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第十八愿善导释》 028 生佛一体 水乳交融

2018/3/2 14:13: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三)“若人”——十方众生

  若人——愿文“十方众生”,成就文“诸有众生”。

  “若人”就是无论第十八愿愿文讲的“十方众生”也好,还是第十八愿成就文的“诸有众生”也好,龙树菩萨这里所解释的是以人道为主。

  是凡非圣,我也有分

  以六道中人道为主,是凡非圣,是人非天。“本为凡夫,非为圣人”。

  昙鸾大师言“一切外凡夫人”,善导大师言“一切善恶凡夫”。

  我也有分,感恩涕零,一心归命。

  既然是以六道中的人为主,当然是凡夫,不是超越三界六道的圣人,而且以人道为主,不是天界中的天人,古德说净土法门是“本为凡夫”,不是为圣人。也就是昙鸾大师所言“一切外凡夫人”,善导大师所言“一切善恶凡夫”。这样讲的话,“我也有分,感恩涕零,一心归命”,那么,我和在座各位都往生有分,都有被弥陀救度的分,都是弥陀救度的对象。因为如果不是讲“若人”而讲“若天”,天是行五戒十善的凡夫,我们就没有分了;如果不是讲“若人”而讲“一切众生”,又比较含糊,因为一切众生包含三种圣人,恐怕我没有分吧!人,当然是凡夫,是善恶凡夫,以昙鸾大师讲的“若人”,是“一切外凡夫人”,就是十信以外的凡夫,也就是博地凡夫,还有贪瞋痴妄想杂念;如果以善导大师讲的,就是“一切善恶凡夫”,有善有恶。不管我们善多恶少、善少恶多、善恶俱多、善恶俱少,或只有恶没有善,毕竟我们都是凡夫,都是“若人”。

  所以,龙树菩萨这两个字给我们很大的安慰,给我们最后的希望,不然,很多修行者愈反省自己、检讨自己,愈晓得自己业障深重,自己修行无力,所以“若人”这两个字真的让我们感动、感恩、感激涕零,然后归命弥陀的救度,一心而无二心,彻彻底底,毫无保留。因为晓得弥陀的“易行疾至”我有分,而且看起来好像专门为了我,我岂不是要一心归命!

  (四)“念我”——念弥陀

  念我——“念”者愿文“乃至十念”之念,“我”者弥陀。

  所以,“念我”就是要念南无阿弥陀佛。

  情人相爱喻

  “念”者恋也,如恋情人,日夜不忘。

  “念”就好像情人相爱,“日夜不忘”。

  “念”者黏也,生佛相黏,一体不离。

  “念我”也可说是黏在一起,我们念佛的十方众生与救度的阿弥陀佛是一体不离的。

  母子相忆喻

  “念”者忆也,如子忆母,时时在怀。

  《念佛圆通章》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又说:“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所以,念就是忆,就是想的意思,好像儿子想念母亲——其实儿子想念母亲远不如母亲想念儿子,所谓“父母念子长江水,儿女念母树尾风”,父母对儿女的想念是源源不断,日日夜夜,而且儿女去得越远,就想念得越深。我们念阿弥陀佛,归命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救度就像母亲怀念儿女。

  念念不舍义

  “念”者称也,称念弥陀,念念不舍。此即“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与佛亲近,与佛一体,犹如水乳交融。

  这个“念我”,就是我们众生信受弥陀的救度,固然是内心对弥陀救度的了解、信受,但自然就会显现在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之上,如果不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就不是真的信受弥陀救度,就只是一种概念而已,学问上知道,头脑中了解,这都只是概念。

  本愿称名的人不论知不知、信不信、净不净,只要专称弥陀佛名,自自然然就合乎易行道。为什么?因自自然然就跟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相应;相应于弥陀的愿,跟阿弥陀佛自自然然就感应道交,蒙受弥陀光明的摄取不舍,领纳这句名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

  水乳交融喻

  念佛就与佛亲近,所谓“亲、近”,是非常亲密——非常亲密的亲近还不足以形容,“与佛一体”才足以形容,就像水乳交融,牛奶与水融合成一体,不能分开。如果是水与油,就不能融合,各自独立,水是水,油是油。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