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济群法师:轮回中的患者

2018/10/25 18:06: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佛经中,称佛陀为“大医王”,因为他能“分别病相,晓了药性,随病授药,令众乐服”。

  佛教是教育,也是心理学。其中既有对心理现象的分析,告诉我们,什么是心灵的健康状态,什么是患有疾病的症状,同时还介绍了如何治疗的具体方法。

  佛经中,经常将佛陀和众生的关系比喻为医生和患者,并称佛陀为“大医王”,因为他能“分别病相,晓了药性,随病授药,令众乐服”。

  那么,为什么将众生称为患者呢?难道我们都有病吗?须知,这个病不是身病,而是心病。

  在佛教中,对心理疾病的定义就是贪嗔痴。这一点,和心理学的定义不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那些异于常人且带来各种障碍的心理问题,才被列入疾病范畴。至于常人都有的贪嗔痴,并不在其治疗之列。

  而在佛教看来,只要我们内心没有摆脱贪嗔痴三毒,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都属于轮回中的患者。佛陀曾经也是这样的患者,但他通过戒定慧的修行,最终在菩提树下,通过顺观缘起,了知轮回的因果;通过逆观缘起,了知解脱的因果;通过顺逆观缘起,了知诸法实相,成为透彻生命真相及如何疗病的觉者。

  成道后,佛陀在鹿野苑首次说法,讲述了“苦集灭道”四圣谛,这是根据印度医生治病的原理施设的,也是佛陀一生说法的纲领。所以说,佛法就是佛陀找到的、解除贪嗔痴的方法,而且是包含理论和实践的一整套方法,能针对众生的不同根机和病况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从这个意义上说,修行就是一个治病的过程。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