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仁清法师:菩萨四十六轻戒之二十五不弃盖障

2017/10/13 15:42: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集颂》:“1、贪欲嗔恚沉睡掉,恶作疑心说五盖。

  心逐五尘颠倒生,违情追念忿恚随。

  痴摄内心失明照,恶先所作心忧悔。

  去来东西求边际,三宝谛理心犹豫。

  深生惭愧时觉舍,非必定时乃用心。

  知而不舍染违犯,2、发起乐欲勤遮止。

  烦恼猛利蔽抑心,时起时治无违犯。”

  对于想成佛的行者来说,禅定的修持非常重要,根据《地道》的原理,修行过程中的每一次大的突破,几乎都离不开禅修,故大乘菩萨道把不弃盖障作为戒条提出来,是有很深的道理的。

  1、“贪欲”、“嗔恚”、“沉睡”、“掉举、恶作”、“疑心”是修行禅法的五种“盖障”,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它们是障碍禅定功德生起和圆满的障碍。

  “心逐五尘”指心里贪着“色、生、香、味、触”的五种外境,是“颠倒”念,属于“贪欲盖”。

  不管是现前的不顺心的“违情”,还是“回忆”的“逆境”而产生了“愤恨心”,就属于“嗔恚盖”。

  对于法理不明,因果不懂,修行方法、观修次第不清,则为无明、愚痴所摄的“内心失明照”,是“昏沉盖”。

  因贪心所起的东想西想的“掉举”,和“先所做”的“恶业”,追悔莫及、执持不舍的,则是“掉举、恶作盖”。

  对于“去来”所表的时间,“东西”所表的空间等等问题,执着地追求毫无意义的“边际”类的答案;对于佛经中讲的三宝的出世间功德和“诸法毕竟空寂”等等“谛实”之理,存有“犹豫”怀疑之心,则是“疑心盖”。

  对于以上的“盖障”,不单在做禅时,即便平时,也应时时惊觉,深生“惭愧”和“弃舍”之心。若不然,则是“染犯”。

  2、如果已经发起了精勤遮止、对治的欲乐,确因习气太重偶尔现起的,则不算犯戒。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