“众善奉行”,就是偏重于戒律的作持的方面。

  举一个例子,以不杀生这条戒律为例,我们不杀生就是停止了杀生的恶业,这叫止持,这就叫止持,停止的杀生的恶业,就是不杀生。

  我们持戒就是持住这一条戒律,相当于说,坚持不杀生,等于是持了不杀生的这条戒,那么,持这条戒的意思,就是在做一件事情,叫作持。坚持不杀生,坚持守这条戒,那就是戒律的作持的层面。

  关于戒律,要是真的讲起来的话内容非常多,但是我们大家必须要知道,必须要知道他有这个两层含义。比如说我们平常修行,坚持断恶,那偏重于止持的层面。那么坚持行善,坚持修法、念佛,等等,这就是偏重于作持的方面。所以我们精进的修持,也是戒律对我们的要求。

  如果说,不杀生,我们不去坚持,就预示着没有持戒,就预示着又在杀生,犯戒了。所以他这两个层面是相互的。

  在日常的修习过程当中也是这样。有人说,我不作恶就行。不作恶,相当于说止持的层面,相当于没有增加我们的罪业。但是你不去行善,不去修持,还是得不到圆满的佛果。

  当然,戒的分类,有好多种,这个我们在这个微信群里好像是也讲不全。大家课下,如果了解的话,可以参考很多这些资料,去增加些佛学知识。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