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口业警示集47(第七章 谨言慎行 十三、背后慎言)

2018/8/6 10:42: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十三 背后慎言

  ○根据日本佛教杂志,有一则发人深省的真实故事,内容是这样的:东京附近有一位超过120岁的老阿嬷(mo),一天有人特地来拜访她,以下是宾主两人的对谈。

  “您好长的一生中,应该有许多珍贵或饶有趣味的往事,可否吐露一些值得回味的事,让我一饱耳福。”

  “那些事虽不少,但人往往一老,头脑昏聩,统统忘得一干二净。”

  “说的也是,但难道不能回忆出令您久久难以忘怀的事吗?即使一件也可以啊!”

  “既然你这么说,我就说吧!那就是我有被‘杀死’二十四次的痛苦回忆!”

  对于眼前活的好端端的人,却自称被杀了二十四次,究竟怎么一回事?客人一时纳闷不解。于是老阿嬷颦蹙①,满脸皱纹泪汪汪地继续说了以下这些话:“到了我这个年龄,先有了六个子女,嗣后生下许多孙儿,再来是有了曾孙等等。但是这一大群儿孙、曾孙当中,已经有二十四个人因为人生寿命无常,先后一个接一个地去世。在先后二十四次举行葬礼中,前来吊祭的人们,虽在我面前不说,却在隔邻的房间絮絮叨叨地说:‘唉!老的不先走,却叫年轻的先走一步。’或是说:‘如果老阿嬷能替代死者,就无此凄惨事了。’说这些话的吊唁宾客,都以为我老而重听了,其实每一句话我都听得很清楚,每一句话让我有刻骨铭心之痛。我就想:人一旦面临命终之苦,可能也不过如此吧,所以我被‘语杀’了二十四次啊!”

  祸从口出。我们往往不自觉地伤害多少人,实在值得三思三省。 (李坤海《妄语杀人》《明伦月刊》第381期)

  注:①颦蹙(pín cù贫促):皱眉皱额,比喻忧愁不乐。

  ○面谀②之词,有识者未必悦心;背后之议,受憾者,常若刻骨。 (弘一法师编订《格言别录》)

  注:①面谀(yú于):当面阿谀奉承。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也。 (《感应篇汇编》)

  ○言语不慎,最为祸胎。昔人每因私语而受大祸。故不独显然之当慎也。欲发一言,必先虑前顾后,虽背地之语,亦须当面可言者,方可出口。若事当避讳,总不如不言之为妙也。 (《感善梯航》)

  ○两个人交谈,尽量避免谈论第三者,如果所谈之事情不可避免地涉及他人,也要掌握分寸,与事有关的方面可以谈,与事无关的绝少提及。 (王欢《把握说话的分寸》《广东佛教》2007年第6期)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