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仁清法师:菩萨四十六轻戒之二十九 未精佛道勤外论

2017/10/15 10:37: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菩萨四十六轻戒之二十九未精佛道勤外论

  《集颂》:“现有佛教未精求,异道外论勤学修。

  如是一切染违犯,若上聪敏能速受,

  经久不忘忆无失,达义善思巧观寻。

  成就俱行无退动,二分学内一份外。”

  更正:前一条中,《梵网经》“背小向大戒”改为“背大向小戒”。

  前面讲过,大乘行者不单要修学共道的声闻(教法),为了广度众生,教化外道,也要习学外道典籍,但以何为度,前提条件是啥必须知道,否则,虽犯戒而不知,可叹。

  如果对于你自己的修行法门以及相关的理论、仪轨等,尚未完全精熟,就非常“精勤地”修学外道异论,就是“染犯”。

  如果是上根利智的人,对佛教的所学所修容易接受,并经久不忘不失,对于闻、思、修证,皆有一定的证量成就,自己的言行、知见皆随顺佛教的要求,不会被他人的邪知邪见动摇退堕,在此前提下,以掌握度脱众生的方便方法为目的的,对外道典籍的修学是可以的,但也必须是以修学佛法为重点,要“二分学内典,一份学外典”。

  外道典籍之说,并非贬义词。经云:“佛法心为宗”,凡以修心为方式,以了脱成佛为目的的佛教典籍,就成为内典;心外求法,或于了脱成佛无关的典籍,即为外典。

  其实,外典不仅仅指其他宗教的典籍,即便是佛教中学习的“五明”典籍,里面的内容:声明(相当于语言文学类)、因明(相当于逻辑学)、工巧明(相当于工业、手工艺学)、医方明(相当于医药学)、内明(完整的佛学修证体系),严格地说,只有内明才算内典。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